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节段性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虹 付婷婷 +6 位作者 陈娜 孙巧冰 孙思瑶 高睿媛 孙颖慧 商志娟 丛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3-929,共7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LS2D-STI)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节段性特点,探讨该技术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脏毒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6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于化疗前(T0)及开始化疗后3个月(T3)...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LS2D-STI)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节段性特点,探讨该技术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脏毒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6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于化疗前(T0)及开始化疗后3个月(T3)、6个月(T6)、12个月(T12)行常规和LS2D-STI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EchoPAC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层心肌(包括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的纵向应变(LS)。结果:在各个随访时间节点,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基线均轻度稳定下降(P均<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50%)。与T0相比,T3时心内膜下、中层心肌LS及T12时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LS均明显下降(P均<0.05);其中心内膜下心肌LS较基线的下降幅度(ΔLS)最大,但与其他两层心肌ΔL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各节段各层心肌应变分析显示,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最显著。结论:LS2D-STI可定量分析左心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更灵敏。化疗药物对左心室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功能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 纵向应变 心脏毒性 乳腺癌 分层
下载PDF
具有潜在VEGF抑制剂适应证的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心血管疾病分布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2
作者 王帅 高睿媛 +1 位作者 刘飞 夏云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1期1040-1045,共6页
目的众多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的应用增加了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对该类癌症患者在启动化疗前心血管疾病基线资料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潜在VEGF抑制剂适应证的甲状腺癌及肝癌患... 目的众多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的应用增加了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对该类癌症患者在启动化疗前心血管疾病基线资料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潜在VEGF抑制剂适应证的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在启动抗癌治疗前心血管相关合并症的分布情况。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且首次诊断为甲状腺癌或肝癌的患者,收集两组的基线资料、心血管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等。结果最终共纳入3247例甲状腺癌或肝癌患者,两类癌症患者在应用VEGF抑制剂前已合并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主要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且甲状腺癌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23.2%)略低于肝癌患者(25.2%),冠心病、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来看,血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占比十分显著(59.7%),其余危险因素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吸烟(24.9%)、饮酒(19.3%)及糖尿病(16.1%)。高血压患者中Ⅲ级(76.5%)及心血管风险分层为很高危(85.7%)的患者占比最多。患有高血压的癌症患者合并尿酸和肌酐增高,同时诊断为冠心病及心房颤动的风险均显著增高(P<0.05)。有34.5%的甲状腺癌或肝癌患者在启动化疗前未达到目标血压。结论在启用VEGF抑制剂前,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已合并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其中高血压最为常见。与不合并高血压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的癌症患者多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然而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未达推荐标准,这在未来可能限制VEGF抑制剂的使用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肝癌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围术期抗凝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夏熠 李道博 +5 位作者 王运松 高睿媛 董颖雪 尹晓盟 高连君 夏云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围术期抗凝出血风险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491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根据消融围术期抗凝方案分为华法林组278例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组213例。并根据NLR中位数,...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围术期抗凝出血风险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491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根据消融围术期抗凝方案分为华法林组278例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组213例。并根据NLR中位数,分别将两组患者分为低NLR和高NLR亚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围术期出血事件24例,新型口服抗凝药组围术期出血事件16例。两组中高NLR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高于低NLR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在华法林组(OR=2.41,95%CI:1.32~4.43,P<0.05)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组(OR=2.37,95%CI:1.03~5.42,P<0.05)均可独立预测出血事件的发生。NLR预测华法林组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组出血事件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5%CI:0.59~0.83,P<0.05,临界点2.31)和0.73(95%CI:0.59~0.87,P<0.05,临界点1.88)。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围术期抗凝出血风险随着NLR增高而增加,NLR可成为预测非瓣膜病房颤消融围术期抗凝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 药物安全性
原文传递
应用STSF消融导管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飞 高睿媛 +7 位作者 高连君 董颖雪 肖宪杰 张荣峰 于晓红 孙源君 尹晓盟 夏云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评价采用STSF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PVI)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48例行PVI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STSF消融导管的24例为STSF组,同期使用普通压力导管(CF导管)的24例患者作为CF组。比较两... 目的评价采用STSF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PVI)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48例行PVI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STSF消融导管的24例为STSF组,同期使用普通压力导管(CF导管)的24例患者作为CF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即刻肺静脉-心房电隔离成功率、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消融时间、术中盐水灌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亚组分析评估两组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术中灌注量、术中急性心衰、使用利尿剂情况。结果两组即刻成功率与窦性心律维持率无差异。与CF组比较,STSF组手术及消融时间有明显缩短的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与CF组比较,STSF组X线透视时间明显缩短[(7.8±3.1)min vs (11.2±6.3)min;P=0.02];灌注量更低[356(340,364)ml vs 700(620,772)ml;P=0.00]。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CF组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10例中有2例术中发生心功能恶化,5例术后需要静脉使用利尿剂缓解症状,而STSF组6例心衰患者仅有1例术后需要静脉使用利尿剂,术中无急性心功能恶化发生。结论应用STSF导管进行PVI治疗安全、有效。术中流体负担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压力导管 STSF导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