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幼奇 王细福 +2 位作者 赖旻瑶 张昆南 陶桿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9-11,共3页
对114名正常人及51例脑卒中病人红细胞C_3b RBC-C_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老年人RBC-C_3b受体花环率较中青年降低(p<0.025)。脑梗塞及脑出血病人RBC-C_3b受体花环率均低于健康对照者(p&l... 对114名正常人及51例脑卒中病人红细胞C_3b RBC-C_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老年人RBC-C_3b受体花环率较中青年降低(p<0.025)。脑梗塞及脑出血病人RBC-C_3b受体花环率均低于健康对照者(p<0.025,p<0.05);RBC-IC花环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增高(p<0.001)。提示动脉硬化和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脑卒中 RBC-C3b受体花环 RBC-IC花环
下载PDF
脑卒中病人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幼奇 王细福 +4 位作者 赖旻瑶 朱晓刚 张昆南 董维 王国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51-52,共2页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广泛分布于体内,在抗感染、免疫调节及维持微血管通透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认为Fn参与了血小板的聚集与粘附。
关键词 脑卒中 血浆Fn 脑梗塞 临床意义 脑出血 纤维连接蛋白 人血浆 蛋白测定 江西省 微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脑卒中病人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幼奇 王细福 +3 位作者 赖旻瑶 朱晓钢 董维 王国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42-43,共2页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有研究认为Fn参与了血小板的聚集与粘附,它的减少或缺乏是微循环紊乱因素之一。为此我们观察了脑卒中患者血浆Fn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风 纤维连接蛋白 临床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凝纤溶活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幼奇 曹东红 +5 位作者 谢旭芳 屈新辉 黄刚 龚凌云 熊英琼 宋晓萍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凝 纤溶动态图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指导。方法 :应用血凝 纤溶动态图分别对 6 7例正常人和5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测定。结果 :显示脑梗塞组的反应时间 (R)、凝固时间 (K)较对照组缩短 ,溶解时间 (FT)、平衡时间 (BLT)均... 目的 :探讨血凝 纤溶动态图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指导。方法 :应用血凝 纤溶动态图分别对 6 7例正常人和5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测定。结果 :显示脑梗塞组的反应时间 (R)、凝固时间 (K)较对照组缩短 ,溶解时间 (FT)、平衡时间 (BL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最大聚幅 (M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聚合速度 (AE)较对照组快 ,溶解速度较对照组减慢 ,平衡指数 (BLK)延长 ,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呈明显的高凝低纤溶状态。结论 :血凝 纤溶动态图能较全面地客观反映体内凝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血凝纤溶活性 临床研究 治疗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凌峰 曹文锋 +2 位作者 高幼奇 黄刚 吴晓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0-1180,共1页
患者男,40岁,因动脉瘤术后13d.突发肢体乏力4d入院。患者13d前因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在外院行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术后前几天恢复良好.4d前患者突发四肢乏力.尤以双下肢为主,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门诊以“动脉瘤术后”收住入科... 患者男,40岁,因动脉瘤术后13d.突发肢体乏力4d入院。患者13d前因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在外院行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术后前几天恢复良好.4d前患者突发四肢乏力.尤以双下肢为主,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门诊以“动脉瘤术后”收住入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状态可,大小便无异常。既往体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后 前交通动脉瘤 肢体乏力 手术夹闭 四肢乏力 精神状态
下载PDF
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曹文锋 王卫真 +5 位作者 高幼奇 杨赟 张洪连 刘诗英 何丹 吴晓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及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粘附实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o...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及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粘附实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体质量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善及体能恢复;免疫荧光法检测Brdu标记的BMSC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脑组织中Ki-67、Nogo-A、NSE、GFAP、SYN及VEGF的阳性细胞;Bielshowsky s-Luxol Fast Blue双染检测大脑内神经纤维的增生情况。结果 BMSCs低表达CD34、CD45和CD11b,中表达CD106,高表达CD90、CD29。BMSCs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的行为学功能(粘附实验和mNSS评分)显著好转(P<0.05);梗死侧脑组织SYN、Ki-67、GFAP和VEGF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Nogo-A显著降低(P<0.05),NSE未见显著变化(P>0.05);梗死侧神经纤维再生增强。结论立体定向途径移植BMSCs能促进脑梗塞受损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可能是通过增强内源性细胞增殖、突触重建、神经纤维修复和星形胶质细胞保护作用等机制发挥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立体定向途径 移植
下载PDF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细福 高幼奇 +3 位作者 张昆南 赖瑶 谢旭芳 屈新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26-227,共2页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王细福,高幼奇,张昆南,赖瑶,谢旭芳,屈新辉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是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正常纤溶系统在预防血栓形成及消除血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t-PA和PAI...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王细福,高幼奇,张昆南,赖瑶,谢旭芳,屈新辉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是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正常纤溶系统在预防血栓形成及消除血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t-PA和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t-PA、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血浆 T-PA PAI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谢旭芳 屈新辉 +2 位作者 高幼奇 吴晓牧 张昆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10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根据头颅CT或MRI扫描结果记录卒中部位;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老年PSD... 目的研究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根据头颅CT或MRI扫描结果记录卒中部位;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老年PSD发生率为59.1%(71/120),以轻中度抑郁为主。脑卒中患者中伴发危险因素者、左前大脑半球损害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以及社会支持程度差者PSD发生率高。结论老年PSD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相关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曹文锋 吴凌峰 +3 位作者 刘世民 高幼奇 张昆南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目的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分析我科6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12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为:术中支架内急性... 目的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分析我科6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12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为:术中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术中球囊预扩时一过性意识障碍2例,预扩时突然坐起并大喊1例,术中保护伞取出困难2例,术中术后血压持续偏低1例,伴心率慢1例,术后头痛2例,术后腹股沟血肿1例,上述并发症经过及时处理后,无死亡及手术相关致残病例。术后高灌注脑出血1例,经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后遗留中度残疾。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按规范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严重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 围手术期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刚 高幼奇 +5 位作者 李明智 张昆南 屈新辉 吴凌峰 谢旭芳 吴晓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方法应用MRS检测50例一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双侧基底节区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和乳酸(Lac)水平及...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方法应用MRS检测50例一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双侧基底节区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和乳酸(Lac)水平及NAA/Cr、Cho/Cr比值。结果脑梗死组病灶侧Cho及Cr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病灶侧(均P<0.05),NAA、Lac水平及NAA/Cr、Cho/Cr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病灶侧及非病灶侧Cho、NAA及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灶对应区(P<0.001~0.05),而L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灶对应区(均P<0.05)。与对照组病灶对应区比较,脑梗死组病灶侧Cho/Cr比值显著升高,非病灶侧NAA/Cr比值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基底节区梗死急性期病灶侧及对侧脑组织均有明显的代谢障碍,且病灶区代谢异常较对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波谱 镜像对比 代谢障碍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文锋 吴凌峰 +2 位作者 屈新辉 高幼奇 吴晓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161-16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近4年在我科诊断并采用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9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就所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3.7%(13/95),危及生命的1例...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近4年在我科诊断并采用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9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就所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3.7%(13/95),危及生命的1例,占1.0%(1/95)。结论: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神经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影像学,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妥当处理并发症,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就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并发症 处理
下载PDF
误诊为颈椎病的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症1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刚 刘世民 +2 位作者 吴凌峰 高幼奇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5-1135,共1页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Hamill(1908年)通过尸检发现并报道首例。其主要症状为感音性耳聋、共济失调等,而脊髓及前根损害少见。本文报...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Hamill(1908年)通过尸检发现并报道首例。其主要症状为感音性耳聋、共济失调等,而脊髓及前根损害少见。本文报道1例曾误诊为颈椎病并以脊髓及前根损害为主要表现的SS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铁沉积症 中枢神经系统 颈椎病 误诊 神经系统疾病 感音性耳聋 共济失调 主要表现
下载PDF
补气类中药抗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性凋亡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于飞 高幼奇 胡国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2-315,共4页
神经细胞在受到缺血/缺氧刺激后出现细胞凋亡,然而千百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脑中风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脑功能恢复方面更是胜于西医。中医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其中补气类中药又为主要成分,因此本文就补气类中药抗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现... 神经细胞在受到缺血/缺氧刺激后出现细胞凋亡,然而千百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脑中风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脑功能恢复方面更是胜于西医。中医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其中补气类中药又为主要成分,因此本文就补气类中药抗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缺氧 神经细胞 凋亡 补气中药
下载PDF
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刚 梅竹君 +3 位作者 高幼奇 谢旭芳 张昆南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曾经被诊断为脑梗死3例、出血性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 目的探讨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曾经被诊断为脑梗死3例、出血性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内高压1例,最终均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经过静脉放血、羟基脲及抗凝治疗,10例患者症状缓解,半年随诊未复发。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继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头部MRV或DSA检查、血液形态学、骨髓穿刺及基因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及治疗仍对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MRV 治疗
下载PDF
rtPA静脉治疗14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凌峰 曹文锋 +3 位作者 屈新辉 高幼奇 刘世民 吴晓牧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扩大时间窗至4.5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试验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患者。治疗组为rtPA3h内(6例)及3-4.5h(8例),给予rtPA(爱通立:Actilyse德国Boehring Ingel-heim公司生产)总...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扩大时间窗至4.5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试验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患者。治疗组为rtPA3h内(6例)及3-4.5h(8例),给予rtPA(爱通立:Actilyse德国Boehring Ingel-heim公司生产)总量0.6-0.9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60min,静滴先静脉推注10%的rtPA剂量。另选择发病在0-4.5h内未选择溶栓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14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24h、1周各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1次,发病3个月时评定mRS(改良Rankin量表)。治疗前、治疗后24h查头颅CT。结果时间窗3h内临床治愈有2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2例。时间窗3-4.5h以内临床治愈有2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治愈有1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7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治疗前无差别(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小时内组与3-4.5h组治疗前后时间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mRS治疗后90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rtPA溶栓治疗,扩大时间窗至4.5h疗效确切,未增加出血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溶栓 脑梗死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2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项正兵 张昆南 +3 位作者 屈新辉 曹文锋 高幼奇 吴晓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203-4204,共2页
病例1,女,64岁。因头晕、行走不稳2年,口齿不清伴左侧面部阵发性针剌样疼痛2个月于2011年7月29日入院。
关键词 表面铁沉积症 中枢神经系统 行走不稳 口齿不清 阵发性
下载PDF
在不同气温条件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急性期血压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诗英 张昆南 +6 位作者 俞慧强 曹文峰 屈新辉 谢旭芳 高幼奇 吴凌峰 吴晓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40-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合并有高血压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与其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60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起病前7 d的平均气温分3组,(1)低温... 目的:探讨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合并有高血压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与其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60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起病前7 d的平均气温分3组,(1)低温组(平均气温<15℃)(n=99)。(2)常温组(平均气温15~28℃)(n=70)中。(3)高温组(平均气温>28℃)(n=91)入院后每8小时监测血压1次共10d。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用病程第14天的NIHSS评估。SBP、DBP、MAP与其近期预后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低温组和常温组患者病程第2天到第5天的MAP、SBP、DBP与其近期预后负相关,其中第3天MAP、SBP、DBP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均P<0.01)。而高温组患者急性期血压与近期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痛患者急性期第2天到第5天的血压与近期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气温 血压 预后 高血压病
下载PDF
大剂量甲泼尼龙与免疫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屈新辉 张昆南 +2 位作者 龚凌云 高幼奇 吴晓牧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784-787,共4页
目的评价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2007年分别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以及两者联合冲击治疗67例复发-缓解型急性期M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甲泼尼龙... 目的评价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2007年分别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以及两者联合冲击治疗67例复发-缓解型急性期M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甲泼尼龙(MPS)组、免疫球蛋白(IG)组及甲泼尼龙加免疫球蛋白(MPS+IG)组,以治疗前后3组患者Kurtzke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平均评分的变化反映疗效,比较以上3种治疗急性期MS的疗法的疗效。结果治疗7d时有效率MPS组为69.2%,IG组为85%,MPS+IG组为85.7%,IG组和MPS+IG组明显高于MPS组(P均<0.05);治疗30d时有效率MPS组为96.1%,IG组为100%,MPS+IG组为95.2%,3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IG组和MPS+IG组住院治疗后第7d时EDSS评分降低明显(P<0.01),且优于MPS组(P均<0.05);治疗30d时3组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均<0.01),MPS+IG组与IG组、MPS组比较ED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免疫球蛋白均对急性期复发-缓解型MS有效,其中免疫球蛋白能较快起效,但二者合用并没有比单用表现出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甲泼尼龙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双源CTA和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文锋 高幼奇 +2 位作者 吴凌峰 刘诗英 吴晓牧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0期22-24,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共... 目的对比研究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共计15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A和DSA 2项检查,比较两者在病因诊断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中,CTA检出动脉瘤68个,DSA检出78个;CTA检出血管畸形6例,DSA检出15例;CTA检出烟雾病23例,DSA检出22例;CTA检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DSA检出6例;CTA检出血管狭窄26例,DSA检出21例;CTA阴性32例,DSA阴性19例。以上烟雾病、血管狭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畸形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瘤、DAVF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和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方面有所差异,对烟雾病、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对血管畸形、DAVF或血管远端动脉瘤检出率CTA不如DSA敏感。对于脑出血患者,CTA阴性者还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出血性脑血管病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屈新辉 张昆南 +2 位作者 龚凌云 高幼奇 吴晓牧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41例MS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同时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技术检测MS患者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其潜伏期、波幅;检测正中...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41例MS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同时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技术检测MS患者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其潜伏期、波幅;检测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H反射的潜伏期和F波的出现率。结果MS合并PNS损害的发生率为41.4%,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麻木12例(29.2%)、肢体乏力10例(24.3%)、神经根性疼痛2例(4.8%);体征有末梢/根型感觉障碍9例(21.9%)、腱反射减低5例(12.1%)、肌力减低(<Ⅳ级)5例(12.1%)、肌萎缩3例(7.3%)。神经电生理改变为F波、H反射潜伏期延长,F波的出现率下降;神经电位波幅降低;不同程度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末端潜伏期延长。结论MS是一种以CNS受损为主的脱髓鞘疾病,部分患者可以同时累及PNS,神经电生理检测可对周围神经损害进行定位,同时可定量反映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周围神经损害 临床特征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