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撕裂的自由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细媛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3-15,共3页
面对被称之为伟大艺术的秦始皇兵马俑时,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回到历史情景中,它是艺术吗?的确,兵马俑用于一种特殊的仪式,有着特定的用途,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不被看成艺术,至少不是我们现代人所理解和定义的艺术。古人决不会以... 面对被称之为伟大艺术的秦始皇兵马俑时,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回到历史情景中,它是艺术吗?的确,兵马俑用于一种特殊的仪式,有着特定的用途,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不被看成艺术,至少不是我们现代人所理解和定义的艺术。古人决不会以与我们同样的眼光来看待、认定和欣赏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兵马俑 历史语境 原始艺术 宗教 艺术评论
下载PDF
蒋先生留给我们些什么——蒋兆和的艺术精神与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细媛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5-96,共2页
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蓬勃发展与蒋兆和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对艺术的苦苦探索分不开。蒋先生在具有史诗般宏阔而悲怆的《流民图》中,运用高度的审美性、精神性与高度的写实性、通俗性巧妙结合的艺术语言,在精微写实... 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蓬勃发展与蒋兆和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对艺术的苦苦探索分不开。蒋先生在具有史诗般宏阔而悲怆的《流民图》中,运用高度的审美性、精神性与高度的写实性、通俗性巧妙结合的艺术语言,在精微写实的造型与现代意味的笔情墨趣的统一中,把因战争而造成的流离失所、疾病死亡、轰炸逃难的种种众生形象及苦难情节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中呈现在观众面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蒋先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美术乃至中国当代的水墨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兆和 艺术精神 中国 当代水墨人物画
下载PDF
从“师法自然”看中国画的客观写实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细媛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5-19,共5页
中国画由"师法自然"所产生的客观写实性与西方绘画由"模仿自然"而来的客观写实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不仅意味着描绘可见的个别的事物,还意味着透过表象描绘目之所不及的内在精神或普遍真理,同时还意味着模仿自... 中国画由"师法自然"所产生的客观写实性与西方绘画由"模仿自然"而来的客观写实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不仅意味着描绘可见的个别的事物,还意味着透过表象描绘目之所不及的内在精神或普遍真理,同时还意味着模仿自然创造的过程,像自然一样地创造。中国画从"写形"到"传神"、从"常形"到"常理"是"师法自然"的不断深入,以求更客观真实地表现对象。中国画家以虚静之心专注于客观对象,在"师法自然"中追求深刻的客观写实性,在客观写实的追求中画家的个性和主观性便得以自然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法自然 中国画 客观写实性
下载PDF
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四维一体”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侯云汉 高细媛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8-60,共3页
近年来,为适应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合格师资,各高校对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不断增强美术综合性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以及人文类课程,逐渐克服了专业面过窄、分科过细以及重技能、轻... 近年来,为适应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合格师资,各高校对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不断增强美术综合性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以及人文类课程,逐渐克服了专业面过窄、分科过细以及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本文试图通过美术课程的增减现象,从形式、内容、结构和发展等角度来深入探讨课程间的相互关系,以更加清晰地把握这一动向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课程设置 教师教育 美术学 本科 人文类课程 高校 基础美术教育
下载PDF
教师应答行为描述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高细媛 陈佑清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6,共6页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应答行为具有多种,其中典型的有五种:"完全忽视型""强迫牵引型""一味赞美型""互动生成型""审美观照型"。本文通过对这五种应答行为的案例描述和理性分析,揭示...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应答行为具有多种,其中典型的有五种:"完全忽视型""强迫牵引型""一味赞美型""互动生成型""审美观照型"。本文通过对这五种应答行为的案例描述和理性分析,揭示了在不同应答行为中教师对学生经验与思维过程的不同态度和处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应答行为 案例描述 理性分析
原文传递
欣赏的教育意义——兼论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高细媛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2,共6页
以艺术欣赏为原型的欣赏过程在教育中也存在。欣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欣赏能摆脱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经验,使书本上的理论标准成为生活中的实际标准,欣赏价值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内在价值。学生在学习中的欣赏态度由"直... 以艺术欣赏为原型的欣赏过程在教育中也存在。欣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欣赏能摆脱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经验,使书本上的理论标准成为生活中的实际标准,欣赏价值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内在价值。学生在学习中的欣赏态度由"直接性""专心""虚心""责任心"等因素构成,通过艺术学科的专门训练和增强各学科学习活动的艺术性,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欣赏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赏 教育意义 杜威
原文传递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美术青年教师的成长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细媛 娄宇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双一流"的建设为大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新时代高要求之下,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美术专业青年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成长是本文的中心议题。青年教师第一要职是教育者,必须以教学为本... "双一流"的建设为大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新时代高要求之下,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美术专业青年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成长是本文的中心议题。青年教师第一要职是教育者,必须以教学为本位,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有规范,进而将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美术教学作为师生共同探究创作规律、审美本质及美术文化的过程,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与转化,不断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教学与科研 大学美术 青年教师 成长
原文传递
论高考美术技能教学的反人文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细媛 《中国美术教育》 2007年第3期12-14,共3页
美术技能学习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技能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视觉惑知力、审美理解力和艺术表达力.传承美术文化、涵养情操和促进个性的自主发展,这是美术学科教学人文性的体现。但是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由于人们急... 美术技能学习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技能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视觉惑知力、审美理解力和艺术表达力.传承美术文化、涵养情操和促进个性的自主发展,这是美术学科教学人文性的体现。但是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由于人们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非人文性、甚至反人文性的高考美术技能教学普遍存在,它损害了美术高贵的形象,更扭曲了孩子纯净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美术 技能教学 反人文性
原文传递
对化学新课程中知识教学的再认识
9
作者 高细媛 汪拥军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共3页
怎样从知识教学中获得理智的益处,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通过知识,学生间接地获得过去人类的经验,拓宽并丰富目前的经验。尽管知识的学习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但以科学素养为核心,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 怎样从知识教学中获得理智的益处,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通过知识,学生间接地获得过去人类的经验,拓宽并丰富目前的经验。尽管知识的学习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但以科学素养为核心,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化学课程改革,体现的不是知识多少的变化,而是关于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观念的改变。化学新课程并不轻视知识、否定知识,而是强调运用知识、提升知识并获得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新课程 知识教学
原文传递
夏加尔的诗意屠杀场——《白色十字架》作品分析
10
作者 高细媛 谌倩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5-78,共4页
马克·夏加尔是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其趣味的符号化形象、诗意不羁的表现手法以及富有俄罗斯风情和犹太文化的作品内容,在20世纪画坛上独树一帜。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纳粹党对犹太人开展了持续性的屠杀和种族清洗行动,作... 马克·夏加尔是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其趣味的符号化形象、诗意不羁的表现手法以及富有俄罗斯风情和犹太文化的作品内容,在20世纪画坛上独树一帜。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纳粹党对犹太人开展了持续性的屠杀和种族清洗行动,作品《白色十字架》即是夏加尔针对德国纳粹党对犹太民族不断升级的暴行的控诉。本文结合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时代背景,对作品《白色十字架》的内容与形式展开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加尔 白色十字架 犹太基督 诗意
原文传递
平时考试:必须跨越的“跨栏跑”
11
作者 高细媛 汪拥军 《湖北招生考试》 2010年第4期4-5,共2页
进入冲刺阶段后,大家的身体体能近乎到达极限,心理也进入了"高原期",极易记忆力下降、失眠、焦虑、烦躁,导致厌学、成绩波动……。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要过于紧张,应该放平心态,再结合一定的心理训练,烦恼自会烟消云散的。
关键词 心理训练 高原期 跨栏跑 解题能力 刘翔 阅卷老师 过度紧张 想不起 和解法 书写习惯
原文传递
走出交往误区,让冲刺之路更通畅
12
作者 高细媛 汪拥军 《湖北招生考试》 2010年第25期32-33,共2页
我们知道,大凡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都能始终保持极为专注的学习状态,即使偶尔有情绪上的波动,也能迅速调整使自己平静下来。然而,有不少高三学生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复习时却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在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 我们知道,大凡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都能始终保持极为专注的学习状态,即使偶尔有情绪上的波动,也能迅速调整使自己平静下来。然而,有不少高三学生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复习时却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在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时,我们发现除了目标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学生 复习备考 考试压力 促膝长谈 数学老师 无氧呼吸 疑惑不解 联考 放松状态 沟通桥梁
原文传递
跳出低效复习的“漩涡”
13
作者 高细媛 汪拥军 《湖北招生考试》 2009年第31期32-33,共2页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许多同学会觉得越复习问题越多,虽然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但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不升反降的情况,陷入了低效复习的"漩涡"之中,使自己十分苦恼。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经验,高三学生陷入低效复习"漩...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许多同学会觉得越复习问题越多,虽然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但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不升反降的情况,陷入了低效复习的"漩涡"之中,使自己十分苦恼。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经验,高三学生陷入低效复习"漩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习阶段 高三学生 学习计划 学习效率 教学节奏 复习效果 大脑工作原理 学习品质 日常学习 精神生
原文传递
谈谈小学美术课程中造型方法的学习——由夏云志老师《美丽的纹样》一课引发的思考
14
作者 高细媛 《中国美术教育》 2021年第6期19-22,共4页
夏云志老师执教的小学五年级美术课《美丽的纹样》获得“第八届中小学美术课观摩培训活动”一等奖,得到大家认可,无疑是一节好课,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本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夏老师首先运用微视频,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引入中国... 夏云志老师执教的小学五年级美术课《美丽的纹样》获得“第八届中小学美术课观摩培训活动”一等奖,得到大家认可,无疑是一节好课,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本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夏老师首先运用微视频,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引入中国传统纹样,帮助学生了解纹样的起源和作用;接着,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认识纹样中的单独纹样,进而自主探究纹样是如何从现实变化出来的,以及单独纹样的基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频 美术课 造型方法 中国传统纹样 自主探究 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课程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论教师的审美知觉
15
作者 高细媛 《美育研究》 2020年第1期52-62,共11页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有效教学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实现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对教师的接受和回应,更应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接受和回应,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认真倾听和敏锐感知是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对学生所...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有效教学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实现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对教师的接受和回应,更应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接受和回应,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认真倾听和敏锐感知是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对学生所发出的各种信息缺乏敏感性,教学便会沦为单向灌输而缺乏应有的教育意义。但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认真倾听、敏锐感知,而有的教师却对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其原因是知觉方式不同。教师以审美知觉而非普通知觉的方式去倾听、感知和体验学生,才能有效捕捉学生所发出的各种信息,从而做到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和理智倾向,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思维方式,洞察学生的成长需要。审美知觉应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品质。那么,什么是审美知觉?它能超越美学范围而进入教育领域吗?其教育意义何在20世纪西方课程理论中的现象学研究和美学探究都强调把艺术家的审美知觉扩展到学生和教师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师的审美知觉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审美知觉 教育意义 必备品质
原文传递
中国画“师法自然”的历史传承
16
作者 李传真 高细媛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124,共4页
徐复观先生在“气韵与形似的问题”中曾指出,像苏东坡、倪云林等文人画派的骨干都是由深入自然之中,克服形似与气韵的对立,以得出神与形相融的作品;如果认为文人画为“离于自然”的绘画,认为对自然“离却愈著,其气韵愈增”,则是... 徐复观先生在“气韵与形似的问题”中曾指出,像苏东坡、倪云林等文人画派的骨干都是由深入自然之中,克服形似与气韵的对立,以得出神与形相融的作品;如果认为文人画为“离于自然”的绘画,认为对自然“离却愈著,其气韵愈增”,则是牵强附会,无一得当之语。中国的绘画不离自然以言气韵,中国画家极其重视“师法自然”的精神,于造化氤氲的气韵中求笔墨的真实基础,并在传承中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法自然” 中国画家 历史传承 牵强附会 文人画 气韵 徐复观 苏东坡
原文传递
一堂充满人文意识的欣赏课
17
作者 高细媛(点评) 《中国美术教育》 2006年第5期68-69,共2页
本节高中美术欣赏课没有依据美术史的严密脉络来讲解,也没有依靠艺术家的逸闻趣事来激趣,而是一次融知识、趣味为一体并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的“高峰体验”和“美好陶醉”。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 人文意识 逸闻趣事 高峰体验 人文气息 美术史 艺术家 高中
原文传递
平“乱”解“忧” 高三学生的学习心态调节
18
作者 汪拥军 高细媛 《湖北招生考试》 2007年第19期26-27,共2页
一、高三学习心态"四病"一是"乱"。作息时间乱,复习计划乱(自己没计划,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东一榔头西一棒),复习方法乱(复习不讲究方法、随意性大,看到别人怎么做便跟着怎么做。
关键词 学习心态 高三学生 复习方法 作息时间 学习方法 复习效果 数学定理 四病 理解记忆 学习时间
原文传递
《欧洲古典建筑艺术》教学与点评
19
作者 赵翠云 高细媛 《中国美术教育》 2006年第5期65-68,共4页
1.依据新的美术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挥美术视觉审美的独特优势,使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和思考的学习活动中,形成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 建筑艺术 教学 古典 欧洲 美术欣赏 课程标准 审美情感 教育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