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3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探索行业高校“双一流”建设新路径——西安石油大学“双一流”建设纪实
1
作者 姚军 +1 位作者 赫海洋 国旺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8期5-6,共2页
“十四五”以来,西安石油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 “十四五”以来,西安石油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了优势学科引领、特色学科支撑、学科群赋能、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能源行业高校“双一流”建设新路径,形成了健康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双一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 西安石油大学 立德树人 国家战略需求 学科群 国家能源战略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被引量:143
2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7 位作者 常勇 龚金龙 郭振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5-1248,共14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确保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的前提下)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相关不显著;(2)群体干物重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均是手栽稻最高,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小,并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大,而单茎干物重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稻最大,直播稻最小;(3)阶段干物质积累上,播种至拔节期差异较小,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都是手栽稻极显著高于机插稻,机插稻极显著高于直播稻,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播种至拔节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大体相当,抽穗至成熟期依次降低;(4)干物质分配上,成熟期穗和茎干物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而叶和鞘的比例依次增大,但叶的比例在孕穗、抽穗、蜡熟3个时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5)物质输出和转化上,叶、茎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且蜡熟期后茎都有物质回运现象,手栽回运的最多,直播最少;鞘物质输出率相当,转化率手栽和机插低于直播;(6)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有效叶面积率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手栽极显著高于机插,机插又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是手栽最大,直播最小。说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干物质和光合生产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前期物质积累量适宜,中后期物质积累量显著高,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高产栽培 干物质生产特征 光合生产特征
下载PDF
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被引量:105
3
作者 张洪程 吴桂成 +7 位作者 吴文革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黄幸福 龚金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645-2660,共16页
【目的】寻求水稻稳定超高产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早熟晚粳品种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其它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就氮肥运筹与穗肥施用叶龄期,设置了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和促前控中3种栽培模式,并以长江中下游地... 【目的】寻求水稻稳定超高产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早熟晚粳品种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其它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就氮肥运筹与穗肥施用叶龄期,设置了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和促前控中3种栽培模式,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大面积生产上的常规栽培模式为CK,对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同时,在江苏东海、兴化、高邮、常熟等地,以徐稻3号、常优1号、陵香优18、武粳15等品种为材料,进行(15—50)×667m2连片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栽培综合试验与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结果】2品种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的实产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750kg/667m2)。与CK相比,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每穗粒数多、群体颖花量大,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与之相当;2模式的群体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时够苗,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且数量适中(适宜穗数的1.3—1.4倍),此后群体平缓消减,至抽穗期基本稳定,最终成穗率显著高于CK;其群体LAI动态与茎蘖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最大LAI均出现在孕穗期,为8.0—8.5,成熟期仍保持3.5—4.0;群体光合势与干物质积累,2模式在生育前期(移栽—拔节期)较CK低,中期(拔节—抽穗期)与CK相当,后期(抽穗—成熟期)显著高于CK;2模式在拔节期的根系干重与CK相当,抽穗期和成熟期则显著高于CK,而这3个时期的根冠比均显著高于CK,其抽穗后(抽穗—腊熟期)的根系平均伤流量与颖花根流量均显著高于CK。同时,连续2年多地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综合栽培试验以及后3年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实产均达800kg/667m2左右。【结论】揭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根本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提出了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的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 超高产 定量化栽培模式
下载PDF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8
4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8 位作者 常勇 龚金龙 胡雅杰 龙厚元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08-2220,共13页
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 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分别减产5.05%和13.68%。(2)群体根数,直播>机插>手栽,但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小,总根长拔节期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机插>手栽>直播;单茎根数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较小,总根长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显著水平;每条根长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直播,根直径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3)群体根系干重拔节期机插和直播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手栽,抽穗期不同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机插>手栽,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单茎根系干重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手栽;地上部干重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减小,根冠比则依次增大。(4)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的土层内,特别是直播,65%的根系分布在0~5cm的土层内;0~5cm土层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5~10cm、10~15cm和15cm以下均依次减小。(5)群体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成熟期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单茎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和成熟期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6)抽穗后群体根系伤流强度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单茎根系伤流强度则依次减小。说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有明显影响,每条根长和根直径的不同以及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不同是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根系性状的两个显著特征。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根系分布浅,每条根长和根直径小,群体根数多,但单茎根系总长短,根系干重低,吸收面积和抽穗后伤流强度小;机插与手栽相比,根直径小,根系分布浅,抽穗后群体和单茎根系干重低、下降快,单茎根系总长和伤流强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超级稻 高产栽培 根系 形态生理特征
下载PDF
杂交粳稻13.5t hm^-2超高产群体动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81
5
作者 张洪程 吴桂成 +12 位作者 李德剑 肖跃成 龚金龙 李杰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沙安勤 周有炎 王宝金 吴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47-1558,共12页
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以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兴化、姜堰实施基地1.0hm2连片与6.67hm2连片超高产攻关方为依托,研究了13.5thm-2超高产群体特征,并探讨了群体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较之12.0thm-2左右群体,13.5thm-2群体的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6... 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以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兴化、姜堰实施基地1.0hm2连片与6.67hm2连片超高产攻关方为依托,研究了13.5thm-2超高产群体特征,并探讨了群体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较之12.0thm-2左右群体,13.5thm-2群体的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60000×104hm-2以上),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之相当;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为预期穗数的1.3倍左右,此后群体平缓下降,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成穗率高(>75%);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5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成熟期仍保持在4.0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675×104m2dhm-2以上,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45.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积累量略低,拔节后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3.5thm-2以上,抽穗后积累量亦高,一般为9.75thm-2以上,总干物重高达23.25thm-2以上。13.5thm-2超高产群体形成机制为,依靠精苗,发大蘖,及时够苗,提高够苗期群体质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中期高质量群体结构的培育奠定生物学基础;依靠合理的群体动态及其规模,培育适宜数量的壮秆大穗,于抽穗期形成具有强抗倒力和巨量安全库容的高光效群体;依靠平稳消退的光合系统,提高抽穗后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力,增大群体库容的总充实量,并维持较大的茎鞘强度,增强群体的安全抗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超高产 群体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积累 被引量:52
6
作者 马群 杨雄 +7 位作者 李敏 李国业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159-4169,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间物质生产积累特性之间的差异。【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肥群体(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得出各品种在这...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间物质生产积累特性之间的差异。【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肥群体(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群体下出现的最高生产力及其对应施氮水平,将该最高生产力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根据各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将50个供试材料分成4个生产力等级:低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00 t.hm-2)、中层水平(9.00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75 t.hm-2)、高层水平(9.75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0 t.hm-2)、顶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0 t.hm-2)。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型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在总施氮量0—337.5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群体的增加,50个粳稻品种在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而成熟期则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拔节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减小,抽穗期4个生产力等级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3)水稻生育前期(播种至拔节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表现为随生产力等级增加而减小;而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为随生产力等级增加而增加。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重的比例变化规律与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一致。(4)不同生产力等级水稻品种的经济系数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5)拔节前4个生产力等级品种间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差异较小,而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则随着生产力等级的递增呈显著递减趋势;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阶段,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随着生产力等级的递增呈增加趋势。【结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处于顶层水平品种干物质生产在抽穗至成熟阶段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产力 氮肥 干物质积累 光合生产
下载PDF
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0
7
作者 吴桂成 张洪程 +12 位作者 钱银飞 李德剑 周有炎 徐军 吴文革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徐宗进 钱宗华 孙菊英 赵品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目的】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的超高产生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演进规律及超高产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淮稻9号、徐稻3号和常优1号... 【目的】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的超高产生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演进规律及超高产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淮稻9号、徐稻3号和常优1号)为材料,对高产(8250—9750kg.hm-2)、更高产(9750—11250kg.hm-2)和超高产(>11250kg.hm-2)3个产量等级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群体库容量和群体库容的充实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由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4个超级稻品种的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千粒重在3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差异不显著)。在安全成熟的情况下,群体颖花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由更高产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足穗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在安全成熟条件下,群体库容充实度在3个产量等级间因种略有增减,差异不显著,而群体库容实际充实量则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以足量大穗构成群体安全大库容(安全成熟的群体高颖花量),通过保持正常的充实度(即保证常年的结实率与千粒重),从而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是粳型超级稻的超高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超高产特征
下载PDF
南方粳型超级稻物质生产积累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1
8
作者 吴桂成 张洪程 +8 位作者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沙安勤 徐宗进 钱宗华 孙菊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21-1930,共10页
以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淮稻9号、徐稻3号和常优1号为材料,对高产(8.25~9.75thm?2)、更高产(9.75~11.25thm?2)和超高产(〉11.25thm?2)3个产量等级群体的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关系、干物质积累、输出与转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以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淮稻9号、徐稻3号和常优1号为材料,对高产(8.25~9.75thm?2)、更高产(9.75~11.25thm?2)和超高产(〉11.25thm?2)3个产量等级群体的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关系、干物质积累、输出与转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超级稻品种成熟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期干物质重均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拔节至抽穗期的干物质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高产—更高产、更高产—超高产以及将3个产量等级综合起来);从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4个超级稻品种的生物学产量不断提高(差异显著),而超高产群体的经济系数则与更高产水平相当(0.5000以上),显著高于高产水平;较之更高产、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在生育中期(拔节至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大,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株型挺拔、群体质量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总颖花量与颖花/叶(cm2)、基部节间粗、单茎茎鞘重均高],在生育后期(抽穗至成熟期),光合能力强(叶面积衰减率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高)、干物质积累量高(占生物学产量的40.0%以上)、茎鞘物质的输出与转运协调[实粒/叶(cm2)、粒重(mg)/叶(cm2)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粳型超级稻 物质生产积累 超高产特征
下载PDF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被引量:32
9
作者 花劲 周年兵 +13 位作者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周培建 程飞虎 李国业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3-1034,共12页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甬优系列 籼粳杂交稻 超高产 群体形成特征
下载PDF
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增长规律 被引量:60
10
作者 张洪程 马群 +9 位作者 杨雄 李敏 葛梦婕 李国业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刘艳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8,共13页
在提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概念的前提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系)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品种间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株型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基础地力产量为6thm-2的... 在提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概念的前提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系)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品种间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株型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基础地力产量为6thm-2的沙壤土上,50个早熟晚粳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对应的施氮量主要集中在225~300kghm-2,各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因种而异,变动在7.42~11.02thm-2,差异显著。(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与群体颖花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5),生产力处于顶层与高层水平品种的颖花量极显著高于中层、低层品种,而颖花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每穗粒数的极显著增加。(3)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随高效叶面积与单穗重增加而增长,顶层和高层水平品种的基本株型性状均显著优于中层和低层水平品种,主要表现为株高105~110cm,基部节间粗0.65cm左右,高效叶面积大(高效LAI大于5),穗型较大。(4)品种间理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随对应施氮量增加而增长,但相同对应施氮量下,品种生产力亦有一定差异。(5)筛选出6个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thm-2)与氮肥农学利用率均较高且协调统一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产力 氮肥水平
下载PDF
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志河 肖丹娜 +4 位作者 冯静 吴勇 王军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9,113,共5页
目的 比较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差异。方法 对 37名成人样本 (高角 17例、低角2 0例 )的 5 3项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颅部结构中 ,高角组蝶鞍角 (N_S_Ar)和颅底角 (N_S_Ba)明显小于低角组 (P &... 目的 比较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差异。方法 对 37名成人样本 (高角 17例、低角2 0例 )的 5 3项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颅部结构中 ,高角组蝶鞍角 (N_S_Ar)和颅底角 (N_S_Ba)明显小于低角组 (P <0 0 1)。上颌结构中 ,两组间腭平面倾斜度 (SN_PP ,FH_PP)、上颌骨相对颅底的前后位置 (S_Ptm)没有明显差异 ,高角组上颌骨体长度 (Ptm_A)小于低角组 ,相对于颅骨和上颌骨的平面倾斜度 (SN_OP ,FH_OP ,PP_OP)大于低角组 ,高角组下颌骨体长度 (Go_Po)和升支倾斜度 (FH_RP)的均值小于低角组 ,但未发现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同时 ,下颌升支高度 (Co_Go)、Po_NB距及下颌颏联合厚度 (klhhd)明显小于低角组。下颌平面角(SN_MP ,FH_MP ,PP_MP)、关节角 (S_Ar_Go)、下颌角 (Ar_Go_Me)、SUM及Y轴角大于低角组。两组间前上面高 (N_ANS)没有明显差异 ;高角组前面高 (N_Me)、后上面高 (S_Co)、前下面高 (ANS_Me)大于低角组 ,后面高 (S_Go)小于低角组 ;同时面高指数 (FHI,S_Go N_Me)、前上面高与全面高比 (N_ANS N_Me)及前上面高与前下面高比 (N_ANS ANS_Me)均小于低角组 ,前下面高与全面高比 (ANS_Me N_Me)大于低角组。结论 成人高低角骨面型之间颅面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特别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高低角骨面型 颅面结构 比较研究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洪程 郭保卫 +12 位作者 陈厚存 周兴涛 张军 朱聪聪 陈京都 李桂云 吴中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杨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3-475,共13页
【目的】研究水稻有序摆栽和点抛超高产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及机制,探索水稻超高产轻简化栽培途径。【方法】本试验通过塑盘旱育摆栽、点抛、撒抛3种栽插方式及与机插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比较,从活棵发苗、分蘖发生、光合物质生产... 【目的】研究水稻有序摆栽和点抛超高产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及机制,探索水稻超高产轻简化栽培途径。【方法】本试验通过塑盘旱育摆栽、点抛、撒抛3种栽插方式及与机插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比较,从活棵发苗、分蘖发生、光合物质生产、后期根系活性、群体透光率和抗倒伏性等方面,探究了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机制。【结果】有序摆栽和点抛群体起点质量好,发棵快,各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光合势、粒叶比、物质生产积累与转运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撒抛,且后期通风透光性好,群体衰老慢,保持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抗倒伏性强,产量高。【结论】有序摆、抛栽群体起点质量高,活棵快,各时期生长优势显著,产量潜力大,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轻简化栽培的精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摆栽 抛栽 生理生态 超高产
下载PDF
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差异 被引量:23
13
作者 霍中洋 顾海永 +9 位作者 马群 杨雄 李敏 李国业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芦燕 张洪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61-2068,共8页
选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系),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kghm2),得出各品种在各个氮肥水平下出现的最高生产力及其对应施氮水平,将该最高生产力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 选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系),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kghm2),得出各品种在各个氮肥水平下出现的最高生产力及其对应施氮水平,将该最高生产力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生产力处于顶层与高层水平品种的颖花量极显著高于中层、低层品种,颖花量的增加主要表现为每穗粒数的极显著增加。各生育阶段的植株吸氮量和氮素吸收速率均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4个生产力等级品种间在移栽至拔节和拔节至抽穗阶段氮素积累比例差异均不大,但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呈减小趋势;抽穗至成熟阶段氮素积累比例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顶层水平品种在抽穗至成熟阶段氮素积累比例为14.94%。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初步筛选出13个集高产与氮高效于一体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产力 氮肥吸收利用
下载PDF
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许轲 张军 +10 位作者 花劲 张洪程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8-690,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传统双季晚籼稻地区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阐明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以江西省上高县6.77 hm2连片双季杂交晚粳稻高产攻关示范方为依托,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对中产(8.25~9.75 t hm... 本研究旨在明确传统双季晚籼稻地区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阐明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以江西省上高县6.77 hm2连片双季杂交晚粳稻高产攻关示范方为依托,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对中产(8.25~9.75 t hm–2)、高产(9.75~10.50 t hm–2)和超高产(>10.50 t hm–2)3个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构成及群体特征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产、高产水平群体相比,超高产水平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 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动态上,群体起点较高,可及时够苗;够苗后增长平缓,高峰苗数量较少、下降平缓,成穗率高(78.0%左右)。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较缓,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0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成熟期仍保持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抽穗至成熟期光合势为300×104 m2 d hm-2以上,总光合势为560×104 m2 d hm-2以上。拔节前干物质量积累速度较慢,拔节后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干物质量为10.5 t 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成熟期干物质量达19.0 t hm-2左右,后期茎鞘物质转运率大于14.0%。超高产群体根量多、活力较强;植株吸氮能力强、成熟期氮素累积量高,氮素利用率40%以上。根据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我们探讨了培育双季晚粳稻超高产群体的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杂交晚粳稻 超高产 群体特征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鹅绒委陵菜资源及开发利用前景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彦芬 吴学明 +1 位作者 刘玉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6,200,共5页
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L.)是一种具有匍匐茎的野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态适应性广泛,生长速度快,须根发达,是青海省江河源头植被恢复及草坪业的首选材料。本文就青藏高原东北部鹅绒委陵菜植物的植物学特性、生境、生态学特征... 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L.)是一种具有匍匐茎的野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态适应性广泛,生长速度快,须根发达,是青海省江河源头植被恢复及草坪业的首选材料。本文就青藏高原东北部鹅绒委陵菜植物的植物学特性、生境、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资源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鹅绒委陵菜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征 资源量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水下高压局部干式自动焊接试验装置控制系统 被引量:11
16
作者 焦向东 +3 位作者 周灿丰 朱家雷 沈秋平 余燕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68,共4页
研制了一套用于水下高压局部干式自动焊接试验控制系统。此试验系统采用液压作为动力源,可在由排水罩形成的局部干式空间内进行MIG焊接。此系统采用西门子PLC、压力传感器、行程开关、水下摆心传感器等作为其主要的控制部件。由焊接环... 研制了一套用于水下高压局部干式自动焊接试验控制系统。此试验系统采用液压作为动力源,可在由排水罩形成的局部干式空间内进行MIG焊接。此系统采用西门子PLC、压力传感器、行程开关、水下摆心传感器等作为其主要的控制部件。由焊接环境控制、液压驱动自动焊机控制和水下摄像三套子系统构成。此系统可以实现在高压有水环境下远程遥控的局部干式自动焊接。结果表明,此焊接试验装置工作稳定,水下焊接焊缝质量良好。这些研究工作为核电厂水下焊接维修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自动焊接 局部干式焊接 核电厂焊接维修 水下摆心传感器
下载PDF
高糖对人牙周膜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加强 刘洪臣 +2 位作者 王懿 冯元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检测高糖环境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F)增殖、总蛋白合成、碱性磷酸酶活性(ALP)、Ⅰ型胶原(Col-Ⅰ)和骨钙素(OCN)分泌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探讨糖尿病型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检测高糖环境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F)增殖、总蛋白合成、碱性磷酸酶活性(ALP)、Ⅰ型胶原(Col-Ⅰ)和骨钙素(OCN)分泌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探讨糖尿病型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含不同糖浓度(5.5、15、25、35、45mmol/L)的培养基培养hPDLF,各组均采用胰岛素作为治疗对照。孵育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糖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其对细胞蛋白质合成、ALP活性、Col-Ⅰ和OCN分泌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浓度的葡萄糖对hPDLF增殖及其他生物学活性无显著影响,随浓度的增高,葡萄糖能够浓度依赖性抑制hPDLF的增殖,减少蛋白质合成及Col-Ⅰ分泌,抑制ALP活性及OCN分泌,这一效应可被胰岛素所抑制。结论:高糖可抑制hPDLF生物学活性,胰岛素能拮抗这种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hPDLF 胰岛素 细胞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抛栽稻高产形成及生态生理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军 张洪程 +10 位作者 郭保卫 葛梦婕 周兴涛 朱聪聪 董啸波 陈京都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17-2228,共12页
抛栽稻成本低,易操作,高产稳产潜力大,深入研究抛栽稻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轻简化栽培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抛栽稻高产形成及生态生理特征。稻麦两熟制下,以常规粳稻南粳44和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以洗根手插为对照,从摆栽、点抛... 抛栽稻成本低,易操作,高产稳产潜力大,深入研究抛栽稻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轻简化栽培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抛栽稻高产形成及生态生理特征。稻麦两熟制下,以常规粳稻南粳44和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以洗根手插为对照,从摆栽、点抛和撒抛3种抛栽方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茎蘖动态、LAI、光合势、物质生产等方面的特性,并从株型特征、后期根系活力、光合特性、物质积累与转运等方面探讨抛栽稻高产形成的生态生理基础。结果表明,甬优8号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的2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洗根手插)高21.9%、18.3%和13.2%,南粳44分别较对照高18.3%、14.1%和9.87%,两品种产量均为摆栽>点抛>撒抛>洗根手插,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抛栽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但总颖花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是总颖花量较高。抛栽稻较对照,高峰苗数多,成穗率高或与其相当,最终有效穗数足,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高,群体质量较对照更稳健。抛栽稻高产稳产的生态生理基础为:秧苗移栽大田后分蘖早,分蘖叶位多,分蘖性强,分蘖质量高、数量足;抽穗期株高适中,茎鞘粗壮,叶系配置好,通风透光强,物质积累量高,库源协调,产量潜力更高;后期根系发达,叶片衰老慢,光合生产能力强,群体茎鞘物质输出与运转协调,籽粒充实度高。就不同抛栽方式而言,精确摆栽和点抛生长优势显著高于撒抛,更易于实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栽稻 抛栽方式 高产形成 生态生理特征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彭晶晶 谭艳 +4 位作者 魏东 李炎 赵正国 张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75-87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诊断的年龄在26~59岁已生育的子宫肌瘤47例患者,实施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B超检测肿瘤大小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痛经、经量增多等...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诊断的年龄在26~59岁已生育的子宫肌瘤47例患者,实施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B超检测肿瘤大小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痛经、经量增多等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出现血尿,对症处理后好转。瘤体体积治疗前(47.6±24.1)cm3,治疗6个月后为(17.7±13.1)cm3,t检验显示治疗前后瘤体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高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 子宫肌瘤 治疗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提高短时闪变严重度计算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锐 +1 位作者 徐殿国 徐金凤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20,25,共5页
通常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对闪变信号进行分析,鉴于DFT固有的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导致应用DFT计算短时闪变严重度Pst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提高Pst计算精度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利用DFT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克服Mal... 通常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对闪变信号进行分析,鉴于DFT固有的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导致应用DFT计算短时闪变严重度Pst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提高Pst计算精度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利用DFT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克服Mallat算法存在的频率折叠问题;对单一频率的闪变信号,采用对原始采样数据隔点抽样的方式减少小波分解与重构的计算量,对于多频闪变信号,给出了减少Mallat算法能量泄漏的频率选择范围,形成DMallat(DFT-Mallat)算法。应用DMallat算法对电压波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改善频率、幅值等电气参数的计算精度,进而提高Pst的计算精度。通过与DFT计算Pst的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闪变严重度 小波变换 傅里叶变换 离散傅里叶逆变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