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烧伤鼠脑应激因素表达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晓姝 巩继平 +3 位作者 王崧 张翠英 尚改萍 高莉晶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0-653,I0003,共5页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重度烧伤大鼠脑组织应激相关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对照+SB组、烧伤...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重度烧伤大鼠脑组织应激相关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对照+SB组、烧伤组及烧伤+SB组,每组5只.TBSA 15%~20%Ⅲ度大鼠烧伤模型,烧伤后即刻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于8 h后断颈取脑组织,ELISA法观察SP和CGRP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NF-α表达;Western-blot法观察 IL-1β和IL-6表达.结果 SP、CGRP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和烧伤+S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B组(P〈0.01),烧伤+SB组较烧伤组显著减弱(P〈0.01).TNF-α、IL-1β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和烧伤+SB组显著增高(P〈0.01),烧伤+SB组较烧伤组显著降低(P〈0.01).IL-6: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烧伤+SB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重度烧伤治疗作用的中枢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P物质、CGRP表达,降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过度表达引起SIRS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颈交感神经阻滞 P物质(S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晓姝 巩继平 +3 位作者 杨根庆 常永丽 高莉晶 田小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2-1159,共8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为B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研究基础。方法:使用贴壁法分离扩增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成脂...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为B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研究基础。方法:使用贴壁法分离扩增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成脂、成骨和成肌诱导分化检测细胞的分化潜能;分别使用CCK-8和Brdu掺入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处理对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Millic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大鼠BMSCs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培养所得细胞具备BMSCs的表面标志物特点和多向分化潜能。50,100μmol/L罗哌卡因处理可显著降低BMSCs的增殖速度,降低BMSCs的Brdu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和迁移实验表明罗哌卡因处理可引起BMSCs迁移能力的明显降低(P<0.05)。上述效应均对罗哌卡因的给药剂量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可显著降低大鼠BMSCs的增殖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提示外科应用BMSCs时需注意罗哌卡因等长效局部麻醉剂对BMSCs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罗哌卡因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婷 刘燕 +2 位作者 高莉晶 郭晓姝 张翠英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我校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为平时表现、实验考核和期末成绩。最终以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成绩与终...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我校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为平时表现、实验考核和期末成绩。最终以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成绩与终结性评价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及格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问卷调查显示70-80%的学生认可形成性评价。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生理学 教育
下载PDF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对心力衰竭大鼠下丘脑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高莉晶 康玉明 +3 位作者 雷敬辉 杨志明 宿宇坤 郭周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心力衰竭大鼠下丘脑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行左前降支结扎术致急性心肌梗死,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HF)和假手术模型(SHAM),给予螺内酯[SL,1mg/(kg.d)口服]或Vehicle(VEH,饮... 目的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心力衰竭大鼠下丘脑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行左前降支结扎术致急性心肌梗死,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HF)和假手术模型(SHAM),给予螺内酯[SL,1mg/(kg.d)口服]或Vehicle(VEH,饮水)处理。随机分为HF+SL组、HF+VEH组、SHAM+SL组、SHAM+VEH组。治疗4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心肌和下丘脑组织中的IL-6含量。结果心力衰竭螺内酯组与心力衰竭对照组比较,血浆、心肌和下丘脑组织IL-6水平降低(P<0.05);左室舒张末压、右室/体重比均降低(P<0.05)。结论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IL-6的水平,左室舒张末压降低,心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白细胞介素6 螺内酯
下载PDF
脑源性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
5
作者 高莉晶 康玉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3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抗炎细胞因子 心力衰竭 脑源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性细胞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细胞 白介素
下载PDF
提高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存活率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高莉晶 康玉明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4期293-294,共2页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并进行评估,以提高存活率和成功率。方法分批对70只SD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同时设15只假手术组,并计算死亡率。于4周时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检测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并进行评估,以提高存活率和成功率。方法分批对70只SD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同时设15只假手术组,并计算死亡率。于4周时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检测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以及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4周时模型组HR、+dp/dtmax和-dp/dtmax绝对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LVEDP则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手术大鼠例数增多,存活率得到提高(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4周形成心力衰竭模型,通过经口气管插管法、选择结扎冠状动脉分支末梢部位、增加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可提高动物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大鼠 血流动力学 心力衰竭 存活率
下载PDF
刺芒柄花素对高糖诱导的H902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高莉晶 李婷 +3 位作者 原丽 李淑芬 常永丽 宋卓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20-2824,共5页
目的研究刺芒柄花素对高糖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模型组(30 mmol·L^(-1)葡萄糖)、刺芒柄花素低剂量(30 mmol·L^(-1)葡萄糖+25 mol·L^(... 目的研究刺芒柄花素对高糖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模型组(30 mmol·L^(-1)葡萄糖)、刺芒柄花素低剂量(30 mmol·L^(-1)葡萄糖+25 mol·L^(-1)刺芒柄花素)和刺芒柄花素高剂量组(30 mmol·L^(-1)葡萄糖+50 mol·L^(-1)刺芒柄花素)。给药24 h后。通过细胞增殖计数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多功能酶标仪测定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因子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刺芒柄花素低剂量组和刺芒柄花素高剂量组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0.10)%,(62.00±0.40)%,(78.00±0.50)%和(94.00±0.20)%,ROS水平分别为1.00±0.04,4.50±0.15,2.17±0.22和1.35±0.43,SOD活力分别为(180.13±0.75),(37.42±0.72),(117.95±0.65)和(152.14±0.25)U·mg^(-1)prot,LDH活力分别为(1409.79±2.38),(2846.44±2.17),(1974.21±1.94)和(1643.72±2.24)U·L^(-1),TLR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03±0.14,0.78±0.11,0.57±0.25和0.24±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模型组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高糖模型组相比,刺芒柄花素低、高剂量组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提高(均P<0.05),并且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刺芒柄花素可以改善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调控TLR4信号通路来发挥保护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芒柄花素 大鼠H9c2心肌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新型卟啉类光敏剂光动力治疗肝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靖京 洪阁 +1 位作者 高莉晶 刘天军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83-286,294,F0003,共6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卟啉类光敏药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光动力学治疗(PDT)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PDT组,药物组及药物+PDT组.采用Bleaching法研究光敏药物的光稳定性;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细胞的PDT杀伤作用;荧...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卟啉类光敏药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光动力学治疗(PDT)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PDT组,药物组及药物+PDT组.采用Bleaching法研究光敏药物的光稳定性;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细胞的PDT杀伤作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光敏药物的细胞吸收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药物在癌细胞内定位;Hoechst 333342染色检测PDT后HepG2细胞死亡方式.结果 药物对光照比较稳定;单纯光照及单纯光敏药物自身均对HepG2细胞生长无任何影响(P>0.05),但药物孵育后行激光照射对HepG2细胞有强烈的PDT杀伤作用(P<0.05),IC50值为1.21 μmol/;细胞的药物吸收量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浓度至12.5 μmol/L时吸收量达到饱和;光敏药物分布于HepG2细胞溶酶体内;PDT后HepG2细胞死亡方式主要为凋亡.结论 新型光敏药物能够杀伤人肝癌HepG2细胞,其方式主要通过损伤溶酶体启动继发性的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光敏药物 HEPG2细胞 药物吸收量 亚细胞定位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