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红花黄色素A抗血栓作用的生物转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春 高陪 +3 位作者 沈竞 苏建 杨琼木 孙启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0-792,共3页
目的对地衣芽孢杆菌(C2-13)发酵红花黄色素A(SYA)增强抗血栓作用的转化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SYA发酵前后的物质变化进行检测,用聚酰胺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新物质进行分离并初步鉴定其结构。抗血栓作用是通过大鼠... 目的对地衣芽孢杆菌(C2-13)发酵红花黄色素A(SYA)增强抗血栓作用的转化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SYA发酵前后的物质变化进行检测,用聚酰胺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新物质进行分离并初步鉴定其结构。抗血栓作用是通过大鼠尾部血栓实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PT)等药效实验测定。结果发酵后生成的新物质(命名为SYA-X)的抗血栓作用较SYA显著增强;其紫外吸收峰为353.6 nm,红外图谱中没有苯环峰出现,质谱显示其分子量为543。结论SYA通过C2-13的发酵,其抗血栓作用得到明显提高;该过程中,SYA被转化为一种新的高效抗栓成分SY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红花黄色素A 地衣芽孢杆菌 抗血栓
下载PDF
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制备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敬 高陪 +2 位作者 沈竞 苏建 孙启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最近应用于临床的纳米创伤敷料中复合了纳米银等抗菌材料,虽抗菌性能较强,但生物相容性差,无法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拟通过观察γ-多聚谷氨酸酯化改性反应的动力学条件以及酯化后γ-多聚谷氨酸制备新型水凝胶的最佳方法,并对γ-... 目的:最近应用于临床的纳米创伤敷料中复合了纳米银等抗菌材料,虽抗菌性能较强,但生物相容性差,无法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拟通过观察γ-多聚谷氨酸酯化改性反应的动力学条件以及酯化后γ-多聚谷氨酸制备新型水凝胶的最佳方法,并对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创伤敷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水凝胶材料。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1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①以γ-多聚谷氨酸为原料,烯丙基溴及溴代正丁烷作酯化剂,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油浴60℃条件下制备酯化γ-多聚谷氨酸。②以酯化γ-多聚谷氨酸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作交联剂,充N2保护,80℃油浴,制备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③采用细胞毒性实验、生物降解实验、皮肤刺激与致敏实验、全身急性毒性实验对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①酯化γ-多聚谷氨酸:酯化度为40%和50%的γ-多聚谷氨酸具有一定疏水性又能保持适当亲水性。②吸水性分析:酯化度为40%的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吸水率能够达到自身重量的44倍。③细胞毒性实验结果:L929细胞在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浸提液中形态正常;MTT检测表明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浸提液组毒性为0级或1级。④生物降解实验结果: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在5d后即能降解60%,在15d时仅残余少量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⑤局部斑贴实验结果: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各时段各部位无红斑和水肿反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皮肤刺激反应为0级。⑥皮肤致敏实验结果:移去斑贴物1,24,48h后,试验动物贴敷部位均无红斑和水肿出现,反应积分小于1。根据皮肤致敏实验分级标准,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对豚鼠无明显的潜在致敏性。⑦全身急性毒性实验结果: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浸提液注射后24,48,72h,小鼠体质量均无明显的变化,与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别,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为阴性反应。结论:以酯化后γ-多聚谷氨酸制备的水凝胶不仅具有高吸水性,同时还具有优良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多聚谷氨酸 酯化γ-多聚谷氨酸 新型水凝胶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利用大豆乳清废水生产SCP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喻东 苏建 +2 位作者 高陪 沈竞 孙启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38-541,共4页
以大豆乳清废水为原料,通过对产朊假丝酵母的培养,使大豆乳清废水中的营养成分被酵母菌吸收利用,从而使菌体生长繁殖产生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SCP)产量为8.7 mg/mL,蛋白含量为51.3%;且废水COD去除率达到73.4%,达到了国家乳清废水的标... 以大豆乳清废水为原料,通过对产朊假丝酵母的培养,使大豆乳清废水中的营养成分被酵母菌吸收利用,从而使菌体生长繁殖产生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SCP)产量为8.7 mg/mL,蛋白含量为51.3%;且废水COD去除率达到73.4%,达到了国家乳清废水的标准,从而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乳清废水 酵母菌 单细胞蛋白 蛋白含量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自发渗吸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陪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12期76-,共1页
由于渗吸效果对注水开发起着一定作用。通过实验研究,获的低渗油藏基质岩块的渗吸规律,为低渗油藏渗吸注水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渗吸 注水开发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锋 高陪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10期171-172,共2页
孔隙结构研究是油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本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发现高孔低渗是该区块储层的特征,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是中孔和小孔,渗流的基本通... 孔隙结构研究是油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本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发现高孔低渗是该区块储层的特征,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是中孔和小孔,渗流的基本通道是细喉和中喉。该区储层的孔喉分布复杂,使油井产能差异较大,是影响油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喉道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转化芦丁制备槲皮素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高陪 苏建 +1 位作者 沈竞 孙启玲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29-1433,共5页
用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黑曲霉以芦丁为底物进行液态发酵,以达到将芦丁转化为槲皮素的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液态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芦丁3%,NaNO_3 0.3%,K_2HPO_40.1%,MgSO_40.05%,KCl0.05%,FeSO_40.01... 用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黑曲霉以芦丁为底物进行液态发酵,以达到将芦丁转化为槲皮素的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液态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芦丁3%,NaNO_3 0.3%,K_2HPO_40.1%,MgSO_40.05%,KCl0.05%,FeSO_40.01%;pH=6;装液量20%,接种量20%,培养条件为35℃,200 r/min.在此条件下,芦丁的转化率为97.78%,槲皮素的得率为90.39%.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槲皮素的提取条件,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酒精浓度60%,料水比1:6,温度60℃,提取4次,每次60min.在此条件下,槲皮素的提取率为95.37%.对提取得到槲皮素粗品进行热水沉淀,最终得到纯度为97.12%的槲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芦丁 槲皮素 正交实验
原文传递
微生物发酵转化黄芩苷生成黄芩素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汪红 高陪 +2 位作者 廖勇 王敬 孙启玲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5-798,共4页
筛选到一株产β-葡萄糖醛酸酶的菌株HQ-10,能够以黄芩为底物,通过发酵将黄芩中的黄芩苷转化为黄芩素。通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黄芩苷转化率近于92%。发酵产物经TLC、HPLC、质谱等方法检测确定为黄芩素。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Β-葡萄糖醛酸酶 黄芩苷 黄芩素
原文传递
微生物发酵转化黄姜生成薯蓣皂苷元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喻东 沈竞 +3 位作者 高陪 苏建 孙启玲 Qi-Ling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81-1786,共6页
筛选到一株能高效转化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的菌株,并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发酵前后薯蓣皂苷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变化,表明经菌株的转化作用后,黄姜中的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本研究对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成份,底物浓度,装量,... 筛选到一株能高效转化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的菌株,并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发酵前后薯蓣皂苷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变化,表明经菌株的转化作用后,黄姜中的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本研究对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成份,底物浓度,装量,接种量,转速进行优化,并找到充分利用黄姜的生态环保的预处理方法,建立了一种高效清洁的薯蓣皂苷元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发酵转化 黄姜 生成 薯蓣皂苷元含量 工艺研究 DIOSGENIN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technology production process medium components The OPTIMUM 预处理方法 培养基成份 转化作用 生态环保 生产工艺 菌株 高效转化 发酵条件
原文传递
不同pH值对京尼平交联胶原制备生物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汪红 苏建 +2 位作者 高陪 沈竞 孙启玲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1-485,共5页
通过测定京尼平交联胶原后的颜色、交联度、吸液率、降解率及细胞毒性的变化,研究交联pH值对京尼平交联胶原制备生物材料的影响.分别于pH5.0,5.5,6.0,6.5,7.0条件下,在0.5%京尼平水溶液中交联24 h,以未交联的胶原作为对照,评价所得材料... 通过测定京尼平交联胶原后的颜色、交联度、吸液率、降解率及细胞毒性的变化,研究交联pH值对京尼平交联胶原制备生物材料的影响.分别于pH5.0,5.5,6.0,6.5,7.0条件下,在0.5%京尼平水溶液中交联24 h,以未交联的胶原作为对照,评价所得材料的颜色、交联度、吸液率、降解率、细胞毒性及组织相容性特点.当pH为5.5时,交联后材料的颜色较浅,且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抗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 胶原 交联反应
原文传递
微生物转化法生成橙皮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竞 高陪 +2 位作者 苏建 王成世 孙启玲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78,共4页
用以橙皮苷为转化底物和主要碳源的培养基筛选到能高效转化橙皮苷生成橙皮素的青霉菌C-21.并利用"复杂系统状态定向调控技术"对种子培养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使发酵时间缩短至58 h,转化率达到99.55%.根据菌种的动力学曲线发现... 用以橙皮苷为转化底物和主要碳源的培养基筛选到能高效转化橙皮苷生成橙皮素的青霉菌C-21.并利用"复杂系统状态定向调控技术"对种子培养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使发酵时间缩短至58 h,转化率达到99.55%.根据菌种的动力学曲线发现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可以提前起始产酶时间,增强产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橙皮苷 橙皮素 优化
原文传递
复合诱变及发酵优化选育染料木素转化菌株的研究
11
作者 樊思睿 沈竞 +2 位作者 苏建 高陪 孙启玲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58-1464,共7页
本研究通过对两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黄丝曲霉JS-Q和黑曲霉XK-L进行复合诱变,诱变混合菌株直接进行产酶培养,利用"复杂系统定向调控技术",以酶活为指标对培养条件进行连续的定向调控,在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过程中富集正突变... 本研究通过对两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黄丝曲霉JS-Q和黑曲霉XK-L进行复合诱变,诱变混合菌株直接进行产酶培养,利用"复杂系统定向调控技术",以酶活为指标对培养条件进行连续的定向调控,在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过程中富集正突变株并逐步提高酶活,在挑选出正突变株的同时优化出适合高酶活正突变株的培养条件.最终从优化产酶培养基中挑选到菌株F17和F27,产酶能力比出发前菌株XK-L提高了64.9%和49.4%.用这两株菌分别发酵槐角苷,经测定其转化率分别为76%和78%,比出发菌株XK-L提高31.0%和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诱变 复杂系统定向调控技术 槐角苷 染料木素 β葡萄糖苷酶
原文传递
分离浓缩的β-葡萄糖苷酶降低京尼平制备损失率的研究
12
作者 苏建 高陪 +1 位作者 沈竞 孙启玲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7-240,共4页
为了减少京尼平在酶解制备过程中的损失,通过硫酸铵盐析及DEAE-Sepharos52离子交换层析对黑曲霉发酵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离浓缩,比活由1.09 U/mg提高到8.17U/mg,京尼平损失也从45.7%降低到7.7%左右,从而提高了京尼平的得率;另外,... 为了减少京尼平在酶解制备过程中的损失,通过硫酸铵盐析及DEAE-Sepharos52离子交换层析对黑曲霉发酵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离浓缩,比活由1.09 U/mg提高到8.17U/mg,京尼平损失也从45.7%降低到7.7%左右,从而提高了京尼平的得率;另外,通过海藻酸钠固定β-葡萄糖苷酶,使酶的有效使用次数达到五次以上,提高了酶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 β葡萄糖苷酶 分离浓缩 固定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