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药总量大的原因分析
1
作者 高煜勋 张林 +3 位作者 谢希朴 王赫 赵晓卿 李成卫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157-1160,共4页
在宋代药物缺乏的背景下,其药物每服量较前代减少,许多学者对此已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作为宋代官药局的成药处方范本,其所载的诸多成药处方的总剂量却十分大,与其较小的每次服用剂量成鲜... 在宋代药物缺乏的背景下,其药物每服量较前代减少,许多学者对此已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作为宋代官药局的成药处方范本,其所载的诸多成药处方的总剂量却十分大,与其较小的每次服用剂量成鲜明对比,其中许多成药可供患者服用百天以上,患者若未服用完毕即病情痊愈则会造成药物浪费,似与宋代缺医少药的情况不符。文章从社会环境、和剂局职能、官药局药物特点3个角度分析了在药材短缺的时代背景下,宋政府如此设定方剂剂量的合理性。文章认为,不能仅从临床角度去理解《局方》的成药剂量设定,因为其不仅要确保临床疗效,还要兼顾交通情况、官药局职能、成药质量、百姓需求等方面,因此临床上使用《局方》所载方剂时应灵活调整其药物剂量。并且宋代作为首个开展全民医保的朝代,其“便民利民”的精神值得学习,其“每服少,全方大”的成药剂量设定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和剂局 宋代 剂量 非处方药
下载PDF
从《素问·脉要精微论》看春秋平脉
2
作者 高煜勋 谢希朴 +1 位作者 王赫 李成卫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66-1170,共5页
《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将弦脉定为春季之平脉,将浮脉定为秋季之平脉;而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却将春季的脉象描述为浮脉,将秋季的脉象描述为下肤。其实,“下肤”与“浮脉”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季节的不同时期。弦脉为春季旺... 《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将弦脉定为春季之平脉,将浮脉定为秋季之平脉;而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却将春季的脉象描述为浮脉,将秋季的脉象描述为下肤。其实,“下肤”与“浮脉”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季节的不同时期。弦脉为春季旺时的脉象,出现在春季的大部分时间,而浮脉则是暮春时节的脉象,此时夏季将至,气温较高,蓄积的阳气推动脉位上浮至肌表,而出现浮脉。同样的,秋季旺时的脉象为浮脉,此时的脉象由于秋气的敛降,相较于夏日之洪脉,其脉象不再宽大有力,但凭借夏日积蓄的阳气,脉位仍然浮于肌表,形成了“轻虚以浮”的脉象。而“秋日下肤”则描述的是秋季之末的脉象,此时阴气逐步积累而盛壮,夏日积蓄的阳气被消耗殆尽,脉位就下沉到皮肤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平脉 秋季平脉 弦脉 浮脉 下肤 《素问·脉要精微论》 《素问·玉机真脏论》
下载PDF
基于《金匮要略》论郁结为阴阳毒的核心病机
3
作者 高煜勋 谢希朴 +2 位作者 王赫 赵晓卿 李成卫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0,共5页
本文基于《金匮要略》所载阴阳毒的核心病机,梳理汉唐时期对“阴毒”“阳毒”特点的描述,发现其划分标准为证候表现,而非病机的寒热。通过对《金匮要略》阴阳毒的证候进行分析,并结合汉唐时期对升麻鳖甲汤中各药物功效的认识,论证阴阳... 本文基于《金匮要略》所载阴阳毒的核心病机,梳理汉唐时期对“阴毒”“阳毒”特点的描述,发现其划分标准为证候表现,而非病机的寒热。通过对《金匮要略》阴阳毒的证候进行分析,并结合汉唐时期对升麻鳖甲汤中各药物功效的认识,论证阴阳毒的病机核心在于郁结,主要体现在毒邪郁结、气血郁结、阳气郁结3个方面。其中,阳气郁结的程度与部位是阴毒与阳毒存在差异的原因,即阳毒之病为机体阳气充足,病邪被阻隔于表,邪正交争剧烈,故阳郁在表且较重而出现热象;阴毒之病为机体阳气偏弱,无力抗邪,邪气深入,阳气被郁遏在内且较轻,阳气无法运转及温煦周身而出现寒象。张仲景在治疗阳毒时,使用升麻鳖甲汤,辛温发散药物以解在表之阳郁,阳郁得散则热自除;治疗阴毒时,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仅以走里药物疏利内部阳气郁遏,阳气得伸则寒自去。本文从升散毒邪、疏利气血、通散阳郁的角度来理解升麻鳖甲汤的功效,可为此方在临床上的使用提供新思路,并扩展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毒 阳毒 金匮要略 升麻鳖甲汤 郁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