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273
1
作者 高永晨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28,55,共4页
本文以苏州大学英语“更高要求”班级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调查材料为佐证,揭示了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培... 本文以苏州大学英语“更高要求”班级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调查材料为佐证,揭示了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 被引量:135
2
作者 高永晨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19,34,共4页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文化移情能力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充分认识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移情能力 价值 培养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 被引量:125
3
作者 高永晨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9-32,共4页
文化移情应该遵循适度原则,即既不能移情不够,又不能移情过度.要区别移情与同情、矫情和恣情的界限.文化移情的适度主要体现在知觉移情和交际移情这两个方面的适度.要贯彻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就必须坚持文化平等性原则,反对民族文化中... 文化移情应该遵循适度原则,即既不能移情不够,又不能移情过度.要区别移情与同情、矫情和恣情的界限.文化移情的适度主要体现在知觉移情和交际移情这两个方面的适度.要贯彻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就必须坚持文化平等性原则,反对民族文化中心主义,克服文化偏见和定势等不正常的心态,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移情 适度原则 文化平等性原则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22-25,138,共5页
现有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成果 ,大多是在文化全球化尚不明朗的背景下获得的 ,有其时效性、或然性和局限性。文化全球化拓宽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领域 ,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
关键词 文化 全球化 跨文化交际研究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动力、趋势和展望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永晨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5,43,共4页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本文对此从三个主要方面予以阐述:以“跨文化”命名的学科不断增多是推动跨文化交际学科建设的强大动力;广泛深入进行的跨国间的合作研究促进着跨文化交际的学科发展...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本文对此从三个主要方面予以阐述:以“跨文化”命名的学科不断增多是推动跨文化交际学科建设的强大动力;广泛深入进行的跨国间的合作研究促进着跨文化交际的学科发展;文化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和新问题将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课题,从而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引领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跨文化交际 学科发展
下载PDF
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问题、视域与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永晨 《学海》 2001年第6期44-47,共4页
全球化导致的全球跨文化交际大格局对传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只有适时调整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 ,拓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领域 ,才能构建与时代同步的跨文化交际学。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学 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全球化 本土化 异域文化 跨文化交际 研究方法 民族文化 文化整合
下载PDF
试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6
7
作者 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129-133,共5页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需要正确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对照法、系统整合法、本质揭示法和追根溯源法等,是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中常用的和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应相互联系、互为补充。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跨文化交际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英语动物拟声词及其翻译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永晨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50,共2页
英语动物拟声词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有直接拟声与间接拟声两种基本类型.汉语动物拟声词通常比较简单笼统,而英语动物拟声词则既丰富多采又具体生动.对动物拟声词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翻译的正确性.
关键词 拟声词 动物 翻译
下载PDF
学分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5-189,共5页
深化学分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切实把握学生的需求心理。本文通过有关学分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内容的调查,揭示了学分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举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调查结果对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 深化学分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切实把握学生的需求心理。本文通过有关学分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内容的调查,揭示了学分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举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调查结果对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若干主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应用能力
下载PDF
汉语“双声、迭韵”与英语Alliteration & Assonance的跨文化差异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永晨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2-25,共4页
声音是构成有声语言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讲究音韵美是写诗作文的必要条件。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导致了人类语言的千差万别,汉语“双声、迭韵”与英语alliteration和assonance既有共性,又存在着跨文化差异。
关键词 双声 迭韵 头韵 准押韵
下载PDF
网络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网络掀开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网络交际是当代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网络交际具有全球性、双向互动和平等性、信息资源的共有共享性、虚拟性、语言符号的丰富性等特征。网络交际推动着跨文化交际学的嬗变、重组和新的建构。
关键词 网络 跨文化交际 语言符号 网络交际 跨文化交际学 网络信息资源 研究范围 研究内容
下载PDF
从跨文化视野看符号消费的心理认同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126,共5页
符号与消费的紧密联姻构成了符号消费这一全新而奇特的社会文化消费景观。跨文化符号消费行为由跨文化心理决定,跨文化心理认同是跨文化符号消费的直接动因。跨文化心理认同主要由价值观念认同、身份地位认同、审美情趣认同以及个性特... 符号与消费的紧密联姻构成了符号消费这一全新而奇特的社会文化消费景观。跨文化符号消费行为由跨文化心理决定,跨文化心理认同是跨文化符号消费的直接动因。跨文化心理认同主要由价值观念认同、身份地位认同、审美情趣认同以及个性特质认同等复杂而多样的文化心理认同要素所组成。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其中价值观念认同是根本,具有灵魂和统帅作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身份地位认同、审美情趣认同以及个性特质认同。身份地位认同又要通过审美情趣认同以及个性特质认同来提升和表现。审美情趣本身就显示出身份地位、知识才华以及个性特质。人的个性特质是通过其身份地位以及审美情趣的独立性、自主性来确定的。正是在复杂而多样性的文化心理认同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跨文化符号消费行为,并对传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消费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符号消费 心理认同 机制
下载PDF
从非言语交际视角看符号消费的多样性功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5-159,共5页
符号与消费的联姻构成了符号消费这一特定的社会文化消费现象。符号消费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交际内容,显性或隐性地产生着一系列社会功能。本文从非言语交际视角切入,着重探讨四个主要功能:赢得社会认同的交际功能、显示个人价值的... 符号与消费的联姻构成了符号消费这一特定的社会文化消费现象。符号消费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交际内容,显性或隐性地产生着一系列社会功能。本文从非言语交际视角切入,着重探讨四个主要功能:赢得社会认同的交际功能、显示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功能、纳入一定社会关系的归属感功能以及展现审美情趣的时尚感功能。符号消费对于非言语交际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属性,应将其视为一种必须高度重视的社会文化现象加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交际 符号消费 功能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文化自觉 被引量:14
14
作者 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8-71,共4页
文化自觉作为人类对待多样性文明的理性态度,是跨文化交际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文化自觉是跨文化交际的新境界,体现了文化的平等意识、反思意识、互补意识和发展意识。文化自觉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形成的。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自觉 文明
下载PDF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价值诉求的特点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永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6-82,共7页
不同民族的价值诉求都具有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在中西方大学校训中亦如此。中西方大学校训既有共同性的价值诉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揭示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对于推进跨文化交际研究和充分借... 不同民族的价值诉求都具有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在中西方大学校训中亦如此。中西方大学校训既有共同性的价值诉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揭示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对于推进跨文化交际研究和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校训的优点,以加强我国的校训文化建设,都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训 共同性 差异性 价值诉求
下载PDF
从戴安娜之死谈中英文化观念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永晨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57,共4页
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差异具有多方面的表现。目前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还只是局限于语言文化、交际文化、行为文化、习俗文化等方面 ,对政治文化、宗教文化、伦理文化、舆论文化等深层次差异的研究尚不够。显然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是属于根本性... 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差异具有多方面的表现。目前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还只是局限于语言文化、交际文化、行为文化、习俗文化等方面 ,对政治文化、宗教文化、伦理文化、舆论文化等深层次差异的研究尚不够。显然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是属于根本性的。本文从中英两国民众对戴安娜之死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反应入手 ,分析了两国在政治文化、伦理文化与舆论文化方面的差异 ,指出文化具有特有的民族性和价值评判标准的相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政治文化 伦理文化 舆论文化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整合:价值、方法与趋势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文化全球化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的大格局,为文化整合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文化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求同存异、文化移情和综合创新等方法是文化整合的主要方法。多元文化的并存和共同发展是文化整合的基本趋势。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 整合
下载PDF
中英姓氏差异中的文化蕴涵 被引量:14
18
作者 高永晨 任瑞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36-39,共4页
姓名是符号 ,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窗口 ,它折射出一个社会及其文化的诸多方面。比较、研究中英姓氏习俗、差异及文化蕴涵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文化敏感性 ,从各个侧面和视角去了解另一个文化世界 。
关键词 姓氏 差异 文化蕴涵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悉心建构语言与文化学科体系的创新之作——《语言与文化》(第二版)评介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永晨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79,共3页
《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以语言与文化学科体系的创建为目标,阐明了语言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及其内在的本质与规律,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以及跨文化沟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论证了构建能够与国际对话具有中国话语和创新色彩的语言与... 《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以语言与文化学科体系的创建为目标,阐明了语言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及其内在的本质与规律,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以及跨文化沟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论证了构建能够与国际对话具有中国话语和创新色彩的语言与文化学科体系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学科体系
下载PDF
思与行的互动: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被引量:40
20
作者 沈鞠明 高永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9-154,共6页
构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需坚持历史与现实以及全球与本土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国语境为基础,以"知行合一"为理念,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纬度厘定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和研究框架。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思辨能力与跨文... 构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需坚持历史与现实以及全球与本土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国语境为基础,以"知行合一"为理念,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纬度厘定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和研究框架。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主要对思辨与交际的关系、思辨与跨文化交际过程的关系以及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进行考察与分析,提出思辨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之一,提高思辨能力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条件,思辨能力的测评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 思辨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测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