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复旦大学及北碚地区据点的特殊任务
- 1
-
-
作者
高碧春
董志慧
-
机构
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
-
出处
《红岩春秋》
2023年第2期72-75,共4页
-
文摘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顽固派一再掀起反共高潮,为避免国统区更多共产党员、进步青年被逮捕、残杀,复旦大学及北碚地区党的地下组织不得不停止活动,大部分党员被迫转移他地。同时,为更好地团结进步青年,开展爱国民主运动,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在复旦大学及北碚地区建立了实际上担负党的基层组织任务的据点,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发展进步青年组织,推进爱国民主运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革命干部。
-
关键词
中共中央南方局
爱国民主运动
党的基层组织
国民党顽固派
团结进步
地下组织
反共高潮
进步青年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中华白熊”
- 2
-
-
作者
高碧春
无
-
机构
不详
重庆自然博物馆
-
出处
《红岩春秋》
202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戴维神父在西康穆坪(今四川宝兴)一农户家中,看见悬挂的大熊猫皮张。戴维将这个新物种命名为Ursus melanoleucus,意思是“黑白相间的熊”。这是大熊猫首次进入公众视野。1939年,内迁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见北碚平民公园(今北碚公园)动物数量减少,便把从野外捕捉到的大熊猫赠予北碚实验区区署,交平民公园动物园饲养,供市民观赏。这是已知最早的大熊猫活体展示。当时,中国科学家把大熊猫叫作“中华白熊”。
-
关键词
动物数量
大熊猫
中央研究院
黑白相间
北碚
博物学家
物种命名
动物园
-
分类号
S86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
-
题名合川马门溪龙
- 3
-
-
作者
高碧春
无
-
机构
不详
重庆自然博物馆
-
出处
《红岩春秋》
202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里,复原了一处化石发掘现场。场景内,工作人员正对一具恐龙骨架进行测量和绘图。它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代表——合川马门溪龙。1957年4月,原四川省石油勘探队来到合川县太和镇古山村(今合川区太和镇石岭村)古楼山开展勘探工作。队员们发现在半山腰的一片红色岩石中藏着一块灰白色“石头”,仔细观察,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恐龙化石。得到消息后,四川省文物干部在重庆市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前身)两位考古人员陪同下,前往古楼山展开发掘工作。经揭露围岩,一具20余米长的巨大恐龙骨架展示在大家眼前,其脖颈部分几乎占身体总长的一半。发掘出土的40箱化石辗转送到北京,经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研究确定,命名为“合川马门溪龙”。
-
关键词
马门溪龙
古生物学家
石油勘探
恐龙化石
考古人员
合川
重庆自然博物馆
勘探工作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兼善中学30余师生冒险赴延安
- 4
-
-
作者
高碧春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红岩春秋》
2021年第11期67-69,共3页
-
文摘
兼善中学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于1930年在重庆北碚创办,校名初为兼善学校,是当时重庆最具影响力的中学之一。建校不久,兼善中学即成为中共地下党活动的据点。漆鲁鱼、黄乃麦、倪雪松、李先照、刘传茀、黄世元(后名黄友凡)等一批中共党员,在兼善中学通过党的外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一所民主进步的学校,培养造就了一批"素抱爱国热忱,满怀济世大志"的进步青年。
-
关键词
兼善中学
爱国实业家
中共地下党
一所
中共党员
卢作孚
外围组织
爱国热忱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