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昆承湖周边地区土壤动物的种群、数量、土壤酶与土壤动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3个样地,随机用土壤环刀按0~5、5~10和10~15 cm 3层采样。每个季度取样1次,共计4次。采用手捡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中、小型土壤动物用Tul...[目的]对昆承湖周边地区土壤动物的种群、数量、土壤酶与土壤动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3个样地,随机用土壤环刀按0~5、5~10和10~15 cm 3层采样。每个季度取样1次,共计4次。采用手捡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中、小型土壤动物用Tullgren法分离,同时进行分类鉴定和数量统计,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获得土壤动物732个,隶属于3门11纲19类。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占个体总数的78.28%。常见类群为线虫纲、双尾目、双翅目、膜翅目、蜘蛛目,占个体总数的16.53%。其他为稀有类群,只占个体总数的5.19%。3个样地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的排序为样地3>样地1>样地2。脲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负相关,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呈现明显的表聚性。湿度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温度与土壤动物密度趋向于负相关。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而种群密度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本地合理利用土地及生态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昆承湖周边地区土壤动物的种群、数量、土壤酶与土壤动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3个样地,随机用土壤环刀按0~5、5~10和10~15 cm 3层采样。每个季度取样1次,共计4次。采用手捡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中、小型土壤动物用Tullgren法分离,同时进行分类鉴定和数量统计,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获得土壤动物732个,隶属于3门11纲19类。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占个体总数的78.28%。常见类群为线虫纲、双尾目、双翅目、膜翅目、蜘蛛目,占个体总数的16.53%。其他为稀有类群,只占个体总数的5.19%。3个样地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的排序为样地3>样地1>样地2。脲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负相关,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呈现明显的表聚性。湿度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温度与土壤动物密度趋向于负相关。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而种群密度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本地合理利用土地及生态管理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