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背景下凤阳凤画非遗文创产品的特色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安格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该文梳理凤阳凤画的艺术特征,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凤画为载体,从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提取文化符号,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对凤阳凤画展开文创产品设计,基于数字化背景探讨非遗数字化的传播价值和创新策略,对于非遗文创发展提出三个重点策略... 该文梳理凤阳凤画的艺术特征,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凤画为载体,从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提取文化符号,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对凤阳凤画展开文创产品设计,基于数字化背景探讨非遗数字化的传播价值和创新策略,对于非遗文创发展提出三个重点策略:融入交互设计;推动数字文创发展;打造IP(知识产权)概念实现跨界营销。由此可为基于数字化背景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凤画 文创产品 数字化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凤阳凤画数字化设计创新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悦 高安格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0-57,共8页
目的 为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凤阳凤画的艺术特色并推动创新,提出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凤阳凤画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意设计。通过AI技术,可以全面、清晰地展示凤画的细节,传递其核心理念,并实现更具创新性和视觉吸引力的传承方式,从而更... 目的 为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凤阳凤画的艺术特色并推动创新,提出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凤阳凤画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意设计。通过AI技术,可以全面、清晰地展示凤画的细节,传递其核心理念,并实现更具创新性和视觉吸引力的传承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方法 利用AI技术中的目标检测和风格迁移算法对凤画的图案特征和风格特征进行提取和采集,并集成到凤画创作平台。从传承、传播、创作、创新四方面对该平台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实现方案。结果 将AI技术与凤阳凤画的创作结合,设计出了具有凤画图案和风格特征知识的智能创作平台“翙”APP。结论 本研究为凤阳凤画的数字化保护和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不仅提高了创作效率,还拓展了凤阳凤画的传播途径,实现了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凤阳凤画 数字化 目标检测 风格迁移
下载PDF
数字虚拟技术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以“发现·养心殿”体验展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安格 张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2-56,共5页
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及文化展示的空间,逐渐成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得到进步,文物的传播开始多元化、立体化、数字化。本文以“发现·养心殿”数字故宫体验展为例,把数字技术在... 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及文化展示的空间,逐渐成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得到进步,文物的传播开始多元化、立体化、数字化。本文以“发现·养心殿”数字故宫体验展为例,把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四种模式,通过用户体验调查来分析数字虚拟技术在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方面的推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博物馆 文化传播 VR技术 受众体验 卡方检验
下载PDF
从式样到态度:邵氏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服饰文化论
4
作者 张悦 高安格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8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邵氏公司李翰祥导演(胡金铨任副导)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民间故事和戏曲美学充分结合,一经上映风靡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成为邵氏电影经典。影片中服饰造型极具特色,将魏晋风貌、女性意识与戏... 邵氏公司李翰祥导演(胡金铨任副导)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民间故事和戏曲美学充分结合,一经上映风靡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成为邵氏电影经典。影片中服饰造型极具特色,将魏晋风貌、女性意识与戏曲美学充分结合,针对流传深远的民间传说,形成了颇具文化传播价值与当代借鉴意义的视觉化遗产,在"二战后"对于唤起海外华人民族情感、形成文化记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式样 态度 服饰文化 魏晋风貌 女性态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