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央交易对手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成兴 符文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9,共6页
场外衍生产品交易被认为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次贷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以及国际金融组织都加强了对场外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其中,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是防范的重点。由于中央交易对手的特点,使其能够在场外衍生产品的交... 场外衍生产品交易被认为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次贷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以及国际金融组织都加强了对场外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其中,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是防范的重点。由于中央交易对手的特点,使其能够在场外衍生产品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本文厘清了中央交易对手的概念、类型和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在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并给出了结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交易对手 场外衍生产品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下载PDF
APEC与中国金融自由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成兴 刘振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5-40,共6页
APEC①与中国金融自由化高成兴刘振亚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自由化浪潮,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瞩目。APEC国家成份复杂,既有发达国家,又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却无不置身于这场金融自由化浪潮... APEC①与中国金融自由化高成兴刘振亚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自由化浪潮,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瞩目。APEC国家成份复杂,既有发达国家,又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却无不置身于这场金融自由化浪潮之中,只是程度不同,起点不同,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C 中国 金融自由化
下载PDF
苏联经济改革的新发展
3
作者 高成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7年第4期38-43,共6页
八十年代以来,苏联的经济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理论上出现了重大突破,实践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特别是198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和1987年1月的中央全会,对加快苏联改革起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反响。
关键词 经济改革 前苏联 新发展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重大变化 新阶段 历史阶段 所有制形式 生产力 重大突破
下载PDF
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的一种可行模式——石家庄经验探讨
4
作者 高成兴 《中国流通经济》 1988年第3期30-33,共4页
建立和发展有计划的生产资料市场,是我国当前正在深入进行的物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重大影响。如何建立和发展有计划的生产资料市场,是一个十分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在这方面,石家庄市多年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生产资料市场 体制改革 石家庄市 物资部门 物资企业 经验探讨 价值补偿 实物分配 用户企业 物资流通
下载PDF
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
5
作者 高成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8年第1期28-32,共5页
按照《国营企业法》的规定,企业经营机制根本改革的总目标是:企业应该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拥有商品生产者应该拥有的广泛权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具有以完全经济核算制为基础的真正的经济独立性。新经营机制要创造必要的生产条... 按照《国营企业法》的规定,企业经营机制根本改革的总目标是:企业应该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拥有商品生产者应该拥有的广泛权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具有以完全经济核算制为基础的真正的经济独立性。新经营机制要创造必要的生产条件和社会条件,以使企业能够完成其主要任务,并使企业取得发展的刺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经营活动 完全经济核算 自筹资金 企业经营机制 商品生产者 国营企业 经济核算制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管理体制 发展基金
下载PDF
跨国公司在我国对外经济开放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
6
作者 高成兴 《经济研究参考》 1995年第7期47-51,共5页
一、对外经济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十五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实践又一次证明,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是一个国家完成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有着丰富而广泛的内容... 一、对外经济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十五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实践又一次证明,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是一个国家完成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有着丰富而广泛的内容。其基本方面是:在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经济开放 跨国公司 发展前景 我国经济 东道国 全球战略 港口 技术引进合同 外国直接投资 企业所得税
下载PDF
积极坚定而慎重地开放生产资料市场
7
作者 高成兴 《中国流通经济》 1987年第1期21-23,46,共4页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是我国“七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建立全面开放的市场体系中,进一步开放生产资料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生产资料市场的开放与扩大,直接影响到旧的僵化的经济体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是我国“七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建立全面开放的市场体系中,进一步开放生产资料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生产资料市场的开放与扩大,直接影响到旧的僵化的经济体制能否根本破除;同时,和开放其他商品市场相比,开放生产资料市场在理论上实践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更多,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也更广泛。因此,开放生产资料市场在原则上应积极坚定,而在实施步骤上则宜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资料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商品 商品市场 生产资料价格 “七五” 社会生产 人民生活 实施步骤
下载PDF
“东亚奇迹”并非“神话”,也没有终结
8
作者 高成兴 《经济研究参考》 1998年第65期47-48,共2页
目前如何对“东亚奇迹”和“东亚模式”作客观全面的分析,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东亚奇迹”应该肯定,这是历史的真实过程,令人印象深刻,并非“纸老虎”。“东亚模式”创造了“东亚奇迹”,功不可没。
关键词 东亚奇迹 “东亚模式” 神话 “纸老虎”
下载PDF
从西雅图到茂物──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前景
9
作者 高成兴 王广中 《经济经纬》 1995年第3期93-96,共4页
从西雅图到茂物──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前景高成兴,王广中随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生产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世界经济力量的相对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1993年岁末在西雅图举行... 从西雅图到茂物──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前景高成兴,王广中随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生产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世界经济力量的相对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1993年岁末在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经济合作组织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南斯拉夫的计划制度及其主要特点
10
作者 高成兴 《经济问题探索》 1980年第2期10-16,共7页
南斯拉夫在1945年解放以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南斯拉夫已由经济技术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工业和农业的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是有计划地进行的。1947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 南斯拉夫在1945年解放以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南斯拉夫已由经济技术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工业和农业的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是有计划地进行的。1947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47—1951年),目前正在执行1976—1980年的五年计划。三十多年来,南斯拉夫的经济计划制度经过了几次大的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制度 社会经济发展 五年计划 国民经济计划 相适应 三个阶段 发展水平 计划体制 企业 南斯拉夫
下载PDF
“东亚奇迹”并非“神话”,也没有终结——略论“东亚模式”和“东亚奇迹”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成兴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前如何对“东亚奇迹”和“东亚模式”作客观全面的分析,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东亚奇迹”应该肯定,这是历史的真实过程,令人印象深刻,并非“纸老虎”。“东亚模式”创造了“东亚奇迹”,功不可没。论及“东亚模式”的积极作用,关... 目前如何对“东亚奇迹”和“东亚模式”作客观全面的分析,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东亚奇迹”应该肯定,这是历史的真实过程,令人印象深刻,并非“纸老虎”。“东亚模式”创造了“东亚奇迹”,功不可没。论及“东亚模式”的积极作用,关键是要对“东亚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作综合分析。“东亚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不够成熟的一面,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东亚模式”的根本性积极因素仍然存在,随着“东亚模式”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奇迹 调整 东亚模式 东亚经济 发展前景
原文传递
必须克服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的速胜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成兴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X期28-29,共2页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对此必须有充分的估计。这是我们观察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实践表明,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往往同对此估计足不足有很大关系。在社会...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对此必须有充分的估计。这是我们观察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实践表明,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往往同对此估计足不足有很大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急于求成或速胜思想,便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速胜思想,曾多次出现,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过严重损失。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一1920年,苏联面对严重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被迫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时期 发展问题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发展 思想准备 当代社会主义 突出表现 战时共产主义
原文传递
论苏联经济体制的模式性变化
13
作者 高成兴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88年第6期7-12,25,共7页
1987年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重大突破,在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上,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可以说,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正在发生模式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苏联企业的地... 1987年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重大突破,在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上,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可以说,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正在发生模式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苏联企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国家计划的单纯执行者,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当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从企业开始根本改造整个经济机制,而企业经营机制根本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则从简单的扩大企业对指令性计划的执行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大企业 经济机制 重大变化 自筹资金 主要表现 三个方面 根本改革 指令性计划 国家计划
原文传递
苏经济改革新思维
14
作者 高成兴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0-44,18,共6页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苏联酝酿和逐步实施革命性的根本经济改革。苏联的根本经济改革,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戈尔巴乔夫认为,"当前的方针就具深刻的实质、布尔什维克式的勇敢和人道主义的社会目的来说,是列宁的党在1917年十月革命日...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苏联酝酿和逐步实施革命性的根本经济改革。苏联的根本经济改革,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戈尔巴乔夫认为,"当前的方针就具深刻的实质、布尔什维克式的勇敢和人道主义的社会目的来说,是列宁的党在1917年十月革命日子里所开创的伟大事业的直接继续,而且不是一般的继续,而是革命的基本思想的发展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经济改革
原文传递
战后帝国主义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的压榨与剥削
15
作者 高成兴 《教学与研究》 1963年第3期41-43,共3页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剥削和掠夺的最要工具之一.据估计在1950到1955年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欧洲国家)根据双边协定,通过政府“援助”和私人投资以及向国际组...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剥削和掠夺的最要工具之一.据估计在1950到1955年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欧洲国家)根据双边协定,通过政府“援助”和私人投资以及向国际组织拨款等形式流入“不发达”国家的资金总额,平均每年为35亿美元;1956到1959年,估计每年流入将近69亿美元,四年中流入的资金总额超过了270亿美元①。在1946到1960年的十四年中,美国政府对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地区输出的资本总额由51.7亿美元增长到211.2亿美元,增加了三倍多;而对拉丁美洲各国输出的资本则从2.9亿美元增长到20.6亿美元,增加了六倍多对亚洲、非洲各国输出的资本也从9.8亿美元增长到49.2亿美元,增加了四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主义国家 拉丁美洲人 美元 非洲 私人投资 资本主义国家 亚洲 压榨 双边协定 亚非拉国家
原文传递
关于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开工率、失业与罢工的若干资料
16
作者 高成兴 《教学与研究》 1963年第6期31-31,共1页
企业开工经常不足工业生产设备能力的严重过剩,企业开工经常不足,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现象,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相当显著的。美国在所谓“繁荣”时期的1959年,制造业的开工率也不过只有85%,而在1948—1949年、1953—... 企业开工经常不足工业生产设备能力的严重过剩,企业开工经常不足,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现象,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相当显著的。美国在所谓“繁荣”时期的1959年,制造业的开工率也不过只有85%,而在1948—1949年、1953—1954年,1957—1958年这三次危机中,制造业的开工率都曾降低到82%;号称美国工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钢铁工业1948—1949年危机中最低开工率为80%,1953—1954年危机时为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工率 制造业 资本主义总危机 罢工 失业率 三次危机 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工业 失业工人 工业生产
原文传递
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不平衡
17
作者 高成兴 《教学与研究》 1963年第4期40-42,共3页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主义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这在战后初期,首先表现在美国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大大上升。以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为100,则美国的工业生产...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主义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这在战后初期,首先表现在美国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大大上升。以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为100,则美国的工业生产所占比重由战前(1937年)的41.4%提高到1948年的53.4%;同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生产 帝国主义国家 战后初期 法国 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 政治发展
原文传递
北京市经济学会讨论战后美国农业危机问题
18
作者 高成兴 《经济学动态》 1964年第4期5-6,共2页
北京市经济学会不久前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围绕郑林庄同志的两篇论文①进行了讨论,着重讨论了农业危机的标志和战后农业危机持久性的原因等问题。现将讨论的主要论点简介如下:
关键词 农业危机 经济学会 北京市 战后 美国 学术讨论会 持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