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胸手术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超前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星杨 孙辉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和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副作用。【方法】ASAⅠ~Ⅱ级肺和食管癌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氟比洛芬酯组、吗啡组,每组20例。切皮前10min氟比洛芬酯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吗啡...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和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副作用。【方法】ASAⅠ~Ⅱ级肺和食管癌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氟比洛芬酯组、吗啡组,每组20例。切皮前10min氟比洛芬酯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吗啡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对照组切皮前不做处理,观察各组术后30min、1h、4h、12h的VAS评分和24h内的副作用。【结果】氟比洛芬酯组术后30min和1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但4h和12h和对照组无差别;吗啡组在4个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氟比洛芬酯组;副作用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无差别,均明显低于吗啡组。【结论】切皮前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和吗啡硬膜外腔注入均能产生超前镇痛的作用,吗啡的镇痛效果和时间均优于氟比洛芬酯,但副作用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氟比洛芬/投药和剂量 吗啡/又要和剂量
下载PDF
低中心静脉压麻醉并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序贯用于肝叶切除围术期血液保护(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金凤 高星杨 +3 位作者 董长生 王明德 吴飞跃 常业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8-522,527,共6页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麻醉并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用于肝叶切除围术期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组I、II、III,组I患者术中常规输液,组II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即开始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D),组III患者在肝实质切除前控制...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麻醉并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用于肝叶切除围术期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组I、II、III,组I患者术中常规输液,组II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即开始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D),组III患者在肝实质切除前控制输液、加深麻醉使CVP在1~5cmH2O之间,同时采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70mmHg,肝实质切除后采用AHHD,其余两组CVP在5~12cmH2O之间,观察三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糖(BS)、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谷丙转氨酶(GPT)、血尿素氮(BUN)和肌肝(Cr)变化;各时段输液量、尿量;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未输血病例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组III患者在切皮前开始至肝实质切除后MAP、CVP较低,术毕恢复,切皮前开始至术毕HB、HCT较高,肝实质切除后至术毕WBC较低,围术期BS及GPT较稳定,肝实质切除前输液量、尿量较少,但术毕恢复。术中失血量三组分别为(905.4±557.7)mL,(943.2±479.1)mL,(490.3±311.1)mL,异体输血量分别为(4.1±2.2)u,(3.8±2.1)u,(1.2±1.5)u,组III明显少于组I和组II(P<0.01),未输血病例数分别为1(5%),1(5%),11(55%),组III明显多于组I和组II(P<0.01)。结论低中心静脉压麻醉并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序贯用于肝叶切除围术期,能明显减少术中失血及异体输血,并使围术期血糖和肝功能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中心静脉压 血液稀释 肝叶切除 血液保护
下载PDF
抑肽酶用于颅脑外科围术期血液保护 被引量:8
3
作者 杨金凤 高星杨 雷雨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抑肽酶 颅脑外科 围术期 血液保护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颅脑外科围术期血液保护(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金凤 高星杨 +1 位作者 申芳松 王明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37-40,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颅脑外科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 将 4 0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 (A组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 (B组 ) ,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插管后 5min(B组相当于采血前 )、插管后 2 5min(B...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颅脑外科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 将 4 0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 (A组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 (B组 ) ,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插管后 5min(B组相当于采血前 )、插管后 2 5min(B组相当于采血后 )、输血前、术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脉搏 (P)变化 ;上述各时点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分压 (PvO2 )、血乳酸 (ABL)、锁骨下静脉血氧饱和度 (SaO2 )、氧分压 (PvO2 )、血乳酸 (VBL)水平 ;诱导前、插管后 2 5min、输血前、术毕、术后第 2天、第 7天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白细胞 (WBC)、血小板 (PLT)变化 ;手术失血量、术后 2 4h切口引流量、术中、术后异体红细胞、异体全血输注量 ;未输异体血病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MAP、CVP、P比较无明显差别 ;诱导插管后时点SaO2 、PaO2 明显高于诱导前 (P <0 .0 1) ,输血前SvO2 、PvO2 明显低于诱导前 (P <0 .0 1) ,ABL、VBL无明显差别 ;B组患者自体采血后Hb、HCT明显低于诱导前 (P <0 .0 1)及同时点的A组水平 (P <0 .0 1) ,两组患者输血前、术毕、第 2天、第 7天Hb、HCT均明显低于诱导前 (P <0 .0 1) ,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 ,两组患者从输血前开始WBC明显升高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护 神经外科 血液稀释 乳酸
下载PDF
肿瘤外科围手术期外周与颈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阳元 袁忠 高星杨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回顾对比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经外周穿刺PICC置管与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资料,为临床合理选择置管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将2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带管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对... 目的回顾对比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经外周穿刺PICC置管与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资料,为临床合理选择置管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将2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带管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ICC组带管时间比颈部静脉组较长;而颈部静脉穿刺时间较PICC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部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与颈部静脉置管各具优缺点,肿瘤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是使用PICC还是颈部静脉置管取决于后期治疗的情况,建议术后需化疗患者选择PICC,而对于围术期输注液体多样,尤其是需要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并且不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建议选择经颈静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颈部静脉置管 护理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PCEA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江洪 王明德 +7 位作者 周靖夷 黄健白 吴成化 杨金凤 高星杨 黎祖荣 薛阳辉 彭莉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罗哌卡因(耐乐品,mpivacaine)是左旋式1’丙基-2,6’盐酸异构体,为目前唯一的单旋式同分异构体局麻药,它较右旋式具有毒性低、作用时间长、感觉与运动分离阻滞较明显等特点。因此,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术后硬膜外镇痛。本... 罗哌卡因(耐乐品,mpivacaine)是左旋式1’丙基-2,6’盐酸异构体,为目前唯一的单旋式同分异构体局麻药,它较右旋式具有毒性低、作用时间长、感觉与运动分离阻滞较明显等特点。因此,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术后硬膜外镇痛。本文拟观察比较等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PEEA)的效果、副作用以及术后病人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异同,今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低浓度罗哌卡因 腹部手术后 对比观察 PCEA 临床麻醉 耐乐品 感觉 局麻药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肛门排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金凤 高星杨 +1 位作者 赵江洪 王明德 《湖南医学》 1999年第5期354-355,共2页
关键词 腹部外科手术 硬膜外镇痛 肛门排气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宇 高星杨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2期190-192,共3页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临床上已广泛使用[1].文献[2]报道该手术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但也有文献[3]报道全身麻醉下术中CO2气腹等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较大 ,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随着人们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病理生...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临床上已广泛使用[1].文献[2]报道该手术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但也有文献[3]报道全身麻醉下术中CO2气腹等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较大 ,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随着人们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病理生理改变认识的深入 ,硬膜外阻滞逐渐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应激反应的调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子宫广泛切除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 对比研究 麻醉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病理生理改变
下载PDF
长托宁结合赛格恩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丁丙诺啡PECA所致的恶心呕吐
9
作者 杨金凤 高星杨 +4 位作者 申芳松 魏佳 刘宇 雷雨中 肖继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8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观察长托宁术前肌注结合赛格恩术后经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泵持续输注对妇科肿瘤术后丁丙诺啡PECA所致的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经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术前抗胆碱药采用阿托品,B、C、D... 【目的】观察长托宁术前肌注结合赛格恩术后经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泵持续输注对妇科肿瘤术后丁丙诺啡PECA所致的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经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术前抗胆碱药采用阿托品,B、C、D组采用长托宁,术后PECA均采用丁丙诺啡,术毕A组不用止呕药,B组赛格恩5 mg单次静注,C组赛格恩5 mg静脉持续泵入,D组赛格恩5 mg加入PECA泵中持续泵入。观察各组术后4、244、0 h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舒适评分(BCS);恶心、呕吐例数;因严重恶心、呕吐而要求终止PCA的例数;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A组VAS术后各时点明显高于D组(P<0.05),组B、C术后244、0 h明显高于D组(P<0.05,P<0.01);A组各时点RSS明显低于B、C或D组(P<0.01);BCS A组术后24、40 h明显低于B、C或D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例数及要求终止PCA的例数组A明显多于B组、C组或D组(P<0.05,P<0.01),恶心、呕吐例数B组亦明显多于C组或D组(P<0.05);肛门首次排气时间D组较组A短(P<0.05)。【结论】长托宁术前肌注结合赛格恩术后经患者PECA泵持续输注能明显减少妇科肿瘤术后丁丙诺啡PECA所致的恶心、呕吐,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且有较高的舒适评分和较好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外科学 恶心 呕吐 镇痛 硬膜外 丁丙诺啡/副作用
下载PDF
丁丙诺啡、咪达唑仑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预防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
10
作者 杨金凤 高星杨 +1 位作者 周志国 申芳松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3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复合小剂量咪逵唑仑能否预防腰-硬联合麻醉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施行腹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丁丙诺啡-咪达唑仑组(A组),芬太尼.氟哌利多组(B组)和哌替啶。氟哌利多组(C组)...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复合小剂量咪逵唑仑能否预防腰-硬联合麻醉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施行腹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丁丙诺啡-咪达唑仑组(A组),芬太尼.氟哌利多组(B组)和哌替啶。氟哌利多组(C组),每组各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在给药前、切皮、切皮后10min、30min、60min以及术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RSS)、术中牵拉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药物需要量。结果:C组患者HR在切皮、切皮后10min、30min时明显快于A组或B组(P<0.01);A组的镇痛评分在切皮后60min、术毕时明显高于B组(P<0.01),C组明显高于B组(P<0.01);C组术中牵拉反射发生例数明显多于A组或B组(P<0.05);术后自控镇痛的药量为B组>C组>A组(A组较B组或C组P<0.01);3组患者均未见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切皮前静脉注射丁丙诺啡和咪达唑仑可以较安全有效地预防术中牵拉反应,作用时间可维持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丙诺啡 咪达唑仑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 腹腔手术 牵拉反应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病人自控镇痛(PCA)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星杨(综述) 刘卫珍(综述) 王明德(审校)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一种病人根据自己对疼痛感受的程度而由自注射预定剂量镇痛药液的新型镇痛方法。在使用PCA下,病人血镇痛药浓度可保持相对稳定,不致出现血药浓度与止痛程度的周期性不匹配弊端,...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一种病人根据自己对疼痛感受的程度而由自注射预定剂量镇痛药液的新型镇痛方法。在使用PCA下,病人血镇痛药浓度可保持相对稳定,不致出现血药浓度与止痛程度的周期性不匹配弊端,而且可做到较少量镇痛药而获得较好止痛的效果,与临床传统肌注镇痛药方法相比,PCA病人的镇痛效果好,镇静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自控镇痛 临床应用 血药浓度 镇痛方法 肌注镇痛 镇痛效果 镇静程度 痛感受
下载PDF
单磷酸类脂A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高星杨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906-909,共4页
目的研究单磷酸类脂A(MPLA)是否通过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环磷酸鸟苷(HO-1-CO-cGMP)途径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发挥其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 目的研究单磷酸类脂A(MPLA)是否通过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环磷酸鸟苷(HO-1-CO-cGMP)途径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发挥其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MPLA低、中、高剂量组(肝脏缺血再灌注+MPLA0.2、0.5、1.0mg/kg),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随后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肝组织CO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O-1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肝组织CGRP、cGMP浓度。结果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MPLA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损害相对较轻;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降低;HO-1、CO、cGMP、CGRP含量升高(P〈0.05),且HO—1与CO、CO与cGMP、cGMP与CGRP两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PLA通过HO—1—CO-cGMP途径促进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CGRP的合成和释放,这可能是MPLA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类/药理学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肝/血液供给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代谢 一氧化碳/代谢 环GMP/代谢
原文传递
肝叶切除术患者低中心静脉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血液保护效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金凤 高星杨 +3 位作者 董长生 王明德 吴飞跃 常业恬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评价肝叶切除术患者低中心静脉压(CVP)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Ⅰ组)、AHHD组(Ⅱ组)和低CVP联合AHHD组(Ⅲ组),3组均采用硬膜外... 目的评价肝叶切除术患者低中心静脉压(CVP)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Ⅰ组)、AHHD组(Ⅱ组)和低CVP联合AHHD组(Ⅲ组),3组均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Ⅰ组术中按1.5:1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Ⅱ组在气管插管后静脉输注4%琥珀酰明胶50m1.kg^-1·h^-130min行AHHD,然后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维持CVP在正常范围;Ⅲ组入室后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ml·kg^-1·h^-1,硬膜外输注1.5%利多卡因和0.2%布比卡因混合液6—8ml,静脉输注异丙酚6mg·kg^-1·h^-1,维持CVP1~5cmH2O,同时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0.4—0.8mg/h,维持MAP≥70mmHg,肝叶切除后10min开始行AHHD。分别于术前(基础状态)、切皮前即刻、肝叶切除前即刻、肝叶切除后10min和术毕时测定血糖浓度,分别于上述时点及术后7d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凝血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GPT)和肾功能指标,并记录各时段输液量、尿量;记录术中失血、输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术中血糖、WBC、GPT、失血量、异体输血量、肝叶切除前输液量、尿量及异体输血率较低,术中Hb、Hct及肝叶切除后输液量和尿量较高(P〈0.05),凝血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总输液量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叶切除前低CVP联合肝叶切除后AHHD能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输血,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血液稀释 肝切除术 失血 手术
原文传递
静脉与气管内利多卡因减少气道刺激性心血管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祖荣 高星杨 申芳松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494-1495,共2页
目的 比较静脉利多卡因和气管内利多卡因减少气道刺激性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期手术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2 0例 ,Ⅰ组为气管内利多卡因组 ,Ⅱ组为静脉利多卡因组。全麻诱导平稳后 ,用消毒导尿管插入气管导管内刺激... 目的 比较静脉利多卡因和气管内利多卡因减少气道刺激性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期手术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2 0例 ,Ⅰ组为气管内利多卡因组 ,Ⅱ组为静脉利多卡因组。全麻诱导平稳后 ,用消毒导尿管插入气管导管内刺激气道粘膜 ,停止刺激后 ,两组分别从气管内和静脉给利多卡因 ,再用同样方法刺激气道。两组分别于诱导平稳后 (基础值 ) ,第 1次刺激时 ,停刺激后 2min ,给利多卡因后 5min ,第 2次刺激时 ,停刺激后 2min ,记录HR、MAP、SPO2 。结果给利多卡因前刺激气道时 ,两组MAP、HR显著高于基础值 (P <0 0 1)。给利多卡因后再次刺激气道时 ,Ⅰ组MAP、HR与基础值比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Ⅱ组MAP与基础值比也无明显差别 ( P >0 0 5 ) ,Ⅱ组HR仍高于基础值 ( P <0 0 5 )。两组的HR也有明显差别 ( P <0 0 5 )。结论 抑制气道机械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气管内应用利多卡因效果比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心血管反应 气道 刺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