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对腱-骨愈合界面力学性能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翟文亮 郑燕梅 +3 位作者 丁真奇 吕辰玮 高跃川 郭以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后标本的腱骨界面、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后标本的腱骨界面、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异体脱蛋白骨组(PRP+DPB组),异体脱蛋白骨组(DPB组),空白对照组。建立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肌腱重建ACL模型,前2组骨隧道内分别植入PRP凝胶与DPB复合物、DPB,空白对照组行单纯ACL重建。术后4、8、12、24周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单一轴向的拉伸试验)后,采用HE、Alcian blue、Masson染色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各组腱骨愈合、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组织学特点,分析各自的力学薄弱点。结果行拉伸试验后,术后4、8周各组标本肌腱移植物均从股骨隧道内断裂拉出,但PRP+DPB组术后8周时标本肌腱断裂处靠近股骨隧道内口,DPB组及空白对照组断裂部位位于隧道中段。术后12周时PRP+DPB组6个标本中有5个肌腱断裂部位在关节腔内部分,另2组仍从隧道内断裂拉出。术后24周时各组标本均在关节腔内部分断裂。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时PRP+DPB组HE染色见断裂层面在腱骨结合部,可见少许疏松的纤维组织,Alcian blue染色未见细胞异染,Masson染色见肌腱断端纤维排列紊乱,VEGF免疫组化染色见较多阳性细胞表达;DPB组及空白对照组断裂层面在腱骨界面,断端见瘢痕组织。术后8周时PRP+DPB组HE染色见断裂层面在隧道内口处腱骨结合部,可见较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Alcian blue染色未见细胞异染,Masson染色见肌腱断端纤维排列较前规则,VEGF免疫组化染色仍有较多阳性细胞表达,但较之前少;DPB组及空白对照组在靠近隧道中段处腱骨界面断裂,断端见疏松纤维组织。术后12周时PRP+DPB组肌腱断端见胶原纤维排列较前有序,梭形细胞散在分布,Alcian blue染色见断端有少量细胞异染,VEG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少;DPB组及空白对照组在靠近隧道内口处腱骨界面断裂,断端见较致密的纤维组织,肌腱断端纤维排列紊乱,Alcian blue染色未见异染。术后24周时各组断端纤维排列整齐,PRP+DPB组可见椭圆形细胞,Alcian blue染色呈异染,较另2组明显,VEGF免疫组化3组均难以检出。术后4、8、12周,PRP+DPB组VEGF表达与DPB组、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表达增强;DPB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3组标本的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早期(8周以内)的薄弱点在腱骨界面,晚期在于移植肌腱。PRP可以提高腱骨间骨向肌腱内长入,从而增加腱骨愈合后的抗拉伸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骨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组织学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能增强早期腱-骨界面的愈合 被引量:2
2
作者 翟文亮 吕辰玮 +2 位作者 丁真奇 高跃川 郑燕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1期9505-9508,共4页
背景:单独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已被证实并不能提高骨再生能力,且容易在关节液破坏下迅速流失或失活。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腱-骨界面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 背景:单独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已被证实并不能提高骨再生能力,且容易在关节液破坏下迅速流失或失活。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腱-骨界面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后3组建立自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模型,模型组骨隧道中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植入脱蛋白骨与富血小板血浆+脱蛋白骨复合物。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4周时,各组拉力卸载方式主要是移植肌腱从骨隧道中拔出;8周时,实验组以肌腱体部撕裂为主,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部分仍从骨隧道拔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周时,各组多数见肌腱体部撕裂。治疗后4,8周时,实验组最大抗拉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模型组(P<0.05);12周时,各组最大抗拉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周时,实验组最大抗拉载荷仍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各组刚度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能够增加早期腱-骨界面的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蛋白骨 富血小板血浆 前交叉韧带 腱-骨愈合 生物力学 重建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影响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翟文亮 高跃川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成功的关键是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的牢固愈合,从而恢复韧带的功能。本实验通过影像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小牛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ed bone,DPB)... 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成功的关键是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的牢固愈合,从而恢复韧带的功能。本实验通过影像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小牛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即PRP+DPB组(实验组)9只、PRP组(对照组1)9只、DPB组(对照组2)9只、单纯重建组(空白组)9只,每只兔均取自体单股半腱肌移植重建双膝ACL。实验组在骨隧道中填塞PRP+DPB复合物,对照组1在骨隧道中填塞PRP,对照组2在骨隧道中填塞DPB,空白组不填塞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及Micro-CT扫描,测量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mg/cm3)及骨隧道关节侧入口处的直径大小,观察对比腱-骨愈合情况以及骨隧道扩大情况。结果在ACL重建后的各个时间点上,实验组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2和空白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2及空白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腱-骨结合部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值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骨隧道扩大程度小于对照组1、2和空白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的骨隧道扩大程度小于对照组2及空白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的骨隧道扩大程度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可显著提高兔ACL重建术后腱-骨界面的骨密度,预防骨隧道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前交叉韧带 腱-骨愈合 骨隧道扩大 影像学
下载PDF
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高跃川 王歆峰 +3 位作者 赵良春 王鹏飞 钟黎明 陈江水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83-687,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9~70(44.00±15.24)岁。均采用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 目的:评价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9~70(44.00±15.24)岁。均采用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Bostma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22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8~46(30.86±8.00)周。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ROM为(130.82±4.69)°,健侧膝关节ROM为(133.23±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Bostman评分(28.45±1.41)分,优18例,良4例。结论:改良锚钉置入角度和应用双滑轮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撕脱性 缝合锚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炎症的临床有效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跃川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5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无菌性炎症患者80例。将抽取的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无菌性炎症患者80例。将抽取的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对症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复元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无菌性炎症反应缓解时间、治疗后关节肿胀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缓解时间为(6.12±0.7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38±0.64)d(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为(3.67±1.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8±0.98)分(P<0.05);研究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炎症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无菌性炎症反应缓解时间短,治疗后关节肿胀情况良好,疼痛缓解明显,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无菌性炎症 关节肿胀 疼痛缓解
下载PDF
中医定向透药综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鹏飞 王歆峰 高跃川 《北方药学》 2022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治疗中应用中医定向透药手段综合施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85例,根据疗法分组,A组(常规疗法+中医定向透药)42例,B组(常规疗法)43例,比较症状表现、炎性反应...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治疗中应用中医定向透药手段综合施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85例,根据疗法分组,A组(常规疗法+中医定向透药)42例,B组(常规疗法)43例,比较症状表现、炎性反应、疼痛程度、疗效、生活质量以及舒适度。结果:症状表现比较,治疗后A组中医症候积分、WOMAC评分(骨关节炎指数)降低,症状较轻,优于B组(P<0.05);炎性反应比较,A组肿瘤坏死因子指标、白介素6指标与超敏反应蛋白指标降低,较之B组有所改善(P<0.05);疼痛程度比较,A组疼痛评分低于B组同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A组[97.62%(41/42)]高于B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7,P<0.05)。结论:在膝骨关节炎中采用定向透药法综合治疗,可改善膝关节炎性反应,促进症状缓解,改善关节功能,有效缓解患者患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应用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中医综合治疗 定向透药 炎性反应 关节功能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钉锁钉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歆峰 杨少伟 +2 位作者 郑玉堂 王鹏飞 高跃川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717-1720,共4页
[目的]评估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钉锁钉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及疗效评价。[方法]2013年9月~2015年2月对26例关节内跟骨骨折采用经皮复位钉锁钉固定治疗。对比术前术后B?hler's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的变化。[结果]16例获... [目的]评估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钉锁钉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及疗效评价。[方法]2013年9月~2015年2月对26例关节内跟骨骨折采用经皮复位钉锁钉固定治疗。对比术前术后B?hler's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的变化。[结果]16例获得完整随访,无1例出现皮肤坏死。B?hlers、Gissane及跟骨宽度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掌握闭合复位跟骨骨折技巧,采用多螺钉的钉锁钉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效避免开放手术术后出现皮肤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螺钉 钉锁钉技术 复位治疗 疗效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