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魏万敏 高清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用不同浓度大蒜素处理24、48、72 h,MTT法测定其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大蒜素(浓度分别为3、6、12μg/m L)处理K562细胞48 h后,分别采...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用不同浓度大蒜素处理24、48、72 h,MTT法测定其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大蒜素(浓度分别为3、6、12μg/m L)处理K562细胞48 h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h123探针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分光光度计检测Casepase-3、Casepase-9相对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p16、p27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大蒜素(浓度3~24μg/m L)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大蒜素(浓度分别为3、6、12μg/m L)作用K562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5%、21.4%、34.6%,对照组凋亡率为2.2%;Casepase-3、Casepase-9相对活性显著增加;p16、p27的表达升高,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蒜素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16、p27基因的表达,增加细胞Casepase-3、Casepase-9活性及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关。大蒜素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K562细胞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 P16基因 P27基因
下载PDF
Galectin-3、CK19、CD56和TPO联合检测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 被引量:8
2
作者 龚圣勇 肖阳 +3 位作者 宋芳 魏万敏 田龙 陈洪雷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Galectin-3、CK19、CD56、TPO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两步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30例良性乳头状增生(benign papill... 目的探讨Galectin-3、CK19、CD56、TPO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两步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30例良性乳头状增生(benign papillary hyperplasisa,BPH)中Galectin-3、CK19、CD56、TPO的表达。结果 Galectin-3、CK19、CD56、TPO在PT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6.7%、13.3%,在BPH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3.3%、73.3%、100%,四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Galectin-3、CK19、CD56、TPO用于PTC诊断时的灵敏度分别是100%、100%、6.7%、13.3%,特异度分别是90%、56.7%、26.7%、0,联合应用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96.7%;用于BPH诊断时灵敏度分别是10%、43.3%、73.3%、100%,特异度分别是0、0、93.3%、86.7%,联合应用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是73.3%、100%。结论 Galectin-3、CK19、CD56、TPO联合检测可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的鉴别诊断,并能显著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GALECTIN-3 CK19 CD56 TPO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不同孵育温度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龚圣勇 魏万敏 +1 位作者 田龙 宋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7-937,共1页
手工操作目前仍是大部分基层病理科免疫组化操作的主要方法,由于实验条件难以标准化从而影响免疫组化切片染色质量,常给诊断带来困难,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现介绍一种恒温水浴法,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关键词 孵育 温度 水浴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骨髓涂片诊断输入性黑热病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魏万敏 赵华锋 陈万新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6期892-893,共2页
黑热病即内脏利什曼病,是由雌性白蛉传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我国1950年多数地区已基本上消灭了黑热病,近年来,在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等6省出现当地感染的黑热病。由于该病相对少见,容易误诊,其诊断很大程度上... 黑热病即内脏利什曼病,是由雌性白蛉传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我国1950年多数地区已基本上消灭了黑热病,近年来,在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等6省出现当地感染的黑热病。由于该病相对少见,容易误诊,其诊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骨髓涂片找到了利杜小体。现报告1例输入性黑热病的骨髓像特征及诊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杜利小体 骨髓涂片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