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4份小麦种质Puroindoline和HMW-GS分子检测与品质分析
1
作者 张晓 江伟 +7 位作者 高德荣 郭延玲 刘大同 蒋正宁 李曼 刘健 袁博 陆成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21,共13页
籽粒硬度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对小麦品质起决定作用,为发掘和利用硬度Puroindoline基因和HMW-GS优异等位变异,提升长江中下游麦区中强筋小麦品质,对长江中下游麦区推广品种以及其他麦区优质推广品种和地方品种共计94份材料进... 籽粒硬度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对小麦品质起决定作用,为发掘和利用硬度Puroindoline基因和HMW-GS优异等位变异,提升长江中下游麦区中强筋小麦品质,对长江中下游麦区推广品种以及其他麦区优质推广品种和地方品种共计94份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硬度变幅7.21~72.91,软质类型42份、占44.68%,硬质类型42份、占44.68%,混合类型10份、占10.64%。硬度突变基因型共有5种,包括Pina-D1b/Pinb-D1a、Pina-D1r/Pinb-D1a、Pina-D1s/Pinb-D1a、Pina-D1a/Pinb-D1b和Pina-D1a/Pinb-D1p,数量分别为8份、3份、1份、29份和9份,籽粒硬度表现依次为Pina-D1r/Pinb-D1a>Pina-D1s/Pinb-D1a>Pina-D1b/Pinb-D1a>Pina-D1a/Pinb-D1p>Pina-D1a/Pinb-D1b。HMW-GS分析表明,Glu-A1位点1和Null亚基材料比例分别为53.33%和45.56%,此外有1G330E亚基材料1份;Glu-B1位点7+8和7+9亚基材料比例分别为47.78%和46.67%,此外有14+15亚基材料3份、7OE+8*亚基材料1份、6+8亚基材料1份;Glu-D1位点2+12和5+10亚基材料比例分别为61.11%和38.89%。在微量SDS沉淀值上,Glu-A1位点的1和Null亚基、Glu-B1位点的7+8和7+9亚基无显著差异,Glu-D1位点5+10亚基极显著大于2+12亚基。硬度和SDS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硬度对SDS沉淀值影响大于HMW-GS。本研究对小麦种质Pin和HMW-GS基因型和品质进行了分析,为小麦品质遗传改良尤其是中强筋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硬度 PUROINDOLINE HMW-GS 分子检测 品质分析
下载PDF
弱筋小麦育种品质选择指标及亲本组配原则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 陆成彬 +7 位作者 江伟 张勇 吕国锋 吴宏亚 王朝顺 李曼 吴素兰 高德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2-1291,共10页
为明确弱筋小麦育种高效品质选择指标以及亲本组配原则,本研究选用7个不同品质类型品种作亲本,按7×6半双列杂交配制21个组合,对F2籽粒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指标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 为明确弱筋小麦育种高效品质选择指标以及亲本组配原则,本研究选用7个不同品质类型品种作亲本,按7×6半双列杂交配制21个组合,对F2籽粒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指标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差异极显著,其中硬度、SDS沉淀值和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效应值大,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效应值较小;不同品质指标的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除蛋白质含量、沉淀值、蔗糖SRC和面筋指数无显著差异,其余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硬度、SDS沉淀值和SRC一般配合力远大于特殊配合力,以加性效应的遗传为主。弱筋小麦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负向效应显著;中强筋小麦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正向效应显著。硬度、SDS沉淀值、水SRC和碳酸钠SRC,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1.23%、82.66%、83.81%和83.96%,遗传力高,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其次是乳酸SRC和蔗糖SRC,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2.79%和75.26%;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狭义遗传力分别为30.72%、25.62%、32.62%和49.82%,遗传力较低。对不同组合高代品系品质分析表明,弱筋/弱筋小麦组合后代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SDS沉淀值和SRC等品质指标最低,弱筋/强筋小麦组合居中,强筋/强筋小麦和中筋/强筋小麦组合最高。硬度、SDS沉淀值、水SRC和碳酸钠SRC是弱筋小麦品质育种的高效选择指标;弱筋小麦品质育种亲本组配,至少要有一个弱筋品质类型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品质选择 亲本组配 配合力 遗传
下载PDF
氮肥调控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慧 刘大同 +4 位作者 朱冬梅 张晓 李东升 高致富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3-882,共10页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进行播期(11月1日和11月25日)、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5∶1∶4和3∶3∶4)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施...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进行播期(11月1日和11月25日)、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5∶1∶4和3∶3∶4)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施氮量、氮肥运筹组合对不同播期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后适当增加基本苗有利于保持穗数稳定,降低减产幅度,与适播相比两个年度平均减产8.62%。增加施氮量能促进植株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量,但降低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且导致产量下降;增加追肥比例促进小麦拔节后氮素吸收利用,有利于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但降低氮素生理效率。晚播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或提高追肥比例能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对硬度无显著影响。在适播条件下,5∶1∶4氮肥运筹有利于协调穗数和粒重的关系,获得最高产量;在晚播条件下,3∶3∶4运筹通过降低基肥比例和提高分蘖肥比例,虽然使穗数略降,但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形成。综上所述,晚播条件下降低施氮量,减少基肥、增加分蘖肥比例即采用210 kg·hm^(-2)施氮量和3∶3∶4氮肥运筹最有利于促进小麦氮素吸收利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可在稳定产量的同时促进籽粒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产量 氮素积累 氮效率 品质
下载PDF
小麦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江伟 张晓 +5 位作者 刘大同 高德荣 张勇 李曼 寿路路 陆成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3-48,共6页
为研究小麦不同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重点评价不同指标对品质贡献的大小,筛选品质代表性综合评判指标,并进一步明确江苏省商品小麦主要品质状况,供试材料为129份江苏各地仓储小麦样品,对15个小麦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 为研究小麦不同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重点评价不同指标对品质贡献的大小,筛选品质代表性综合评判指标,并进一步明确江苏省商品小麦主要品质状况,供试材料为129份江苏各地仓储小麦样品,对15个小麦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变异系数为54.76%、50.81%,硬度指数、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变异系数分别为8.93%、4.98%、8.84%、3.88%,其他参数在10.54%~23.19%范围内;硬度指数与损伤淀粉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延伸度、稀懈值和峰值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延伸度、形成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筋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时间与硬度指数、蛋白质含量、最终黏度、回升值、形成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拉伸阻力与面筋指数、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损伤淀粉含量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面筋指数、峰值黏度、稀懈值、延伸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对15个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分为4类:(1)硬度和淀粉特性类,包括硬度指数、吸水率、损伤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稀懈值,其中硬度指数和峰值黏度为代表性指标;(2)面团混合特性类,包括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最终黏度、回生值,稳定时间为代表性指标;(3)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类,包括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延伸度,蛋白质含量为代表性指标;(4)面团拉伸特性类,包括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为代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小麦木瓜类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TaRD21的克隆及赤霉病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
5
作者 蒋正宁 高致富 +5 位作者 寿露露 江伟 王玲 陈甜甜 张勇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9-826,共8页
木瓜类半胱氨酸蛋白酶(PLCPs)作为一类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应答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抗、感赤霉病小麦品种差异表达基因谱中获得1个注释为RD21 Cysteine proteases的EST(表达序列标签),以此序列检索小... 木瓜类半胱氨酸蛋白酶(PLCPs)作为一类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应答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抗、感赤霉病小麦品种差异表达基因谱中获得1个注释为RD21 Cysteine proteases的EST(表达序列标签),以此序列检索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库并设计引物,从小麦中克隆到3个基因,分别命名为TaRD21-2A、TaRD21-2B和TaRD21-2D,属于PLCPs RD21家族。序列分析表明,3个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410、1428和1419 bp,分别编码469、475和47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3个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89.3%,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RD21-2A、TaRD21-2B和TaRD21-2D蛋白的同源性较高,且与乌拉尔图小麦TuRD21A蛋白聚为一类。qRT-PCR分析表明,3个TaRD21基因均受水杨酸(SA)、乙烯利(ETH)以及赤霉病菌诱导表达;感病品种中,TaRD21-2A对SA和赤霉病菌的响应更迅速,且表达量较高;抗病品种中,TaRD21-2B和TaRD21-2D基因对ETH的响应更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木瓜类半胱氨酸蛋白酶 TaRD21 赤霉病菌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小麦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籽粒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6
作者 蒋正宁 刘大同 +5 位作者 张晓 江伟 王玲 李东升 程晓明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1371,共11页
DNA去甲基化酶(dMTase)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因子,涉及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生长发育、应激反应和次生代谢。本研究基于小麦基因组数据,对小麦DNA去甲基化酶基因(TadMTase)进行了全面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基因组... DNA去甲基化酶(dMTase)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因子,涉及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生长发育、应激反应和次生代谢。本研究基于小麦基因组数据,对小麦DNA去甲基化酶基因(TadMTase)进行了全面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基因组中包含18个TadMTase基因,分布于小麦15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将TadMTase分为ROS、DML3、DML4和DML5等4个亚家族,亚家族之间的TadMTase基因序列长度和内含子数量存在差异,但同一个系统进化树分支中的亚族成员具有高度相似的基因结构、保守motifs和结构域,为植物dMTase基因家族的直系同源基因,在进化方面具有保守性。亚细胞定位预测TadMTase均定位于细胞核中;通过与小麦祖先物种的进化及共线性分析,发现在小麦异源六倍体形成过程中存在部分TadMTase基因丢失;TadMTase基因家族启动子区域包含大量光信号、植物激素、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等相关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TadMTase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和籽粒发育不同时期表达模式不同,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进一步RNA-Seq和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TaROS1b-1A.1和TaROS1a-5A/D分别在籽粒的种皮和胚乳发育时期显著上调表达,且在强筋和弱筋小麦品种中表达存在差异。结果为TadMTase基因在调控小麦籽粒生长发育及其品质形成中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DNA去甲基化酶 基因家族 籽粒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扬麦4号/偃展1号RIL群体株高QTL挖掘及其对赤霉病抗性的效应分析与验证
7
作者 赵蝶 胡文静 +4 位作者 程晓明 王书平 张春梅 李东升 高德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15-3226,共12页
小麦的株高(plant height,PH)性状与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抗性的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扬麦4号/偃展1号(YM4/YZ1)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利用55K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 小麦的株高(plant height,PH)性状与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抗性的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扬麦4号/偃展1号(YM4/YZ1)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利用55K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数据,结合3年共6个环境下RIL群体及其亲本的株高数据,挖掘株高性状的遗传位点。同时利用土壤表面赤霉病麦粒抛撒法和单花滴注法鉴定株高位点对赤霉病抗侵染(Type I)和抗扩展(Type II)两种类型的效应。在染色体2D、4B、4D、5A和7D上检测到7个与株高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经过比对,QPh.yas-2D.2可能是新的株高位点。QPh.yas-2D.1、QPh.yas-2D.2和QPh.yas-5A的矮秆效应来源于扬麦4号,其余4个QTL的矮秆效应来源于偃展1号。QPh.yas-4D和QPh.yas-5A均在6个环境下被检测到,表型变异贡献率(PVE)范围分别为19.48%~44.11%和10.48%~13.71%。研究发现Rht-D1和QPh.yas-7D.2位点上的高秆等位变异(YM4等位变异)分别降低侵染型平均病小穗率(average percentage of infected spikelets,PIS)34.97%和19.09%,QPh.yas-2D.2和QPh.yas-5A位点上的矮秆等位变异(YM4等位变异)分别降低扩展型平均病小穗率(average percentage of diseased spikelets,PDS)24.73%和14.56%。QPh.yas-5A的矮秆等位变异来源于阿夫。利用小麦中国春2.1版本的参考基因组信息分析QPh.yas-5A区间,发现一共有146个有注释功能的高置信基因,主要涉及合成细胞色素P450、脱水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乙烯响应转录因子、转录因子MYC2和细胞壁受体相关激酶等。进一步将QPh.yas-5A位点紧密连锁SNP标记转化成育种可用分子标记KASP-5A,并在126份小麦品种(系)中初步验证其对株高和赤霉病抗性的效应。研究结果可为QPh.yas-5A的育种应用和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赤霉病 QTL QPh.yas-5A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小麦株高QTL的定位及对重要农艺性状的多效性分析
8
作者 赵蝶 胡文静 +4 位作者 高德荣 方正武 王书平 程晓明 张晓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4-1542,共9页
株高作为小麦育种的重要指标,对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小麦株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扬麦12和偃展1号杂交得到的包含20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材料,利用... 株高作为小麦育种的重要指标,对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小麦株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扬麦12和偃展1号杂交得到的包含20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3年共6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对株高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染色体2B(1)、4B(1)、4D(1)、5A(1)、5B(1)和7D(2)上共检测到7个与株高相关的QTL。QPh.yaas-4B、QPh.yaas-5A和QPh.yaas-7D.1的矮秆效应来源于扬麦12,其余4个QTL的矮秆效应来源于偃展1号。在6个环境下都能检测到的位点是QPh.yaas-4B和QPh.yaas-4D,对株高的贡献率分别14.50%~24.09%和19.01%~29.80%,经过比对发现,这2个QTL分别是Rht1和Rht2。QPh.yaas-5A在5个环境下被检测到,对株高的贡献率为3.29%~5.36%;QPh.yaas-2D和QPh.yaas-7D.2在4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对株高的贡献率分别为3.45%~6.14%和3.16%~4.10%;QPh.yaas-5B和QPh.yaas-7D.1分别在2个和3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对株高的贡献率分别是2.27%~5.09%和2.72%~4.82%。QTL比较分析后发现,QPh.yaas-7D.1和QPh.yaas-7D.2可能是新的株高位点。研究Rht-B1和Rht-D1对千粒重、穗长和穗粒数的效应,发现Rht-B1位点对这些农艺性状无显著效应,Rht-D1位点仅对千粒重有显著效应,其株高增效等位变异可显著增加千粒重。在自然群体中验证Rht-B1和Rht-D1的效应结果与RIL群体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QTL Rht-B1 Rht-D1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迟播的不利影响及育种对策 被引量:46
9
作者 高德荣 张晓 +4 位作者 康建鹏 别同德 张伯桥 张晓祥 程顺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83,共5页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水稻成熟期不断推迟,致使小麦播期大幅度推迟,这已成为该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迟播不仅导致小麦生育期缩短,积温、光照时数减少,营养生长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基础,还导致赤霉病和白粉病严重发生,...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水稻成熟期不断推迟,致使小麦播期大幅度推迟,这已成为该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迟播不仅导致小麦生育期缩短,积温、光照时数减少,营养生长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基础,还导致赤霉病和白粉病严重发生,增加了灌浆期遭遇高温危害的风险及收获前遇阴雨发生穗发芽的概率。为了减少小麦迟播的不利影响,除了栽培措施应对外,根本措施是培育适合迟播的小麦品种。在育种时应重点加强迟播条件下出苗快、生根快、分蘖早、越冬期仍能保持较大生长量和分蘖发生量等性状的选择;提高抗性,特别是赤霉病抗性、耐渍性和抗穗发芽性;注重选择灌浆速率高、耐高温逼熟的品种,利用灌浆速率的提高补偿灌浆时间缩短的不利效应,培育迟播高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迟播 危害 赤霉病 育种
下载PDF
迟播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 被引量:22
10
作者 高德荣 王慧 +6 位作者 刘巧 朱冬梅 张晓 吕国锋 张晓祥 江伟 李曼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379-2390,共12页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部分推广品种的冬前及越冬期单株叶片数、茎蘖数,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指标等,筛选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系);2014—2015年,在适期播种(11月5日)和迟播(11月19日)条件下,研究扬麦16和其他4个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结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分析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品种扬麦16迟播高产的生长发育机理。【结果】2012—2013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叶片数、茎蘖数均较高,显著高于镇10216,具有前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后期灌浆速率较慢;宁09-118和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后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前期生长发育较慢。2013—2014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茎蘖数均表现较高,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理论粒重最大,2个品系继续分别表现出前端和后端快速发育特性;扬麦16冬前茎蘖数高于富F101,越冬期茎蘖数与富F101无显著差异;后期最大灌浆速率大于2.0 mg/(粒·d),与镇10216差异不显著,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较好地结合了两端快速发育的特性。2014—2015年,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最大,显著高于宁麦13;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扬麦16产量低于扬麦22,与扬麦20、扬麦23和宁麦13差异不显著,但在迟播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扬麦20、宁麦13,与扬麦22、扬麦23无显著差异,与适期播种相比减产幅度最小,减产5.2%,千粒重高而稳定,达40 g以上。【结论】品种间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能够实现迟播高产,同时保证适期播种取得较高产量。扬麦16冬前生长发育快,越冬期能保持一定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平均灌浆速率、峰值灌浆速率大,粒重高;迟播早熟高产,这是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迟播 早熟 产量
下载PDF
扬麦系列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及Wx蛋白缺失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德荣 郭文善 +3 位作者 程顺和 封超年 朱新开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8,79,共5页
为了明确扬麦系列品种(系)的淀粉品质特点,为生产应用和淀粉品质的改良提供依据,测定了扬麦系列品种(系)及国内部分其他小麦品种(系)的RVA参数,并分析了它们的Wx蛋白缺失情况及其对RVA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扬麦系列品种(系)的峰值粘度... 为了明确扬麦系列品种(系)的淀粉品质特点,为生产应用和淀粉品质的改良提供依据,测定了扬麦系列品种(系)及国内部分其他小麦品种(系)的RVA参数,并分析了它们的Wx蛋白缺失情况及其对RVA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扬麦系列品种(系)的峰值粘度和稀懈值极显著高于供试的北方小麦;低谷粘度和最终粘度显著高于北方小麦和南方小麦;反弹值显著高于南方小麦。扬麦系列品种(系)的Wx-B1缺失比例较高,为18.18%。Wx-B1缺失的扬麦系列品种的峰值粘度和稀懈值显著高于不缺失Wx-B1的扬麦系列品种,而其它RVA参数差异不显著,但部分Wx-B1不缺失的扬麦系列品种(系)也具有较好的淀粉糊化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VA参数 糯蛋白 Wx-B1缺失
下载PDF
弱筋小麦扬麦13品质对氮肥响应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德荣 宋归华 +4 位作者 张晓 张伯桥 李曼 江伟 吴素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100-4106,共7页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扬麦13理化品质和饼干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弱筋小麦生产和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设4个氮肥处理:A1(120 kg·hm^(-2))、A2...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扬麦13理化品质和饼干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弱筋小麦生产和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设4个氮肥处理:A1(120 kg·hm^(-2))、A2(180 kg·hm^(-2))和A3(240 kg·hm^(-2)),氮肥运筹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7:1:2模式;A4(300 kg·hm^(-2)),氮肥运筹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5:1:4模式。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粉质仪参数、吹泡仪参数及溶剂保持力(SRC)等理化品质指标;按AACC 10-52方法制作饼干,并测定饼干直径、厚度和酥脆性。【结果】在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下,扬麦13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面团形成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DS沉淀值、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吹泡仪参数(P值、L值、P/L和W值)及4种SRC值(水SRC、碳酸钠SRC、乳酸SRC和蔗糖SRC)均无显著差异,饼干加工品质包括饼干直径、直厚比、酥性和脆性亦无显著差异。扬麦13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仅A4与A1和A2差异显著。氮肥对扬麦13籽粒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A1处理产量最低,A4处理产量最高,但A2、A3、A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年份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P值及饼干直径无显著差异,而形成时间、稳定时间、L值、P/L、W值及部分饼干评价参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氮肥与年份的互作对SDS沉淀值、稳定时间、吸水率、P值、L值、P/L、W值、饼干直径和厚度等大部分品质参数无显著影响,但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饼干厚度及脆性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SDS沉淀值、SRC值、粉质仪参数、吹泡仪参数等多数理化品质指标和饼干加工品质无显著影响。利用扬麦13可以生产品质优良稳定的原粮,说明培育品质对氮肥响应钝感,指标较稳定的弱筋小麦品种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品质 稳定性 氮肥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质改良设想 被引量:12
13
作者 高德荣 张晓 +2 位作者 张伯桥 朱冬梅 吕国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0-844,共5页
长江中下游麦区是我国唯一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该麦区的沿江、沿海地区适宜发展弱筋小麦,其他地区适宜发展中筋小麦。弱筋、中筋小麦品种的品质遗传改良是该麦区重要育种方向之一。目前该麦区虽然育成并推广了一批弱筋、中筋小麦品种... 长江中下游麦区是我国唯一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该麦区的沿江、沿海地区适宜发展弱筋小麦,其他地区适宜发展中筋小麦。弱筋、中筋小麦品种的品质遗传改良是该麦区重要育种方向之一。目前该麦区虽然育成并推广了一批弱筋、中筋小麦品种,基本满足了生产上对优质小麦品种的需求,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新育成的弱筋小麦品质并不优于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中筋小麦面筋含量和强度还需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该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的3个设想:(1)利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缺失,降低面筋强度,培育优质弱筋小麦;(2)利用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改善蛋白质组分,提高面筋强度,培育优质中筋小麦;(3)利用Wx蛋白亚基缺失,培育弱筋和中筋兼用型小麦,使该麦区小麦品种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偏高而不能作为弱筋小麦使用时,利用其优良的淀粉品质加工品质较优的面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育种
下载PDF
门冬氨酸钾镁与葡萄糖酸钙联用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4
作者 高德荣 韩雅玲 +3 位作者 温珍平 冯铁虹 李红 王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417-418,共2页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用葡萄糖酸钙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近期疗效。方法:入选54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化疗方案均为含奥沙利铂130mg/m^2的化疗方案,21天为1周期。A组(试验组):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酸钙+化疗。B组...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用葡萄糖酸钙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近期疗效。方法:入选54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化疗方案均为含奥沙利铂130mg/m^2的化疗方案,21天为1周期。A组(试验组):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酸钙+化疗。B组(对照组):单用化疗。A组在用奥沙利铂之前加用5%葡萄糖溶液250ml+门冬氨酸钾镁20ml+10%葡萄糖酸钙20ml静点,第1~7天,所有患者完成4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可评价病例54例,A组28例,发生神经毒性1级5例;2级2例;3级1例,总发生率28.5%。B组26例,发生神经毒性1级9例;2级4例;3级3例,总发生率61.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门冬氨酸钾镁与葡萄糖酸钙联用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钾镁 葡萄糖酸钙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下载PDF
小麦淀粉峰值粘度的选择指标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德荣 郭文善 +2 位作者 封超年 朱新开 彭永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1-373,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峰值粘度 叶面积 容重 糯蛋白
下载PDF
斯普林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德荣 温珍平 +2 位作者 王磊 韩雅玲 李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62-263,共2页
目的:观察斯普林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辅助疗效。方法:化疗前2个周期不加斯普林,后3个-6个周期加斯普林,10ml/日,静脉点滴,每周期连用10天,从化疗第1日开始。所有患者加斯普林前后方案、剂量完全相同。结果:22例化疗患者加斯... 目的:观察斯普林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辅助疗效。方法:化疗前2个周期不加斯普林,后3个-6个周期加斯普林,10ml/日,静脉点滴,每周期连用10天,从化疗第1日开始。所有患者加斯普林前后方案、剂量完全相同。结果:22例化疗患者加斯普林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及临床毒副反应有明显变化,加斯普林前WBC、PCT、HB发生Ⅰ度-Ⅲ度反应分别为72.7%、45.5%、31.7%,加斯普林后发生Ⅰ度-Ⅲ度反应分别为45.4%、40.9%、22.7%。加斯普林前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发生率为100%,加斯普林后症状好转56.2%,消失43.8%,有效率100%。结论:斯普林具有升高外周血象、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化疗耐受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骨髓抑制 生活质量 斯普林
下载PDF
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回交选育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德荣 程顺和 +8 位作者 张伯桥 张勇 吴宏亚 陆成彬 杨士敏 刘金元 陈佩度 张守忠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26,共4页
以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Yuma/ 8 Chancellor为抗病基因供体亲本 ,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扬麦 5号、85- 85、扬麦 158为受体亲本和轮回亲本 ,综合运用“滚动”回交、温室加代、白粉病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辅记选择 ,开展抗白粉病回交育种 ... 以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Yuma/ 8 Chancellor为抗病基因供体亲本 ,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扬麦 5号、85- 85、扬麦 158为受体亲本和轮回亲本 ,综合运用“滚动”回交、温室加代、白粉病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辅记选择 ,开展抗白粉病回交育种 ,育成了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综合农艺性状优秀的小麦新品系 93- 111、96G2 5,经过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分别于 1998年和2 0 0 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定名为扬麦 10号、扬麦 11号 ,并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闰 抗病育种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回交选育 产量性状 籽粒品质
下载PDF
系统选择在现代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德荣 张勇 +3 位作者 吴宏亚 陆成彬 张伯桥 程顺和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本文分析了系统选择在现阶段小麦育种中的地位,同时就现阶段如何认识和应用系统选择进行了讨论,认为系统选择仍将在作物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麦 系统选择 作物改良 品种改良 育种
下载PDF
糯小麦籽粒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德荣 郭文善 +3 位作者 程顺和 封超年 朱新开 彭永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90-1897,共8页
【目的】比较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非糯小麦的差异,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为糯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4~2005年度测定不同来源的17个糯小麦品系和4个非糯对照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和淀... 【目的】比较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非糯小麦的差异,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为糯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4~2005年度测定不同来源的17个糯小麦品系和4个非糯对照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2005~2006年度选择其中3个糯小麦品系和2个非糯对照品种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结果】15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所有对照品种,另2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扬麦12和扬麦5号,而与扬麦158和扬麦9号差异不显著。4个对照品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扬麦9号最高,扬麦158最低;供试的17个糯小麦品系籽粒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扬麦9号,其中13个糯小麦品系低于扬麦158。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研究表明花后10~17d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速率小,开花17d后3个糯小麦品系先后都经历一个淀粉含量增长的相对"停滞"阶段。【结论】糯小麦成熟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可能与其灌浆前期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低,淀粉积累中后期经历一个相对"停滞"阶段有关,这主要是由于GBSS的缺失导致糯小麦不能合成直链淀粉改变了糯小麦糖转化和淀粉积累特性。在糯小麦育种中应加强对花后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和淀粉积累动态的研究,选择灌浆前期糖转化效率高,淀粉含量增长"停滞"阶段出现较迟的品种,以改良糯小麦籽粒饱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糖降解 淀粉积累
下载PDF
重视优质蒸煮类小麦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德荣 陆成彬 吴宏亚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2,共4页
对中国蒸煮类小麦研究现状和江苏省淮南麦区的生态特点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省淮南麦区应重视优质蒸煮类小麦品种的选育及应用。品种选育上应加强对现有高代材料的品质筛选 ,选育品质指标在年度间、地点间稳定的小麦品种 ;生产上实行专用... 对中国蒸煮类小麦研究现状和江苏省淮南麦区的生态特点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省淮南麦区应重视优质蒸煮类小麦品种的选育及应用。品种选育上应加强对现有高代材料的品质筛选 ,选育品质指标在年度间、地点间稳定的小麦品种 ;生产上实行专用小麦品种的区域化种植和标准化栽培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品质 选育 蒸煮类小麦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