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蚊虫传播乙型肝炎作用的研究 Ⅰ自然采集和人工喂血蚊携带HBsAg的研究
1
作者 丁正荣 王福菊 +11 位作者 杨进业 陈琨琳 李艳萍 李荣成 邓洁卿 李钊武 梁士哲 王振山 李远志 范文光 魏喜仁 邵惠训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3年第5期1-5,共5页
对南宁市居民家庭调查蚊虫季节消长,蚊虫密度高峰为2~3月和10~11月。蚊虫种属以致乏库蚊为主。自然采集蚊虫394批。用RPHA、ELISA 和 SPRIA 检测,HBsAg 阳性率为14.5%,其中以 SPRIA 敏感度最高,发现 HBsAg 阳性与蚊虫的吸血有关。未... 对南宁市居民家庭调查蚊虫季节消长,蚊虫密度高峰为2~3月和10~11月。蚊虫种属以致乏库蚊为主。自然采集蚊虫394批。用RPHA、ELISA 和 SPRIA 检测,HBsAg 阳性率为14.5%,其中以 SPRIA 敏感度最高,发现 HBsAg 阳性与蚊虫的吸血有关。未吸血蚊虫和怀孕蚊虫均未发现 HBsAg 阳性。在不同的种属中,以三带喙库蚊、搔扰阿蚊和致乏库蚊的 HBsAg 阳性率较高。采集点中,以采自肝炎病房的蚊虫 HBsAg 阳性率较高。由实验室饲养致乏库蚊喂以 HBsAg 阳性血。发现蚊虫携带 HBsAg 时间为1~4天,血液消化以后,HBsAg 也消失,HBsAg 阳性蚊的排泄物、卵、幼虫、蛹、第一代成蚊均未检出 HBsAg。自然采集的 HBsAg 阳性蚊虫10组中用免疫电镜法查出7组 HBsAg 阳性,由人工喂养阳性血液的蚊虫10组,用免疫电镜法查出5组阳性。HBsAg 颗粒均可被其特异血清凝集,对照组均未发现 HBsAg 样颗粒。本文结果支持蚊虫可通过机械性传播乙型肝炎,而不作为生物学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乏库蚊 免疫电镜法 蚊虫传播 乙型肝炎 三带喙库蚊 人工喂养 性传播 南宁市区 家庭调查 HBSAg
下载PDF
体质性非溶血性黄疸1例报告
2
作者 魏喜仁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3-44,共2页
体质性非溶血性黄疸(Gilbert’ s综合征)又称慢性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疽,慢性间歇性幼年黄疸,体质性肝功能不良非结合胆红素增多症。人群发病率可高达6%,常因不易鉴别而误诊,现将我们所遇到1例报告如下。李某,男性,18岁,战士,山东籍。发现... 体质性非溶血性黄疸(Gilbert’ s综合征)又称慢性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疽,慢性间歇性幼年黄疸,体质性肝功能不良非结合胆红素增多症。人群发病率可高达6%,常因不易鉴别而误诊,现将我们所遇到1例报告如下。李某,男性,18岁,战士,山东籍。发现巩膜黄染2天于1987年2月3日入院。于1987年2月2日在同班一战士患甲型肝炎住院后,李某被人发现巩膜黄染,次日即被送入我院诊治。入院前体温、血压均正常,精神食欲均好,二便正常。未经休息治疗。流行病学史:入院前同住房间一战士患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不甚密切。家族史:全家7人,其母亲,一姐,一哥患有"生理性黄疸"。查体: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营养良好,皮肤无黄染,未见蜘蛛痣,肝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肺肝界于右锁中线第五肋间,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溶血性黄疸 Gilbert 肝掌 甲型病毒性肝炎 巩膜黄染 巩膜轻度黄染 流行病学史 肝功能不良 生理性黄疸 人群发病率
下载PDF
蚊虫传播乙型肝炎作用的研究 Ⅱ 蚊体内HBsAg的免疫电镜观察
3
作者 梁士哲 王振山 +10 位作者 李远志 范文光 魏喜仁 邵惠训 丁正荣 王福菊 杨进业 李艳萍 陈琨琳 李荣成 邓洁清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3年第5期6-10,共5页
基于蚊虫在虫媒病毒中的传播作用和乙型肝炎的血系统传染,不少作者提出蚊虫有传播乙型肝炎的可能性。曾有人用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电泳及凝胶扩散试验[5]。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蚊虫传播 免疫电镜 凝胶扩散试验 HBSAG 虫媒病毒 免疫试验 南宁市区 凝集状态 荧光抗体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