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用于制作骨骼组织切片的新脱钙液 被引量:8
1
作者 魏国联 沈贵华 孙耘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骨骼组织 切片 脱钙液
下载PDF
滴定法测定碘酸钾盐的碘含量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颖 于钧 +3 位作者 魏国联 苏晓辉 吕建国 梁超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前,国内外用于盐碘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容量滴定法和比色法。由于盐碘测定主要用于碘缺乏病日常监测工作,因而要求盐碘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因此目前国内外大都主张采用滴定法,本文介绍的是一种由美国消除微营养素缺乏计划署(PAMM... 目前,国内外用于盐碘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容量滴定法和比色法。由于盐碘测定主要用于碘缺乏病日常监测工作,因而要求盐碘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因此目前国内外大都主张采用滴定法,本文介绍的是一种由美国消除微营养素缺乏计划署(PAMM)提供,目前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用的一种用于碘酸钾盐中碘含量测定的方法,该方法在1995年3月份全国省级实验室尿碘、盐碘测定学习班推出后,被各地学员一致接受,认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现将此方法介绍给大家,并建议全国盐碘测定统一采用这一方法。本文在完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根据作者应用该方法的经验,对某些应用环节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酸钾盐 含量 滴定法 碘缺乏病
下载PDF
临床Ⅰ和Ⅱ期肺癌纵隔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毛友生 张德超 +5 位作者 张宏图 孙耘田 赵晓航 刘秀英 魏国联 刘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研究早期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内癌细胞微小转移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32例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且未经任何术前治疗的肺癌患者的 181枚纵隔淋巴结 ,每枚淋巴结于两个不同层面切取冰冻切片 ,用抗上皮细胞抗原的Be... 目的 研究早期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内癌细胞微小转移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32例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且未经任何术前治疗的肺癌患者的 181枚纵隔淋巴结 ,每枚淋巴结于两个不同层面切取冰冻切片 ,用抗上皮细胞抗原的Ber Ep4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行HE染色进行对照 ,观察早期肺癌纵隔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的情况。结果  15例患者 (46 .9% )的2 1枚 (11.6 % )常规病理石蜡切片HE染色阴性的纵隔淋巴结 ,经Ber Ep4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微小癌细胞转移灶 ,其中 6例患者冰冻切片HE染色也发现有微小转移灶。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确定为N0、N1、N2的患者分别为 19,6 ,7例 ,Ber Ep4免疫组化染色后微小转移灶阳性的患者分别为 7,2 ,6例 ,即7例Ⅰb期 (N0 )和 2例Ⅱb期 (N1)患者上升为Ⅲa期 (N2 )。 32例早期肺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术后常规病理分期和免疫组化分期中 ,N2患者分别占 0、18.8%和 4 6 .9%。结论 病期愈晚 ,纵隔淋巴结微小转移愈多见 ,Ber Ep4免疫组化染色较两平面HE染色更易于发现淋巴结中微小转移灶。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常规病理分期存在分期偏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纵隔淋巴结 微小转移灶 早期肺癌 免疫组化染色 HE染色 临床分期 期中 结论 发现
原文传递
胃原发性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尚梅 刘秀云 +2 位作者 邹霜梅 魏国联 孙耘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分析并总结胃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胃癌标本共计 462 0例 ,其中内分泌肿瘤 2 0例 ,采用手术后肿瘤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 ,应用SP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 0例中有类癌 1例 ,恶性类癌 3例 ,小细胞癌 6例 ,混合... 目的 分析并总结胃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胃癌标本共计 462 0例 ,其中内分泌肿瘤 2 0例 ,采用手术后肿瘤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 ,应用SP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 0例中有类癌 1例 ,恶性类癌 3例 ,小细胞癌 6例 ,混合性外分泌 内分泌癌 10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结果 :S 10 0 80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85 % ,嗜铬粒素A 5 0 % ,突触素 80 % ,胃泌素 3 0 % ,5 羟色胺 65 % ,细胞角蛋白AE1/AE3 5 0 % ,癌胚抗原 80 %。结论 尽管根据WHO肿瘤国际组织学2 0 0 0年新分类 ,胃的内分泌肿瘤在组织形态上有类癌、恶性类癌、小细胞癌、混合性外分泌 内分泌癌及瘤样病变 5种类型。但在本组报道的病例中 ,仍有少数病例形态特殊 ,很难归类。胃的内分泌肿瘤在组织学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原发性内分泌肿瘤 病理特点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分型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变异肝细胞结节的检出及其与肝细胞腺瘤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毅然 滕晓英 +2 位作者 魏国联 郭蕾 苏勤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80-83,88,共5页
目的研究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与变异肝细胞病灶(FAH)和结节(NAH)的关系,并对其微血管结构以及细胞增生活性与肝细胞腺瘤(HCA)进行对比观察。方法对5例患者的6个经典FNH和9例患者的10个HCA进行组织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与变异肝细胞病灶(FAH)和结节(NAH)的关系,并对其微血管结构以及细胞增生活性与肝细胞腺瘤(HCA)进行对比观察。方法对5例患者的6个经典FNH和9例患者的10个HCA进行组织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Ki-67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计算Ki-67标记指数以反映细胞增生活性。结果6个FNH病变中均检测到多个FAH和NAH。HCA和FNH组织中均有CD34标记的微血管,但其密度和分布不同。HCA中微血管弥漫存在;FNH中微血管呈灶性或小结节状分布,主要存在于NAH中。CK19标记显示,FNH中胆小管和胆管阳性,NAH和HCA均为阴性。FNH中,73个NAH的Ki-67标记指数(2.8%)明显高于FNH内NAH未累及的肝实质(0.6%),但与HCA(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典FNH中常见NAH形成,NAH与周围肝实质不同,具有较高的细胞增殖活性以及类似于HCA的CD34阳性微血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肝细胞结节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微血管密度 腺瘤 肝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