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茬口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秀萍 高广联 +3 位作者 张天英 邱泳宁 肖桂才 丁宏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六年试验结果得出,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均轮作高于连作,其中,豆茬玉米六年平均产量5615.90kg/hm~2,连作玉米为4909.42kg/hm~2,二者之间达到1%极显著差异。麦茬麦六年平均产量1876.35kg/h... 六年试验结果得出,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均轮作高于连作,其中,豆茬玉米六年平均产量5615.90kg/hm~2,连作玉米为4909.42kg/hm~2,二者之间达到1%极显著差异。麦茬麦六年平均产量1876.35kg/hm~2,豆茬麦为1540.78kg/hm~2,连作麦是1419.37kg/hm~2,三者之间达到1%极显著差异水平。麦茬豆六年平均产量 1613.63kg/hm~2,油菜茬大豆 1574.64kg/hm~2,连作大豆为 1428.06kg/hm~2。三者之间亦达到5%差异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茬口 轮作 连作 农作物 产量
下载PDF
黑龙江垦区春油菜病害普查初报
2
作者 靳学慧 高广联 《现代化农业》 1991年第6期21-22,共2页
1989、1990年我们调查了黑龙江垦区的12个农场和科研单位的43个地块,其中包括品种、播期、施肥方式、耕作栽培方式和茬口不同的地块。调查分别在油菜苗期、花前期和结角后期进行。
关键词 油菜 病害 黑龙江垦区
下载PDF
豆黄蓟马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弘春 辛惠普 +3 位作者 向春玲 高广联 王丽艳 钟相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27-32,共6页
豆黄蓟马(ThripsnigropilosusUzel)在黑龙江省密山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成虫越冬。第一及最末一代世代平均历期24d。中间各世代平均历期16.7d,雌成虫平均寿命17.6d。该虫主要以成虫和1~2龄若虫为害。叶背面虫量多于叶表面虫量,豆株上... 豆黄蓟马(ThripsnigropilosusUzel)在黑龙江省密山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成虫越冬。第一及最末一代世代平均历期24d。中间各世代平均历期16.7d,雌成虫平均寿命17.6d。该虫主要以成虫和1~2龄若虫为害。叶背面虫量多于叶表面虫量,豆株上部幼嫩叶片多于中下部叶片。植株各器官上的虫量以叶上最多,次为嫩荚,茎及花器上很少。雌成虫可行孤雌生殖也可行两性生殖。每年的危害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防治指标定为2~3片复叶时20头/株。药剂防治以具有内吸作用的乐果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黄蓟马 生活史 防治 发生规律 大豆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流行因子和预测预报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靳学慧 马汇泉 +2 位作者 于连波 辛惠普 高广联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3-260,共8页
1980—1989年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年份灰斑病流行程度与大豆生长季节的气象条件有关。6月下旬连续3天以上满足日平均气温≥18℃,日最低温度≥12℃,且相对湿度>80%或降雨量0.1mm以上(气象日)的气象条件,病菌就能侵入大豆叶片,经8—1... 1980—1989年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年份灰斑病流行程度与大豆生长季节的气象条件有关。6月下旬连续3天以上满足日平均气温≥18℃,日最低温度≥12℃,且相对湿度>80%或降雨量0.1mm以上(气象日)的气象条件,病菌就能侵入大豆叶片,经8—15天后叶片就会有病斑出现,温度越高,病害显症越早。大豆成熟前叶部病害发生程度与7天前气象日累加值呈显著指数相关。籽粒发病程度与大豆开花后20天至35天之间的降雨量、雨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平均温度≥20℃且日平均相对湿度≥85%的天数呈显著正相关,分别运用 Log-istic 函数和 Fuzzy 函数建立了较为准确的预测叶部和籽粒发病程度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 流行因子 预测 预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