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物关系看刘勰《文心雕龙》的文道自然观
1
作者 高宇宣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49-51,共3页
刘勰的《文心雕龙》从对于万物的感悟开始,将“道”的自然规律应用于“文”,以“自然之道”贯穿文学思想。从为文之用心与创作之用心建构“文心”,实现心与物的自然交融。刘勰从感于外物到与心徘徊,实际上是由外向内寻求精神上的家园,... 刘勰的《文心雕龙》从对于万物的感悟开始,将“道”的自然规律应用于“文”,以“自然之道”贯穿文学思想。从为文之用心与创作之用心建构“文心”,实现心与物的自然交融。刘勰从感于外物到与心徘徊,实际上是由外向内寻求精神上的家园,从而形成了具有生命意识与责任意识的文道自然观。天地之心与自然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共鸣的内在生命力,“心物交融”正是两者的契合,也是文道自然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心物关系 文道自然 自然观
下载PDF
“兴”与“隐喻”:中西方诗学思维方式的比较探究
2
作者 高宇宣 孙盛涛 《菏泽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兴”与“隐喻”作为中西方诗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代表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诗学思维。从文学层面看,中国诗学中的“兴”所阐发的是一种“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西方诗学中的“隐喻”则通过“异质远距”的原则给人带来一种新奇陌生... “兴”与“隐喻”作为中西方诗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代表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诗学思维。从文学层面看,中国诗学中的“兴”所阐发的是一种“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西方诗学中的“隐喻”则通过“异质远距”的原则给人带来一种新奇陌生的审美效果。从心理层面而言,“兴”是触物起情,强调内心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触发;“隐喻”更重视理性的作用以及客观事物的具体对应。中国诗学中特有的“意境”“意象”等概念,多强调心与物之间的相互感应,追求一种“神与物游”的诗学境界,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哲学体现;而西方“绝对隐喻”的出现,使得“隐喻”不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更是用已知呈现未知,以有限指向无限,从内在走向外在的思维方式与哲学命题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 隐喻 诗学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