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Cr钢双道搭接磨削淬硬回火软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顺兴 刘菊东 黄松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4-182,共9页
对退火态40Cr钢进行双道搭接磨削淬硬试验,并结合单道磨削淬硬试验和磨削淬硬表面温度仿真,研究了搭接量对软化区硬度分布、形状特征和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道磨削淬硬表面存在回火软化现象。搭接量Cr=0时,软化区近似梯形,Cr≥... 对退火态40Cr钢进行双道搭接磨削淬硬试验,并结合单道磨削淬硬试验和磨削淬硬表面温度仿真,研究了搭接量对软化区硬度分布、形状特征和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道磨削淬硬表面存在回火软化现象。搭接量Cr=0时,软化区近似梯形,Cr≥1 mm时,软化区近似平行四边形。随着搭接量的增加,软化区宽度相应增大;其组织也由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铁素体、珠光体和马氏体转变为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马氏体。从提高磨削淬硬面积和磨削淬硬加工效率的角度出发,宜采用Cr=1 mm的搭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道磨削 磨削淬硬 软化区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GCr15钢内圆表面磨削淬硬层软化带的正交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顺兴 刘菊东 黄松伟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364-369,共6页
为了研究GCr15钢内圆磨削表面淬硬层的硬度分布特征,进行径向切入式内圆表面磨削淬硬正交试验,并优化了磨削用量组合。结果表明:1)内圆磨削淬硬件的砂轮周向切入切出区域存在软化带,该软化带由砂轮径向切入区、周向切入过渡区和周向切... 为了研究GCr15钢内圆磨削表面淬硬层的硬度分布特征,进行径向切入式内圆表面磨削淬硬正交试验,并优化了磨削用量组合。结果表明:1)内圆磨削淬硬件的砂轮周向切入切出区域存在软化带,该软化带由砂轮径向切入区、周向切入过渡区和周向切出过渡区组成;2)磨削深度对软化带弧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工件进给速度对软化带弧长的影响显著,磨削速度对软化带弧长的影响一般显著;3)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软化带周向显微硬度分布曲线由“U”形转变为“W”形。当磨削用量组合为:磨削深度a p=0.3 mm,工件进给速度v w=0.20 m/min,磨削速度v s=30 m/s时,可以获得最小软化带弧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钢 内圆磨削 正交试验 软化带 显微硬度 磨削用量
下载PDF
基于横向进给的磨削淬硬层深度正交试验研究
3
作者 高顺兴 刘菊东 +2 位作者 晋家伟 许志龙 杨小璠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16-119,共4页
以横向进给磨削正交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磨削深度a_p、工件进给速度vw和横向重磨量C_r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深度a_p和工件进给速度v_w是影响磨削淬硬层深度的高度显著因素,其显著性大小依次为:磨削深度a_p>工... 以横向进给磨削正交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磨削深度a_p、工件进给速度vw和横向重磨量C_r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深度a_p和工件进给速度v_w是影响磨削淬硬层深度的高度显著因素,其显著性大小依次为:磨削深度a_p>工件进给速度v_w>横向重磨量C_r。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工件进给速度的减小,磨削淬硬层深度相应增大。从提高磨削淬硬层深度及其均匀性的角度出发,本试验的最优磨削淬硬工艺参数组合:磨削深度ap为0.4 mm,工件进给速度v为0.2 m/min,横向重磨量C_r为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进给 磨削淬硬 淬硬层深度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情感的共鸣 教学的互动
4
作者 高顺兴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0期22-23,共2页
互动式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本文探讨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进教学实践,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观念 角色 自主 动态 氛围 影响
下载PDF
向“电老虎”夺效益
5
作者 岑翠菊 高顺兴 张学诗 《新会计》 1986年第7期5-6,共2页
上海磨料磨具厂是一个全市有名的“电老虎”厂,年耗电量在六百万度以上。在能源紧张的今天,面临着增产同耗电之间的尖锐矛盾,逼得该厂非设法在用电上“节衣缩食”不可。经过落实措施、加强管理,几年来,果然年年单耗下降,取得了社会效益... 上海磨料磨具厂是一个全市有名的“电老虎”厂,年耗电量在六百万度以上。在能源紧张的今天,面临着增产同耗电之间的尖锐矛盾,逼得该厂非设法在用电上“节衣缩食”不可。经过落实措施、加强管理,几年来,果然年年单耗下降,取得了社会效益与微观效益相统一的共同提高。 以该厂所生产的低铝刚玉砂为例:1984年的产量比1983年增长9.4%,而用电单耗则下降了2.7%;1985年的产量又比1984年增长3%,而用电单耗则更下降了7.3%。如果按万元产值耗电量计算,1984年比1983年下降12.6%;1985年又比1984年下降1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单耗 磨料磨具 微观效益 日报表 全厂范围 成本比重 企业利益 大帐 产品成本 冶炼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