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走向反思研究的听评课活动
- 1
-
-
作者
高孟菊
-
机构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
出处
《今日教育》
2017年第7期109-109,共1页
-
文摘
通过对听评课活动情况的长期观察,我发现听评课存在目的偏失、评价标准不科学、听评课方式经验化等问题。为了促进听评课走向反思,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
关键词
评课活动
反思
活动情况
评价标准
评课方式
-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课不妨给学生适当“添堵”
- 2
-
-
作者
高孟菊
-
机构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
出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第9期11-12,共2页
-
文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实效性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策略。对话的核心是理解,要在师生的质疑与反问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与视野融合中进行智慧与思维的碰撞,才能将理解引向深入。
-
关键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
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思维
教学策略
视野融合
实效性
对话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顺畅的语文课不一定是好课
- 3
-
-
作者
高孟菊
-
机构
重庆市黔江中学
-
出处
《师资建设》
2016年第10期98-99,共2页
-
文摘
常在评课中听到有老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堵塞”的课堂教学提出批评。若因教师不了解学情,设问难度过大等问题使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堵塞”,这样低效的课堂教学当然值得批评。但由于语文教材本身的特殊性和学情的干差万别,对于大多数的语文教师来说,“不太顺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课堂教学大多在“堵塞”与“疏堵”的过程中曲折前行。下面是我观察到的几堂顺畅的语文课,以新课程的理念来衡量,我觉得未必是一堂好课。
-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
教学过程
教学节奏
语文教材
特殊性
新课程
批评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问题教学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4
-
-
作者
高孟菊
-
机构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
出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3年第3期41-42,共2页
-
文摘
最近,听取了《香菱学诗》和《窃读记》两堂语文课,两位执教者不约而同地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在导入新课后,板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然后通过对话交流完成教学。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教学法"的利弊,不妨把两位老师的板书问题展示如下。
-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香菱学诗》
《窃读记》
独立阅读
对话交流
语文课
执教者
板书
-
分类号
G424.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破除学生与文本语言的隔膜
- 5
-
-
作者
高孟菊
-
机构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7年第5期56-57,共2页
-
文摘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无奈地感到学生很难融进文本,既没有亲近文字的热情,也没有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的动力,学生与文本语言之间存在着隔膜,造成学生阅读的低效。
-
关键词
文本语言
学生阅读
隔膜
现代文阅读
教学过程
情感共鸣
-
分类号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立足“精神培育” 夯实语言训练
- 6
-
-
作者
高孟菊
-
机构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年第1X期45-46,2,共3页
-
文摘
对《七根火柴》中'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反思,通过语言情境的营造、科学的语言训练、由浅入深的体验感悟等,实现文学的'培育精神'之教育价值,提升语言训练效率。
-
关键词
语言训练
精神培育
文学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