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通县“8.21”极端性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国财 巨克英 《青海气象》 2016年第1期29-32,共4页
2013年8月21日08时—22日08时,青海省东北部地区普降小到中雨,其中大通县气象测站8月21日18时至22日07时出现特大暴雨,降水量达144.9mm,不仅创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日降水量(08—08时)极大值,同时也创本省单站日降水量(08—08时)历史... 2013年8月21日08时—22日08时,青海省东北部地区普降小到中雨,其中大通县气象测站8月21日18时至22日07时出现特大暴雨,降水量达144.9mm,不仅创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日降水量(08—08时)极大值,同时也创本省单站日降水量(08—08时)历史极大值。特大暴雨引发山洪,致使2714人受灾,1人死亡。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资料,对青海省大通县特大暴雨致洪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归纳了特大暴雨致洪气象指标与预报技术难点,旨在为今后的预报预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性暴雨 山洪 数值预报产品 指标
下载PDF
局域网内实现Micaps资料的检索和传输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国财 郭英香 赵春宁 《青海气象》 2010年第2期42-44,共3页
制作中短期天气预报所应用的资料及Micaps资料,数目庞大所占硬盘空间较大,每日容量大约为3~4Gb。逐月备份这些资料,需将逐日检索后备份到指定的Pc机或大容量移动硬盘。本文介绍如何应用vb编程实现这一工作任务。
关键词 资料检索 传输
下载PDF
青海省东北部汛期雷达定量预测降水分析
3
作者 魏国财 李生辰 徐亮 《青海科技》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本文利用2005、2006年6~9月西宁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雷达周围11个气象站自动雨量资料,通过概率配对方法建立了反射率因子Z和雨强I之间的关系,并对2007年6月14~15日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进行了试报,结... 本文利用2005、2006年6~9月西宁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雷达周围11个气象站自动雨量资料,通过概率配对方法建立了反射率因子Z和雨强I之间的关系,并对2007年6月14~15日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进行了试报,结果表明:距雷达80km范围以内预报准确率较高,为短时降水定量预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预测降水量 青海省东北部
下载PDF
2013年9—11月青海省乡镇气温预报检验
4
作者 魏国财 石成珍 李金海 《青海气象》 2014年第2期11-12,共2页
2013年10月1日青海省开展了乡镇预报业务。预报要素包括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天况、风向、风速等。青海省有400个乡镇,观测气温的站点有150个。针对这150个乡镇,对24小时内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进行检验。
关键词 乡镇 预报 检验
下载PDF
青海高原1961-2013年积雪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海娥 李生辰 +1 位作者 张青梅 魏国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9-1226,共8页
应用1961-2013年逐日积雪深度及气象要素资料,采用REOF、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青海高原积雪日数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各季节积雪日数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高原积雪日数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1961年至20世纪90年... 应用1961-2013年逐日积雪深度及气象要素资料,采用REOF、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青海高原积雪日数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各季节积雪日数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高原积雪日数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1961年至20世纪90年代末呈增加趋势,其中1982年达到峰值为44天,2000-2012年呈减少趋势.(2)青海高原积雪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差异大,分为六个积雪气候区,主要特点为高原南部积雪日数最多且呈显著增加趋势;东部农业区、西部柴达木盆地积雪少且呈下降趋势.(3)冬、春季积雪日数有上升趋势,冬季较显著;秋季积雪日数有下降趋势.(4)各季节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是影响秋、春季积雪的关键因子;冬、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是影响冬季积雪的关键因子.青海高原冬、春季有暖湿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积雪变化 REOF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成娟 魏国财 +2 位作者 朱平 蔡忠周 马琼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64-468,共5页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云图、自动站、NCEP1°×1°再分析等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6年8月18日清晨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云图、自动站、NCEP1°×1°再分析等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6年8月18日清晨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移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在青海省东北部交汇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成因;Ki>32℃区域与强对流区域相对应;水汽特征为高层干冷,中低层暖湿,水汽通量在6~8 g/s;红外云图为云团结构紧密,边界清晰,近似椭圆状的中尺度对流云团,TBB<-73℃的区域和梯度大值区与短时强降水的落区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强对流天气 特征分析 不稳定能量 卫星云图
下载PDF
黄河上游青海段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巨克英 魏国财 +1 位作者 李金海 李有宏 《青海环境》 2017年第2期73-76,共4页
用1984~2015年黄河上游青海段16个气象测站有气象灾情记录以来的暴雨洪涝灾情资料,初步探讨了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主要评估基点,并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和统计决策理论建立了风险评估数学模型、风险函数以及最优决策。以... 用1984~2015年黄河上游青海段16个气象测站有气象灾情记录以来的暴雨洪涝灾情资料,初步探讨了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主要评估基点,并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和统计决策理论建立了风险评估数学模型、风险函数以及最优决策。以黄河上游青海地区贵德测站为例,说明了整个评估中的基本计算操作过程,其结果在暴雨洪涝灾害灾前风险评估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函数 最优决策
下载PDF
2011年4月6—7日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预报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成娟 魏国财 《青海气象》 2012年第3期35-37,41,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11年4月6-7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天气系统、各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特征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检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到暴雪天气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11年4月6-7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天气系统、各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特征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检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到暴雪天气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新疆低槽分裂短波槽携带冷空气和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部地区交汇是此次大到暴雪天气主要原因,强降雪区处在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以及低空急流左侧的强上升区,700hPa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东南侧。散度、垂直速度的高低空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强降雪出现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部大到暴雪 物理量场 卫星云图
下载PDF
西宁强降水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启玉 魏国财 +1 位作者 张令振 赵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9-277,共9页
分析2010—2016年西宁强降水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特征及预警指标,结果表明:西宁强降水的径向速度图上往往会出现逆风区,且直接受影响的混合性强降水Ⅰ类逆风区略多,对流性强降水多为Ⅱ类,总体上逆风区以东北向移动为最多。逆风区... 分析2010—2016年西宁强降水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特征及预警指标,结果表明:西宁强降水的径向速度图上往往会出现逆风区,且直接受影响的混合性强降水Ⅰ类逆风区略多,对流性强降水多为Ⅱ类,总体上逆风区以东北向移动为最多。逆风区较强降水出现时间有一定的提前量,且强降水落区在逆风区及其移动路径附近,逆风区既是强降水预警的时效性判据,也是识别强降水落区及路径的有用判据。逆风区切变流场的辐合(散),将增强(减弱)强降水的发展,且辐合(散)的出现提前于强降水的开始(结束)时间。强降水前1 h的垂直风切变特征为混合性强降水低层最大、中层最小,对流性强降水各层则均明显大;低—中—高层冷、暖平流配置的混合性强降水主要表现为深厚暖平流,对流性强降水则平流不明显或低、中层有暖平流。对流性强降水最大回波高度和零速度层均较混合性强降水高,但其总体差别较小。综合应用径向速度得到的强降水临近预警指标,其准确率达到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 垂直风场 强降水 预警
下载PDF
秦南凹陷陡坡带源—汇输砂体系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国财 张新涛 +2 位作者 郭涛 徐春强 张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2,共5页
为搞清秦南凹陷陡坡带输砂能力的控制因素,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勘探实践,应用源—汇理论,对秦南凹陷北部陡坡带源区输砂体系的类型、成因及输砂能力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断槽型(单断、双断)、侵蚀沟谷型(溯源侵蚀型... 为搞清秦南凹陷陡坡带输砂能力的控制因素,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勘探实践,应用源—汇理论,对秦南凹陷北部陡坡带源区输砂体系的类型、成因及输砂能力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断槽型(单断、双断)、侵蚀沟谷型(溯源侵蚀型、河流下切型)、山间洼地型和盆内转换带型4种输砂体系类型;东侧发育河流下切型和断槽型输砂体系,西侧古近纪早期发育溯源侵蚀沟谷型输砂体系,后期遭受充填,为沉积体系提供可容空间;输砂体系中河流下切型输砂能力最强。受输砂体系的影响,汇区的古近系沉积体系规模东侧大于西侧,东侧汇水充足,储层物性好,是下部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南凹陷 古近系 沉积体系 源—汇系统 输砂体系
下载PDF
西宁地区冰雹VIL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启玉 魏国财 《气象科技》 2018年第3期539-544,共6页
通过对2013—2016年西宁地区冰雹过程中VIL(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特征分析,得出了VIL对冰雹预警的判别指标和对冰雹路径指示:西宁地区降雹时间多出现在VIL最大值出现后的2~4个体扫,且在VIL值跃增后4~5个体扫时间内... 通过对2013—2016年西宁地区冰雹过程中VIL(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特征分析,得出了VIL对冰雹预警的判别指标和对冰雹路径指示:西宁地区降雹时间多出现在VIL最大值出现后的2~4个体扫,且在VIL值跃增后4~5个体扫时间内;86.4%的降雹区在VIL达到最大值的周围区域4.5~21.0km范围内;冰雹出现时VIL阈值6、7、9月均为23kg·m^(-2),8月为28kg·m^(-2),跃增值6、9月为5kg·m^(-2),7、8月为10kg·m^(-2);经时效检验,VIL指标具有较好的预警提前性;VIL对冰雹路径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可以通过VIL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外推做出降雹时间及落区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L特征 冰雹 阈值和跃增值 路径指示
下载PDF
小层自动追踪技术在渤海低勘探区沉积精细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藜 刘艺萌 +2 位作者 刘腾 姚城 魏国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145,共6页
小层自动追踪技术是Wheeler变换方法进行精细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针对秦南凹陷古近系三角洲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多期砂体均有不同油水界面和油藏分布明显受岩性、地层尖灭控制的特点,采用基于地震沉积学地震反射结构精细处理的小... 小层自动追踪技术是Wheeler变换方法进行精细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针对秦南凹陷古近系三角洲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多期砂体均有不同油水界面和油藏分布明显受岩性、地层尖灭控制的特点,采用基于地震沉积学地震反射结构精细处理的小层自动追踪技术,准确识别了三级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和初始湖泛面,并在Wheeler域范围内进行沉积旋回的精细标定,实现体系域甚至更高级别的地层格架内部各期砂体展布分析。该方法在秦南凹陷缓坡区及陡坡带应用,缓坡区2套重要的泥岩盖层刻画效果较好,并经勘探证实与预测结果一致;同时在陡坡带精细解剖了近源扇体内部多期次砂体的纵向分布和平面展布,落实一系列有利岩性圈闭。小层自动追踪技术在相似低勘探程度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层自动追踪技术 Wheeler变换 精细沉积预测 秦南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砂体精细刻画中的应用
13
作者 马波 刘豪 +3 位作者 魏国财 王延 李玉贤 邢志颖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10期-,共8页
黄河口凹陷位于渤海海域南部,其中在新近系中发现大量油气藏。本文将以黄河口凹陷BZ26井区明化镇组下段下亚段为例,通过地震沉积学方法开展精细砂体预测。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法,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一维正演模型... 黄河口凹陷位于渤海海域南部,其中在新近系中发现大量油气藏。本文将以黄河口凹陷BZ26井区明化镇组下段下亚段为例,通过地震沉积学方法开展精细砂体预测。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法,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一维正演模型等技术,开展精细砂体预测。研究表明:BZ26井区将明化镇组下段下亚段划分出11个准层序组(pss1-pss11),砂岩主要集中在pss1和pss11中。区域内发育五种纵向组合关系,分别对应与之匹配的地震属性关系:强均方根振幅对应较厚的砂体,反之则砂体不发育。由于区域内砂体厚度低于地震分辨率,往往一根同相轴代表多套砂体组合。因此建立一维正演模型,分析砂泥岩纵向组合与地震反射振幅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对研究区内准层序组进行精细砂体刻画并分析其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高频层序 均方根振幅 一维正演模型
下载PDF
渤海海域凹陷区油气控藏规律与勘探实践——以渤中西洼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龙 薛永安 +3 位作者 张新涛 王国强 魏国财 徐春强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8,共5页
为明确渤中西洼凹陷区新近系油气控藏规律,在渤中西洼油气勘探成果及成藏特点整体解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古隆起的大小、断层和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对新近系油气平面运聚和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提出"隆-断-盖"联控成藏模式。研... 为明确渤中西洼凹陷区新近系油气控藏规律,在渤中西洼油气勘探成果及成藏特点整体解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古隆起的大小、断层和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对新近系油气平面运聚和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提出"隆-断-盖"联控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古隆起控制油气汇聚部位,断层的发育程度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层位,泥岩盖层的厚度制约馆陶组油气富集。古隆起、断裂、泥岩盖层的有效配置共同决定了凹陷区具备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条件。在此成藏规律指导下,钻探了渤中13A和龙口7A构造,均取得了成功,进一步证实了"隆-断-盖"控藏模式在凹陷区勘探中的可行性,对深化凹陷区油气成藏认识和下一步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西洼 凹陷区 新近系 古隆起 断裂 泥岩盖层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渤海沙垒田凸起及围区沙河街组储层成岩作用分析
15
作者 陈保柱 彭靖淞 +2 位作者 吴俊刚 张新涛 魏国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6,共9页
成岩作用是深层储层发育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对沙垒田凸起及围区沙河街组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储层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起主导作用,在其作用下随着埋... 成岩作用是深层储层发育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对沙垒田凸起及围区沙河街组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储层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起主导作用,在其作用下随着埋深的增加储层趋于致密化;碳酸盐胶结作用以中、晚期为主,且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差。研究区沙河街组储层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和超压支撑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的提升有相当明显的影响;超压消减了压实作用对储层的伤害,有利于深层储层孔隙的保留。薄片镜下观察和碳、氧同位素资料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溶蚀作用是有机质排放有机酸产生的,碳酸盐胶结作用是有机酸溶蚀以后的再沉淀,进一步证明了碳酸盐胶结作用发生时间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垒田凸起及围区 沙河街组 压实作用 碳酸盐胶结作用 溶蚀作用 超压支撑作用
下载PDF
渤海海域深部热流体存在的证据及其对油气成藏意义——以秦皇岛29-2/2E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藜 张新涛 +2 位作者 刘艺萌 韩芮 魏国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3-644,共12页
深部热流体被越来越多证实参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通过岩心、岩石学、流体包裹体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探讨了研究区(秦皇岛29-2/2E油气田)深部热流体活动的详细证据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表明: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见异... 深部热流体被越来越多证实参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通过岩心、岩石学、流体包裹体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探讨了研究区(秦皇岛29-2/2E油气田)深部热流体活动的详细证据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表明: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见异常高温包裹体;天然气藏中发现CO_(2)为火山幔源无机成因气;方解石脉体氧同位素测试值远高于围岩且受高温热液影响;沉积物中发现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Co/Ni值大于1,为热液成因。热流体对该区油气成藏包括生排烃和储层改造两方面:热流体促进该区烃源岩演化,提升生烃量;热流体对储层物性改造既有溶蚀改造的积极建设作用,又有热液方解石和晚期白云石胶结充填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热流体 热液成因 油气成藏 秦皇岛29-2/2E油气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