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相关生活质量的因素探究
1
作者 杨烨 钱晓云 +8 位作者 耿立国 姜耀锋 高珺岩 黄鹂 黎奥 赵宁 徐玉芹 朱光洁 高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观察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日常生活中聆听音乐的感受以及音乐对其生活的重要性,探寻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2021年1—8月使用《音乐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估63例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的音乐体验以及需... 目的:观察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日常生活中聆听音乐的感受以及音乐对其生活的重要性,探寻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2021年1—8月使用《音乐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估63例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的音乐体验以及需求,其中男性27例,女性36例,年龄(40.7±12.3)岁(均数±标准差,下同),手术时年龄(36.8±13.1)岁,术前助听器无效时间(3.9±5.8)年。分析指标包括年龄、术前佩戴助听器无效的时间、术前对音乐喜好程度、术后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目前助听方式和听觉康复效果,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6种因素是否对受试者聆听音乐构成影响。结果:量表中的各维度均只与单一因素相关,其中音乐体验部分的两个亚维度均与听觉康复效果相关;而重要性部分中,听觉康复效果是“参与重要性”维度的影响因素,术前对音乐的喜好程度则是“感知重要性”维度的影响因素。以上述因素分组比较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以其他因素分组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成人语后聋患者在植入人工耳蜗后有继续聆听音乐的需求和尝试,听觉康复效果和术前对音乐的喜好程度是影响植入者聆听音乐的两个重要因素。当听觉交流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后,需要及时关注植入者在音乐方面的聆听需求和训练,尤其对于术前喜好音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植入术 问卷调查 音乐 成人 语后聋
原文传递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效果的远期获益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烨 高珺岩 +7 位作者 姜耀锋 杜昊亮 耿立国 黎奥 赵宁 徐玉芹 刘雪瑶 高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7-200,205,共5页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听力重建后的远期效果,为临床诊疗咨询提供更多指导意见。方法:共招募到使用CI超过5年、符合纳入标准的CI儿童15例(CI组),现干预模式为单侧CI。客观听觉能力评估包括佩戴CI的助听听阈、安静环境以及噪声...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听力重建后的远期效果,为临床诊疗咨询提供更多指导意见。方法:共招募到使用CI超过5年、符合纳入标准的CI儿童15例(CI组),现干预模式为单侧CI。客观听觉能力评估包括佩戴CI的助听听阈、安静环境以及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和短句言语识别率,以10例同龄健听儿童为正常听力组,比较两组间听阈和言语识别率的差异,并比较CI组儿童言语识别率在安静环境与噪声环境下的差异。生活质量评估使用《中文版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家长观点调查问卷》(MPP),另以17例植入年龄相似、使用时间为1年的单侧CI儿童作为CI对照组,比较不同康复时间问卷中各维度得分的差异。结果:虽然CI组各测试频率的助听听阈均进入言语香蕉图,平均听阈均值小于35 dB HL,且在安静环境下双音节词与短句的识别率均超过80%,但与正常听力组相比,各测试项均处于劣势,尤其是噪声环境下的识别率,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言语噪声对识别率影响显著,CI组安静环境下的各项识别率得分均高于噪声环境(双音节词t=18.81、P<0.001,短句t=16.48、P<0.001)。生活质量的比较中,在“对孩子的支持”维度,CI组和CI对照组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的组间比较中,CI组获益更加显著,得分均高于CI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的远期获益显著,其具备了较好的听觉语言能力、能够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但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仍存在差距,还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关爱和共同参与,并给予CI儿童全生命周期的听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儿童 听觉相关生活质量 远期随访
原文传递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不同聆听下言语识别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昊亮 姜耀峰 +5 位作者 杨烨 高珺岩 陆玲 张小莉 陈杰 高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通过测试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不同聆听模式的助听听阈及安静与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对比双侧CI、双耳双模式及单侧CI之间的差异,分析并探索不同聆听模式的效果与优势。方法:选取2012—2021年行双侧CI、双耳双模式及单侧CI的重... 目的:通过测试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不同聆听模式的助听听阈及安静与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对比双侧CI、双耳双模式及单侧CI之间的差异,分析并探索不同聆听模式的效果与优势。方法:选取2012—2021年行双侧CI、双耳双模式及单侧CI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6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侧CI 23例(单侧CI组),双模式(一侧CI对侧佩戴助听器)25例(双模式组),双侧CI 19例(双侧CI组)。分别测试三组患儿在250~4000 Hz的助听听阈,以及在安静及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及短句的言语识别率。结果:双侧CI组、双模式组及单侧CI组助听听阈结果经ANOVA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组内配对t检验,三组在安静及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短句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安静环境下的双音节词及短句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环境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进一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双模式组与双侧CI组在安静及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及短句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567,P>0.05;β=-0.643,P>0.05);双模式组与单侧CI组在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及短句识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124,P<0.05),但在安静环境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671,P>0.05);双侧CI组与单侧CI组在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及短句识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226,P<0.05),但在安静环境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341,P>0.05)。结论:一线临床人员及患儿家长应及时为听障儿童提供完整、准确的听力学评估,尽早实现双耳聆听。若患儿对侧耳无残余听力且佩戴助听器后言语识别能力仍不理想,应尽早开展对侧耳CI植入以实现双耳听觉;如果对侧耳尚有残余听力,且佩戴助听器后言语理解能力尚佳,可以优先尝试双耳双模式。不论是选择双耳双模式助听还是双侧CI助听,都要注重个性化、精细化、系统化的调试,并且及时为患儿进行听觉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耳蜗植入术 双耳聆听 双模式 言语识别
原文传递
低龄幼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侧耳继续佩戴助听器的听力学依据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烨 高珺岩 +5 位作者 钱晓云 管莹 曹永晖 赵宁 黄杰 高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目的:研究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多频稳态(ASSR)结果预估行为听阈的准确性,评估极重度聋的低龄幼儿在术后非手术耳继续佩戴助听器的听力基础。方法:选择手术时年龄<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常规听力检查项目中ASSR的结果,测试频... 目的:研究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多频稳态(ASSR)结果预估行为听阈的准确性,评估极重度聋的低龄幼儿在术后非手术耳继续佩戴助听器的听力基础。方法:选择手术时年龄<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常规听力检查项目中ASSR的结果,测试频率为0.5、1.0、2.0及4.0kHz,至患儿年龄超过3岁时进行游戏测听获得非手术耳的行为听阈,测试频率同为0.5、1.0、2.0及4.0kHz,共纳入179例配合度较好、结果数据可靠的患儿,对所有患儿的非手术耳术前ASSR反应阈与年长后所得的相应频率行为听阈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各载波频率上ASSR反应阈与对应频率行为听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者均优于前者;0.5、1.0、2.0、4.0kHz ASSR反应阈对应的行为测听预测率分别为49.7%、70.9%、59.2%和60.9%;各频率均存在ASSR未引出但有行为听阈的情况,分别占各频率ASSR未引出总数的比率为83.3%、75.5%、64.9%和45.1%,以0.5kHz为最高。结论:鉴于极重度聋的低龄幼儿术前ASSR反应阈与年长后所得行为听阈存在偏差,低频较为显著,尤其是ASSR未引出时仍可能存在可测听阈,因此建议低龄极重度聋幼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对侧耳仍然继续佩戴助听器,待能够完成行为测听后再行判断是否继续使用助听器,以免错失双耳双模式助听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稳态 行为测听 耳蜗植入术 助听器
原文传递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患儿及其家庭的长远助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烨 高珺岩 +4 位作者 钱晓云 戴勤勤 姜耀锋 管莹 高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患儿进入正常学校后听觉语言能力以及在校生活情况,评估手术对患儿及其家庭的长远综合助益。方法:参考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语言可懂度分级标准(SIR)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编制问卷表,问题涉及一般情况、听觉语言能力...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患儿进入正常学校后听觉语言能力以及在校生活情况,评估手术对患儿及其家庭的长远综合助益。方法:参考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语言可懂度分级标准(SIR)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编制问卷表,问题涉及一般情况、听觉语言能力、在校情况、家庭情况4个方面,选择使用人工耳蜗至少2年并已进入正常学校学习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进行问卷随访,共收到50份有效问卷。以一般情况中性别、手术时年龄、父母学历、居住地、人工耳蜗使用时间、家长平时陪伴患儿时间为变量分组,比较各组在听觉语言能力和在校情况的差异,同时比较15项家庭情况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差异。结果:各变量因素在听觉语言能力的组间比较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情况的比较中,以陪伴时间分组时,交友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因素的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项家庭情况的比较中,除经济负担、父母社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表现为术后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在各变量因素不同的情况下,经术后2年左右的康复,患儿均能够获得较好的听觉语言能力,可以适应在校生活、完成学业,但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在语言组织能力方面尚有欠缺;此外,父母精神压力随着患儿的康复及入学显著缓解,家庭生活正常化、家庭氛围良好,人工耳蜗不仅使患儿摆脱残疾,对其家庭也有非常明显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远期效果 家庭
原文传递
成人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康复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烨 柏建岭 +7 位作者 黄鹂 姜耀锋 高珺岩 黎奥 徐玉芹 赵宁 刘雪瑶 高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9-594,共6页
目的探讨自幼听觉补偿不足的语前聋成人患者能否从人工耳蜗中获益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者26例[男性11例,女性15例,手术时年龄(24.5±5.7)岁]以及作为对照组的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13例[男性5... 目的探讨自幼听觉补偿不足的语前聋成人患者能否从人工耳蜗中获益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者26例[男性11例,女性15例,手术时年龄(24.5±5.7)岁]以及作为对照组的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13例[男性5例,女性8例,手术时年龄(42.2±11.4)岁]。客观测试包括佩戴人工耳蜗后的助听听阈和言语识别率测试,主观测试采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评估受试者聆听相关生活质量。比较语前聋组患者手术前后听觉能力的改变以及与语后聋组术后听觉效果的差别,并以诊断为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的年龄、佩戴助听器无效的年龄、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等作为因素指标,分析其与患者术后言语识别能力的相关性。采用SAS9.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客观指标方面,语前聋组的言语识别率显著低于语后聋组[(35.4±28.0)%vs(80.9±8.0)%,t=7.67,P<0.001],而助听听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4.0)dB HL vs(33.1±3.7)dB HL,t=1.30,P>0.05]。主观问卷调查显示,语前聋组在高级声音感知、自信心和总均分维度不及语后聋组(P值均<0.05),而其余方面与语后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语前聋组各维度得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0.001)。语前聋组聆听生活质量的改善与言语识别率的提高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51,P=0.008),经回归分析术前佩戴助听器无效的年龄是术后言语识别率的确切影响因素(P<0.001)。结论特定的成人语前聋植入者能够适应人工耳蜗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收益,相较于客观听力测试结果的改善,植入者主观上感受到更加显著的听觉相关生活质量的提高。术前助听器佩戴无效的年龄是术后康复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前聋 耳蜗植入术 言语识别测验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