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研究与实践——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铁兰 高照忠 朱腾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18期10-13,共4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双高计划”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然后从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双高计划”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文章首先阐述了“双高计划”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然后从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双高计划”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最后对“双高计划”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效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双高计划”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的“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2
作者 喻怀义 高照忠 朱腾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基于虚拟仿真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提供更有互动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环境,...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基于虚拟仿真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提供更有互动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仪器操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测量技术基础
下载PDF
基于机载激光扫描和倾斜影像匹配的点云构建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谭金石 高照忠 +2 位作者 杨忞婧 祖为国 刘丽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点云是三维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机载激光扫描和倾斜影像匹配是两种主要点云构建技术,具有共性与差异性。本文旨在分析机载激光扫描和倾斜影像匹配技术构建点云的差异性,首先阐述了机载激光扫描和倾斜影像匹配点云构建的具体方法,然... 点云是三维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机载激光扫描和倾斜影像匹配是两种主要点云构建技术,具有共性与差异性。本文旨在分析机载激光扫描和倾斜影像匹配技术构建点云的差异性,首先阐述了机载激光扫描和倾斜影像匹配点云构建的具体方法,然后结合案例,从点云构建效果、数据完整性、密度、精度和植被穿透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技术构建点云都具有较好的数据完整性,均能生产高密集点云,远超规范要求,精度相当且较高,但是激光扫描在遮挡区有漏洞,影像匹配局部盲区细节失真;激光点云具有较好的穿透性,能实现不同植被覆盖区域地面点云构建,而影像匹配点穿透性差,在密集植被区域存在缺失甚至不能构建地面点。研究结果为后续点云构建方法的选用和优化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 倾斜影像 点云构建 激光点云 影像点云 影像匹配
下载PDF
双高专业群核心课程遥感技术及应用虚拟仿真教学探索实践
4
作者 朱腾 高照忠 +2 位作者 黄铁兰 朱明帮 刘嘉晨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116-119,123,共5页
遥感技术及应用是高职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主要授课内容偏向应用实践,但更需要教师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以保证授课质量。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推进引领下,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团队针对... 遥感技术及应用是高职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主要授课内容偏向应用实践,但更需要教师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以保证授课质量。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推进引领下,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团队针对传统遥感课程教学中实物难观摩、微观原理难观摩等重点、难点问题,细致分析改进设计服务理论教学部分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并进行授课实践,与以往在线教学数据统计对比表明,学生在随堂客观题考核的初次正确率提高10%以上,切实地提升授课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虚拟仿真 教学与实践 探索 测绘地理信息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照忠 魏海霞 黄铁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29,共5页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特大城市群。本文利用多期遥感数据,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大湾区2000—2020年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1)大湾区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为林地、耕地与居住及建设用地,3种地类总占比多年来均在80%以...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特大城市群。本文利用多期遥感数据,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大湾区2000—2020年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1)大湾区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为林地、耕地与居住及建设用地,3种地类总占比多年来均在80%以上;(2)大湾区的居住及建设用地在20年间增长了115.21%,面积达到9 183.47 km^(2),是大湾区内面积增长最多、变化速率最快的用地类型;(3)大湾区内的景观格局破碎度、斑块密度不断降低,景观聚集度与景观丰富程度不断升高,区域景观格局分布状况日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3S技术 土地覆盖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近30年云贵高原水蚀荒漠化遥感监测及影响因子时空分异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高照忠 黄雅君 +1 位作者 魏海霞 张金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云贵高原属于典型季节性干旱生态脆弱区,其中因流水造成的水蚀荒漠化已成为限制该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卫星数据监测云贵高原核心区云贵两省近30年水蚀荒漠化的现状与时空变化,并分析该区域... 云贵高原属于典型季节性干旱生态脆弱区,其中因流水造成的水蚀荒漠化已成为限制该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卫星数据监测云贵高原核心区云贵两省近30年水蚀荒漠化的现状与时空变化,并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关键影响因子的时空分异规律,提出一种多指标规则分类算法用于云贵高原水蚀荒漠化遥感监测,并选用植被面积、GDP及降水3个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该区域水蚀荒漠化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云贵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为滇桂黔区、川滇交界地区、滇西边境区及蒙自地区。(2)近30年研究区水蚀荒漠化变化趋势可分为1989—2010年、2010—2013年及2013—2016年3个阶段,1989—2010年该区域的荒漠化呈现波动增长状态;2010—2013年荒漠化面积快速扩展;2013—2016年荒漠化快速扩展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3)3个关键影响因子与水蚀荒漠化关系呈现数值大小不同、正负效应和因子组合效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加剧了其水蚀荒漠化。本文研究成果将为云贵高原水蚀荒漠化的精细化防控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水蚀荒漠化 遥感监测 多指标规则分类 时空分异 地理加权回归(GWR)
下载PDF
遥感图像中微小红外目标的分类定位识别 被引量:9
7
作者 高照忠 魏海霞 喻怀义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1-233,共3页
遥感图像中存在大量微小红外目标,对其准确的分类和定位识别是实现远程目标识别和遥感测量的基础。目前对该类红外小目标的识别方法采用单层正方形网格生成方法,对随机标定的红外目标点的识别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Harris角点检测的遥... 遥感图像中存在大量微小红外目标,对其准确的分类和定位识别是实现远程目标识别和遥感测量的基础。目前对该类红外小目标的识别方法采用单层正方形网格生成方法,对随机标定的红外目标点的识别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Harris角点检测的遥感图像中微小红外目标的分类定位识别算法。构建遥感图像的红外目标数据采集模型,对图像进行角点特征提取预处理,采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实现对红外目标微小特征点的信息标定,实现对其准确分类定位。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微小红外目标的分类定位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红外目标的特征提取和定位识别效果较好,在远程目标探测和遥感监测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红外目标 角点检测算法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照忠 魏海霞 叶长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20期3-4,共2页
遥感技术是探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近几年,这项技术被用到了中国的无人机领域中,从而形成了无人机遥感这种全新的技术。这种技术的本质是:无人机可在任意地点和任意时刻进行拍摄,拍摄出来的照片既真实又清晰。正因为如此,无人... 遥感技术是探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近几年,这项技术被用到了中国的无人机领域中,从而形成了无人机遥感这种全新的技术。这种技术的本质是:无人机可在任意地点和任意时刻进行拍摄,拍摄出来的照片既真实又清晰。正因为如此,无人机遥感在短短几年内便被运用到了诸多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章将较为细致地阐述无人机遥感这项技术的相关情况,并对它的现实运用进行具体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遥感技术 展望 无人机
下载PDF
一种通用海上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照忠 魏海霞 焦道振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9-193,共5页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方便地显示陆地、海洋等地区的经纬度、海拔等信息,被广泛应用在地质勘查、区域导航等领域。然而,当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并非面向海洋应用而设计的,因而在应用于船舶上时还需要做许多改进。本文提出一...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方便地显示陆地、海洋等地区的经纬度、海拔等信息,被广泛应用在地质勘查、区域导航等领域。然而,当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并非面向海洋应用而设计的,因而在应用于船舶上时还需要做许多改进。本文提出一种海上船舶地理信息系统框架,设计该系统的7个主要组件,研究了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根据本文提出的框架,设计了海洋环境信息系统原型,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部署等优点,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地理信息系统难以直接用于船舶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船舶 海上
下载PDF
3S技术在昆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照忠 罗志清 魏海霞 《地矿测绘》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导致昆明市地面沉降日益严重,要想有效扼制地面沉降的速度,必须加大地面沉降的监测力度与提高监测精度。基于昆明市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传统的监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监测工作的要求,建立以3S技术为基础...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导致昆明市地面沉降日益严重,要想有效扼制地面沉降的速度,必须加大地面沉降的监测力度与提高监测精度。基于昆明市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传统的监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监测工作的要求,建立以3S技术为基础的GIS自动监测系统来获取高精度的地面沉降信息,并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控,是目前城市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GPS、RS及GIS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以及三者结合的作用,并对利用3种技术整合监测系统开展昆明市地面沉降监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地面沉降 自动监测系统 水准监测
下载PDF
广州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照忠 魏海霞 《科技资讯》 2009年第13期20-21,共2页
本文以广州市监测区为例,采用ERDAS\PCI软件对SPOT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校正、镶嵌和融合,其精度满足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用图的要求;采用计算机辅助和人工判读的方法对土地利用信息变化进行提取,和广州市增城市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结果进... 本文以广州市监测区为例,采用ERDAS\PCI软件对SPOT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校正、镶嵌和融合,其精度满足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用图的要求;采用计算机辅助和人工判读的方法对土地利用信息变化进行提取,和广州市增城市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其动态监测图斑成果的准确性达到88.4%,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所以,本次广东省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设计合理,作业方法正确,可以实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信息变化 校正 镶嵌 融合
下载PDF
基于ArcGIS Engine的三维浏览器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照忠 魏海霞 《大众科技》 2009年第6期59-60,共2页
ArcGIS Engine具有强大的GIS空间分析功能,利用ArcGIS Engine三维控件Globe开发的三维浏览器,不仅能够快速浏览三维场景而且还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文章介绍ArcGIS Engine的关键特征,在Globe控件上开发实现三维浏览器,并实现坡度坡... ArcGIS Engine具有强大的GIS空间分析功能,利用ArcGIS Engine三维控件Globe开发的三维浏览器,不仅能够快速浏览三维场景而且还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文章介绍ArcGIS Engine的关键特征,在Globe控件上开发实现三维浏览器,并实现坡度坡向分析,表面积体积量算,可视性分析等GIS三维分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析 ARCGIS ENGINE SCENE Globe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照忠 魏海霞 《大众科技》 2009年第5期143-143,151,共2页
地质学与测绘学同属于地球科学范畴,二者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地质灾害的日益严重及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当中。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及全球定位系统(RS)等。即通... 地质学与测绘学同属于地球科学范畴,二者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地质灾害的日益严重及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当中。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及全球定位系统(RS)等。即通常所说的"3S"技术,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测绘学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广东省土地覆盖变化及主要城市扩张分析
14
作者 高照忠 魏海霞 +1 位作者 喻怀义 吴春华 《地矿测绘》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文章基于Landsat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法分析2000-2020年间的广东省土地覆盖变化情况,并选取省内不同区域的主要城市分析其2000-2020年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1)广东省20年内的土地覆盖格局变化较为显著,林地、耕地与居住及建... 文章基于Landsat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法分析2000-2020年间的广东省土地覆盖变化情况,并选取省内不同区域的主要城市分析其2000-2020年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1)广东省20年内的土地覆盖格局变化较为显著,林地、耕地与居住及建设用地为主要的3种土地覆盖类型,3种地类总占比20年内均在86%左右;2)广东省的居住及建设用地在20年内从7166.37 km^(2)增长到15440.80 km^(2),扩张速率达到413.72 km^(2)/a,是广东省变化最为明显的用地类型;3)广东省内的城市发展水平不均,珠三角区域的城市的扩张强度在2000-2010年间远超其他区域的城市,但在2010-2020年间这一差距得以缩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土地覆盖 支持向量机 扩张强度
下载PDF
融合D-InSAR技术与ArcGIS软件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魏海霞 高照忠 叶长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存在卫星重访周期较长的不足,导致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精度不高,难以适应矿区开采沉陷动态监测的要求。为此,以双鸭山某矿区为例,将D-InSAR技术与ArcGIS软件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开采沉陷监测分析。首先...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存在卫星重访周期较长的不足,导致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精度不高,难以适应矿区开采沉陷动态监测的要求。为此,以双鸭山某矿区为例,将D-InSAR技术与ArcGIS软件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开采沉陷监测分析。首先选择该矿区2014年10—11月3景C波段TerraSAR影像作为干涉影像数据,构成了3个干涉影像对;然后针对In-SAR干涉影像存在的基线误差、大气误差、地形误差以及时间失相关等,以GAMMA软件为平台,通过精细二轨D-InSAR模式,进行干涉影像对配准、基线估计、相位解缠处理,提高D-InSAR干涉影像精度;最后将D-InSAR差分干涉影像与开采平面、开采计划以及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矿区开采沉陷区域的空间动态分布位置,并将D-InSAR差分干涉影像导入ArcGIS软件对矿区开采沉陷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干涉影像对1、2、3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1,22,33d,期间矿区的最大沉陷量分别为40,41,45mm,平均沉陷量为0.86mm/d,区内同期水准测量获得的沉陷量平均为0.92mm/d,可见,融合D-InSAR技术与ArcGIS软件的开采沉陷监测方法有一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D-INSAR ArcGIS 干涉影像 GAMMA 相位解缠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研究及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金兰 黄程亮 +2 位作者 陈克海 高照忠 黄秋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8-225,共8页
该文以广东省东部某县级区域作为研究区,选取远离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土壤”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地统计方法对“自然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剔除异常值,确定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基于该背景值对区域内农业土壤包括水田和其... 该文以广东省东部某县级区域作为研究区,选取远离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土壤”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地统计方法对“自然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剔除异常值,确定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基于该背景值对区域内农业土壤包括水田和其他农用地重金属累积进行研究,并开展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1)受成土母质影响,研究区Cd、Pb、Cu重金属元素背景值高于广东省背景值,Cr元素背景值低于广东省背景值,As、Hg背景值与广东省背景值接近。(2)不同耕作方式下,不同重金属土壤累积程度有些许差异,Pb、Cu、Cr元素水田与其他农用地的累积程度相似,Hg元素在水田土壤中富集程度稍高于其他农业用地,Cd、As元素在其他农业用地的富集程度高于水田用地。(3)所有样本点Pb、As、Cu、Hg重金属元素均为轻微风险,仅有少数样本点Cd和Cr存在中等风险及以上级别,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稍有差异。重新确定研究区背景值可为该流域土壤环境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区域土壤背景值的确定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 土壤重金属 背景值 累积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和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影像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铁兰 罗婧 +1 位作者 高照忠 黄斐霓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15,共6页
夜光遥感影像数据可有效反映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本文基于1992—2012年的DSMP-OLS夜光遥感影像和2018年的珞珈一号遥感影像,利用分层阈值法提取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建成区;通过计算平均灯光强度、平均灯光增长速率、城市建成区面积、城... 夜光遥感影像数据可有效反映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本文基于1992—2012年的DSMP-OLS夜光遥感影像和2018年的珞珈一号遥感影像,利用分层阈值法提取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建成区;通过计算平均灯光强度、平均灯光增长速率、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建成区增长速率、城市重心、城市重心偏移距离等一系列指数,揭示区内各城市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规模大幅增长,沿珠江口两侧形成了以澳门、广州、深圳和香港为核心的倒“U”形城市群,并呈辐射状向周边扩张。②以珠江口为界,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整体高于西部各个城市,广州、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江门、肇庆、惠州等外围城市。③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区的增长速率由小变大,最后逐渐趋于稳定,2002—2007年是城市扩张最迅猛时期。④1992—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重心迁移方式表现为3种类型:持续向区域中心迁移;持续向相邻城市邻接区迁移;持续向海洋方向迁移。大部分城市的重心迁移方向呈“震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空间格局演变 夜光遥感 城市建成区 城市重心
下载PDF
测量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设计 被引量:9
18
作者 魏海霞 高照忠 《地矿测绘》 2009年第2期47-48,共2页
测量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验实践教学是其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加强测量专业学科建设的重点。据此,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测量实验室为例,提出了开放式管理模式的初步设计方案。
关键词 测量 开放管理 实验预约 名额限定 项目分管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混合式学习的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9
作者 喻怀义 高照忠 +1 位作者 陈蔚珊 黄铁兰 《广东教育(职教)》 2020年第11期40-42,共3页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卫星重力探测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空间信息服务大众化的到来,测绘技术的发展已经由数字测绘全面转向信...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卫星重力探测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空间信息服务大众化的到来,测绘技术的发展已经由数字测绘全面转向信息化测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工作过程系统化 信息高速公路 航空航天遥感 空间信息服务 混合式学习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下载PDF
技能大赛视角下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林锋 高照忠 《广东教育(职教)》 2023年第2期13-15,共3页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有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1]全国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从2012年纳入国赛,中间停办2届,至2021年已经举办...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有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1]全国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从2012年纳入国赛,中间停办2届,至2021年已经举办8届,竞赛分五个模块八个独立分赛项,分别为导线测量(一级、二级)、水准测量(二等、四等)、施工放样、曲线测设和数字测图(1:500、1:1000)。考核内容已经由主要考核学生测量操作技能向体现工程测量岗位能力要求转变,主要考查参赛学生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团队协作和职业素养。技能大赛反映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将专业教学和技能大赛理念充分融合,引领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布局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技能型人才培养 技能大赛 团队协作 导线测量 数字测图 曲线测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