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六堡工艺两个云南茶树品种加工茶叶的香气组分分析
1
作者 董蕊 高斯婷 +6 位作者 周小慧 郑茂新 张丽君 杨雪怡 肖雪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4-264,共11页
为揭示云南两个品种基于六堡茶工艺加工后的茶叶的香气成分,探讨较为合适制作六堡茶的茶树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 为揭示云南两个品种基于六堡茶工艺加工后的茶叶的香气成分,探讨较为合适制作六堡茶的茶树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相对香气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分析云南两个品种茶叶渥堆发酵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52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挥发性成分种类为主,以芳樟醇、月桂烯醇、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亚麻酸甲酯和棕榈酸甲酯相对含量较高。ROAV贡献值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加工过程中主要香气贡献挥发性成分有19种,两个样品显著(P<0.05)贡献的香气化合物包括苯甲醇、癸醛、壬醛、α-紫罗酮、1-辛烯-3-醇、雪松醇、芳樟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壬醛、癸醛、β-紫罗兰酮等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云抗10号(Y6)陈香的形成具有较大贡献,α-雪松醇、长叶蒎烯、β-柏木烯、右旋萜二烯、α-紫罗酮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黑龙潭群体种(H6)陈香透参香的形成具有较大贡献。本研究从香气成分的角度明确了云抗10号、黑龙潭群体种均适合作为六堡茶原料,其中黑龙潭群体种在感官审评、关键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都高于云抗10号,因此黑龙潭群体种相较于云抗10号更适合做六堡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工艺 茶树品种 品质 香气成分 相对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基于NNV关联规则的非分类关系提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红 高斯婷 +1 位作者 潘振杰 肖志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665-3668,共4页
针对传统的非分类关系提取方法无法获得非分类关系的名称的不足,提出基于NNV(noun-noun-verb,名词名词动词)关联规则的非分类关系提取方法。给出NNV关联规则的相关概念及方法的实现过程,提取了民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本体中的非分类关... 针对传统的非分类关系提取方法无法获得非分类关系的名称的不足,提出基于NNV(noun-noun-verb,名词名词动词)关联规则的非分类关系提取方法。给出NNV关联规则的相关概念及方法的实现过程,提取了民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本体中的非分类关系,完善了民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本体。与传统的非分类关系提取方法相比,有效获取了非分类关系的名称,保证了结果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分类关系 关联规则 民航突发事件 领域本体
下载PDF
基于紫色红曲霉液体发酵普洱茶代谢物的成分变化分析
3
作者 董蕊 高斯婷 +8 位作者 鲁倩 黄媛 于娟 周小慧 王清艺 熊梦钒 邓秀娟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28,共6页
探究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茶叶代谢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筛选发酵前后茶叶中的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以期揭示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接种紫色红曲霉进行茶叶液态发酵后茶叶代谢物的变化,并应... 探究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茶叶代谢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筛选发酵前后茶叶中的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以期揭示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接种紫色红曲霉进行茶叶液态发酵后茶叶代谢物的变化,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发酵前后样品中的显著差异性代谢物。从灭菌原料(R)和发酵样(M9)中共检测到991种代谢物,其中215种发酵后显著上调,主要包括黄嘌呤、山奈酚、氨基苯甲酸、槲皮素、D-甘露醇、顺-11-十八碳烯酸等;464种发酵后显著下调,主要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香豆素、O-磷酸胆碱、茶黄素、绿原酸、丁香醛、原花青素等。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后茶汁中代谢物组成和数量同灭菌原料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分析,可为紫色红曲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有利于利用紫色红曲霉发酵进行新型普洱茶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红曲霉 普洱茶 发酵 代谢组学 普洱茶品质
下载PDF
外源添加菌发酵普洱茶的差异代谢物动态研究
4
作者 于娟 江小丽 +5 位作者 黄媛 任玲 高斯婷 董蕊 周红杰 李亚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62-269,共8页
为探究外源添加菌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以添加不同菌种发酵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热图进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菌种处理的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变化... 为探究外源添加菌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以添加不同菌种发酵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热图进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菌种处理的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代谢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发现H组香气花果香带甜香,汤色红亮,滋味浓厚较甜醇;A组香气花香浓郁带蜜香,汤色红亮,浓厚回甘;R组香气果香带乳香,汤色黄亮,滋味浓厚、但涩且透苦,这些品质的不同与锦葵色素、芫花素、儿茶素、咖啡碱、莴苣苦素等代谢物的含量的高低有关。本研究初步探明不同菌种发酵普洱茶的差异代谢物含量变化,其变化对茶叶的滋味、香气、汤色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后续普洱茶发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外源添加菌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差异代谢物 茶叶品质
下载PDF
外源添加红曲霉和酵母菌发酵普洱茶的品质分析
5
作者 于娟 黄媛 +5 位作者 高斯婷 任玲 赵桂花 周佳 周红杰 李亚莉 《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106,共11页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分别进行传统自然发酵、添加红曲霉单一菌种发酵、添加酵母菌单一菌种发酵以及添加红曲霉和酵母菌混合发酵普洱茶,测定其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从而探究外源添加红曲霉和酵母菌混合发酵对普洱茶风味品质产生...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分别进行传统自然发酵、添加红曲霉单一菌种发酵、添加酵母菌单一菌种发酵以及添加红曲霉和酵母菌混合发酵普洱茶,测定其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从而探究外源添加红曲霉和酵母菌混合发酵对普洱茶风味品质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混合发酵普洱茶中的黄酮、咖啡碱含量高于其他组,香气较馥郁,具有陈香、药香、曲酯香等,汤色红浓,滋味甜醇、滑稠;红曲霉发酵普洱茶中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组,其香气具有独特的曲酯香,汤色红浓,滋味甜醇,有回甘;酵母菌发酵普洱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高于其他组,酵母菌发酵的普洱茶带有酵香,汤色红浓,滋味甜醇。研究结果明确了单一菌株和混合菌株发酵对普洱茶理化成分、感官品质的影响,为红曲霉和酵母菌混合发酵普洱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为外源添加微生物发酵普洱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红曲霉 酵母菌 品质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