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脏器脱垂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赖雪梅 邓雨峰 +2 位作者 张海燕 高如菲 钱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9,共6页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期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86例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组)和观察组(盆底肌肉锻炼联合...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期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86例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组)和观察组(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分级、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OP-Q分级、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8周两组上述方面均持续改善,观察组POP-Q 0级、Ⅰ~Ⅱ级及Ⅲ~Ⅳ级者占比分别为19例(44.19%)、21例(48.84%)、3例(6.98%)及29例(67.44%)、13例(30.23%)、1例(2.33%);盆底结构参数尿道旋转角(UR,urethral rotation)、膀胱颈距耻骨联合的移动度(BND,bladder neck descent)及尿道倾斜角(UI,urethral inclination)分别为(47.51±3.79)°,(18.26±1.78)mm,(5.59±0.91)°及(40.23±3.63)°,(13.63±1.63)mm,(1.98±0.33)°;盆底Ⅰ类及Ⅱ类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8.84%,18.61%及39.53%,13.95%,上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的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产后盆底脏器脱垂 盆底结构参数 盆底肌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