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言对于思维方式的影响力——兼论语言对于哲学思维方式的导向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魏博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0,共7页
语言是表现民族思维方式差异的重大特征之一。每一民族的语言都会对该民族思维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语言的差异性导引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它的发展影响着思维方式的变化。不同民族语言的变迁影响着不同思维方式的发展与变化。当然,在... 语言是表现民族思维方式差异的重大特征之一。每一民族的语言都会对该民族思维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语言的差异性导引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它的发展影响着思维方式的变化。不同民族语言的变迁影响着不同思维方式的发展与变化。当然,在不同"语言"与"思维方式"的"相对世界"的背后,还有着人类共同性的"绝对世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思维方式 差异性 多样化 变化
下载PDF
论语言对艺术思维导向的“局域”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魏博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6-132,共7页
语言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语言对思维影响的过程中,对思维的运行起着导向作用。抽象程度越高的思维形式,如哲学思维,语言对其导向作用也就越加充分。而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思维来说,语言的导向作用却是不充分的,表现为&qu... 语言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语言对思维影响的过程中,对思维的运行起着导向作用。抽象程度越高的思维形式,如哲学思维,语言对其导向作用也就越加充分。而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思维来说,语言的导向作用却是不充分的,表现为"局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艺术思维 导向作用
下载PDF
论宗教思维——兼论语言对宗教思维的导向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博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59,共3页
宗教思维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出现,它既有理性思维的进入,又有非理性思维的渗透,但其理性不能贯彻到底,因为最终它要为信仰服务。宗教思维的运行离不开语言,它由语言的导向而运行,但语言对于宗教思维的导向具有"不充分"的性质,... 宗教思维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出现,它既有理性思维的进入,又有非理性思维的渗透,但其理性不能贯彻到底,因为最终它要为信仰服务。宗教思维的运行离不开语言,它由语言的导向而运行,但语言对于宗教思维的导向具有"不充分"的性质,因为宗教思维可以不完全依赖于语言的引导,还可以通过实物或行为引领宗教思维的前行,以非理性的思维形式,直指信仰者的心灵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思维 语言 理性 信仰
下载PDF
略论中西方语言文字的特性与差异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博辉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语言文字不断地发展,形成了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大分支。我们把带有"表意"性的语言文字统称为"会意语言",把带有"表音"性的语言文字统称为"确意语言"。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在此,对于中西方... 语言文字不断地发展,形成了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大分支。我们把带有"表意"性的语言文字统称为"会意语言",把带有"表音"性的语言文字统称为"确意语言"。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在此,对于中西方语言文字的特性进行分析,找出其差异性,这也是理解和把握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及民族精神的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会意 确意 特性 差异
下载PDF
论哲学语言的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博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7,共5页
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的符号形式。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综合性、批判性、多元性和概念化等特点,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哲学语言的反思特性,哲学语言即“反思的语言”。对哲学语言的探讨是研究各种哲学思维模式和哲学发展脉络的重要前提... 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的符号形式。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综合性、批判性、多元性和概念化等特点,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哲学语言的反思特性,哲学语言即“反思的语言”。对哲学语言的探讨是研究各种哲学思维模式和哲学发展脉络的重要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哲学语言 特性 反思
下载PDF
论哲学的“理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博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9-23,共5页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于"理性"有着不同的释说,这是理性的相对性一面。但哲学本质上是"理性"的,这又是它的绝对性一面,或称为"绝对的理性"。作为人类理性最高层面上的哲学的"理性",是"宇宙...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于"理性"有着不同的释说,这是理性的相对性一面。但哲学本质上是"理性"的,这又是它的绝对性一面,或称为"绝对的理性"。作为人类理性最高层面上的哲学的"理性",是"宇宙的理性"、"纯粹的理性"、"反思的理性",在这意义上说,亦是"绝对的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理性 逻各斯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分裂—和谐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博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10,共6页
人类初始,由于人对大自然的充分依赖,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感性和谐"。发展到近代,由于人文和科学的力量,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渐增长,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分裂状态。如今,人们发出了要在更高阶段上回归自然的呼声,这将会... 人类初始,由于人对大自然的充分依赖,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感性和谐"。发展到近代,由于人文和科学的力量,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渐增长,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分裂状态。如今,人们发出了要在更高阶段上回归自然的呼声,这将会形成人与自然的"理性和谐"。人们重新审视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它已成为当今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努力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人类 和谐 分裂
下载PDF
语言与思维关系析要 被引量:4
8
作者 魏博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8-56,共9页
就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主要有语言唯是说、思维唯是说、语言与思维"曲线会合"说等。析理这些观点,它们都有其优势和偏颇。事实上,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 就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主要有语言唯是说、思维唯是说、语言与思维"曲线会合"说等。析理这些观点,它们都有其优势和偏颇。事实上,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思维 关系
下载PDF
论日常语言与哲学语言的差异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魏博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4-49,共6页
日常语言是哲学语言产生的基础,但哲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相互区别。日常语言具有经验性、非系统性和含混性等特征;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特点。探讨日常语言和哲学语言的差异性,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哲学语言的本质,以表达哲学... 日常语言是哲学语言产生的基础,但哲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相互区别。日常语言具有经验性、非系统性和含混性等特征;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特点。探讨日常语言和哲学语言的差异性,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哲学语言的本质,以表达哲学思想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语言 哲学语言 经验性 超验性
下载PDF
历史地解读“我们”与“自然”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博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7-10,共4页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 :1 )“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 ,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 2 )“我们”与“自然”的分裂。...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 :1 )“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 ,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 2 )“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 ,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 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 ,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 ,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 ,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 "自然" 人类 价值观念 "天人和谐"观 感性和谐 理性和谐
下载PDF
论科学语言与哲学语言的关联与差异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博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都是理性符号形式,具有“理性相关性”,但它们又有着各自的语言符号系统,存在着科学语言的特殊性、精确性、普适性与哲学语言的普遍性、思辨性、个性化的差异。它们表达着各自的理论,揭示着不同等级、范围的世界图景... 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都是理性符号形式,具有“理性相关性”,但它们又有着各自的语言符号系统,存在着科学语言的特殊性、精确性、普适性与哲学语言的普遍性、思辨性、个性化的差异。它们表达着各自的理论,揭示着不同等级、范围的世界图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比较与论证,可以更好地把握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的特点及其关系,以及它们在科学与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语言 哲学语言 理性符号
下载PDF
刍议“创新文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博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7-32,共6页
相对于以往的“自然文化”、“人文文化”而言 ,当今的文化可称之为“创新文化”。因为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是创新性的实践 ,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所反映出的创新精神无不渗透在社会、经济领域以及观念领域当中。所以在“创新的实践”基础上形... 相对于以往的“自然文化”、“人文文化”而言 ,当今的文化可称之为“创新文化”。因为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是创新性的实践 ,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所反映出的创新精神无不渗透在社会、经济领域以及观念领域当中。所以在“创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创新文化”的氛围和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文化 实践 经济 社会 观念
下载PDF
语言的生长与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博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3,共3页
哲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语言,因为哲学思维是反思性的思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其相应性,当语言和思维发展到高度抽象时,哲学才能真正地产生。在此之前经历了纯交际语言-超理性思维、象形语言-低级直觉理性思维、意象语言-高级直觉理性... 哲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语言,因为哲学思维是反思性的思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其相应性,当语言和思维发展到高度抽象时,哲学才能真正地产生。在此之前经历了纯交际语言-超理性思维、象形语言-低级直觉理性思维、意象语言-高级直觉理性思维、抽象语言-理性思维的漫长道路和阶段,语言和哲学之间关系的展开尽现在这一历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哲学 神话 象形文字 直觉思维 理性思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博辉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6-21,115,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逐渐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过程的展开中,又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只是"学理"上的道路。在实践中,它们紧密相联,交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逐渐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过程的展开中,又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只是"学理"上的道路。在实践中,它们紧密相联,交互作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下载PDF
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导向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博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9,共6页
没有语言的生成就没有哲学的产生,哲学语言和哲学思维都各具特性,哲学所运用的是超越经验的"纯概念",哲学概念是哲学思维的开端。哲学概念的建构引导着哲学思维的前行。哲学这样一种"纯思"的思维形式受到了哲学语... 没有语言的生成就没有哲学的产生,哲学语言和哲学思维都各具特性,哲学所运用的是超越经验的"纯概念",哲学概念是哲学思维的开端。哲学概念的建构引导着哲学思维的前行。哲学这样一种"纯思"的思维形式受到了哲学语言的充分规范和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语言 哲学思维 导向论
下载PDF
儒释道:天人和谐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博辉 《学习论坛》 2009年第2期60-63,共4页
儒释道的"天人和谐观"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实践水平基础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天人合一"是儒释道共有的中心理念,从中具体反映出其"整体观"、"平等观"、&q... 儒释道的"天人和谐观"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实践水平基础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天人合一"是儒释道共有的中心理念,从中具体反映出其"整体观"、"平等观"、"内在价值观"等。儒释道从不同角度诠释的"天人和谐观"共同构成了今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和谐 儒家 道家 佛家
下载PDF
哲学语言的历史是哲学思维的发展史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博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哲学思维的发展史是哲学语言不断创新的历史,是哲学概念、语词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不断更新的历史。哲学概念、范畴的发展水平在各个不同阶段上的提升,标志了哲学思维的不断深化。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历史发展的“不变灭”的基础。
关键词 哲学语言 哲学思维 历史 发展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两个维度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博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4期90-92,共3页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大学教育中,表现为两个不同维度的主体,一是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二是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更好地注重不同层位的主体作用,提高大学的教育水平,促...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大学教育中,表现为两个不同维度的主体,一是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二是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更好地注重不同层位的主体作用,提高大学的教育水平,促使大学教育科学地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主体 马克思主义 教育
下载PDF
文化创新的走向——兼论文化创新的实践基础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博辉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44-148,F003,共6页
文化在不断创新的历史中发展 ,形成了“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创新文化”的走向。它们分别是在“自然的实践”、“自主的实践”和“创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历史阶段上的文化氛围和趋向 。
关键词 文化创新 自然文化 人文文化 创新文化
下载PDF
注重理论实践教学中的两个“实验”
20
作者 魏博辉 李静 韩秀丽 《学习月刊》 2011年第2期104-105,共2页
教育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中,重在激发和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实验 “问题意识” 创新意识 教育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