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壤处理方式对胡杨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邵帅 高安岭 +4 位作者 左彦平 吕慧 陈利俊 敖日格乐 李景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207-6216,共10页
为明晰植物幼苗在不同土壤质地中的生长适应策略,探讨利用不同土壤处理方式调控植株幼苗生长发育和提高人工育苗效率的可能。将苗圃土壤分别设置为平床深耕、起垄和平床浅耕3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当年生胡杨幼苗生长季的生长动态和根... 为明晰植物幼苗在不同土壤质地中的生长适应策略,探讨利用不同土壤处理方式调控植株幼苗生长发育和提高人工育苗效率的可能。将苗圃土壤分别设置为平床深耕、起垄和平床浅耕3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当年生胡杨幼苗生长季的生长动态和根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月份是胡杨幼苗生长关键期,比根长能够作为反映其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土壤处理方式影响着胡杨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以及根系形态,深耕对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为胡杨苗圃土壤处理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耕作方式 幼苗生长 根系形态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绿洲胡杨种群特征和水肥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安岭 王文娟 +4 位作者 邓如军 石多仁 苏龙嘎 高婷婷 李景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9年第2期44-48,31,共6页
额济纳胡杨林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一道强大生态防线。近年来,受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胡杨林开始严重退化,而最近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农业活动和频繁的放牧在不断侵扰着胡杨林的生态环境,不仅对胡杨林生境的水分与养分条件产生... 额济纳胡杨林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一道强大生态防线。近年来,受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胡杨林开始严重退化,而最近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农业活动和频繁的放牧在不断侵扰着胡杨林的生态环境,不仅对胡杨林生境的水分与养分条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导致了胡杨密度、胸径等种群特征产生较大的差异,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必然会加剧胡杨种群更新与维持的困难。建议尽快开展控制放牧与农业活动等相应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林保护区 人为干扰 种群特征 水肥条件 保护
下载PDF
旅游干扰对额济纳旗胡杨林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如军 张天汉 +5 位作者 石多仁 高安岭 范建伟 宋嫒霞 李春燕 李景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6期87-93,共7页
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额济纳旗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的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胡杨林干扰区土壤沙粒含量、水分和电导率显著高于非干扰区,而养分条件却是非干扰区显著较高。在胡杨林干扰区,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 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额济纳旗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的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胡杨林干扰区土壤沙粒含量、水分和电导率显著高于非干扰区,而养分条件却是非干扰区显著较高。在胡杨林干扰区,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均增加,而含水量在表层最低、电导率在表层最高,反映了该研究区土壤盐分的表聚现象;同时,土壤表层有机质、总碳和总氮均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30 cm和50 cm土壤层则随着干扰强度增加而增加,这由表层植物凋落物和深层土壤根系共同决定;受游客踩踏影响,干扰区土壤沙粒含量随干扰强度增加而减少。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质地和土壤养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在第一主成分得以反映且其贡献率达45. 2%,而土壤含水量、电导率等主要反映在第二和第三主成分,贡献率达37. 4%。说明旅游活动导致了土壤环境物理结构改变、土壤肥力降低、水盐动态变化对胡杨林生态系统产生显著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土壤环境 干扰强度 土壤理化性质 胡杨林区 额洛纳旗
下载PDF
戈壁荒漠地表节肢动物聚集对降水及温度的响应
4
作者 任嘉隆 刘继亮 +5 位作者 王永珍 方静 冯怡琳 高安岭 宋嫒霞 辛未冬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地表节肢动物是荒漠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主要类群,降水脉动引发的资源变化会影响地表节肢动物聚集,从而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本文于2018—2020年1—12月在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长期观测场内利用陷阱法对72个... 地表节肢动物是荒漠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主要类群,降水脉动引发的资源变化会影响地表节肢动物聚集,从而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本文于2018—2020年1—12月在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长期观测场内利用陷阱法对72个样点进行地表节肢动物样品采集并对小气候进行连续观测,系统探讨了降水及温度年和月波动影响下戈壁荒漠地表节肢动物及主要科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 2018—2020年共捕获地表节肢动物24 834头45科,优势科由拟步甲科、象甲科、叶甲科、平腹蛛科、粪金龟科和蚁科组成。(2) Moran’s I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戈壁荒漠地表节肢动物个体数在16 m的空间尺度上多为显著正相关,而在56~96 m的空间尺度上为显著的负相关性;半方差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在特定的空间尺度内地表节肢动物科会形成集群,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强空间异质性特征。(3)象甲科、粪金龟科、平腹蛛科和蚁科空间分异多由结构性因素控制,拟步甲科和叶甲科空间分异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调控。(4)年降水量增加对拟步甲科、象甲科、叶甲科和粪金龟科的空间群落聚集具有正相关影响,而对平腹蛛科和蚁科的群落聚集则有负相关影响,温度与地表节肢动物空间聚集和扩展存在正相关关系。总之,降水变化改变了戈壁荒漠地表节肢动物对灌木及蚁穴塑造的微生境的响应模式及依赖程度,进而影响了不同年份地表节肢动物在空间上的聚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荒漠 降水变化 地表节肢动物聚集 群落动态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