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妇消炎栓改善PPH联合M-M术治疗重度痔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树波 孔令玉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究康妇消炎栓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PPH)及外剥内扎术(M-M治疗重度痔的疗效。方法 60例重度痔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PH及MM治疗,观察组加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法... 目的探究康妇消炎栓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PPH)及外剥内扎术(M-M治疗重度痔的疗效。方法 60例重度痔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PH及MM治疗,观察组加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率、住院时间、术后1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能改善缓解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及外剥内扎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恢复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妇消炎栓 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 外剥内扎术 重度痔 疗效
下载PDF
痔上黏膜缝扎加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多发混合痔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树波 孔令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313-314,332,共3页
多发混合痔(包括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难治疾病之一,临床对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单纯分段结扎开放式治疗后残留的痔核易水肿、复发,彻底切除病灶又易导致肛门狭窄和不同程度失禁等并发症而使手术效果不满意。目前常... 多发混合痔(包括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难治疾病之一,临床对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单纯分段结扎开放式治疗后残留的痔核易水肿、复发,彻底切除病灶又易导致肛门狭窄和不同程度失禁等并发症而使手术效果不满意。目前常以切除病灶,消除症状为目的,多采用分段剥扎法或母痔区剥扎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黏膜缝扎
下载PDF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仲继光 赵彦宁 高树波 《当代医学》 2019年第8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排便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并发症发生率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0%、并发症发生率32.5%,对比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排便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通过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后,可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排便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生活质量 疗效
下载PDF
3.0T MR T1及T2 mapping评价肩关节软骨退变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树波 王翔 王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3-928,共6页
目的观察3.0T MR T1及T2 mapping在肩关节软骨退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肩关节疼痛患者(患者组,34肩)和30名正常人(正常组)采用3.0T MR仪行肩关节常规、T1及T2 mapping序列扫描,按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标准对肩关节软骨分级,... 目的观察3.0T MR T1及T2 mapping在肩关节软骨退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肩关节疼痛患者(患者组,34肩)和30名正常人(正常组)采用3.0T MR仪行肩关节常规、T1及T2 mapping序列扫描,按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标准对肩关节软骨分级,分别测量其外、中、内带T1及T2 mapping值;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分析T1及T2 mapping值与ICRS分级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34肩中,24肩(24/34,70.59%)关节软骨分级ICRSⅠ~Ⅱ级(轻度退变亚组),10肩(10/34,29.41%)Ⅲ~Ⅳ级(重度退变亚组);正常组30肩关节软骨分级均为ICRS 0级。患者组肩关节软骨T1及T2 mapping值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其中重度退变亚组T1 mapping值高于轻度退变亚组及正常组(P均<0.05),轻度退变亚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软骨外、中、内带T1 mapping值与ICRS分级均呈低度正相关(r=0.282、0.449、0.343,P均<0.05);T2 mapping值与ICRS分级均呈明显正相关(r=0.635、0.739、0.746,P均<0.05)。随软骨退变程度加重,T1及T2 mapping值呈上升趋势(P均<0.05)。肩关节软骨ICRS分级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678,P<0.05);T1及T2 mapping值与年龄均呈低度正相关(r=0.393、0.438,P均<0.05)。结论T1及T2 mapping值可量化肩关节软骨退变,并与年龄相关;T1及T2 mapping序列可作为常规MR评估肩关节软骨退变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软骨 关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粒细胞肉瘤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高树波 吴光耀 +2 位作者 朱凌 罗静 张静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分析粒细胞肉瘤(GS)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GS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中,2例发生于颅内,3例发生于椎旁及椎管内外,1例发生于胆总管。颅内GS CT像上表现为密度高于脑实... 目的分析粒细胞肉瘤(GS)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GS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中,2例发生于颅内,3例发生于椎旁及椎管内外,1例发生于胆总管。颅内GS CT像上表现为密度高于脑实质的肿块或结节,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CT值增加约60 HU。椎旁及椎管内外GS CT像上表现为密度等同于肌肉的不规则形肿块,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CT值增加约30HU;肿块在T1WI、T2WI上分别呈等信号、稍高信号。胆总管GS MRI上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梗阻部位在胆总管近端,其远侧段显示无扩张或狭窄。结论 CT上表现为密度高于脑实质或等同于肌肉的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中至重度强化,MRI上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的结节或肿块,可考虑对G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肉瘤 白血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髓母细胞瘤3.0T磁共振1HMRS和DWI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庞浩鹏 吴光耀 +2 位作者 刘国兵 杨时骐 高树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3.0T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结合文献探讨其生物学意义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髓母细胞瘤术前应用点分辨选择波谱单体素1HMRS和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特征...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3.0T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结合文献探讨其生物学意义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髓母细胞瘤术前应用点分辨选择波谱单体素1HMRS和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特征,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匹配正常人相应部位波谱)代谢物间比值和ADC值差异,对照组为自身对照,取镜像对称正常部位感兴趣区(ROI),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例髓母细胞瘤。HMRS均显示NAA和Cr峰显著降低,Cho峰显著升高,mI峰出现;其中11例3.42ppm处见小Tau峰(占64.7%),5例0.9。1.3pp硼处见Lip峰,3例1.33ppm处见倒置Lac峰(1例可见Lip、Lac双峰)。与对照组比较:NAA/Cho、NAA/Cr显著降低,Cho/Cr显著升高(P〈0.001)。17例在DWI上均呈相对高信号,ADC值降低(P〈0.001)。结论髓母细胞瘤’HMRS和DWI有特征性表现,藉此可提高其定性诊断准确率;特征胜Tau峰和ADC值的定量分析,有助于髓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质子磁共振波谱 扩散加权成像 ADC值 牛磺酸峰
原文传递
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联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国兵 吴光耀 +3 位作者 庞浩鹏 高树波 苏佳佳 张在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 目的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脊柱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扩散张量成像定量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苏佳佳 吴光耀 +3 位作者 邓洲铭 朱凌 刘国兵 高树波 《医学新知》 CAS 2012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目的 探讨Meta分析评价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定量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价值.方法 联机检索Embase(1974年1月~2011年1月)、The 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1期)、PubMed(1996年1月~2011年1月)、中国生物... 目的 探讨Meta分析评价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定量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价值.方法 联机检索Embase(1974年1月~2011年1月)、The 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1期)、PubMed(1996年1月~2011年1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2010年12月)、万方数据库(1982年1月~2011年1月),并手检拟纳入使用DTI定量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研究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共15篇(555例)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上颈段(C2~3)与中下颈段(C4~7)脊髓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mean difference)=50.53×10^-6cm^2·s^-1,(95%CI,-56.47×10^-6cm^2·s^-1~157.53×10^-6cm^2·s^-1),P=0.35];FA值(fractional anisotroph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1.05,(95%CI,6.73~115.38),P=0.03].T2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ADC值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69.81×10^-6cm^2·s^-1,(95%CI,158.47×10-6cm2.s-1~381.15×10^-6cm^2·s^-1),P〈0.001];T2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FA值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7.88,(95%CI,-162.14~-53.63),P〈0.001].T2等信号脊髓型颈椎病升高ADC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0.47×10^-6cm^2·s^-1,(95%CI,79.73×10^-6cm^2·s^-1~281.21×10^-6cm^2·s^-1),P=0.0004]; FA值亦降低,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9.23,(95%CI,-125.11~ -33.36),P=0.0007].结论 Meta分析及其偏倚分析,提示颈髓DTI的ADC值和FA值是定量评估脊髓早期微观结构损伤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扩散张量成像 META分析 表观弥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原文传递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肛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静锋 高树波 +3 位作者 王鹏 范明峰 黄永明 晁民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1年第4期1-4,共4页
为探讨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移植在肛瘘(FIA)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是否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通过橡皮筋结扎手术建立了日本家兔FIA模型,实验组移植自体ADMSCs,对照组移植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观察14d,取FIA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为探讨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移植在肛瘘(FIA)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是否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通过橡皮筋结扎手术建立了日本家兔FIA模型,实验组移植自体ADMSCs,对照组移植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观察14d,取FIA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ADMSCs移植组所有瘘管均愈合,无明显瘢痕;对照组3只(3/7,42.9%)瘘管外口部分愈合;病理结果显示,ADMSCs移植兔瘘管创面区域主要充满分化的脂肪细胞、横纹肌和血管,而对照组主要填充肉芽炎性组织。结果表明,移植的ADMSCs可在肛瘘创面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明显改善兔FIA模型中瘘管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兔肛瘘模型
原文传递
瘘管内口切开术治疗小儿复杂性肛瘘20例
10
作者 晁民 孔令玉 +3 位作者 李来安 高树波 张静锋 王鹏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61-61,共1页
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科采用瘘管内口切开术治疗小儿复杂性肛瘘20例,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儿均符合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个月至3岁3个月,平均1岁5个月;病... 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科采用瘘管内口切开术治疗小儿复杂性肛瘘20例,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儿均符合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个月至3岁3个月,平均1岁5个月;病程5d至2年,平均3个月20d。肛瘘分型:20例患者全部为复杂性肛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内口切开术 小儿 治疗 瘘管 2009年 诊断标准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康妇消炎栓在痔术后的应用
11
作者 尹万斌 孔令玉 +8 位作者 韩亚辉 高树波 徐香军 黄丹 王帅 张静锋 范明峰 裴文举 张蕊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4期57-59,共3页
为观察康妇消炎栓在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2017年6~9月行痔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118例和对照组110例。研究组术后第2~7天每天纳入康妇消炎栓1枚,对照组不使用康妇消炎栓。其余手术和药物治疗方式2组一致。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6天分别记录2... 为观察康妇消炎栓在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2017年6~9月行痔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118例和对照组110例。研究组术后第2~7天每天纳入康妇消炎栓1枚,对照组不使用康妇消炎栓。其余手术和药物治疗方式2组一致。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6天分别记录2组肛门下坠感和疼痛评分,并记录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肛门下坠感和疼痛评分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6天肛门下坠感较对照组减轻,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天疼痛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康妇消炎栓可以减轻痔术后肛门下坠感和肛门疼痛,在痔术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康妇消炎栓
原文传递
以发热、炎性渗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发性急性非坏死性肛管直肠周围疾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12
作者 范明峰 尹万斌 +2 位作者 高树波 刘莉莉 孔令玉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急性非坏死性肛管直肠周围疾病的诊断学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特发性急性非坏死性肛管直肠周围疾病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其临床... 目的探讨特发性急性非坏死性肛管直肠周围疾病的诊断学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特发性急性非坏死性肛管直肠周围疾病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学特征。结果 6例患者均以急性起病、发热、肛管直肠周围可扪及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升高,病灶渗出液、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磁共振提示肠壁增厚、水肿,呈炎性改变;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确,手术探查病灶未见脓液,可见渗出液。结论临床上对于特发性急性非坏死性肛管直肠周围疾病患者,细致的病史询问,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探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直肠 发热 诊断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HIV相关神经认知疾病3.0 T ~1H-MRS大脑代谢物与其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树波 吴光耀 王翔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19-1623,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神经认知疾病(HAND)大脑代谢物变化与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3. 0 T超高场强磁共振采集25例正常志愿者(SN)和86例HAND患者左侧额叶白质和壳核的质子单体素波谱,统计代谢物峰下面积...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神经认知疾病(HAND)大脑代谢物变化与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3. 0 T超高场强磁共振采集25例正常志愿者(SN)和86例HAND患者左侧额叶白质和壳核的质子单体素波谱,统计代谢物峰下面积积分比值。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代谢物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的关系。结果与SN、ANI、MND比较,HAD左侧额叶白质Glx/Cr显著降低(P=0. 01),mI/Cr显著升高(P=0. 004),组间比较SN与HAD、ANI与HA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HAD左侧额叶白质NAA/Cr低于SN、ANI、MND,MNDCho/Cr低于SN、ANI、HA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AD左侧壳核NAA/Cr低于SN、ANI、MN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ANI、MND、HAD左侧壳核Cho/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D左侧壳核mI/Cr、Glx/Cr高于SN、ANI、MND,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HAND患者左侧额叶白质Glx/Cr、左侧额叶白质和壳核NAA/Cr与MoCA认知量表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7、0. 31、0. 35,P值分别为0. 0001、0. 007、0. 004);左侧壳核Cho/Cr与MoCA认知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 26,P=0. 037)。结论 HAND患者左侧额叶白质低水平的Glx与其神经认知功能损伤有关。Glx水平是评估HAND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的一项较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相关神经认知疾病 磁共振波谱 谷氨酸/谷氨酰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