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密度对密闭型育苗设施中番茄幼苗生长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永雷 毕延刚 +1 位作者 高丽红 曲梅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9X期122-127,共6页
以番茄中杂9号为试材,利用不同规格穴盘研究不同密度对密闭型育苗设施中番茄幼苗个体及群体生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后第13天时,各处理番茄幼苗生长发育正常,而出苗16d后200孔和288孔处理的番茄幼苗遮光严重,不适于培育更长苗龄... 以番茄中杂9号为试材,利用不同规格穴盘研究不同密度对密闭型育苗设施中番茄幼苗个体及群体生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后第13天时,各处理番茄幼苗生长发育正常,而出苗16d后200孔和288孔处理的番茄幼苗遮光严重,不适于培育更长苗龄的番茄幼苗,此时番茄幼苗2片真叶,株高5.5cm左右,茎粗2mm左右;128孔处理的番茄幼苗在第23天时出现较严重的遮挡现象,72孔处理仍存在空隙,若培育更长苗龄的番茄幼苗可选用72孔或穴孔面积更大的穴盘,此时番茄幼苗4片真叶,株高14cm左右,茎粗3.5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型育苗设施 密度 个体 群体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植物工厂中不同供液方式对辣椒育苗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苗妍秀 曲梅 +3 位作者 李伟 高永雷 高丽红 陈青云 《长江蔬菜》 2012年第6期33-36,共4页
以植物工厂辣椒育苗为对象,研究漂浮式与潮汐式供液方式对育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漂浮式处理营养液和基质pH值显著高于潮汐式处理,EC值显著低于潮汐式处理;与潮汐式处理相比,漂浮式处理中幼苗株高、茎粗分别增加18.4%,23.6%;漂浮式... 以植物工厂辣椒育苗为对象,研究漂浮式与潮汐式供液方式对育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漂浮式处理营养液和基质pH值显著高于潮汐式处理,EC值显著低于潮汐式处理;与潮汐式处理相比,漂浮式处理中幼苗株高、茎粗分别增加18.4%,23.6%;漂浮式处理幼苗根尖数、总根长、直径在0~0.5 mm的根长分别增加了37.0%,45.5%,50.1%;幼苗地上部鲜质量、全株鲜质量、地上部含水量、植株含水量分别增加45.6%,32.1%,2.5%,1.8%。漂浮式育苗显著促进辣椒幼苗侧根生长,形成良好的根系系统,促进根系对水分和可溶性盐类的吸收,加快地上部形态建成,提升种苗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工厂 辣椒育苗 漂浮式 潮汐式
下载PDF
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时间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永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9期106-107,共2页
目的评价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时间及安全性。方法 84例急性荨麻疹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予以盐酸依匹斯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 目的评价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时间及安全性。方法 84例急性荨麻疹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予以盐酸依匹斯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 h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快且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依匹斯汀 急性荨麻疹 起效时间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柔润保湿霜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永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4期5596-5597,共2页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慢性湿疹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行复方氟米松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柔润保湿霜治疗。观察两组疗效、EAS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低于研...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慢性湿疹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行复方氟米松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柔润保湿霜治疗。观察两组疗效、EAS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低于研究组的95.7%,EASI评分均高于研究组,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7.9%)高于研究组(10.9%),有统计学意义(P〈0.05)。柔润保湿霜和复方氟米松联合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润保湿霜 复方氟米松 慢性湿疹
下载PDF
胃黏膜定植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素梅 董翠玉 +4 位作者 王莉莉 于新娟 周长宏 高永雷 董全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定植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菌群数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30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提取胃黏膜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酸杆菌和总细菌数。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和阴性组的... 目的探讨胃黏膜定植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菌群数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30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提取胃黏膜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酸杆菌和总细菌数。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和阴性组的乳酸杆菌检出率和乳酸杆菌数(Lo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胃黏膜总细菌数(Lo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细菌数(Log)与胃黏膜总细菌数(Log)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炎症程度胃炎患者乳酸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组和未肠化组乳酸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重度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总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轻度(P<0.05)和中度胃炎组(P<0.05)。结论胃黏膜定植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无影响,其存在与否及细菌数量对胃黏膜总细菌数亦无明显影响,并与胃炎炎症程度及肠化无关。乳酸杆菌不能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定植、调节胃黏膜菌群而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菌群 慢性胃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