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念史的视域——高瑞泉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瑞泉 吴晓番 胡岩 《哲学分析》 2015年第1期165-178,共14页
一、从“思潮”到“观念” 吴晓番、胡岩问(以下简称“问”):2011年底,您的新著《平等观念史论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上海书评》、《社会科学报》、《哲学分析》、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 一、从“思潮”到“观念” 吴晓番、胡岩问(以下简称“问”):2011年底,您的新著《平等观念史论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上海书评》、《社会科学报》、《哲学分析》、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探索与争鸣》、《文汇读书周报》等分别发表了相关书评或进行了专题讨论。2011年《上海书评》的访谈,主要谈的是现代平等观念之实相,包括平等观念在中国如何实现古今之变。今天我们想请您就观念史研究的相关问题包括方法论再深入谈一谈。我们知道,您把观念史研究视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重要部分,并且一直比较重视方法论的探讨。而在《平等观念史论略》一书中,您则对自己在观念史研究的方法作了一些阐释。能否先请您介绍一下您从事观念史研究的大致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访谈录 《文汇读书周报》 中国近现代 《探索与争鸣》 平等观念 教授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理想人格:《新民说》重读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瑞泉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1,共17页
在“道德革命”的旗帜下,梁启超的《新民说》表达了“新民之道”的多项意谓。该书以明确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为前提,以建设“公德”为契机,以“利群”为道德之总纲来平衡公德与私德,目标是造就与现代民族国家相应的“新民”。... 在“道德革命”的旗帜下,梁启超的《新民说》表达了“新民之道”的多项意谓。该书以明确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为前提,以建设“公德”为契机,以“利群”为道德之总纲来平衡公德与私德,目标是造就与现代民族国家相应的“新民”。解读《新民说》,不宜纠缠于表述之欠周延甚或前后扞格,而可悬置系统哲学的框架,以观念史的方式钩玄提要。“新民”的历史形态是由“臣民”变为“国民”或“人民”,在道德界则应超出“私德”扩展“公德”。真正把握其“公德”观念,需要对“德”有逸出一般行为规范的界定,明确其包含“品性”“德行”和“行动”及其“力量”之复合意义;在此基础上会看清梁启超所谓“公德”实际上包含了一个观念群,它们由五对相反相成的观念绾合而成,涉及到形上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诸学科,对它们作辩证综合方才能描绘出梁启超心目中的新型理想人格,汲取其对于我们今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 公德 理想人格
下载PDF
陈亮“事功之学”的哲学贡献及其现代价值——以重思“朱陈之争”为中心
3
作者 高瑞泉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9,共14页
在南宋这一“中国转向内在”的时代,陈亮以“事功之学”对朱熹理学提出了挑战。这场争论围绕“义利之辩”“王霸之争”和何谓理想人格三项议题展开。朱熹构建了形上学和伦理学的精微体系,陈亮则发扬了孔子积极用世的精神,以功利主义匡... 在南宋这一“中国转向内在”的时代,陈亮以“事功之学”对朱熹理学提出了挑战。这场争论围绕“义利之辩”“王霸之争”和何谓理想人格三项议题展开。朱熹构建了形上学和伦理学的精微体系,陈亮则发扬了孔子积极用世的精神,以功利主义匡救世儒空谈心性之弊,两者构成了宋儒伦理学的主流与伏流的关系;在政治文化的向度,朱熹的儒家王道理想主义和陈亮儒法合一的现实主义,凸显了古代政治史的显/隐、表/里结构。朱熹意在挽“人欲横流”之世风,陈亮则拒绝朱熹的“醇儒”楷模,坚持孔子的学以成人理想,力主豪杰人格,以救理学人格论偏枯之失。从现代性视域看,陈亮所提倡的“豪杰”人格屡屡为后来的改革者所推崇;他对商业和商人地位的重视,可以视为倡导商业伦理之前驱。进入中国对外开放、积极进取的20世纪,功利主义从“伏流”翻转为“主流”,陈亮的政治理论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也颇有契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功利主义 王霸之争 豪杰
下载PDF
季风降雨前后深圳地区地表通量差异分析
4
作者 卢超 高瑞泉 +2 位作者 谭明艳 杨红龙 吴启星 《广东气象》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为进一步认识夏季西南季风对深圳地区地表通量的影响,采用深圳气象梯度塔的辐射和涡动协方差系统观测资料,研究该地区季风强降水过程中地表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季风降水期间和降水后,深圳地区近地面太阳辐射明显减弱,同时反照... 为进一步认识夏季西南季风对深圳地区地表通量的影响,采用深圳气象梯度塔的辐射和涡动协方差系统观测资料,研究该地区季风强降水过程中地表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季风降水期间和降水后,深圳地区近地面太阳辐射明显减弱,同时反照率减小。在降水期间,深圳地区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均明显低于降水前和降水后,而且由碳汇转为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地表通量 西南季风 地气交换 涡相关系统 气象梯度塔 深圳
下载PDF
国家气候观象台多维度观测能力建设及科学研究——以深圳为例
5
作者 李磊 邱宗旭 +7 位作者 罗红艳 杨红龙 高瑞泉 卢超 张丽 江崟 庄红波 唐佳慧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7-1951,共15页
国家气候观象台是中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的重要节点,发展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能力,并依托其开展有特色的科学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大气科学发展。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是我国珠三角经济圈环境综合观测区唯一的国家级气候观象台,经过20余年的... 国家气候观象台是中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的重要节点,发展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能力,并依托其开展有特色的科学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大气科学发展。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是我国珠三角经济圈环境综合观测区唯一的国家级气候观象台,经过20余年的持续不断建设,已具备了城市—郊区的对比监测、气象—环境的联合监测、地面—高空的立体监测和陆地—海洋的协同监测等多方面的监测能力。基于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数据,大气科学领域的学者们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气候、边界层风特性及致灾机理、大气环境与环境气象、气候资源、地闪雷电特征等多个领域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对这些领域的科学认识。此外,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还支撑了深圳本地的防灾减灾、城市管理、城市规划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已逐渐成为发挥气象观测社会效益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气候 环境气象 大气边界层物理
下载PDF
基于“App+Web”深圳气象装备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曾俊威 温精敏 +2 位作者 张春生 钟晓勇 高瑞泉 《广东气象》 2024年第3期113-116,共4页
为了提高气象装备运维工作的效率。开发一套气象装备运维管理系统,由App端负责维护任务操作流程填写、现场环境拍照和上传等,Web端(服务端)完成数据接收和统计并以可视化展示;该系统简化维护人员的维护操作,使得气象探测装备的维护更加... 为了提高气象装备运维工作的效率。开发一套气象装备运维管理系统,由App端负责维护任务操作流程填写、现场环境拍照和上传等,Web端(服务端)完成数据接收和统计并以可视化展示;该系统简化维护人员的维护操作,使得气象探测装备的维护更加及时、高效和具有可追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气象运维管理 APP Java Web 深圳
下载PDF
禅宗与现代中国哲学的直觉论——以儒道禅三学的汇通为视角
7
作者 高瑞泉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51,共16页
“直觉”是中国现代哲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迄今已演化为一个观念的谱系。最初将其显题化的是梁漱溟先生,他从柏格森哲学中汲取“直觉”,并与孔学尤其是王门后学和唯识学相结合,通过批判工具理性弘扬东方价值,其叙事策略下伏着禅宗“顿... “直觉”是中国现代哲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迄今已演化为一个观念的谱系。最初将其显题化的是梁漱溟先生,他从柏格森哲学中汲取“直觉”,并与孔学尤其是王门后学和唯识学相结合,通过批判工具理性弘扬东方价值,其叙事策略下伏着禅宗“顿悟”的“底子”。熊十力先生同样批评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不能“证体”,视柏格森的“直觉”为“习气”并扬弃之。他认为哲学家在“慎思明辩”之后尚需“脱然超悟”,不过强调“悟”既有“顿”又有“渐”,并代之以更儒学化的概念“默识”与“体认”,以与其“性修不二”说相配合,同时以“良知是呈现”为牟宗三的“智的直觉”说开辟了路向。受过新实在论洗礼的冯友兰先生,则将“分析后的直觉”作为形上学的方法,且名之为“负的方法”,主要借助禅宗的“顿悟”,以解决所谓“第一义不可说”问题,导引人进入“天地境界”。冯契以为解决“第一义不可说”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说不得的东西如何‘得’”的问题。他认为禅宗的“顿悟”说不但对宗门有解放的意义,而且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赞成将“顿悟”或“直觉”视为孤立的意识活动并将其神秘化。他借“转识成智”来论述如何从知识到智慧。“转识成智”由三个互相连锁的环节构成:辩证的综合、理性的直觉和德性的亲证。理性的直觉是其中心环节。李泽厚则以禅宗与庄子的相似性来讨论如何“由美启真”,认为禅宗的悟道是既超越又不脱离感性的;在任何感性世界中无所住心,即为超越,且“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瞬间即永恒;故禅宗的顿悟可以走向审美,是其区别于一般的宗教经验之所在。上述五家,可以大致分为两派。然而不管如何细加分门别派,都是在禅学和儒、道两家以及西方哲学深度交涉以后,现代中国哲学开出的新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顿悟 直觉 现代中国哲学
下载PDF
追忆萧萐父先生,重访“早期启蒙说”
8
作者 高瑞泉 Zhu Yihua(译) 《孔学堂》 2023年第4期6-13,107-115,共17页
萧萐父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史大家,20世纪80年代积极从事和推动易学、王夫之、熊十力研究,有开风气引潮流之功。最能在思想史上留踪并令他可以跻身于思想家行列的,则是其“早期启蒙说”。他的宗旨是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契合点,寻找... 萧萐父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史大家,20世纪80年代积极从事和推动易学、王夫之、熊十力研究,有开风气引潮流之功。最能在思想史上留踪并令他可以跻身于思想家行列的,则是其“早期启蒙说”。他的宗旨是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契合点,寻找现代文明来自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而其重点是考察“哲学启蒙”,而非徒在行迹上论事。将“早期启蒙”定于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明清之际思想家,于萧先生而言,从显性学脉论述,顺接了梁启超、侯外庐的论说;内里却发自学问修为真积力久之功:既出于对中国哲学史多年研究的通盘判准,又对王夫之思想阐释有独到的洞见。因而在“客观实在论”和“真理符合论”两项上,与启蒙运动的“默识点”形成交叠;继而下贯至熊十力研究,强调熊氏继承王夫之的余绪,高扬主体性,返本开新,目标指向了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萐父 早期启蒙说 王夫之 熊十力 现代文明
下载PDF
陈旭麓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传统(笔谈) 被引量:3
9
作者 高瑞泉 杨国强 +2 位作者 许纪霖 顾卫民 瞿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5,172,共15页
陈旭麓以"新陈代谢"为核心理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将对历史大势的整体观照与对史实细节的爬梳分析完美结合;他提出的诸如海派文化与上海史研究、中等社会研究、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等领域,至今在中国史学界有重大影... 陈旭麓以"新陈代谢"为核心理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将对历史大势的整体观照与对史实细节的爬梳分析完美结合;他提出的诸如海派文化与上海史研究、中等社会研究、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等领域,至今在中国史学界有重大影响。陈旭麓集史识、史才、史德于一身,成为近代中国研究的一个标尺与典范。与可以化为方法的理论相互对待的,还有"无法之法"的理论思维能力。要开拓当今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境界,需要对陈先生的史学遗产做出再整理和再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旭麓 新陈代谢 中国近代史 思辨 史识
下载PDF
观念史何为? 被引量:39
10
作者 高瑞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52,共10页
以研究我们精神变迁中某些核心观念的生成与发展为目标的观念史,是人类认识自己的努力的一部分。通过厘清"观念"一词在汉语著述界的用法,可以给观念史划出新的知识领域,因而拓宽了哲学史研究的范围。它以追求真观念为己任,包... 以研究我们精神变迁中某些核心观念的生成与发展为目标的观念史,是人类认识自己的努力的一部分。通过厘清"观念"一词在汉语著述界的用法,可以给观念史划出新的知识领域,因而拓宽了哲学史研究的范围。它以追求真观念为己任,包括观念内容的真理性、观念者的实际信念与观念所蕴涵的态度的一致,以及观念推动社会行动的真实活力。观念史不仅研究思想的结构,而且研究思想的过程;不仅分析人们应该如何思考,而且关注人们事实上如何思考。处理这一"思"与"史"的关系,从纵向的角度说是解决观念的发生学和社会植根性问题;从横向的角度说则要回答特定观念在同时代观念谱系中的位置,以及观念史与其他学术研究形态之间的联系。它在中国近代观念嬗变的历史中呈现为"异端翻为正统"、"边缘进入中心"和"新知附益旧学"等三种方式。这说明,即使以单一的观念为对象,观念史也不能只叙述"观念单位"的编年史;批判的观念史关注来自文明史的多种因素,而谱系学方法和逻辑分析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观念史 真观念 谱系
下载PDF
激情与土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背景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瑞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曾经出现过众多社会思潮,但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是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前者是80年代思潮的主流,后者是90年代思潮的底色。从激进主义到保守主义的转变有思想自身演变的线索,更有现实的原因,因此都具有历史的理... “新时期”以来中国曾经出现过众多社会思潮,但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是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前者是80年代思潮的主流,后者是90年代思潮的底色。从激进主义到保守主义的转变有思想自身演变的线索,更有现实的原因,因此都具有历史的理由。考察思想史和社会史的互动有助于理解社会思潮及其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思潮 “文革” “新时期” 激进主义 保守主义 改革 知识分子 政治认同 文化 新儒家
下载PDF
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瑞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8,共11页
近代中国发生的价值观变革 ,在观念系统围绕着“天人”、“群己”、“义利” (“理欲”)等对范畴的争论而展开的过程 ,与社会生活中传统的知识阶层向现代型知识分子的转变有密切的关系。晚清社会 ,从龚自珍开始 ,传统士大夫中的异端、... 近代中国发生的价值观变革 ,在观念系统围绕着“天人”、“群己”、“义利” (“理欲”)等对范畴的争论而展开的过程 ,与社会生活中传统的知识阶层向现代型知识分子的转变有密切的关系。晚清社会 ,从龚自珍开始 ,传统士大夫中的异端、“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留学生和新式学校出身的知识者 ,先后成为价值观变革的主力。随着传统文人集团的分化和价值观念的新陈代谢 ,士大夫没落和消失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价值观 晚清时期 知识分子 士大夫阶层 “义利之辩” 思想史 “天人之辩”“群己之辩” 义利之辩
下载PDF
观念的力量及其实现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瑞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173,共14页
作为一项哲学活动的观念史,关注特定文化中"固定化的思想‘产品’"的大观念之解释及其历史衍变。从事该项研究的兴趣与动力,大部分来自观念具有力量的信念。重要的社会观念起源于对社会关系的解释,又重塑社会关系。它们既可... 作为一项哲学活动的观念史,关注特定文化中"固定化的思想‘产品’"的大观念之解释及其历史衍变。从事该项研究的兴趣与动力,大部分来自观念具有力量的信念。重要的社会观念起源于对社会关系的解释,又重塑社会关系。它们既可以表现为说服的力量或理想的感化力量,又可以表现为强制性力量乃至暴力。观念的力量来源于其不同于"概念"的构成性特征,即从逻辑分析的角度看似乎"不明确"或"模糊";因而其中的丰富含义并非单纯思议的成果,而总带有情感、意欲等要素。观念继续其思议历程的要求,会推动理论化的表达直至哲学的系统建构,它有助于增强观念的说服力;观念中情感和意图等要素则不但使其具有感化的力量,而且具有推动建制活动实现为物化的力量。观念从个体到群体的传播是其力量之实现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常因引发思潮而放大,观念本身则可能发生知识的变形。观念的力量之实现终究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观念史 观念的力量 说服的力量 强制力
下载PDF
默识与体认——熊十力的直觉理论述评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瑞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6-114,共9页
熊十力以心本论为前提。从批判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过份依赖分析技术的缺陷出发,强调要把握真实的存在,必须注重具有整体性、能达到能所合一的直觉方法。与深层心理学把直觉理解为本能、冲动的路数不同,熊十力所理解的直觉是超越理智... 熊十力以心本论为前提。从批判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过份依赖分析技术的缺陷出发,强调要把握真实的存在,必须注重具有整体性、能达到能所合一的直觉方法。与深层心理学把直觉理解为本能、冲动的路数不同,熊十力所理解的直觉是超越理智的高级精神现象;与传统“顿悟”论强调的瞬时性、天启式直觉不同,熊十力反对割断直觉与经验及逻辑思维的关联,注意到“思辨后的直觉”。不过,熊十力最重视的直觉,不是知识的直觉(包括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直觉),而是善的直觉;不是如何达到“思辨后的直觉”,而是直觉所得之德性如何在实践中展现为德行。沿着“性修不二”的理路,熊十力的良心论表现为直觉论与经验论的某种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识论》 熊十力 直觉 默识 体认 心本论 经验 逻辑思维 思辨 哲学 良心论
下载PDF
论平等观念的儒家思想资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瑞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127,共8页
尽管儒家社会不是平等的社会,古代儒家也没有将普遍"平等"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价值转换中的现代人依然在儒家传统中发现与现代平等有连续性的思想资源:古代中国有与西方封建社会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设置,如有科举而没... 尽管儒家社会不是平等的社会,古代儒家也没有将普遍"平等"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价值转换中的现代人依然在儒家传统中发现与现代平等有连续性的思想资源:古代中国有与西方封建社会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设置,如有科举而没有世袭的贵族。儒家反对贫富差距悬殊的传统,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为代表的"天下大同"的理想中成为了现代传统。农业社会主义或者平均主义也是有儒家传统因素的。儒家纲常中次要的原则"友道"中潜在的平等(或对等)观念被发掘出来,做了现代性的解释。尤其是从性善论发端的圣凡平等的理论,似可与现代平等尊重的原则直接对接。平等在近代的嬗变,其一是政治的,为个体争取权利;其二是伦理道德的,为了建立道德主体性。圣凡平等由此呈现出了现代性。它同不能脱离群己关系来讨论的认识主体性一样,同样渗透着平等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儒家 价值 友道
下载PDF
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瑞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思潮并非现代社会所独有,但是在中国,思潮纷繁却是一种现代现象。整个20世纪,思潮研究都是现代学术的一个重要向度。它的百年历程也是因人对历史尤其是20世纪的反省。对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并不平衡,"社会思潮"的概念尚... 思潮并非现代社会所独有,但是在中国,思潮纷繁却是一种现代现象。整个20世纪,思潮研究都是现代学术的一个重要向度。它的百年历程也是因人对历史尤其是20世纪的反省。对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并不平衡,"社会思潮"的概念尚需澄清,并且应该从分学科的或个案的研究进到综合的求"通观"的研究。把20世纪社会思潮看作是围绕着现代化而展开的历史性争论,考察由此形成的现代性话语和现代性观念,可以是"通观"的一项选择。这种研究同时应注意知识分子与社会思潮的密切关系,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方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潮 社会思潮 通观 现代化 现代性
下载PDF
“群己之辩”与近代中国的价值观变革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瑞泉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4期73-78,共6页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群己之辩”只是近代的产物 。由于试图在“天理”的框架内安放个人或个性,前近代思想家至多只是赋予“己”以有限的独立性。以龚自珍为发端的价值观变革以“天”与“人”的分离为前提,从张扬以往被压抑的个人...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群己之辩”只是近代的产物 。由于试图在“天理”的框架内安放个人或个性,前近代思想家至多只是赋予“己”以有限的独立性。以龚自珍为发端的价值观变革以“天”与“人”的分离为前提,从张扬以往被压抑的个人和个性开始;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关系重组导致了新的群体意识的产生。围绕着社会、政治伦理展开的价值观争论,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观点。尽管有过个性解放的高潮,但近代思想家大多更倾向于群己平衡、甚至群己和谐的理想。只是并没有发现有效地实现这一理想的道 路,在“群己之辩”方面的价值观变革并未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思想 天理 政治伦理 有限 个人 理想 价值观 变革 严格 个性
下载PDF
现代性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近代转向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瑞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72,共8页
中国近代曾经发生过文化精神的转向 ,即对发展的动力性的追求 ,它是中国社会获得现代性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这一历史性转变在哲学领域 ,曾经由不同的哲学派别 ,从自然界的客观法则、主客体交互作用、德性主体的确立和创造性等路向作了理... 中国近代曾经发生过文化精神的转向 ,即对发展的动力性的追求 ,它是中国社会获得现代性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这一历史性转变在哲学领域 ,曾经由不同的哲学派别 ,从自然界的客观法则、主客体交互作用、德性主体的确立和创造性等路向作了理论建构。现代社会需要自身的动力 ,现代动力式文明的弊病则需要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精神 现代性 西方文化
下载PDF
在历史深处通达智慧之道——略论冯契的哲学史研究与“智慧说”创作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瑞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共13页
基于哲学史研究的元哲学深度自觉,冯契的"哲学史两种"实质上构成了《智慧》到"智慧说三篇"的中介。由此,形成了冯契思想鲜明的总体性品格:哲学与哲学史的辩证统一、哲学理论创造和哲学史传统总结的有机融合。它既... 基于哲学史研究的元哲学深度自觉,冯契的"哲学史两种"实质上构成了《智慧》到"智慧说三篇"的中介。由此,形成了冯契思想鲜明的总体性品格:哲学与哲学史的辩证统一、哲学理论创造和哲学史传统总结的有机融合。它既与黑格尔有关,但是更直接的来源系发掘中国哲学固有的历史主义传统和唯物史观的结合,因而冯契在批评独断论、对规律的辩证理解和哲学史发展动力的知识社会学方案等方面超越了黑格尔。在广义认识论的视野中,哲学史就是认识史,辩证法则是认识史的"总计"。而贯穿冯契哲学史两种的根本原则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辩证的综合型哲学的历史展开,《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以范畴史为内在结构,凸显了中国哲学的辩证思维传统;基于强烈的现实感,《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提示了传统观念创造性转化的现实性,更开启了哲学观念史研究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哲学史 智慧说 历史主义 逻辑范畴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秒级智能观测的实现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瑞泉 郑慧 +4 位作者 钟晓勇 罗红艳 马晓鑫 刘星 夏建波 《气象科技进展》 2019年第3期209-212,共4页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已基本实现自动化。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再次驱动气象观测从自动化进入智能化的研究和转型。深圳围绕智能观测的发展方向,基于自动气象站设计了智能观测功能需求,在充分保证原有业务规范的基础...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已基本实现自动化。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再次驱动气象观测从自动化进入智能化的研究和转型。深圳围绕智能观测的发展方向,基于自动气象站设计了智能观测功能需求,在充分保证原有业务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动气象站的现场数据采集器、通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及观测模式等进行重新设计升级,实现了自动气象站自适应的智能加密观测,为提升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服务能力拓展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观测技术 智能化 应用 数据处理系统 气象观测 数据采集器 功能需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