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在体肠循环结合颈动脉取血研究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体内吸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栋 王永禄 +4 位作者 叶雯 吕贝贝 韩杰 高天婴 李学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及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结合颈动脉取血实验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体内吸收情况。结果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血药质量浓度y与肠腔中药物累计减少量x的... 目的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及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结合颈动脉取血实验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体内吸收情况。结果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血药质量浓度y与肠腔中药物累计减少量x的关系为:y=7×10-5 x+0.521 9,r=0.993 6。结论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体肠吸收较好,动物实验体内药动学特性符合一室模型。血药质量浓度和肠腔内药物减少量的相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 在体肠吸收 药动学
下载PDF
从“伏邪”理论论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雨田 屈子怡 +3 位作者 王悦豪 高天婴 杨朝帅 王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719-721,共3页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有研究发现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与“伏邪”的致病特点契合。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梳理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及发病特点,同时使用“伏邪”理论指导治疗,提...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有研究发现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与“伏邪”的致病特点契合。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梳理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及发病特点,同时使用“伏邪”理论指导治疗,提出扶助正气、透邪外出、排脓祛腐的治疗原则,为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伏邪 乳痈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肺肠同治”宣白承气汤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肺损伤的病理学机制
3
作者 王天麟 冯彬彬 +7 位作者 高天婴 张雨田 杨朝帅 韩俊泉 曲鹏飞 贺燕丽 王红 李慧臻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肺肠同治”宣白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宣白承气汤组、宣白组和承气组,每组1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式制备... 目的:探讨“肺肠同治”宣白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宣白承气汤组、宣白组和承气组,每组1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式制备SAP模型,于造模后3、6、12、24 h各时间点分别处死4只大鼠取材,观察大鼠胰腺、肺和肠组织的病理学表现及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宣白组和承气组的病理学改变相近,宣白承气汤组明显优于宣白组和承气组(P<0.05)。在各时间点,模型组较对照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中药各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宣白承气汤组优于宣白组和承气组(P<0.05)。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在第12 h达到高峰。结论:肠道在SAP-ALI发病及防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宣白承气汤可通过肺肠同治明显减轻SAP-ALI炎症水平,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肠同治 宣白承气汤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肺损伤 病理学
原文传递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急性化脓性腮腺炎验案1则
4
作者 高天婴 王红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82-82,97,共2页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是因细菌逆行感染导致的涎腺炎症,主要表现为腮腺区肿胀、疼痛反复发作,甚或引起腮腺管不畅及流脓,可一侧或两侧发病。中医学认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属于“发颐”范畴,《刘涓子鬼遗方》载:“下颐发者为发颐,肥人多有此疾...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是因细菌逆行感染导致的涎腺炎症,主要表现为腮腺区肿胀、疼痛反复发作,甚或引起腮腺管不畅及流脓,可一侧或两侧发病。中医学认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属于“发颐”范畴,《刘涓子鬼遗方》载:“下颐发者为发颐,肥人多有此疾”,《疮疡经验全书》载:“发颐乃伤寒发汗未透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腮腺炎 发颐 黄连温胆汤 验案
原文传递
基于“土壅木郁”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胆固醇结石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彬彬 韩俊泉 +3 位作者 杨朝帅 高天婴 冉佳文 王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80-984,共5页
胆固醇结石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是治疗胆固醇结石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结石再生,对此尚缺乏有效的防治策略。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前提,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 胆固醇结石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是治疗胆固醇结石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结石再生,对此尚缺乏有效的防治策略。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前提,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是脂质代谢异常的重要病理基础,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关系密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可有效防治胆固醇结石。“土壅木郁”是脾土壅滞,反侮肝木,致使肝木郁滞的病理过程,在胆固醇结石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土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提出脾土在胆固醇结石中的重要作用,为“土壅木郁”理论在胆固醇结石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新的解读。同时,提出治胆当以疏肝为达,以治脾为要,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脂质代谢以防治胆固醇结石形成,为胆固醇结石提供新的防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壅木郁 肠道菌群 胆固醇结石 中药 治脾调肝
原文传递
药物纳米结晶的生物药剂学特性概述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天婴 王永禄 李学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62-766,777,共6页
药物纳米结晶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分布等过程中显示出的独特生物药剂学性质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药物纳米结晶在人体内的吸收特性、不同给药方式的影响及其在靶向性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深入了解药物纳米结晶的体内生物药剂学特... 药物纳米结晶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分布等过程中显示出的独特生物药剂学性质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药物纳米结晶在人体内的吸收特性、不同给药方式的影响及其在靶向性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深入了解药物纳米结晶的体内生物药剂学特性,以期更好地指导药物纳米结晶的剂型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纳米结晶 体内吸收 给药方式 靶向性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