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原代单核细胞经地塞米松刺激后的吞噬功能及转录组变化研究
1
作者 程莉 曹腾宇 +4 位作者 刘蓓 高泓浩 袁顺宗 于洋 黄文荣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6-282,共7页
背景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过度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高剂量的地塞米松常用于抑制炎症,血清可溶性VSIG4(sVSIG4)可作为评估巨噬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用于诊断HLH... 背景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过度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高剂量的地塞米松常用于抑制炎症,血清可溶性VSIG4(sVSIG4)可作为评估巨噬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用于诊断HLH。目的探究地塞米松刺激人原代单核细胞高表达VSIG4后的吞噬功能及基因转录表达变化,并筛选关键表达基因和通路。方法体外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磁珠分选法阳选出CD14^(+)单核细胞,加入地塞米松刺激,使用qPCR、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VSIG4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sVSIG4的表达,在地塞米松刺激VSIG4表达的同时检测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利用RNA-seq对地塞米松刺激前后的人原代单核细胞差异基因进行测序,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和蛋白质互作分析,通过节点分析找到hub基因和关键信号通路。结果体外地塞米松刺激单核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促进VSIG4表达上调(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地塞米松刺激的单核细胞过表达VSIG4会发生胞外段剪切生成sVSIG4;地塞米松刺激的VSIG4^(+)单核细胞吞噬作用增强(P<0.01)。RNA-seq差异分析中,共有49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159个,下调332个;KEGG通路富集显示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EB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嘧啶代谢、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吞噬小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Ⅰ型糖尿病、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P<0.05);从PPI网络确定了20个hub基因。结论体外地塞米松刺激人原代单核细胞可以促进VSIG4表达上调,同时生成sVSIG4,VSIG4^(+)单核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吞噬功能。转录组分析提示部分炎症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可能与VSIG4的表达调控和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VSIG4 单核细胞 转录组测序 吞噬
下载PDF
不同治疗策略的低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岚 金香淑 +4 位作者 李景贺 刘静 关伟 高泓浩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1-225,共5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抗真菌策略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应用低剂量AmB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治疗策略下的有效... 目的:分析低剂量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抗真菌策略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应用低剂量AmB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治疗策略下的有效率,并对用药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在全部97例次患者中,确诊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患者2例次,临床诊断为IFD患者11例次,拟诊IFD患者15例次,未确定IFD患者69例次,低剂量AmB对全部患者的有效率为69.4%,目标治疗72.7%,诊断驱动治疗63.6%,经验治疗75%,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有效率分别是50%、66.7%、75%。统计所有应用AmB患者仅有7例次(7.2%)肌酐(Cr)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且均在停药7 d内恢复正常。虽然停药后1 d血清Cr水平较用药前有所增加(64.86±3.00 vs 58.76±1.6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药后7 d Cr水平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58.43±1.68μmol/L,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AmB对于粒细胞缺乏而应用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持续发热患者进行经验性或诊断驱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两性霉素B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t(8;21)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二代测序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黄赛 冯聪 +4 位作者 李艳 高泓浩 陈国凤 李永辉 于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2-476,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急性白血病中最为常见,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血液系统疾病,其中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是AML中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可产生AML1-ETO融合基因并编码AML1-ETO融合蛋白。本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的"...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急性白血病中最为常见,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血液系统疾病,其中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是AML中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可产生AML1-ETO融合基因并编码AML1-ETO融合蛋白。本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的"二次打击"学说,t(8;21)AML的发病机制,涉及t(8;21)AML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AML1-ETO融合蛋白组成成分的功能等进行综述,为t(8;21)AML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基本信息。同时本文还总结了二代测序技术在白血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t(8;21)AML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寡核苷酸测序技术
下载PDF
BCR-ABL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石亚男 高泓浩 +3 位作者 李文君 陈晶 姚子龙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7-991,共5页
目的:探讨Ph^+/BCR-AB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15年12月共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伴Ph^+/BCR-ABL^+病例,分析其临床、实验室特征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5例原发Ph^+急性髓系白... 目的:探讨Ph^+/BCR-AB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15年12月共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伴Ph^+/BCR-ABL^+病例,分析其临床、实验室特征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5例原发Ph^+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位年龄39岁。2例脾肿大。5例均可检测到BCR-ABL^+,其中2例伴有其他分子生物学异常。4例Ph^+中1例为复杂核型,另有1例未检测到Ph染色体。3例行传统化疗联合TKI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目前均存活;1例患者行单纯化疗,6个月后死亡;1例患者行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存活至今。结论:Ph^+/BCR-ABL^+急性髓系白血病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PH阳性 BCR-ABL阳性
下载PDF
Ph^-青少年与年轻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两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泓浩 靖彧 +10 位作者 刘明娟 李红华 黄文荣 高春记 刘代红 李永辉 黄赛 李艳 刘静 张永清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83-1690,共8页
目的:分析诱导缓解后不同巩固治疗方案对青少年与年轻成人Ph-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的治疗效果及不同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65例)与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血液科(15例)1999-2016年收治的16-39... 目的:分析诱导缓解后不同巩固治疗方案对青少年与年轻成人Ph-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的治疗效果及不同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65例)与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血液科(15例)1999-2016年收治的16-39岁Ph-B-ALL患者的治疗及疗效数据。对患者以4药或者5药行联合诱导化疗(VDCLP/VDLP/DOLP/IOLP),获得缓解后行序贯儿童方案化疗,巩固化疗3到5疗程后行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巩固化疗3到5疗程后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HSCT)。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9(6-153)个月。结果:在完全缓解CR1后行allo-HSCT,全相合HSCT组(n=29)5年OS为(73±16)%,EFS为(67±17)%;单倍体相合HSCT组(n=20)5年OS为(53±22)%,EFS为(53±22)%;在CR1行儿童方案化疗组(n=31)5年OS为(63±17)%,EFS为(50±18)%。3组之间OS与EFS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方案累积治疗相关死亡率低于allo-HSCT(P<0.05),疾病累积复发率具有高于allo-HSCT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患者的再缓解率为(50±23)%,CR2患者持续缓解中位时间为14(2-36)个月。对解放军总医院65例患者进行了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CD13^+或CD33^+,CD22^-提示预后较差(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与年轻成人Ph^- B-ALL患者,儿童方案化疗可使患者获得与allo-HSCT相近的生存时间,但需要扩大病例数并进行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与年轻成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阴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方案
下载PDF
高剂量替加环素治疗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发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回顾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高泓浩 姚子龙 +3 位作者 李艳 黄赛 刘静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4-690,共7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替加环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治疗无效的粒细胞缺乏伴发发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30日至2017年1月29日因急性白血病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并因粒细胞缺乏伴发发热接受超剂量替加环素(... 目的:探讨高剂量替加环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治疗无效的粒细胞缺乏伴发发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30日至2017年1月29日因急性白血病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并因粒细胞缺乏伴发发热接受超剂量替加环素(100 mg,1/12 h)治疗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为发热后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控制感染无效)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替加环素前后的体温,炎症指标及肝肾功情况。结果:41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伴发发热患者中,用高剂量替加环素治疗的34例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另7例患者抗感染治疗无效,最终死亡,均为复发难治白血病患者。对41例患者均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其中阳性结果的22例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为11/22例。替加环素的平均退热时间为28.2±12.0h,使用替加环素后48 h内体温明显下降(P<0.05)。使用替加环素后,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但降钙素原水平具有下降趋势。对这类患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尿素氮水平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的粒细胞缺乏伴发发热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100 mg 1/12 h可以有效退热、降低炎症指标、控制感染,未发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但对这类患者需要进一步行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高剂量替加环素
下载PDF
Ph阴性青少年与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及治疗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泓浩 靖彧 于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89-392,共4页
Ph阴性青少年与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存在较多争议。标危组患者可以通过儿童样化疗方案获益。儿童方案优于成人方案的原因包括了这类患者的遗传学特点,治疗中应用非骨髓抑制类药物,更高剂量的氨甲蝶呤以及更高强度的中... Ph阴性青少年与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存在较多争议。标危组患者可以通过儿童样化疗方案获益。儿童方案优于成人方案的原因包括了这类患者的遗传学特点,治疗中应用非骨髓抑制类药物,更高剂量的氨甲蝶呤以及更高强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与治疗。高危组患者则可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获益。研究显示MEF2D融合基因、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预后不良因素。本文就Ph阴性青少年与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阴性 青少年与年轻成人 儿童化疗方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干扰素-γ刺激人巨噬细胞后的转录组变化与细胞内信号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蓓 高泓浩 +5 位作者 程莉 张家乐 董焱鑫 谢顺 黄文荣 袁顺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0-1595,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刺激后人巨噬细胞内上调的转录组基因表达谱及其相应的细胞内信号调控机制。方法:运用RNA-seq对IFN-γ刺激前后的人巨噬细胞系U937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测序和比较,从中筛选出显著上调的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刺激后人巨噬细胞内上调的转录组基因表达谱及其相应的细胞内信号调控机制。方法:运用RNA-seq对IFN-γ刺激前后的人巨噬细胞系U937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测序和比较,从中筛选出显著上调的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分别在U937和THP1两个巨噬细胞株内进行验证;在IFN-γ刺激U937细胞的同时,分别加入JAK/STAT3、MAPK/ERK和PI3K/AKT通路抑制剂,检测其对上调基因的影响,从中找出关键的调控机制。结果:巨噬细胞经IFN-γ刺激后,RNA-seq筛选结合qPCR验证结果显示: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APOL家族包括APOL1、APOL2、APOL3、APOL4、APOL6以及GBP家族GBP1、GBP2、GBP3、GBP4、GBP5均显著上调。JAK/STAT3通路抑制剂抑制了IFN-γ诱导的APOL1、APOL4、GBP1、GBP4和GBP5基因上调表达,MAPK/ERK通路抑制剂抑制了IFN-γ诱导的CXCL10基因上调表达,PI3K/AKT通路抑制剂抑制了IFN-γ诱导的APOL1、APOL4、APOL6、GBP1和GBP5基因上调表达,三种信号通路抑制剂均能抑制IFN-γ诱导的CXCL9基因上调表达,三种通路抑制剂对IFN-γ诱导的APOL3基因上调均无抑制作用。结论:IFN-γ刺激后巨噬细胞内APOL和GBP部分家族分子表现为显著上调,PI3K/AKT、JAK/STAT3和MAPK/ERK通路对其表达分别具有一定的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人巨噬细胞 转录组 细胞内信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