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罗布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高风超 田新英 +2 位作者 陈翔 汪婉 王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罗布考组,每组12只。给药8 w后,采用Morris...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罗布考组,每组12只。给药8 w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用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海马区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明显上升;给予普罗布考后,与模型组相比,普罗布考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普罗布考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血管性痴呆 海马 BCL-2 BAX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4
2
作者 高风超 陈翔 田新英 《医学综述》 2014年第6期1068-1071,共4页
血管性痴呆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缺血缺氧性或出血性脑损伤造成的病理组织学损伤和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血管性痴呆的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血管性痴呆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缺血缺氧性或出血性脑损伤造成的病理组织学损伤和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血管性痴呆的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目前公认脑缺血缺氧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海马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结构,并且对脑缺血缺氧极其敏感。因此,脑缺血缺氧极易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使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目前,血管性痴呆是唯一一种可以防治的痴呆。因此,对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SOD、MD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田新英 陈翔 +1 位作者 汪婉 高风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改善情况及海马区SOD和MDA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普罗布考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给药8w后以Morris水迷宫实验观...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改善情况及海马区SOD和MDA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普罗布考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给药8w后以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情况。用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并测定海马区SO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弱(P<0.01);海马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普罗布考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1),海马区SOD活性明显增加,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结论普罗布考可改善VD大鼠认知水平和病理变化,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从而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普罗布考 MORRIS水迷宫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翔 高风超 田新英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3期2379-2382,共4页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动物实验是探讨其发病机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动物实验是探讨其发病机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分析大鼠VD的造模方法和造模后大鼠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神经生化指标等观测指标,可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高风超 孙秀娟 张风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肿胀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72%高于对照组的81.81%,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可提高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肿胀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肩手综合征 低频脉冲电刺激 镜像疗法 上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