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素连接酶和小清蛋白在脑性瘫痪小鼠模型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秦明 胡莹莹 +2 位作者 魏云艳 朱虹 王德广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Huwe1)和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在脑性瘫痪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新生7 d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按Rice的方法手术通过结扎小鼠单侧颈总动脉并缺氧来制作脑性瘫痪模型。对照组麻醉... 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Huwe1)和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在脑性瘫痪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新生7 d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按Rice的方法手术通过结扎小鼠单侧颈总动脉并缺氧来制作脑性瘫痪模型。对照组麻醉后仅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单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剪断,然后缝合伤口,未置于缺氧环境。各组小鼠分别在术后7 d、14 d、21 d、28 d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脑、作冰冻切片,片厚30μm,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Huwe1和PV的表达。结果:(1)Huwe1和PV在对照组成年小鼠脑中广泛表达,在小鼠发育过程中海马各区Huwe1和PV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至成年时趋于稳定;(2)模型组小鼠自术后7 d起,模型组损伤侧海马CA1、CA3、DG区Huwe1的表达均高于其对侧和对照组(P<0.05);PV的表达虽然高于其对侧,却又低于其对照组(P<0.05)。结论:Huwe1在脑性瘫痪小鼠模型损伤侧海马中表达增高可能与脑损伤后其清除异常蛋白有关。PV的低表达可能与脑缺血有关,其损伤侧一过性的高表达提示可能与脑损伤后PV缓冲胞内钙超载的能力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泛素连接酶 小清蛋白 海马 小鼠
下载PDF
大鼠Somatostatin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魏云艳 赵莉娟 +3 位作者 孙蒙蒙 王瑾 于佳田 王德广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764-768,共5页
目的克隆大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基因和神经元突触素Synapsin(Synl)的启动子序列,构建神经元特异性表达SST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方法采用RT—PCR法和PCR法分别扩增SST基因和Synl的启动子序列,并将其克隆至重组慢病毒载... 目的克隆大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基因和神经元突触素Synapsin(Synl)的启动子序列,构建神经元特异性表达SST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方法采用RT—PCR法和PCR法分别扩增SST基因和Synl的启动子序列,并将其克隆至重组慢病毒载体系统(Lenti—EGFP),构建出以Synl启动子序列为启动子、携带SST基因的表达质粒Lenti—pSyn—SST-2A—EGFP;再将该表达质粒与pMDL、pRey和pVSVG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共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重组的慢病毒载体,将病毒注射人大鼠海马,检测EGFP和SST的表达效果。结果经测序克隆的SST和Synl启动子与GenBank上的序列相比完全一致,并测得SST重组慢病毒纯化后病毒滴度为1.5×10^9TU/ml,该病毒注射人海马可以转染神经元并表达SST。结论成功构建出以Synl启动子序列为启动子,携带SST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神经元突触素启动子 慢病毒载体 构建
下载PDF
浅析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魏云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7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先学后教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为容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 先学后教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为容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先学后教 教学应用
下载PDF
脑瘫模型的制作与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秦明 朱虹 +1 位作者 魏云艳 王德广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4328-4330,共3页
目的:制作新生小鼠脑瘫模型,并通过行为学、形态学检测模型的稳定性,为脑瘫的基础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30只新生7天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结扎一侧颈总动脉并缺氧来制作脑瘫模型。假手术组仅切... 目的:制作新生小鼠脑瘫模型,并通过行为学、形态学检测模型的稳定性,为脑瘫的基础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30只新生7天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结扎一侧颈总动脉并缺氧来制作脑瘫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出单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剪断,然后缝合伤口,未置于缺氧环境。各组小鼠于模型完成后第28天,通过跳台实验观察行为变化、尼氏染色和神经元特异核抗原(Neuron 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被动回避性跳台实验中,模型组小鼠较假手术组小鼠学习记忆时间明显延长(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损伤侧海马各区细胞排列紊乱,尼氏小体数量减少,且CA3区神经元损伤情况最为严重;NeuN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损伤侧海马阳性表达较假手术组同侧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一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缺氧的方法制作脑瘫模型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动物模型 神经元特异核蛋白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