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私人化表达、类型化叙事与大众情怀消费——电影《你好,李焕英》大众作者式生产叙事策略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字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4-111,共8页
喜剧演员贾玲首次执导电影就创造了中国内地影史票房排行第三的骄人业绩。影片《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奇迹和评论争议之间的差异为我们深入思考中国电影创作和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部成功的有些“意外”和“例外”的影片对中国电影... 喜剧演员贾玲首次执导电影就创造了中国内地影史票房排行第三的骄人业绩。影片《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奇迹和评论争议之间的差异为我们深入思考中国电影创作和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部成功的有些“意外”和“例外”的影片对中国电影产业的独特性价值在于,其艺术审美呈现把私人化表达与类型化叙事有机融合,完成了中国电影一次典型的大众作者式生产。在片种类型上,它悲喜混杂、爆笑爆哭,是一部情感复调的正剧;在情感叙事方面,影片植根于交织着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母亲情结,运用穿越情境的艺术假定性,激发热情的逼真和情感的真实,充分满足了观众关于中国亲情的大众情怀文化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好 李焕英》 大众作者式生产 类型 情感
下载PDF
后图像时代和视觉文化的命运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字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4,共5页
为了揭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对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影响,采用媒介技术美学和文化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后图像时代的概念。如果说,图像时代是影像向拟像的演进,那么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后图像时代则是拟像向拟物的转化。这是... 为了揭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对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影响,采用媒介技术美学和文化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后图像时代的概念。如果说,图像时代是影像向拟像的演进,那么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后图像时代则是拟像向拟物的转化。这是一个以全身心投入的联觉体验为主导的交互式的"第二媒介"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逼真直观转化为虚拟交往,游目骋怀的视觉审美消费转化为上手操作的实践审美生产。简言之,视觉文化走向终结,虚拟体验的联觉文化方兴未艾。这种新的文化,强烈地呼唤一种全新的伦理型美学,并亟待学理上的澄清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图像时代 视觉文化 虚拟美学 拟物
下载PDF
从影像到拟像——图象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的变迁 被引量:9
3
作者 高字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图像时代是人类借助视觉机器及其技术来"看"的时代,机器媒介的技术工具理性主导了人的视觉审美。本文从技术和审美的关系入手,立足审美主体的体验,梳理了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的变迁脉络及其神话心理原型,认为正是这些心理原... 图像时代是人类借助视觉机器及其技术来"看"的时代,机器媒介的技术工具理性主导了人的视觉审美。本文从技术和审美的关系入手,立足审美主体的体验,梳理了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的变迁脉络及其神话心理原型,认为正是这些心理原型驱动了视觉媒介的不断演进和视觉机器技术的日益提高。从影像到拟像的转变,是在视觉机器技术支持下,影像的"真实性"被不断美化、极限化、虚拟化的过程。这最终导致了"超真实"拟像的出现,导致了视觉意义的"内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拟像 图像时代 视觉审美范式
下载PDF
拟像审美反思与当代影视的内容生产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字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31,共5页
以让·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当代拟像理论,强调拟像的社会逻辑而忽略其审美逻辑。本文在对此反思的基础上,认为在以情境虚构和艺术假定性为前提的影视剧中,拟像的超真实审美幻觉其实不会真正成为谋杀真实的"元凶"。从审美逻辑... 以让·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当代拟像理论,强调拟像的社会逻辑而忽略其审美逻辑。本文在对此反思的基础上,认为在以情境虚构和艺术假定性为前提的影视剧中,拟像的超真实审美幻觉其实不会真正成为谋杀真实的"元凶"。从审美逻辑看,鲍德里亚对拟像"虚拟"之罪的指控,实际上只是一次对罪行的虚拟。因而,只有恢复拟像审美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我们才能为当下影视内容生产的非现实、超现实的题材挖掘和技术表现开拓出更大的合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像 审美 影视 内容生产
下载PDF
恶搞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7
5
作者 高字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88,共3页
为了深化对当下倍受关注且极富争议的恶搞现象的理解,结合后现代文化语境,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探讨恶搞的审美逻辑和社会文化价值,认为恶搞的本质是戏仿,即通过对经典的、权威的、流行的文本拿来主义地盗用,别有用心地篡改,来获得一种互文... 为了深化对当下倍受关注且极富争议的恶搞现象的理解,结合后现代文化语境,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探讨恶搞的审美逻辑和社会文化价值,认为恶搞的本质是戏仿,即通过对经典的、权威的、流行的文本拿来主义地盗用,别有用心地篡改,来获得一种互文性的喜剧效果。在后现代语境中,恶搞中的戏仿消解了传统的讽刺力量,具有了强烈的游戏拼凑性,其用心并无特别的恶意,而是大众为获得自由宣泄的快感而进行的一种解构和狂欢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 戏仿 喜剧性 审美文化
下载PDF
扬弃而非抛弃:文化产业和文化工业关系再思考——以电影“梦工厂”的变奏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字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3,共7页
文化产业理论由文化工业理论发展而来。由于社会背景、理论语境和价值立场的变迁,当代文化产业研究已经把文化工业理论及其批判反思精神几乎全盘抛弃。这种倾向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我国的现实背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考察电影"梦工... 文化产业理论由文化工业理论发展而来。由于社会背景、理论语境和价值立场的变迁,当代文化产业研究已经把文化工业理论及其批判反思精神几乎全盘抛弃。这种倾向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我国的现实背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考察电影"梦工厂"模式的发展变迁,梳理并比较分析文化产业和文化工业理论,我们认为,文化产业理论对于文化工业理论及其批判精神的超越应该是一种理论的扬弃而非抛弃,认识到这一点,对保持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工业 电影“梦工厂”
下载PDF
从校园戏剧视角看高校京剧文化推广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字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4,共4页
有鉴于当前高校京剧推广活动观念相对封闭、视野相对狭窄的现状,本文从大戏剧、大教育、大文化三个层面具体论述了高校京剧推广活动和校园戏剧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认为应该以校园戏剧的视野重新审视京剧的校园文化推广,通过努力打破话... 有鉴于当前高校京剧推广活动观念相对封闭、视野相对狭窄的现状,本文从大戏剧、大教育、大文化三个层面具体论述了高校京剧推广活动和校园戏剧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认为应该以校园戏剧的视野重新审视京剧的校园文化推广,通过努力打破话剧和戏曲的隔阂对立、努力构建国民戏剧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对人文素质培养和民族文化建设的思想重视和经费投入,最终使高校京剧推广获得飞跃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戏曲 校园戏剧 文化推广
下载PDF
文学典型内涵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字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对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传统的理解是,典型形象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有生命艺术整体,它通过人物鲜明突出的性格特征(个性)来显示出一定的时代民族社会关系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共性)。这一理解的错误就在于对于典型的个性与共性内涵的解释刚... 对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传统的理解是,典型形象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有生命艺术整体,它通过人物鲜明突出的性格特征(个性)来显示出一定的时代民族社会关系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共性)。这一理解的错误就在于对于典型的个性与共性内涵的解释刚好发生了错位。典型理论的现代化,就是在将典型个性、共性内涵阐释对调的前提下,增强典型概念的现代适应性,并恢复其应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 共性 个性
下载PDF
浅议戏曲进校园——以秦腔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字民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0,共4页
在人类迈向现代的进程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戏剧和教育之间始终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一方面.由于“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的现代化,也极大促进了... 在人类迈向现代的进程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戏剧和教育之间始终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一方面.由于“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的现代化,也极大促进了戏剧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1999年6月,随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支撑的艺术教育受到了空前重视,这其中戏剧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翼。2008年3月,教育部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十省市推行“京剧进课堂”的试点。此举一出,立刻引来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在肯定这一举措良好出发点的同时,教育、艺术、理论等各界人士,都围绕该举措在施行办法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从“京剧进课堂”,很多人引申到了“戏曲进校园”.认为戏曲艺术和素质教育的交融应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大文化视野来观照。本文借取这种大视角,立足戏剧和教育的互动关系,结合陕西戏曲和教育的现实状况,就“戏曲进校园”.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校园 人文素质教育 戏剧教育 秦腔 艺术门类 纲领性文件 教育理念
下载PDF
为“人民作家”立传——评话剧《柳青》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字民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2期95-100,共6页
作家柳青是扎根生活、深入群众的作家典型。由剧作家唐栋编剧、西安市话剧院创作排演的话剧《柳青》为"人民作家"立传,生动地塑造了当代舞台新形象。该剧通过选取典型的戏剧动作、设置精准的人物关系,开掘人物身份的多重性,... 作家柳青是扎根生活、深入群众的作家典型。由剧作家唐栋编剧、西安市话剧院创作排演的话剧《柳青》为"人民作家"立传,生动地塑造了当代舞台新形象。该剧通过选取典型的戏剧动作、设置精准的人物关系,开掘人物身份的多重性,塑造了柳青"人民作家"的生动形象,表现了主人公"身入、心入"群众的艺术追求与情怀。然而,该剧对柳青潜心投入《创业史》创作过程的开掘还欠深入。作品可进一步突显柳青的主观视点,通过《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和现实中生活原型的对比映照,强化对柳青的艺术思维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作家 话剧《柳青》 西安市话剧院
下载PDF
景观戏剧民族之路的创意探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字民 魏铁平 《唐都学刊》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伴随着图像时代来临、视觉文化勃兴和人类视觉审美范式的嬗变,人类步入了一个景观社会和消费社会双重变奏的新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中,传统艺术面向视觉化、景观化审美倾向的不断革新求变,成为历史的必然。20世纪以来,为应对影视媒介蓬勃... 伴随着图像时代来临、视觉文化勃兴和人类视觉审美范式的嬗变,人类步入了一个景观社会和消费社会双重变奏的新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中,传统艺术面向视觉化、景观化审美倾向的不断革新求变,成为历史的必然。20世纪以来,为应对影视媒介蓬勃发展的挑战,戏剧创作者和理论家努力突破剧场性的局限,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文化艺术学的意义而言,它既像一块基石,以其鲜明的民族气质和典雅的美学追求标志了中国景观戏剧的诞生;又像一方路标,昭示着民族景观戏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戏剧 美学追求 发展方向 《长恨歌》
下载PDF
航拍经验点滴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字民 《中国有线电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简要介绍了直升机、运输机、动力伞在航拍中的优缺点 。
关键词 航拍 航空器 节目摄制 拍摄技巧
下载PDF
民族景观戏剧的特色追求——以中国首部景观舞剧《长恨歌》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字民 《唐都学刊》 2010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相对于西方侧重于异地巡演式的"再造景观"歌剧而言,中国景观戏剧更侧重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相融合的"实地景观"演出。景观舞剧《长恨歌》的创意特色主要表现在:区别于一般实景演出,《长恨歌》具有坚实的戏剧性内核;... 相对于西方侧重于异地巡演式的"再造景观"歌剧而言,中国景观戏剧更侧重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相融合的"实地景观"演出。景观舞剧《长恨歌》的创意特色主要表现在:区别于一般实景演出,《长恨歌》具有坚实的戏剧性内核;区别于国外景观戏剧,《长恨歌》立足当代中国民族化的景观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戏剧 景观舞剧 《长恨歌》
下载PDF
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综述
14
作者 高字民 张国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0-133,共4页
关键词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 影视文化 高层论坛 年会 综述 西北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下载PDF
跨文化戏剧的创意实践——现代舞剧《海伦之梦》的启示
15
作者 高字民 王卓 《唐都学刊》 201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由中美艺术家联合排演制作的现代舞剧《海伦之梦》,是当代中国跨文化戏剧一次有益的艺术和产业实践。作品突破传统经典跨文化戏剧的严肃格调和小众诉求,以抒情、浪漫的气质和大众通俗的形式,紧扣"爱与理解"的主题,采用自由梦... 由中美艺术家联合排演制作的现代舞剧《海伦之梦》,是当代中国跨文化戏剧一次有益的艺术和产业实践。作品突破传统经典跨文化戏剧的严肃格调和小众诉求,以抒情、浪漫的气质和大众通俗的形式,紧扣"爱与理解"的主题,采用自由梦幻曲形式和心理蒙太奇结构,大胆增设小红军的虚构形象,巧妙运用中美两国的民间意象元素,富有创意地开拓了跨文化戏剧的艺术领域和产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戏剧 海伦·斯诺 现代舞剧
下载PDF
等待情郎到永远——跨文化戏剧视野中的王宝钏和索尔维格比较分析
16
作者 高字民 高敏娜 《当代戏剧》 2012年第6期27-29,共3页
在中外戏剧史上,有不少因痴情等待浪荡子或负心汉而闻名于世的女性形象。本文从跨文化比较的视野,选取了中西方两位典型的"等待女神":一位是中国戏曲——如秦腔《五典坡》、京剧《红鬃烈马》等剧目中的著名形象王宝钏,另一位... 在中外戏剧史上,有不少因痴情等待浪荡子或负心汉而闻名于世的女性形象。本文从跨文化比较的视野,选取了中西方两位典型的"等待女神":一位是中国戏曲——如秦腔《五典坡》、京剧《红鬃烈马》等剧目中的著名形象王宝钏,另一位则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培尔·金特》中的女主人公索尔维格。通过对两个人物及其所等待的"心上人"的不同气质风貌、文化内涵所指及艺术表现的比较分析,本文试图在现代性审美和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中拓展和深化同类题材戏剧创作的理解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宝钏 索尔维格 跨文化戏剧 等待女神
下载PDF
西部电影发展和中国现代性变奏
17
作者 高字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72,共6页
借助现代性视角来观照西部电影的转型,认为西方现代性主要是一种与过去断裂、向未来敞开、不断进步的时间意识,而由于多重的社会历史原因,中国现代性则体现为一种东方与西方、乡村与城市、封闭与开放对比的空间结构。中国西部电影作为... 借助现代性视角来观照西部电影的转型,认为西方现代性主要是一种与过去断裂、向未来敞开、不断进步的时间意识,而由于多重的社会历史原因,中国现代性则体现为一种东方与西方、乡村与城市、封闭与开放对比的空间结构。中国西部电影作为中国现代性追求的生动隐喻和民族现代性体验的深刻写照,在其发展早期,主要从"城乡差别"的对比反差来现实主义地观照城市与农村、现代与传统、开放与保守等现代性反差及其对中国人造成的心灵震颤,而在后期,新世纪以来的"新西部电影"则回避现实,热衷于历史想象叙事,通过"朝野冲突"的戏剧冲突,浪漫地隐喻和象征了探索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人既借鉴学习又力图对抗好莱坞产业强势的垄断、霸权的后现代矛盾与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电影 现代性 后现代性
下载PDF
“无车一月”:一次浸没式环境戏剧的美育实践及其社会反思
18
作者 高字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9-93,共5页
在国际组织ICLEI和TUI的策划组织下,韩国水原市H小区的居民通过接受“放弃汽车、生态出行”的契约,体验了为期一月“无车化”特殊生活的浸没式环境戏剧。在带有让·波德里亚奥“拟像”色彩和奥古斯都·博奥“论坛剧场”色彩的... 在国际组织ICLEI和TUI的策划组织下,韩国水原市H小区的居民通过接受“放弃汽车、生态出行”的契约,体验了为期一月“无车化”特殊生活的浸没式环境戏剧。在带有让·波德里亚奥“拟像”色彩和奥古斯都·博奥“论坛剧场”色彩的戏剧情境中,民众日常生活被转化为一种乌托邦景观营构和拟像生产。H小区居民摆脱现实约束,沉浸于全域性的“拟仿”逻辑和“超真实”体验,设身处地探究了汽车泛滥的“城市病”可能的解决之道。这种空间冲突转化为时间体验、社会矛盾演绎为情境感悟的“行为艺术”,避免了利益各方的直接冲突,提供了矛盾解决的仿真体验与情境反思的理想诗意路径,是戏剧美育实践的创意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车一月 环境戏剧 浸没式戏剧 美育实践
下载PDF
从城市文化角度前瞻西安国际电影节的构建
19
作者 高字民 《唐都学刊》 2011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受刘易斯·芒德福"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泛媒介观的灵感启发,把电影节视为一种具有巨大文化传播价值和强大产业经济功能的创意机制型媒介,并建设性地提出构建西安国际电影节的设... 受刘易斯·芒德福"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泛媒介观的灵感启发,把电影节视为一种具有巨大文化传播价值和强大产业经济功能的创意机制型媒介,并建设性地提出构建西安国际电影节的设想。然后从必要性和可能性方面对此设想进行论证,认为构建西安国际电影节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且对于西安乃至整个陕西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振兴以及中国西部电影的再度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国际电影节 中国西部电影 城市文化 文化产业
下载PDF
提升公共艺术教育审美实践水平——以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为例
20
作者 高字民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7-21,共5页
从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视角,以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为个案,探析在普通高校校园戏剧实践活动的成果经验与现实困惑,认为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实践类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校园戏... 从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视角,以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为个案,探析在普通高校校园戏剧实践活动的成果经验与现实困惑,认为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实践类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校园戏剧实践活动不但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校园戏剧作为校园文化的审美实践活动,应与通识教育的路径结合,实现部分地课程化,真正创新和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审美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素质教育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