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在修复前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增阳 杨鹏 +5 位作者 刘超 佘立军 陈演志 段求兰 雷彦文 张敬良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760-762,76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显微修复前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并重建患肢背伸功能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0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收治前臂背侧中上段复合组织缺损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8~54岁...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显微修复前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并重建患肢背伸功能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0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收治前臂背侧中上段复合组织缺损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8~54岁,平均30.8岁。机器绞伤3例,道路交通伤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cm×8cm~24cm×12cm,均伴伸肌群部分缺失。手术切取对侧股前外侧皮瓣,将皮瓣下的阔筋膜全部携带依据伤情将阔筋膜编织成束,调整好张力之后重建伸腕、伸指功能,皮瓣切取范围较缺损面积放大10%(16cm×10cm~25cm×14cm,阔筋膜切取为皮瓣同等大小),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患者术后均皮瓣存活顺利,无血管危象及感染发生,其中1例患者供区游离植皮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2.4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皮瓣外形无臃肿,受区具有保护性感觉,伸腕及伸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携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一次手术既能修复创面又能对患肢背伸功能进行重建,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外观及功能,值得在此类损伤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前臂 皮瓣 阔筋膜 功能重建
下载PDF
糖尿病足合并慢性难治性创面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增阳 刘超 +5 位作者 佘立军 陈演志 段求兰 潘潮星 陶清平 张敬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析在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手外科收治糖尿病足合并难治性创面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51~86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病史5~22年,... 目的探析在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手外科收治糖尿病足合并难治性创面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51~86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病史5~22年,入院时平均血糖15.6 mmol/L。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19例,血管旁路转流术2例,截肢2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规律化门诊随访。结果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2个月。19例接受皮瓣修复患者末次随访时供区、受区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皮瓣坏死发生,创面无复发。2例接受血管旁路转流术患者术后静息痛缓解明显,术后经过换药对症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末次随访创面无复发。接受保肢治疗患者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平均84分,其中优2例,良19例。2例截肢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末次随访时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合并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因高龄、合并内科疾病较多、创面复杂等因素,治疗较为复杂,大部分患者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或者血管旁路转流手术均能达到较好的预后,针对感染平面较高及干性坏疽患者建议慎重保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慢性创面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手术方式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显微骨移植个性化方案在27例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敬良 雷彦文 +8 位作者 何明飞 万华 黄忠明 郭桥鸿 吴祥 李亮 刘超 高增阳 谢振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各种不同骨缺损病例的分析,针对性的梳理、分类并制定显微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个性化设计及治疗原则,以追求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27例各种骨缺损病例,每例均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根据年... 目的通过对各种不同骨缺损病例的分析,针对性的梳理、分类并制定显微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个性化设计及治疗原则,以追求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27例各种骨缺损病例,每例均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根据年龄、缺损部位、缺损范围、缺损形态等不同因素和特点,制定详细、合理、个性化的显微外科骨移植技术方案并分为单段长腓骨、对折双段腓骨,双段腓骨的正、倒等腰三角支撑、不规则形态骨缺损的髂骨雕刻,骨、皮肤、肌腱复合组织瓣联合移植等类型进行骨缺损的游离骨移植修复。结果本组27例随访6个月-5年,13例髂骨、12例腓骨、胫骨及足舟骨骨移植各1例均按照生理性骨折愈合时间一期骨愈合,无延迟及不愈合情况发生。其中1例小儿股骨干2年后周径接近正常股骨。正、倒等腰三角支撑骨移植2例,2年后,三角中央空缺圆洞近乎消失。1例" E"型不规则形态骨缺损雕刻髂骨移植的Pilon骨折畸形愈合病例术后无内翻及外翻畸形,行走自如。骨、皮肤、肌腱联合移植的外踝重建病例踝关节无疼痛,功能无异常。7例手部骨缺损功能评定优良率80%。1例腓骨皮瓣因皮瓣穿支血运供血略差,远端部分真皮层溃烂,后经换药愈合。结论在突破游离组织移植成活瓶颈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前提下,本着追求最终最佳效果的宗旨,充分利用显微骨移植的及时性、灵活性、自由性、确定性、血运好、一次性治愈疗程短并骨与皮肤、肌腱等同时修复的优点,在大原则下个性化的针对每一例不同情况的骨缺损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游离骨移植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重视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移植 个性化方案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动脉化静脉皮瓣Ⅰ期塑形修复指腹及甲廓缺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亮 高增阳 +5 位作者 万华 李程科 何明飞 黄忠明 雷彦文 张敬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总结动脉化静脉皮瓣Ⅰ期塑形修复拇、手指指腹及甲廓皮肤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根据患指缺损大小及血管修复的要求,采用以患肢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Ⅰ期塑形修复拇、手指指腹及甲廓缺损32例,其中24例并... 目的:总结动脉化静脉皮瓣Ⅰ期塑形修复拇、手指指腹及甲廓皮肤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根据患指缺损大小及血管修复的要求,采用以患肢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Ⅰ期塑形修复拇、手指指腹及甲廓缺损32例,其中24例并有指骨骨折,8例并有指固有神经缺损。缺损面积2.0 cmx1.8 cm -4.3 cm x2.4 cm ,切取皮瓣最小面积为1.1 cm x1.0 cm -1.5 cmx1.3 cm ,最大面积为3.0 cm x2.2 cm -4.1 cm x4.5 cm。供区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打包加压包扎。结果1例皮瓣因蒂部缝合过紧,术后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经间断拆线后解除。2例皮瓣术后出现水泡,1周后消失。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Ⅰ期愈合。20例患者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6.5个月),均采用患者来门诊复查进行直接回访。主要随访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静态两点分辨觉为5.0-7.5 mm。指腹外形饱满,弹性好,耐磨,甲廓形态逼真。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8例,良4例。结论采用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可以作为一种Ⅰ期塑形修复手指指腹及甲廓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塑形 静脉皮瓣 动脉化 甲廓 修复
原文传递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为血管蒂的ALTPF切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增阳 刘超 +5 位作者 佘立军 陈演志 段求兰 刘缄 雷彦文 张敬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为蒂的ALTPF的切取以及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月-2021年3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为蒂的ALTPF修复四肢创面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21~63岁,平均34岁;受伤机制:交通事故伤12例,机...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为蒂的ALTPF的切取以及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月-2021年3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为蒂的ALTPF修复四肢创面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21~63岁,平均34岁;受伤机制:交通事故伤12例,机器绞伤8例,重物压砸伤6例,慢性感染性创面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8.2 cm×6.3 cm~18.6 cm×11.2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5例,游离植皮7例。所有需要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术前常规行CTA及高频CDU检查,判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大致走行方向及穿支血管位置。术后所有患者均行门诊规律性随访3~13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32例接受游离皮瓣手术进行修复的患者,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成活顺利,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美观无臃肿,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相较于传统ALTPF,股前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穿支皮瓣切取相对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ALTPF,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支外侧支 旋股外侧动脉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四肢创面 修复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4岁儿童右示指末节两截离断显微再植成功一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增阳 彭志纯 +4 位作者 佘立军 陈演志 潘潮星 雷彦文 张敬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27,共2页
报道1例对4岁儿童右示指末节两截完全离断,离体两截断面挫伤严重,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护需要进行核酸检查和排除诊断后,在严格的防护措施下,进行断指再植术,术后随访2周,再植指体成活良好.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断指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游离带神经的(足母)趾腓侧动脉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增阳 张敬良 +1 位作者 雷彦文 郭桥鸿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8-398,共1页
指端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常见,修复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自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我科对21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带神经的同侧躅趾腓侧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动脉皮瓣 带神经 指端缺损 皮瓣修复 游离 躅趾 指端皮肤缺损 修复创面
原文传递
基于"泳裤供区"理念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增阳 刘超 +4 位作者 佘立军 陈演志 段求兰 雷彦文 张敬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下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2019年3月,共收治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均行游离SCIP进行修复,其中男16例,女4例。组织缺损部位:手部10例,前臂4例,... 目的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下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2019年3月,共收治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均行游离SCIP进行修复,其中男16例,女4例。组织缺损部位:手部10例,前臂4例,小腿4例,足部2例。创面面积7.3 cm×5.6 cm^16.3 cm×7.7 cm。患者术前常规行CTA及高频CDU检查,辅助定位穿支血管位置及旋髂浅动脉(SCIA)浅支及深支走行情况。术中结合透光试验判断优势支,其中18例以SCIA浅支为优势支,在Scarpa筋膜浅层切取皮瓣,2例以SCIA深支为优势支,在深筋膜浅层切取皮瓣。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0例皮瓣术后均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顺利成活。术后均定期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见受区皮瓣外形及质地均良好,与患肢周围健康组织大致相似,同时患肢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供区仅留1条线形瘢痕。结论基于"泳裤供区"理念切取的SCIP皮瓣质地柔软,厚度适中,且供区隐匿,患者穿着泳裤可直接覆盖供区术后瘢痕,符合现阶段供区损伤最小化的理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四肢 泳裤供区 皮瓣切取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保留连续性骨皮质的游离腓骨移植术及"骨瓣供区经济及再生学"理念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敬良 雷彦文 +2 位作者 何明飞 吴祥 高增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游离骨移植技术是解决骨缺损的较好方法,但会造成供区的骨缺损及可能的功能问题.本文设计实施了在游离腓骨移植术中,切取腓骨时保留下一小部分相连的皮质及骨膜,以便于供区以此连续性的骨皮质及骨膜为基础,逐渐长出新骨并最终修复供区... 游离骨移植技术是解决骨缺损的较好方法,但会造成供区的骨缺损及可能的功能问题.本文设计实施了在游离腓骨移植术中,切取腓骨时保留下一小部分相连的皮质及骨膜,以便于供区以此连续性的骨皮质及骨膜为基础,逐渐长出新骨并最终修复供区的腓骨缺损,减少了骨移植对供区的破坏,弥补了游离骨移植技术的主要弊端,从而引发并探讨了骨移植手术的经济及供区再生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移植 腓骨移植 供区连续性皮质 骨瓣供区经济及再生学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保留供区部分连续性骨膜及骨皮质的腓骨瓣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明飞 雷彦文 +5 位作者 黄忠明 余创豪 罗怡 吴祥 高增阳 张敬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保留供区部分连续性骨膜及骨皮质的腓骨瓣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20年11月,应用腓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13例,腓骨瓣均采用保留供区部分连续性骨膜及骨皮质的改良方法切取,供区创面均直接... 目的探讨应用保留供区部分连续性骨膜及骨皮质的腓骨瓣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20年11月,应用腓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13例,腓骨瓣均采用保留供区部分连续性骨膜及骨皮质的改良方法切取,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腓骨采用单段或双段折叠支撑方法塞进股骨头内,采用自体髂骨联合血小板浓缩物(PRP)进行股骨头内游离打压植骨,腓骨瓣均吻合1条动脉和2条静脉。术后通过微信、电话、门诊、上门等方式随访所有患者,获得全部随访资料,包括X线及CT检查结果,记录骨生长愈合及髋关节、供区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随访6~23个月,腓骨供区增粗明显,供区切口均愈合较好,足趾、足背、小腿侧方感觉无异常,足功能无明显影响,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术前、后Harris评分分别为(58.9±10.6)分和(81.7±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采用改良腓骨瓣进行保髋手术,有利于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及重建,供区创伤更小,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腓骨瓣 保髋术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