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页岩油藏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睿姗
李海波
+4 位作者
杨正明
郭和坤
高铁宁
戴仪心
孟焕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9-974,共6页
针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陆相页岩油岩心,结合应力敏感实验与核磁共振技术,定量给出应力敏感实验前、后岩心孔隙度变化,分析实验前、后岩心孔隙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岩心孔隙变化对应力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微米缝发育明显的岩心增加应力后...
针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陆相页岩油岩心,结合应力敏感实验与核磁共振技术,定量给出应力敏感实验前、后岩心孔隙度变化,分析实验前、后岩心孔隙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岩心孔隙变化对应力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微米缝发育明显的岩心增加应力后,孔隙度减小幅度较大,微米缝部分闭合,孔喉减小,应力敏感性较强;应力降低后微米缝不能重新张开,渗透率不可恢复。基质岩心增加应力后,孔喉也有减小的现象,应力敏感性较高,但应力降低后岩心孔隙度恢复率较高,渗透率的恢复率也较高。泥质含量高的岩心,应力增加后孔喉减小的幅度大,应力敏感性较强,且应力降低后,岩心孔隙度恢复率低,渗透率不可恢复;泥质含量较低的岩心,应力增加后孔喉减小的幅度较小,应力降低后,岩心孔隙度恢复率较高,渗透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江汉盆地
应力敏感
核磁共振
孔隙变化
微米缝
岩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油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高铁宁
杨正明
+3 位作者
李海波
李睿姗
窦景平
任红梅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461-2467,共7页
以页岩油储层内白云质泥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低温氮气吸附试验数据研究其纳米孔隙分布特征并计算其分形维数,而后与国内典型页岩气储层、致密油储层典型岩芯进行对比,表明该页岩油储层纳米孔隙发育集中且连续;孔隙半径主要分布区间为4...
以页岩油储层内白云质泥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低温氮气吸附试验数据研究其纳米孔隙分布特征并计算其分形维数,而后与国内典型页岩气储层、致密油储层典型岩芯进行对比,表明该页岩油储层纳米孔隙发育集中且连续;孔隙半径主要分布区间为4~40nm;孔隙形态比较单一,以平行板状孔为主;页岩油储层纳米孔隙分布既不同于致密油储层岩芯不同尺寸孔隙发育较为均匀的特征,又明显区别于主要孔隙空间更小的页岩气储层岩芯;页岩油储层纳米孔隙分形维数介于所选致密油储层与页岩气储层之间,表明储层的非均质性亦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纳米
孔隙结构
低温吸附
分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盐间页岩油储集层盐溶作用岩心实验评价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正明
李睿姗
+4 位作者
李海波
骆雨田
陈挺
高铁宁
张亚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0-755,共6页
利用盐溶实验、渗吸实验和高温高压核磁共振在线测试等方法,建立了盐间页岩含油岩心盐溶作用评价方法,并分析了盐溶作用对自发渗吸和渗透率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时刻测试的核磁共振T2(横向弛豫时间)图谱信号量和分布特征,定量评价盐溶...
利用盐溶实验、渗吸实验和高温高压核磁共振在线测试等方法,建立了盐间页岩含油岩心盐溶作用评价方法,并分析了盐溶作用对自发渗吸和渗透率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时刻测试的核磁共振T2(横向弛豫时间)图谱信号量和分布特征,定量评价盐溶作用强度:在盐溶实验中,随着注入水不断浸入岩心,岩心中的盐逐渐溶解;盐间页岩含油岩心自发渗吸实验可分为强渗吸弱盐溶、强盐溶促渗吸和弱盐溶弱渗吸3个阶段,自发渗吸中的盐溶作用非常明显,盐溶采出程度贡献率在60%以上;盐间页岩含油岩心内部不同横截面或不同部位的微观孔隙结构分布不均匀,盐溶后孔隙体积增大,孔隙度增加,渗透率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盐溶作用
渗吸作用
物理模拟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裂缝型致密油藏气水交替采油机理定量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戴仪心
郭和坤
+5 位作者
李海波
曾庆桥
孟立新
王睿思
孟焕
高铁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10248-10254,共7页
为了揭示不同渗透率储层岩心气驱动用规律及气水交替采油机理,开展基于华北潜山致密油储集层岩样,不同条件下的常规气驱和气水交替实验,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实验不同阶段T 2谱的变化,定量计算孔隙内的油水分布变化情况。研究表明:...
为了揭示不同渗透率储层岩心气驱动用规律及气水交替采油机理,开展基于华北潜山致密油储集层岩样,不同条件下的常规气驱和气水交替实验,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实验不同阶段T 2谱的变化,定量计算孔隙内的油水分布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含裂缝岩心低驱替压力下,采出油量较多,增加驱替压力后,新增采油量很少,增加驱替压力对驱油效率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不含裂缝的均质岩心低驱替压力下,采出油量较多,增加驱替压力后,采油量有所提高,增加驱替压力对驱油效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对于裂缝发育岩心,气水交替采油机理主要为水的渗吸作用,从而采出小孔喉内的油,5块岩心气水交替采出油百分数介于5.04%~8.15%,平均为6.58%,其中水的“封堵”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致密油储层
气驱动用规律
气水交替
核磁共振
微观驱油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油藏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睿姗
李海波
杨正明
郭和坤
高铁宁
戴仪心
孟焕
机构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9-974,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49-005-004,2017ZX05013-0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2017E-1514,2018E-11-05)
文摘
针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陆相页岩油岩心,结合应力敏感实验与核磁共振技术,定量给出应力敏感实验前、后岩心孔隙度变化,分析实验前、后岩心孔隙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岩心孔隙变化对应力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微米缝发育明显的岩心增加应力后,孔隙度减小幅度较大,微米缝部分闭合,孔喉减小,应力敏感性较强;应力降低后微米缝不能重新张开,渗透率不可恢复。基质岩心增加应力后,孔喉也有减小的现象,应力敏感性较高,但应力降低后岩心孔隙度恢复率较高,渗透率的恢复率也较高。泥质含量高的岩心,应力增加后孔喉减小的幅度大,应力敏感性较强,且应力降低后,岩心孔隙度恢复率低,渗透率不可恢复;泥质含量较低的岩心,应力增加后孔喉减小的幅度较小,应力降低后,岩心孔隙度恢复率较高,渗透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江汉盆地
应力敏感
核磁共振
孔隙变化
微米缝
岩性
Keywords
shale oil reservoir
Jianghan basin
stress sensitivit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pore changes
microfracture
lithology
分类号
TE1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油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高铁宁
杨正明
李海波
李睿姗
窦景平
任红梅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461-2467,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49005-004
2017ZX05013-001
+1 种基金
2017ZX05069003)
中石油股份公司重大专项(2017E-1507)
文摘
以页岩油储层内白云质泥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低温氮气吸附试验数据研究其纳米孔隙分布特征并计算其分形维数,而后与国内典型页岩气储层、致密油储层典型岩芯进行对比,表明该页岩油储层纳米孔隙发育集中且连续;孔隙半径主要分布区间为4~40nm;孔隙形态比较单一,以平行板状孔为主;页岩油储层纳米孔隙分布既不同于致密油储层岩芯不同尺寸孔隙发育较为均匀的特征,又明显区别于主要孔隙空间更小的页岩气储层岩芯;页岩油储层纳米孔隙分形维数介于所选致密油储层与页岩气储层之间,表明储层的非均质性亦介于两者之间。
关键词
页岩油
纳米
孔隙结构
低温吸附
分形
Keywords
shale oil
nanometer
porosity structure
low temperature absorption
fractal
分类号
TE1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盐间页岩油储集层盐溶作用岩心实验评价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正明
李睿姗
李海波
骆雨田
陈挺
高铁宁
张亚蒲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0-755,共6页
基金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7ZX05013-001,2017ZX05049-0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重大基础科技攻关课题(2018B-4907)。
文摘
利用盐溶实验、渗吸实验和高温高压核磁共振在线测试等方法,建立了盐间页岩含油岩心盐溶作用评价方法,并分析了盐溶作用对自发渗吸和渗透率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时刻测试的核磁共振T2(横向弛豫时间)图谱信号量和分布特征,定量评价盐溶作用强度:在盐溶实验中,随着注入水不断浸入岩心,岩心中的盐逐渐溶解;盐间页岩含油岩心自发渗吸实验可分为强渗吸弱盐溶、强盐溶促渗吸和弱盐溶弱渗吸3个阶段,自发渗吸中的盐溶作用非常明显,盐溶采出程度贡献率在60%以上;盐间页岩含油岩心内部不同横截面或不同部位的微观孔隙结构分布不均匀,盐溶后孔隙体积增大,孔隙度增加,渗透率也增加。
关键词
页岩油
盐溶作用
渗吸作用
物理模拟
核磁共振
Keywords
shale oil
salt dissolution
imbibition
physical simula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裂缝型致密油藏气水交替采油机理定量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戴仪心
郭和坤
李海波
曾庆桥
孟立新
王睿思
孟焕
高铁宁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10248-10254,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69003)
国家基金项目油气重大专项(201705013-001)
中石油股份公司重大专项(2017E-1507,2018E-11-05)。
文摘
为了揭示不同渗透率储层岩心气驱动用规律及气水交替采油机理,开展基于华北潜山致密油储集层岩样,不同条件下的常规气驱和气水交替实验,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实验不同阶段T 2谱的变化,定量计算孔隙内的油水分布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含裂缝岩心低驱替压力下,采出油量较多,增加驱替压力后,新增采油量很少,增加驱替压力对驱油效率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不含裂缝的均质岩心低驱替压力下,采出油量较多,增加驱替压力后,采油量有所提高,增加驱替压力对驱油效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对于裂缝发育岩心,气水交替采油机理主要为水的渗吸作用,从而采出小孔喉内的油,5块岩心气水交替采出油百分数介于5.04%~8.15%,平均为6.58%,其中水的“封堵”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裂缝型致密油储层
气驱动用规律
气水交替
核磁共振
微观驱油机理
Keywords
fractured tight oil reservoirs
gas driving law
water alternating ga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icrocosmic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页岩油藏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李睿姗
李海波
杨正明
郭和坤
高铁宁
戴仪心
孟焕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页岩油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
高铁宁
杨正明
李海波
李睿姗
窦景平
任红梅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盐间页岩油储集层盐溶作用岩心实验评价
杨正明
李睿姗
李海波
骆雨田
陈挺
高铁宁
张亚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裂缝型致密油藏气水交替采油机理定量研究
戴仪心
郭和坤
李海波
曾庆桥
孟立新
王睿思
孟焕
高铁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