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库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应用及展望
1
作者 曹晶 袁静 +5 位作者 赵丽 潘正国 闫国凯 高思佳 储昭升 郑丙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500,共14页
蓝藻水华暴发会引起供水系统堵塞、水体异味、水生生物死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时还将威胁饮用水安全,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对蓝藻水华防控至关重要。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历程,综述... 蓝藻水华暴发会引起供水系统堵塞、水体异味、水生生物死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时还将威胁饮用水安全,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对蓝藻水华防控至关重要。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历程,综述了典型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应用情况及优缺点等。结果表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总体分为物理控藻技术、化学控藻技术和生物控藻技术。从技术文献关键词时间发展脉络看,2010年之前国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关键词多集中在絮凝、混凝等化学控藻技术,2010年后向水生植物抑藻等生物控藻技术发展;我国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关键词2010年前主要集中在鲢鳙鱼控藻、水生植物抑藻等生物控藻技术,2010年后超声波、机械除藻等物理控藻技术和絮凝等化学控藻技术快速发展,2015年后物理控藻技术进一步发展。国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于化学控藻技术,2000年后研发了超声波、光波等物理控藻技术,2010年后主要以生物控藻和化学控藻技术为主;国内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于针对小型水体的生物控藻技术,2000年后逐渐发展为针对大型湖库的机械除藻技术(物理控藻技术)。物理控藻、化学控藻技术的应急效果显著,但物理控藻技术存在成本高、长效性不足等缺点,化学控藻技术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而生物控藻技术存在见效慢、有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生态系统被扰乱风险等生态安全问题,目前实际应用案例较少。未来应加快推进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优化筛选和示范应用,同时开展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与内外源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蓝藻水华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库 蓝藻水华 控制技术 物理控藻 化学控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典型湖沼沉积物溶解态有机质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以库里泡为例
2
作者 黄晏宇 刘婷婷 +4 位作者 王桂燕 储昭升 高思佳 潘云凤 郑丙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6,I0002,I0003,共14页
溶解态有机质(DOM)是湖泊沉积物的重要组分,解析DOM的组成和来源对于深入理解湖泊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5月和8月采集了大庆市库里泡表层及柱状沉积物、泡内水生物(浮游藻类、挺水植物... 溶解态有机质(DOM)是湖泊沉积物的重要组分,解析DOM的组成和来源对于深入理解湖泊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5月和8月采集了大庆市库里泡表层及柱状沉积物、泡内水生物(浮游藻类、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岸边土壤、陆生C3和C4植物、禽畜粪便以及城镇污水等样品,分析了样品DOM的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组成及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并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不同来源样品对沉积物DOM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库里泡内表层沉积物DOM的δ13C和δ15N组成存在季节性差异,5月δ^(13)C和δ^(15)N均值分别为-25.54‰和9.02‰,8月分别为-26.81‰和8.40‰。(2)库里泡内柱状沉积物DOM的δ^(13)C和δ^(15)N组成在垂直方向存在差异,表层(0~3 cm)δ^(13)C和δ^(15)N均值分别为-26.58‰和9.04‰,深层(3~30 cm)均值分别为-25.40‰和10.61‰。(3)表层沉积物DOM的三维荧光组分存在季节性差异。5月以类腐殖质荧光组分为主,占比为87.89%,HIX和BIX分别为6.27和0.67;8月蛋白类荧光组分占比为49.58%,HIX和BIX指数均值分别为1.72和0.87。(4)5月表层沉积物DOM外源输入占比为61%,以土壤(21.40%)和城镇污水(18.08%)为主;而8月内源贡献占比稍高(55.10%),且以挺水植物为主(48.68%)。(5)柱状沉积物(0~30 cm)不同深度DOM来源组成相近,主要为城镇污水、沉水植物/藻和挺水植物,贡献率均值分别为42.13%、25.07%和18.53%。整体上,库里泡沉积物DOM来源主要受到流域内人类活动及气候特征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我国东北地区湖泊沉积物有机质迁移转化及累积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里泡 沉积物 溶解态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碳氮稳定同位素 来源解析
下载PDF
水环境溶解性有机质溯源与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函鸿 高思佳 +1 位作者 刘婷婷 储昭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4-486,共13页
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可参与水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相应技术手段识别水体DOM来源,实现对DOM组分和性质的表征,对理解其生态环境效应具有指示意义。简要介绍了水环境中DOM的组成、特点... 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可参与水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相应技术手段识别水体DOM来源,实现对DOM组分和性质的表征,对理解其生态环境效应具有指示意义。简要介绍了水环境中DOM的组成、特点及当前的研究热点,重点总结归纳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稳定同位素、生物标志物以及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技术方法在水环境DOM溯源与表征中的应用特点、重要表征参数、影响因素和使用局限性。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均有操作便捷、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等优点,但二者对DOM表征的侧重点不同;稳定同位素技术重点关注DOM中的碳、氮等元素同位素组成及含量,生物标志物可记录DOM分子结构的信息,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则是从分子级别对DOM进行表征。以上各技术对DOM的研究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DOM成分和组成元素的复杂性以及每种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多种技术的联合使用已成为水体DOM表征与解析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多技术联用条件、目标和优点,归纳了现有研究中基于多技术联用的水环境DOM研究进展及研究案例,最后展望了DOM溯源与表征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溯源分析 结构表征 多技术联用
下载PDF
近50a洱海水环境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
4
作者 高思佳 侯泽英 +1 位作者 吴越 储昭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6-1305,I0010,共11页
基于19712020年近50年洱海湖区主要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M-K检验和GAMs模型定量解析了洱海水质的年际变化趋势,采用多元回归法综合分析了洱海水环境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在流域发展与湖泊保护双轮驱动的作用下,洱海水... 基于19712020年近50年洱海湖区主要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M-K检验和GAMs模型定量解析了洱海水质的年际变化趋势,采用多元回归法综合分析了洱海水环境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在流域发展与湖泊保护双轮驱动的作用下,洱海水质年际波动明显,主要水质指标浓度也呈现出多个显著变化的趋势过程。1980s初至1985年间水质指标浓度显著上升,主要与流域南部城镇化发展有关;19861980s末显著下降,与南部截污干渠(管)建设密切相关;1990s末至2003年间显著上升,主要与南部城镇工业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重要发展策略有关;20042008年间显著下降,主要与中心城区截污治污、环洱海湖滨带修复等重要工程实施有关。在此期间洱海发生过两次较为严重的规模化藻华事件,1996年在水质优良的情况下洱海首次发生蓝藻水华,这与长期低水位运行、网箱养鱼和银鱼引种等导致湖泊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密切相关;2003年在水质污染加重、生态系统尚未恢复情况下洱海再次发生蓝藻水华。2次藻华事件也改变了流域发展政策,对洱海的科学认识和保护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2016年以来高强度的湖泊保护工作,促使洱海氨氮、总氮、总磷、透明度等主要指标均呈现向好的趋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10年洱海COD Mn浓度仍在显著升高,且TLI(COD Mn)加权占比由1992年的6%增加至2020年的17%,说明COD Mn对洱海富营养化的影响逐渐增加,这将是未来洱海保护工作重点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水环境 演变趋势 驱动因素
下载PDF
PEI联合术中房角镜下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合并白内障
5
作者 高思佳 闻郁 +2 位作者 万茜茜 刘贺婷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4-869,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12-01/2023-03-31在安徽医科...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12-01/2023-03-3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的中晚期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65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2眼行PEI+GSL+GT,对照组32例33眼行PEI+GSL。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 1 wk, 1、3、6 mo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前和术后6 mo时分别评估视野、杯盘比、前房角开放范围、前房深度、RNFL平均厚度。结果:PEI+GSL+GT组术后6 mo眼压和平均眼压降幅(16.68±2.65、11.12±8.53 mmHg)与PEI+GSL组(18.71±2.51、8.32±4.17 mmHg)有显著差异(P<0.05),眼压降幅率无差异(44.57%±21.79%和35.20%±17.94%,P>0.05)。术后6 mo两组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BCVA、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均较术前改善(均P<0.01),PEI+GSL+GT组术后6 mo的药物减少数量和房角开放范围均大于PEI+GSL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6 mo的视野平均偏差、杯盘比及RNFL平均厚度较术前均无差异(均P>0.05)。PEI+GSL+GT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1%(26/32),手术条件成功率为94%(30/32);PEI+GSL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58%(19/33),手术条件成功率为76%(25/33)。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均有差异(完全成功率χ^(2)=4.275,P=0.039;条件成功率χ^(2)=4.040,P=0.044)。两组患者均未见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PEI+GSL+GT治疗比PEI+GSL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 白内障 房角切开术 房角分离术 微创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 前房角镜检查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高思佳 章梦薇 +7 位作者 朱玉森 刘静红 王忠辉 藏培卓 石强 王强 梁传声 徐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7例MRI及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的病人,做CT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于1周内做DSA检查。CT扫描方法:Toshiba Aquilion 64 Slice CT扫描机,0.5mm层厚,0.5/r,...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7例MRI及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的病人,做CT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于1周内做DSA检查。CT扫描方法:Toshiba Aquilion 64 Slice CT扫描机,0.5mm层厚,0.5/r,120kV,350mA,主动脉弓层面为监测平面,造影剂自动跟踪技术,CT阈值180HU。造影剂为碘海醇(370mgI/ml),注射流率6ml/s,总量80ml。从血管畸形的分型、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方面对CT脊髓血管造影图像进行评价,并与DSA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7例脊髓CTA均明确显示脊髓血管的异常及病变的范围,其中1例MRI及脊髓CTA诊断为动静脉瘘,并经手术证实,但DSA却未显示出病变;除1例DSA为AVM合并AVF的病例脊髓CTA只看到了AVM未诊断出AVF外,其余病例均与DSA的分型结果一致;13例做脊髓CTA并DSA阳性结果的病例共有20根供血血管,脊髓CTA16根诊断正确,4根未显示,并出现了2根假阳性结果;6例脊髓CTA未看到瘘口;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了引流静脉并与DSA一致。结论:CT脊髓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并对DSA有指导作用,可缩短DSA检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应用MRA 3D TOF及三维血管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颅内小动脉瘤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思佳 丘清亮 郭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应用三维血管图像后处理技术,提高MR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率。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DSA证实的13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在1.5TSignaMR超导系统上进行2DPC及3DTOF法MRA检查。采用MOTSA扫描技术... 目的:应用三维血管图像后处理技术,提高MR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率。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DSA证实的13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在1.5TSignaMR超导系统上进行2DPC及3DTOF法MRA检查。采用MOTSA扫描技术,512×256matrix,扫描参数中加MT。并用IVI及3DNavigator软件对血管成像进行再处理。比较2DPC图像、3DTOF中的原始图像、叠加图像、再投影图像及IVI图像、3DNavigator图像动脉瘤及载瘤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2DPC只有2例显示了动脉瘤瘤体,3DTOF叠加图像中因血管重叠也只有4例能显示瘤体,再投影图像中有3例因重叠及背景因素干扰而瘤体显示不清,原始图像及血管后处理图像均较满意地显示了瘤体,IVI及3DNavigator图像对显示载瘤血管有优势。结论: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结合原始图像观察可提高MRA对脑小动脉瘤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小动脉瘤 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兔脑VX2种植瘤放疗前后CT灌注成像与组织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思佳 刘静红 +4 位作者 郭敏 戴旭 佟志勇 具海月 徐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35-1139,共5页
目的通过对兔脑VX2种植瘤放疗前后CT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研究,为CT灌注成像成为脑转移瘤放疗疗效评估新的影像学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兔脑VX2种植瘤模型9只,分为治疗组4只,非治疗组5只,治疗组做肿瘤放疗。两组均于... 目的通过对兔脑VX2种植瘤放疗前后CT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研究,为CT灌注成像成为脑转移瘤放疗疗效评估新的影像学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兔脑VX2种植瘤模型9只,分为治疗组4只,非治疗组5只,治疗组做肿瘤放疗。两组均于放疗前、后一周行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处死后行脑组织HE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对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放疗前后的CT灌注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及放疗后两组肿瘤区的CT灌注参数值CBV值与肿瘤MV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放疗后瘤区及瘤周区CT灌注参数CBF值、CBV值、PS值均较放疗前降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非治疗组前后两次CT灌注成像检查瘤区、瘤周区CT灌注各参数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实质区的CBV值与CD34免疫组化MVD计数值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896,P<0.01)。结论CT灌注图像能反映VX2种植瘤放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瘤区CBV值与组织学MVD值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一种活体评价肿瘤微血管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思佳 徐克 +1 位作者 刘静红 具海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及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手术病理证实且在术前1个月内做CT灌注成像的星形细胞瘤病人27例,低级星形细胞瘤13例,高级星形细胞瘤14例。测量病变区CBF值、CBV值及PS值,对低级星形细...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及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手术病理证实且在术前1个月内做CT灌注成像的星形细胞瘤病人27例,低级星形细胞瘤13例,高级星形细胞瘤14例。测量病变区CBF值、CBV值及PS值,对低级星形细胞瘤、高级星形细胞瘤的CT灌注各参数值进行显著性分析,同时做低级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组的CBV值与肿瘤MVD的相关性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星形细胞瘤的CBF值、CBV值及PS值均较正常脑组织升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1.39±0.19,rCBV 2.28±0.32,rPS 6.58±2.66;高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4.96±2.17,rCBV 4.69±1.98,rPS 19.19±9.19。2者有显著性差异。低级星形细胞瘤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的CBV值与肿瘤的MVD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09,P<0.01)。结论:CT灌注成像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T灌注CBV值与MVD相关。CT灌注CBV图是活体检测肿瘤血管生成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灌注成像 星形细胞瘤 病理学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颅内、外动脉狭窄脑缺血诊断及支架置入术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思佳 章梦薇 +4 位作者 张妍芬 王忠辉 刘静红 梁传声 徐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在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作用。方法经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并作CT灌注成像检查的病人60例,其中10例做血管支架置...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在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作用。方法经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并作CT灌注成像检查的病人60例,其中10例做血管支架置入术。CT扫描方法为CT颅脑平扫、CT灌注扫描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灌注后处理分别得出CBF图、CBV图、MTT图及TTP伪彩功能图。结果17例CT灌注各参数图未见缺血改变,34例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改变。所有病例均表现为rMTT延长,rCBF降低,均数rMTT为3.14±1.02,rCBF为0.46±0.16,rTTP为1.28±0.11;其中21例rCBV升高,均数为1.48±0.19;6例rCBV降低,均数为0.76±0.05;7例rCBV接近正常,均数为1.03±0.05。10例血管支架置入术病人中4例术前存在供血区缺血改变,术后复查CT灌注图像缺血区明显改善;2例术前术后未见脑缺血改变;1例双侧缺血,3例闭塞侧缺血,狭窄侧无缺血,术后复查双侧缺血病例术侧缺血有轻度改善,而对侧血管闭塞侧缺血加重,3例闭塞侧缺血的病例2例闭塞侧缺血加重,1例术前后无变化。结论CT灌注成像能清楚显示常规CT、MRI不能显示的异常脑血流灌注,能在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内显示出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一种很好的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局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 手术 评价研究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随访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思佳 石强 +4 位作者 梁传声 刘静红 张妍芬 王忠辉 徐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5-318,共4页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术前后做CT灌注成像检查的病人9例,比较手术前后MTT图、CBF图及CBV图的变化。结果:9例病人中3例为单支动脉狭窄,1例术前存在供血...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术前后做CT灌注成像检查的病人9例,比较手术前后MTT图、CBF图及CBV图的变化。结果:9例病人中3例为单支动脉狭窄,1例术前存在供血区缺血改变,术后复查CT灌注图像缺血区无明显改善,另2例术前术后未见脑缺血改变。6例为多支动脉狭窄,其中4例存在一侧颈内动脉狭窄而另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术前CT灌注图像示1例双侧缺血;3例闭塞侧缺血,狭窄侧无缺血。术后复查双侧缺血病例术侧缺血有轻度改善,而对侧血管闭塞侧缺血加重;3例闭塞侧缺血的病例2例闭塞侧缺血加重,1例术前后无变化。术后病人均无合并症发生。结论:CT灌注成像能在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即可显示出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一种简单方便了解手术对脑循环影响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思佳 郭敏 +3 位作者 徐克 具海月 刘静红 佟志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5例胶质瘤患者(低级星形细胞瘤11例,高级星形细胞瘤14例)术前行CT灌注检查,分析CBF、CBV及PS图,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CBF、CBV及PS的绝对值及相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胶...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5例胶质瘤患者(低级星形细胞瘤11例,高级星形细胞瘤14例)术前行CT灌注检查,分析CBF、CBV及PS图,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CBF、CBV及PS的绝对值及相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胶质瘤的CBF值、CBV值及PS值均较正常脑组织升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1.41±0.16,rCBV2.31±0.28,rPS6.67±2.88;高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4.96±2.17,rCBV4.69±1.98,rPS19.19±9.19。二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BV值P<0.05,CBF值及PS值P<0.01。肿瘤病变区CBF值、CBV值与PS值之间统计学处理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2、0.753、0.657,P≤0.001。结论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胶质瘤
下载PDF
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诊断及其信号的病理基础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思佳 张景荣 张力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表现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性肿瘤8例,分析其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表皮样囊肿(5例)有4例表现为T1WI略低、T2WI高信号,1例为T1... 目的:探讨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表现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性肿瘤8例,分析其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表皮样囊肿(5例)有4例表现为T1WI略低、T2WI高信号,1例为T1WI略高、T2WI等信号;皮样囊肿(1例)T1WI表现为略高及极高信号;畸胎瘤(2例)T1WI为等、高、低混杂信号。病变均具有等信号的包膜,均未见增强,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均合并有多种脊柱及脊髓的先天畸形,畸胎瘤未见先天畸形。结论:椎管内胚胎性肿瘤MRIT1WI图像的MR信号具有特殊性,MR信号反映了瘤内组织成分,结合肿瘤多不增强及多伴有先天畸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成像 椎管内 胚胎性肿瘤
下载PDF
白河堡水库浮游动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思佳 陈卫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7-40,共4页
通过调查白河堡水库不同样站浮游动物的生态状况,对白河堡水库的水质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河堡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以原生动物为主;浮游动物具有原生动物数量最多,轮虫次之,枝角类与桡足类数量较少的特点.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群有... 通过调查白河堡水库不同样站浮游动物的生态状况,对白河堡水库的水质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河堡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以原生动物为主;浮游动物具有原生动物数量最多,轮虫次之,枝角类与桡足类数量较少的特点.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群有急游虫Strombidiumuiride、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trigl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hlearis、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沟渠异足猛水溞Canthocamptus staphylinus等.白河堡水库浮游动物较丰富,大部分库区水体清洁,有的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河堡水库 浮游动物 水质评价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思佳 徐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关键词 脑肿瘤 CT 灌注成像 基本原理
下载PDF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思佳 陈卫 邓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6期50-56,共7页
本文研究了北京野鸭湖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在2006年12月~2007年11月的调查期间,共记载了浮游动物127种,其中原生动物40属48种(其中撄球虫只鉴定到属),轮虫30属57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9属10种.秋季的种类数最多,有65种;... 本文研究了北京野鸭湖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在2006年12月~2007年11月的调查期间,共记载了浮游动物127种,其中原生动物40属48种(其中撄球虫只鉴定到属),轮虫30属57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9属10种.秋季的种类数最多,有65种;春季和冬季次之,分别为46种和47种,夏季最少有36种,全年均出现的种类有1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鸭湖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颅内-外动脉狭窄脑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高思佳 刘静红 +4 位作者 梁传声 张妍芬 王忠辉 石强 徐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56-1658,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A或DSA检查诊断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并作CT灌注成像检查的病人51例,男45例,女6例,平均52岁。临床症状多为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复视、TIA发作。CT扫描方法为CT颅脑平扫、CT灌...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A或DSA检查诊断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并作CT灌注成像检查的病人51例,男45例,女6例,平均52岁。临床症状多为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复视、TIA发作。CT扫描方法为CT颅脑平扫、CT灌注扫描及头颈部CTA。CT灌注后处理分别得出CBF图、CBV图、MTT图及TTP伪彩功能图。结果11例CT或MRI表现为非责任病灶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余病例常规CT或MRI无异常所见。17例CT灌注各参数图未见缺血改变,34例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改变。所有病例均表现为rMTT延长,rCBF降低,均数rMTT为3.14±1.02,rCBF为0.46±0.16,rTTP为1.28±0.11;其中21例rCBV升高,均数为1.48±0.19;6例rCBV降低,均数为0.76±0.05;7例rCBV接近正常,均数为1.03±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清楚显示常规CT、MRI不能显示的异常脑血流灌注,是一种很好的反映脑缺血改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局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含短T_1信号的颅内先天性肿瘤的MRI表现及信号的病理基础
18
作者 高思佳 李雪丹 +2 位作者 徐刚 李松柏 徐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40-742,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先天性肿瘤 MRI短 T1 高信号与肿瘤成分之间的关系 ,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并在 MR T1 WI上表现为短 T1 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 9例颅脑先天性肿瘤 ,全部行常规 MR检查及脂肪... 目的 探讨颅脑先天性肿瘤 MRI短 T1 高信号与肿瘤成分之间的关系 ,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并在 MR T1 WI上表现为短 T1 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 9例颅脑先天性肿瘤 ,全部行常规 MR检查及脂肪抑制序列扫描 ,将 MRI信号特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颅咽管瘤 3例 ,在 T1 WI上均为混杂信号 ,其中 2例短 T1 高信号经 CT及病理证实为钙化 ,1例短 T1 高信号为脂肪成分。表皮样囊肿 4例 ,2例为均匀的短 T1 高信号 ,2例为混杂信号 ,肿瘤成分为液态的高浓度蛋白。皮样囊肿及畸胎瘤各 1例 ,均为混杂信号 ,其中的短 T1 高信号经脂肪抑制序列及术中所见证实为脂肪成分。结论 先天性肿瘤中的短 T1 高信号是由高浓度蛋白、脂肪及钙化成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先天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短T1信号 病理
下载PDF
MR脂肪抑制技术对颅内脂肪与非脂肪短T1信号鉴别诊断作用的探讨
19
作者 高思佳 郭斌 +1 位作者 徐克 金安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hort-T1inversionrecovery,STIR)和化学位移脂肪抑制(Chem-Sat)序列是MR脂肪抑制技术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因二者对脂肪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故也常被用作鉴别脂肪...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hort-T1inversionrecovery,STIR)和化学位移脂肪抑制(Chem-Sat)序列是MR脂肪抑制技术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因二者对脂肪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故也常被用作鉴别脂肪与非脂肪短T1高信号的序列,依此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 颅内病变 脂肪抑制 鉴别诊断 CT MR
下载PDF
碘油CT对肝癌诊断及判定栓塞效果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思佳 《日本医学介绍》 1995年第5期234-235,共2页
碘油CT对肝癌诊断及判定栓塞效果的价值中国医科大学高思佳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的迅速进展,使小肝癌的发现逐渐增多。由于外科技术的提高,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早期诊断的病例已能获得根治的机会。尽管如此,在日本适于手术切除的... 碘油CT对肝癌诊断及判定栓塞效果的价值中国医科大学高思佳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的迅速进展,使小肝癌的发现逐渐增多。由于外科技术的提高,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早期诊断的病例已能获得根治的机会。尽管如此,在日本适于手术切除的病例也只有30%[1]。对于绝大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油 CT 诊断 肝肿瘤 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