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立华 魏群 +6 位作者 徐如祥 李运军 李文德 赵浩 高进宝 于斌 张洪钿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指征和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其中中脑出血3例,脑桥出血22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指征和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其中中脑出血3例,脑桥出血22例,延髓血肿1例,中脑-脑桥联合出血4例,脑桥-延髓出血2例。血肿量3.6-21 ml,平均8.6 ml。按出血量将脑干出血分为3组:≤5 ml,5.1-10 ml,〉10 ml。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17例,神经导航引导手术25例。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经微创手术成功清除血肿,其中27例血肿清除彻底,另外5例大部分清除血肿,1个月内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1例。术后3个月存活28例,死亡4例。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5分3例、4分9例、3分12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采用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疗效。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提高脑干出血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脑干出血 手术入路 显微技巧
下载PDF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立华 杨艺 +6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高进宝 于斌 赵浩 徐如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岩斜区脑膜瘤的微侵袭手术入路和方法,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治疗的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 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岩斜区脑膜瘤的微侵袭手术入路和方法,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治疗的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总结联合锁孔手术的方法和技巧,并对肿瘤切除程度和手术前后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进行分析,其中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9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的手术12例。结果: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Ⅰ、Ⅱ级)18例(85.7%,18/21),次(近)切除(SimpsonⅢ级)3例(14.3%,3/21),术后三维CT显露锁孔骨瓣复位良好,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脑膜瘤。术后新增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23.8%),其中短暂性滑车神经3例、外展神经1例、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的1例,同时伴有听力障碍加重。术后3个月随访时,11例KPS同术前,7例术后改善,3例加重。KPS平均评分77.14±23.1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恢复良好者19例(KPS≥70),恢复一般2例(KPS〈70)。术后随访3~2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是简便、安全、微创、理想的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和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颞下锁孔入路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经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6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赵浩 高进宝 张鹏飞 于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总结术中神经导航应用于听神经瘤的经验,探讨面听神经保留的显微外科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听神经的保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术中神经导航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听神经瘤。术中神经导航定... 目的总结术中神经导航应用于听神经瘤的经验,探讨面听神经保留的显微外科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听神经的保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术中神经导航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听神经瘤。术中神经导航定位静脉窦,引导内听道后壁磨除。27例术中行脑干诱发电位监测。结果肿瘤全切31例,全切除率为100%。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6%。肿瘤切除3个月后复查,面神经功能Ⅰ~Ⅱ级27例(87.1%),Ⅲ~Ⅳ级4例(12.9%)。解剖未能保留的2例,术中均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导航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听神经瘤切除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术中神经导航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是提高肿瘤全切除、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护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神经导航 神经监测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运军 赵浩 +5 位作者 李文德 高进宝 于斌 陈立华 魏群 徐如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14例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发生的特点,按1∶4随机选取未发生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的颅脑肿瘤手术病例作为对照,对性别、年龄、肿瘤...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14例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发生的特点,按1∶4随机选取未发生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的颅脑肿瘤手术病例作为对照,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术前血糖水平、有无高血压、手术体位、病理分型、甘露醇应用及手术时间等12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手术体位和使用甘露醇等6个指标与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可能为导致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但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这几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肿瘤 硬膜外血肿 急性 远隔部位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46例报告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5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赵浩 高进宝 于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技巧,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十年期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技巧,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十年期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29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5例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结果肿瘤全切45例,1例次全切。术中见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2例,无明显变化21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3.5%(43/46)。术后症状加重3例,出现复视、面瘫和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各1例。2例经随访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仍有1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随访3~58个月,肿瘤全切的43例,42未见肿瘤增大,均未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1例复发行伽玛刀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安全和有效地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指征 手术入路
下载PDF
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特征与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5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赵浩 高进宝 于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报道11例起源于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分型,探讨经显微手术切除Meckel腔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手术治疗策略,以提高肿瘤的手术全切除率与改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2年5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1例Meckel... 目的报道11例起源于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分型,探讨经显微手术切除Meckel腔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手术治疗策略,以提高肿瘤的手术全切除率与改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2年5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1例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分为三型,根据肿瘤的类型选择手术入路。肿瘤最大直径在1.5~2.7cm(平均2.2cm)。结果肿瘤根治性全切除(simpsonⅠ)9例,SimpsonⅡ全切除2例。术后无新增颅神经损害,无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适用于Ⅱ型和ⅢMeckel腔脑膜瘤。Mekel腔脑膜瘤可做到根治性切除,防止肿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KEL腔 脑膜瘤 显微技术 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Meckel腔脑膜瘤临床分型与微创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5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赵浩 高进宝 于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手术入路选择和微创手术治疗策略,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改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7例Meckel腔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和侵袭方向将Meckel腔脑膜瘤分为三型:Ⅰ... 目的探讨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手术入路选择和微创手术治疗策略,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改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7例Meckel腔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和侵袭方向将Meckel腔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9例。Ⅰ型脑膜瘤采用前颞下-经硬膜内入路,Ⅱ型和Ⅲ型脑膜瘤采用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1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术后无新增脑神经损伤,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随访3~8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Meckel腔脑膜瘤的分型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适用于Ⅱ型和Ⅲ型Meckel腔脑膜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MECKEL腔 入路 前颞下-经硬膜内 入路 乙状窦后-内听道上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东河水利枢纽电气化安全自动改造技术分析
8
作者 高进宝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7期133-136,共4页
水利枢纽的建设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洪减灾和人类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河水利枢纽建设工程为例,针对其地面沉降、电器设备老旧、监控系统整体性能下降造成潜在的安全威胁问题进行改造技术分析,通过新建发电机房、对泵... 水利枢纽的建设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洪减灾和人类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河水利枢纽建设工程为例,针对其地面沉降、电器设备老旧、监控系统整体性能下降造成潜在的安全威胁问题进行改造技术分析,通过新建发电机房、对泵站10 kV高压配电柜和保护系统的改造、对自动化监控及监测系统升级改造,消除了工程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泵站安全高效、经济运行,为相关技术工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 电气化 安全 自动化监控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地摊经济”的有效监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进宝 《中国市场》 2021年第34期61-63,共3页
“地摊经济”在疫情时期重新焕发了活力。固然“地摊经济”有其外部成本溢出效应,但它是“人间烟火”和“中国的生机”,在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摊经济”的发展定位应是长远治理,发展方式应是“升级”而非... “地摊经济”在疫情时期重新焕发了活力。固然“地摊经济”有其外部成本溢出效应,但它是“人间烟火”和“中国的生机”,在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摊经济”的发展定位应是长远治理,发展方式应是“升级”而非“松绑”。在此认识之下,文章根据疫情时期各地的监管政策对“地摊经济”进行案例分析,指出各地相关举措的可借鉴之处和存在问题,进而总结我国“地摊经济”现存的监管困境。最后,从事前、事中、事后等角度,尝试提出我国“地摊经济”有效监管的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地摊经济 有效监管
下载PDF
3.0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运军 李文德 +5 位作者 赵浩 于斌 高进宝 陈立华 魏群 徐如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32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3.0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在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Signa HDX 3.0T iMR系统行脑肿瘤手术患者43例,其中胶质瘤23例,垂体瘤1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膜瘤2例,转移瘤2例,神经鞘瘤1例。分析其对手... 目的探讨3.0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在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Signa HDX 3.0T iMR系统行脑肿瘤手术患者43例,其中胶质瘤23例,垂体瘤1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膜瘤2例,转移瘤2例,神经鞘瘤1例。分析其对手术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结果43例患者术中,iMR扫描1~3次,平均1.3次,共有16例发现有肿瘤残留,其中13例行再次手术达到完全切除,全切除率由63%(27/43)提高至93%(40/43)。无iMR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3.0T高场强iMR为脑肿瘤手术提供精确定位、实时导航,提高脑肿瘤全切除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度,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手术中 磁共振成像 神经导航 脑肿瘤
原文传递
小脑延髓裂入路在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5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于斌 高进宝 赵浩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目的探讨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治疗的106例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3例患... 目的探讨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治疗的106例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3例患者采用双侧小脑延髓裂入路,23例明显偏侧的第四脑室区、脑干肿瘤或小型肿瘤患者经单侧小脑延髓裂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者97例,次全切除者9例;全切除率达91.5%,次全切除率8.5%。术后并发脑积水1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治愈;无症状性颅内积气13例,皮下积液2例,吞咽障碍、一过性复视、短暂性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障碍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无出现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和小脑性缄默综合征、脑脊液漏、颅内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的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且显露充分、方便实用的手术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延髓裂入路 脑肿瘤 第四脑室 脑干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视图的模具装配模型
12
作者 高进宝 《装备制造技术》 2017年第6期34-37,共4页
为了较完整地构建装配信息,提高装配可扩性,提出了基于多视图的装配模型。该模型从装配元、装配功构和装配关系上出发,分别构建了基于XML的装配元信息视图、基于装配树的功构视图和装配关系视图。三种视图信息交互,促进了信息的全面性... 为了较完整地构建装配信息,提高装配可扩性,提出了基于多视图的装配模型。该模型从装配元、装配功构和装配关系上出发,分别构建了基于XML的装配元信息视图、基于装配树的功构视图和装配关系视图。三种视图信息交互,促进了信息的全面性与完整性;XML语言及装配树理论的引入实现了装配信息的可扩性。最后以模架导向冲裁模为例验证了该模型在产品装配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 装配模型 XML语言 装配树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3 位作者 李文德 高进宝 于斌 孙恺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显微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6例NF2经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听神经瘤11例,另5例为Segmental型(不完全型) NF-2。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显微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6例NF2经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听神经瘤11例,另5例为Segmental型(不完全型) NF-2。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采用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监测。根据肿瘤大小、听力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切除时机和侧别。结果分期分侧切除双侧听神经瘤9例,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共切除听神经瘤25侧。肿瘤全切除22侧(22/25,88%),近全切除3侧(为唯一存在听力耳)。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3例,颅内脑膜瘤切除1例,均获得肿瘤全切除。大部分切除的3侧肿瘤和尚未行肿瘤切除的2侧听神经瘤(尚存有效听力),以及颅内1例多发性神经鞘瘤和多发性脑膜瘤1例,术后3个月内行伽玛刀治疗。术前有残余听力的11侧耳,术后5侧耳保留不同程度听力,听力保留率为45. 5%(5/11)。23侧肿瘤术中均解剖保留面神经(23/25,92%),术后半年复查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I~Ⅲ23侧,H-BⅣ级2侧。随访11~78个月,平均随访38. 4个月,肿瘤均得到有效控制,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 NF-2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听力水平、解除脑干压迫的必要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对于伴发的脑膜瘤或脊膜瘤、椎管内和颅内其它神经鞘瘤,根据是否引起临床症状来决定是否需要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病2型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功能 治疗策略
下载PDF
汽车常见辅助安全设备的作用与使用注意事项
14
作者 高进宝 《汽车运用》 2009年第6期31-32,共2页
随着汽车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和汽车装备更新换代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辅助安全设备已应用于汽车中。而部分驾驶员对此类设备的作用和使用常识了解不多,以至于这些设备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因使用不当而危及行车安全。
关键词 安全设备 汽车装备 使用注意事项 安全防范技术 行车安全 使用不当 驾驶员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立华 赵浩 +6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高进宝 张鹏飞 于斌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总结微侵袭方法处理听神经瘤的经验,探讨面、听神经保护的显微外科技巧,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的保护率。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乙状窦后一内听道人路显微外科切除术治疗听神经... 目的总结微侵袭方法处理听神经瘤的经验,探讨面、听神经保护的显微外科技巧,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的保护率。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乙状窦后一内听道人路显微外科切除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293例,其中287例患者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定位面、听神经并确定神经的完整性。31例患者采用术中神经导航定位静脉窦,引导内听道后壁的磨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289例(98.6%),次全切除4例;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278例(94.9%1,解剖未能保留的9例,术中8例行面神经端一端吻合,1例行副神经移植。肿瘤切除3个月后复查面神经功能显示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247例(84.3%),Ⅲ-Ⅳ级33例(15.7%1,Ⅴ级7例;术前尚存有效听力的33例患者,术后9例保留有效的听力(27.3%);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听神经瘤切除的安全性、微创性和手术疗效,以及面、听神经解剖和功能保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神经导航 神经监测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脑脊液鼻漏的预防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群 李运军 +7 位作者 沈春森 李文德 赵浩 于斌 高进宝 张鹏飞 陈立华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脑脊液鼻漏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脑科医院自2000年2月至2013年10月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4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脑脊液鼻漏发生的原因及预...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脑脊液鼻漏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脑科医院自2000年2月至2013年10月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4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脑脊液鼻漏发生的原因及预后。结果 发生脑脊液鼻漏共31例.切除肿瘤导致脑脊液漏者19例.术中随瘤顶脱落发生鞍膈破损者7例,肿瘤溢出过快导致脑脊液漏者1例,切开硬膜位置不当导致脑脊液漏者3例,误穿刺鞍膈者1例。全部病例经术中、术后处置均获治愈,无再次手术。结论 根据术前影像特点,手术中精确、适度切开鞍底骨质及硬膜,注意肿瘤切除的技巧可预防脑脊液鼻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脑脊液鼻漏
原文传递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5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赵浩 高进宝 于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0-904,共5页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9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33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9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33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49例亚急性手术,2例慢性期手术。结果术中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11例采用神经导航定位。根据肿瘤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肿瘤全切49例,2例次全切,肿瘤全切除率为96.1%。术中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3例,无明显变化25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4.1%(48/51)。无手术死亡。结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指征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运军 赵浩 +5 位作者 李文德 于斌 高进宝 陈立华 魏群 徐如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14期3-5,共3页
目的浅析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总结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发生的特点,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剖析。结果14例患者,血肿出现在幕上10例,幕下l例,... 目的浅析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总结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发生的特点,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剖析。结果14例患者,血肿出现在幕上10例,幕下l例,幕上下3例,血肿量35~120(48.7±3.6)ml;均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13例痊愈,1例病情加重而自动出院;最快术后30min,最迟术后46hCT确诊后急诊手术。结论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为减少此类并发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须对诸多因素加以防范,术后严密监护,必要时复查头颅CT做出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远隔部位
原文传递
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陈立华 张洪钿 +7 位作者 徐如祥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赵浩 高进宝 张鹏飞 于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2-1064,共3页
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及脑神经上,幕上多于幕下,最常见于幕上皮质下的深部白质.而单纯累及脑神经的海绵状血管瘤却非常罕见,发生率不到海绵状血管瘤总发病率的1%。文献报道视神经似乎更易受到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响,... 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及脑神经上,幕上多于幕下,最常见于幕上皮质下的深部白质.而单纯累及脑神经的海绵状血管瘤却非常罕见,发生率不到海绵状血管瘤总发病率的1%。文献报道视神经似乎更易受到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响,单纯发生于神经叉者十分罕见,笔者在国内数据库中仅见6例报道[2-7]。2013年1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冶1例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视交叉 额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军徽,在老区的沃土上闪光——河北省平山县人武部牢记“两个务必”艰苦创业的事迹
20
作者 高进宝 唐国和 郑双成 《中国民兵》 2004年第5期28-29,共2页
2002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建国前对全党的教诲,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带领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场新的考试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关键词 经济建设 民兵工作 人民武装部 军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