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分气生藻春季种类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魏丽漫 孙庆业 +1 位作者 赵琼 齐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7,共7页
2021年3月对安徽省宁国市枫香林(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栎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土壤藻和树生藻种类组成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气生藻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21年3月对安徽省宁国市枫香林(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栎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土壤藻和树生藻种类组成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气生藻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表层土壤和树皮上共检出藻类83种,隶属5门7纲21目35科45属,以绿藻、蓝藻居多。土壤藻种类丰富度明显高于树皮,22种藻类在两种基质上均存在。土壤藻优势科为绿藻门丝藻科,树皮藻优势科为蓝藻门色球藻科。土壤藻丰富度表现为青冈栎林>枫香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影响其丰富度最显著的环境因子为土壤氨态氮、有机质(P<0.05)。树皮藻丰富度表现为马尾松林>青冈栎林>杉木林>枫香林,其丰富度受表层树皮总氮、总磷、总钾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生藻 森林 土壤藻 树皮藻
下载PDF
“种子萌发的温周期现象”实验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魏丽漫 管悦 +1 位作者 左俊怡 余世金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1-22,36,共3页
为了探索"种子萌发的温周期现象"实验项目最优的实验材料和温度条件,选择水稻、辣椒、茄子和西芹等四种植物种子,参照各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以高温与低温相差5℃作为培养温度,以高温/低温时间比12/12h、14/10h和16/8h为变温周... 为了探索"种子萌发的温周期现象"实验项目最优的实验材料和温度条件,选择水稻、辣椒、茄子和西芹等四种植物种子,参照各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以高温与低温相差5℃作为培养温度,以高温/低温时间比12/12h、14/10h和16/8h为变温周期,以发芽指数(Gi)和发芽时间(t)来评价发芽结果。结果显示:水稻、辣椒、茄子和西芹的温周期现象表现最好的温度分别为30/25℃-16/8h、25/20℃-16/8h、25/20℃-12/12h和22/17℃-16/8h;变温与恒温发芽结果的差异显著性依次为西芹、茄子、水稻、辣椒。从结果的显著性和操作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实验材料最优的是水稻,其温度条件最优的是30/25℃-16/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温周期现象 实验条件
下载PDF
森林土壤有效磷测定过程中3种脱色剂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翔 赵琼 +3 位作者 魏丽漫 耿必苗 武林辉 孙庆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73-278,共6页
为选出森林土壤有效磷测定过程中最优的脱色剂,比较了无磷活性炭粉、分子量为1 200万的聚丙烯酰胺以及DM301大孔树脂3种材料对5种森林土壤碳酸氢钠(pH=8.5)浸提液中的有机质进行吸附分离的效果,采用直接比色法测定了浸提液中腐殖酸的浓... 为选出森林土壤有效磷测定过程中最优的脱色剂,比较了无磷活性炭粉、分子量为1 200万的聚丙烯酰胺以及DM301大孔树脂3种材料对5种森林土壤碳酸氢钠(pH=8.5)浸提液中的有机质进行吸附分离的效果,采用直接比色法测定了浸提液中腐殖酸的浓度。并比较了这3种材料自身的含磷量、对可溶性有机质(腐殖酸溶液)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浸提液中磷吸附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对配制的腐殖酸溶液吸附效果最佳,滤液呈无色透明状,而无磷活性炭对土壤浸提液的有机质去除效果最好,大孔树脂吸附效果最差。因此,在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过程中,无磷活性炭是最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有机质 有效磷 吸附材料
下载PDF
“肉牛-蘑菇-炭”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单元”设计
4
作者 左俊怡 魏丽漫 +1 位作者 龙锦云 余世金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3-25,共3页
为了提高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遴选出养牛、种菇和制炭三个有关联的秸秆利用方式,构成循环产业链,根据产业链中消耗的秸秆原料数量确定秸秆供应的农户区面积,使秸秆的产生和资源化利用产销平衡,构成一个"生态单元"。"生... 为了提高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遴选出养牛、种菇和制炭三个有关联的秸秆利用方式,构成循环产业链,根据产业链中消耗的秸秆原料数量确定秸秆供应的农户区面积,使秸秆的产生和资源化利用产销平衡,构成一个"生态单元"。"生态单元"由生产中心和农户区两部分组成。生产中心收购农户区的秸秆作为原料,养殖肉牛、种植蘑菇和制炭。养牛、种菇和制炭三个产业环环相扣,并与农业生产形成良性生态链:制炭余热用于菇房加温,牛粪作为种菇培养料,尿液制沼气,沼渣、沼液与蘑菇下脚料还田。按照普通标准确定种菇规模,由种菇需要的牛粪量确定肉牛养殖数量,种菇和养牛剩下的秸秆用来制炭,制炭规模由农户区产生秸秆的数量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资源化利用 生态单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