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表达CD59抑制补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凯 方真华 +3 位作者 高鑫峰 赵晶晶 黄若昆 谢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过程中如何避免补体系统攻击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主要探讨在自体移植过程中大鼠BMSCs(r BMSCs)表面CD59过表达对补体攻击r BMSCs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电转化CD59过表达质粒后,分为r BMSC...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过程中如何避免补体系统攻击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主要探讨在自体移植过程中大鼠BMSCs(r BMSCs)表面CD59过表达对补体攻击r BMSCs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电转化CD59过表达质粒后,分为r BMSCs空白组(r BMSCs不做任何处理),r BMSCs/CD59组(r BMSCs+CD59过表达质粒)和r BMSCs空载组(r BMSCs+空载质粒)。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化后r BMSCs中CD59表达情况。抽取大鼠颈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自体血清处理DC59过表达后的r BMSCs,分为r BMSCs组(r BMSCs不与血清共孵育)、r BMSCs+ARS组[r BMSCs+大鼠自体血清(ARS)]、r BMSCs+i ARS组[r BMSCs+已灭活的大鼠自体血清(i ARS)]、r BMSCs/CD59+ARS组[r BMSCs/CD59+ARS]和r BMSCs/CD59+i ARS组。检测自体血清中补体对BMSCs的杀伤作用,补体形成情况以及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r BMSCs空白组细胞中CD59表达量比较,r BMSCs/CD59组明显升高(50.5%vs 74.9%,P<0.05)。与r BMSCs+ARS组细胞的凋亡率[(40.3±4.3)%]比较,r BMSCs组[(8.4±1.1)%]、r BMSCs/CD59+ARS组[(19.1±3.1)%]明显降低(P<0.05)。与r BMSCs+ARS组细胞中膜上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AC)积累(99.7%)比较,r BMSCs组(50.1%)、r BMSCs/CD59+ARS组(71.0%)显著下降(P<0.05)。r BMSCs/CD59组各时期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r BMSCs空白组(P<0.05)。结论 BMSCs CD59过表达可能通过减少补体攻膜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自体移植过程中补体对r BMSCs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补体 自体移植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下载PDF
川芎嗪对肌肉骨骼疾患大鼠比目鱼肌钙离子通道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凯 杨林 +3 位作者 周江红 高鑫峰 赵晶晶 黄若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肌肉骨骼疾患(MSD)大鼠比目鱼肌钙离子通道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2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MSD模型组及川芎嗪(6 g/L)组,每组14只。采用静态姿势负荷建立大鼠MSD模型,根据负荷时点的不同(2、5、8和10 ...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肌肉骨骼疾患(MSD)大鼠比目鱼肌钙离子通道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2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MSD模型组及川芎嗪(6 g/L)组,每组14只。采用静态姿势负荷建立大鼠MSD模型,根据负荷时点的不同(2、5、8和10 h),每组大鼠又分为4个小组。检测负荷不同时点的比目鱼肌中Ca^(2+)-ATPase的活性;对于负荷10 h的比目鱼肌,采用TUNEL染色检测比目鱼肌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L-型钙离子通道Cav1.3及兰尼碱受体1(RyR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caspase-9、Cav1.3及RyR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SD模型组大鼠比目鱼肌细胞Ca2+-ATPase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与MSD模型组比较,川芎嗪干预组细胞Ca2+-ATPase活性显著增加(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比目鱼肌细胞凋亡水平及caspase-3、caspase-9和Cav1.3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RyR1表达显著下降(P<0.01),而川芎嗪干预后上述指标均被逆转。结论:川芎嗪能显著缓解静态姿势负荷引起的大鼠肌肉骨骼疾患,其机制可能与提升Ca^(2+)-ATPase的活性及RyR1的表达,并抑制L-型钙离子通道Cav1.3表达,维持钙离子稳态进而抑制比目鱼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肌肉骨骼疾患 比目鱼肌 钙离子通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川芎嗪干预静态姿势负荷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自由基及酶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肖凯 周江红 +3 位作者 高鑫峰 赵晶晶 方真华 杨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5600-5604,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川芎嗪能有效保护失用状态下大鼠骨骼肌细胞、对抗失神经大鼠骨骼肌萎缩。目的:探究川芎嗪对大鼠静态姿势负荷后不同时相自由基及酶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方案经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实验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36... 背景:研究发现,川芎嗪能有效保护失用状态下大鼠骨骼肌细胞、对抗失神经大鼠骨骼肌萎缩。目的:探究川芎嗪对大鼠静态姿势负荷后不同时相自由基及酶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方案经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实验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对照组、负荷模型组、川芎嗪组。实验开始前0.5h,对照组、负荷模型组大鼠灌胃2mL溶媒,川芎嗪组大鼠灌胃川芎嗪溶液2mL。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大鼠不施加任何负荷;负荷模型组、川芎嗪组大鼠以夹板固定四肢持续实施静态姿势负荷,且躯干部分固定在预先制作好的木盒中保持伸直状态10h,建立静态姿势负荷大鼠模型。检测川芎嗪干预不同时相(2,5,8和10h)大鼠血清丙二醛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及比目鱼肌钙ATP酶(Ca2+-ATPase)活力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大鼠血清丙二醛浓度、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及比目鱼肌Ca2+-ATPase活力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与负荷模型组2h比较,同组5,8和10h的丙二醛浓度、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升高,Ca2+-ATPase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川芎嗪组2h比较,同组5,8和10h的丙二醛浓度、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降低,Ca2+-ATPase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时相比较,负荷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自由基水平、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增加,Ca2+-ATPase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负荷模型组同时相比较(2h除外),川芎嗪组大鼠丙二醛自由基水平、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降低,Ca2+-ATPase活力显著增加(P<0.01);②结果说明,川芎嗪能显著降低不同时相静态姿势负荷引起的血清丙二醛浓度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目鱼肌Ca2+-ATPase活力,以达到缓解长时间静态姿势负荷引起的机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静态姿势负荷 丙二醛 乳酸脱氢酶 Ca2+-ATPase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外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术
4
作者 高鑫峰 夏韶襁 +1 位作者 赵志刚 夏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椎弓根外入路穿刺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单侧椎弓...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椎弓根外入路穿刺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穿刺PKP治疗OVCF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用机器人辅助导航穿刺(机器人组),25例采用传统透视引导穿刺(透视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透视组[(43.5±5.2) min vs (26.2±4.9) min, P<0.001],但是,机器人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透视组[(3.3±0.8)次vs (8.8±3.3)次, P<0.001]。两组穿刺成功率、骨水泥渗漏率、下地行走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9.8±5.7)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水泥分布优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导航可以减少透视次数,但是增加了手术时间,可以作为目前手术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弓根外后凸成形术 骨科机器人 临床结果
原文传递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鑫峰 刘明 +1 位作者 李鹏 赵志刚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2011年期间采用该术式治疗的患者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岁。胸椎20例,腰椎6例,胸腰椎同时受累5例。病灶累及2...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2011年期间采用该术式治疗的患者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岁。胸椎20例,腰椎6例,胸腰椎同时受累5例。病灶累及2个节段的有21例,3个节段有6例,3个以上节段的有4例。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0例,B级4例,C级5例,D级7例,E级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20-48个月,分析患者结核转归,以及神经功能、脊柱畸形等恢复情况。结果:术中胸膜破裂1例,脑脊液漏1例,未见伤口感染、不愈合及窦道形成病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结核症状无改善,二次前路清创后愈合。1例患者椎体不融合,内固定失效,假关节形成。其余患者均获临床愈合,平均椎体融合时间4.5月。术后复查Cobb’s角改善约9.5°。术后1年ASIA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无病灶复发病例。结论:该术式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易于纠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与Dynesys治疗Lenke-Silva Ⅱ级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6
作者 高鑫峰 赵志刚 +1 位作者 黄方敏 李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178-1183,共6页
[目的]比较短节段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PLIF)与动态固定系统(Dynesys)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5年所有的退变性腰椎侧弯矫形手术,病例纳入标准为Lenke-Silva Ⅱ级,根据采用的术式... [目的]比较短节段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PLIF)与动态固定系统(Dynesys)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5年所有的退变性腰椎侧弯矫形手术,病例纳入标准为Lenke-Silva Ⅱ级,根据采用的术式分为PLIF组33例,Dynesys组20例。其中男18例,女35例,平均年龄(57.3±6.9)岁(48~72岁)。固定2个节段的16例,3个节段的37例。分析术前与术后的腰椎侧凸Cobb角、VAS评分和ODI指数,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两组之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置信区间为95%。[结果]PLIF组平均随访时间(28.2±14.9)个月,Dynesys组(29.2±12.0)个月。Dynesy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PLIF组;PLIF组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Dynesys组为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Dynesys组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2.81%、80.60%,ODI指数改善率分别为77.80%、78.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Dynesys组Cobb角矫形改善率分别为81.68%、74.78%,术后矫形丢失率分别为5.32%、18.3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均少许PLIF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与PLIF组相当。但矫形效果和腰椎稳定性不及PLIF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动态固定 椎管减压
原文传递
世界范围对脊柱外科贡献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鑫峰 丁凡 +4 位作者 赵志刚 黄方敏 马德彰 刘明 李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8-902,共5页
[目的]调查全球范围在主要脊柱外科杂志发表文章的情况,分析世界各国对脊柱外科研究的贡献。[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5本主要国际脊柱外科专业杂志在2005-2014年间发表的文章。统计分析世界各国发表文章的数量、文章主要产... [目的]调查全球范围在主要脊柱外科杂志发表文章的情况,分析世界各国对脊柱外科研究的贡献。[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5本主要国际脊柱外科专业杂志在2005-2014年间发表的文章。统计分析世界各国发表文章的数量、文章主要产出国家的人均文章数量、影响因子、被引次数、前5个国家最受欢迎的杂志和杂志发表文章最多的前5个国家。[结果]在2005-2014年间,在这5本脊柱外科杂志共发表13 269篇文章。北美、东亚和西欧是世界上贡献脊柱外科文章数量最多的地区。高收入国家发表文章数量最多(85.42%),其次是中等收入国家(14.58%),而低收入国家最少(0.01%)。美国是发表脊柱外科文章数量最多的国家(36.54%),其次是日本(10.48%)、中国(9.13%)、加拿大(4.72%)和韩国(4.71%)。此外,美国发表脊柱外科文章的总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也是最高的。然而,按人均发表文章数量计算,瑞士则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丹麦和荷兰。[结论]美国是世界脊柱外科领域贡献最大的国家。然而,根据人均发表文章的数量,一些小的欧洲国家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脊柱外科 文章 调查研究
原文传递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明 李鹏 +4 位作者 马德彰 刘伟军 高鑫峰 谢林 丁凡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1例严重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资料进...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1例严重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1例;年龄20-42岁,平均31.1岁;骨折AO分型:B1型2例,B2型3例,c2型6例,Gaines前柱稳定性评分〉6分;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随访骨折复位、植骨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00~330min,平均243.2min;出血量800~1600mL,平均1023.3mL。无术后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3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拔管后加压包扎、床尾抬高自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3个月。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尾端一侧固定螺栓脱落,无不适,未做特殊处理。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植骨位置良好,CT片示椎管内无骨块占位;植骨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3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无丢失。术后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无恢复,Frankel分级仍为A级;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由Frankel分级B级恢复至D级;8例圆锥损伤患者7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1例单纯马尾神经损伤者,症状有所恢复。结论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锥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椎体骨折可满意复位骨折,彻底解除椎管内压迫,很好的重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后路 椎体次全切
原文传递
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在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鹏 贾新华 +1 位作者 高鑫峰 赵志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管狭窄单开门椎管减压椎板成形联合侧块螺钉悬吊术治疗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2例于2006—2009年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后从影像学变化(椎管矢状径... [目的]观察颈椎管狭窄单开门椎管减压椎板成形联合侧块螺钉悬吊术治疗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2例于2006—2009年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性严重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后从影像学变化(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和神经功能改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分量表)两方面评估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8—46个月,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5.1mm,颈椎活动度平均减少13°。JOA评分平均增加5.6分,优良率75%,没有出现再关门病例。[结论]颈后路单开门联合侧块螺钉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安全有效,减压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单开门 椎管减压 椎板成形术
原文传递
后路“三棒矫形技术”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志刚 李鹏 +3 位作者 高鑫峰 郑昌坤 肖志宏 勘武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三棒矫形技术"在治疗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3年7月~2009年11月,对19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利用"三棒矫形技术"行后路一期非截骨矫形治疗。其中男性5例,女性14... [目的]探讨后路"三棒矫形技术"在治疗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3年7月~2009年11月,对19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利用"三棒矫形技术"行后路一期非截骨矫形治疗。其中男性5例,女性14例;年龄13~21岁,平均15.8岁,主弯Cobb角83°~122°,平均97°,胸椎矢状面后凸角度49°~74°,平均62°。手术采用后路一期手术,首先在主弯凹侧顶椎上下置钉,置入1根短棒强力撑开,再于两侧分别置入第2、3根棒,凹侧双棒交替撑开,凸侧单棒加压进行矫形。[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实施,无脊髓和神经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主弯Cobb角30°~52°,平均38°,胸椎后凸角度20°~45°,平均30°。平均随访34个月(24~77个月),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未见假关节形成、断钉及断棒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后路"三棒矫形技术"在治疗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操作安全,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棒矫形技术 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原文传递
甘露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反跳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鑫峰 刘涛 +2 位作者 刘明 赵志刚 李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甘露醇注射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反跳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8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27例,甘露醇组30例,地塞米松组25例。术... 目的:探讨甘露醇注射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反跳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8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27例,甘露醇组30例,地塞米松组25例。术前记录患者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术后甘露醇组使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连用一周。地塞米松组使用2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注射液,3 d后地塞米松减量为10 mg,连用一周。记录术后下肢痛的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以及是否有下肢"反跳痛"及其VAS评分和持续时间。结果:3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和JOA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下肢"反跳痛"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地塞米松可减少术后下肢痛的VAS评分,甘露醇无此效果,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露醇不能减少术后下肢"反跳痛"的发生率,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甘露醇 地塞米松
原文传递
椎间盘损伤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术后后凸畸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鑫峰 李鹏 +1 位作者 刘明 刘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1-596,共6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损伤与胸腰段单节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后入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后出现后凸畸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采用PKP治疗的63例胸腰段单节段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探讨椎间盘损伤与胸腰段单节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后入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后出现后凸畸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采用PKP治疗的63例胸腰段单节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有无椎间盘损伤分为观察组(椎间盘有损伤,29例)和对照组(无椎间盘损伤,34例)。通过比较术后1、6、12个月两组患者的伤椎楔变角和矢状位后凸cobb角、同一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伤椎楔变角和后凸cobb角、术后1、6、12个月观察组不同Sander分级患者的后凸cobb角,以观察椎间盘损伤与胸腰段单节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后入路PKP后出现后凸畸形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9.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6、12个月的伤椎楔变角(4.9°±2.5°、5.8°±2.4°、6.2°±2.4°)均大于对照组(4.7°±2.4°、5.2°±2.4°、5.8°±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12个月矢状位后凸cobb角(14.4°±3.6°、15.8°±3.5°)均大于对照组(10.1°±3.7°、10.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12个月的后凸cobb角(14.4°±3.6°、15.8°±3.5°)均较术后1个月(10.6°±3.2°)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6、12个月的后凸cobb角有增加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观察组Sander 2、3级患者的后凸cobb角均较Sander 1级患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胸腰段单节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均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后凸畸形,而椎间盘损伤是加重患者术后后凸畸形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胸腰段骨折
原文传递
早期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志刚 贾新华 +3 位作者 刘明 李鹏 高鑫峰 勘武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在清醒状态及持续心电监护、C臂透视下,于颈部屈曲位行早期渐...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在清醒状态及持续心电监护、C臂透视下,于颈部屈曲位行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牵引起始重量10kg,每5min左右增重1-2kg,直至复位。复位成功后择期手术治疗。复位前、后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方法行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复位,平均复位牵引重量28kg(14-49kg),平均牵引时间58min(20-140min),牵引过程中无1例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生命体征异常。复位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是一种安全、简单及有效的方法,可为脊髓损伤的恢复及下一步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快速复位
原文传递
腺病毒介导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凯 杨林 +2 位作者 高鑫峰 安颖 谢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34-1938,共5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构建腺病毒介导的bcl-xL基因过表达载体pAdTrack-bcl-xL,分离大鼠BMSCs并培养扩增,转染pAdTrack-bcl-xL及空...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构建腺病毒介导的bcl-xL基因过表达载体pAdTrack-bcl-xL,分离大鼠BMSCs并培养扩增,转染pAdTrack-bcl-xL及空白载体,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bcl-xL表达水平。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10),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BMSCs治疗、转染空载体的BMSCs治疗组和bcl-xL过表达的BMSCs治疗组均制作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并在术后3 d进行相应治疗。治疗后6周和1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采集膝关节,制作石蜡切片,后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以及番红素-O法对膝关节软骨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结果与空载体组比较,pAdTrack-bcl-xL组BMSCs中bcl-xL基因在mRNA水平上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1.07±0.08比8.15±0.31,t=-52.893,P<0.01),提示成功构建bcl-xL基因稳定过表达的BMSCs。治疗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及转染空载体的BMSCs治疗组大鼠膝关节有大量软骨形成、软骨细胞排列趋于整齐、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与空载体的BMSCs治疗组比较,bcl-xL过表达的BMSCs治疗组大鼠膝关节有更多软骨形成、软骨细胞排列更整齐、软骨细胞数量大大增加。与同组6周时比较,各治疗组大鼠12周时的软骨形成更加明显,尤以bcl-xL过表达的BMSCs治疗组最为突出。结论bcl-xL过表达的BMSCs能显著促进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过表达 膝关节 软骨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