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魏圣钊 李林 +5 位作者 曹芹 铁烈华 胡峻嶍 骆晓 谭靖星 黄从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探讨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影响,采用时空互换法,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不同连栽代次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的微生物生物量、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巨桉一代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 为探讨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影响,采用时空互换法,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不同连栽代次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的微生物生物量、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巨桉一代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土壤真菌、细菌数量与马尾松林的差异不显著,放线菌数量则显著增加。随巨桉连栽代次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递减。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磷能独立解释微生物生物量氮、细菌和真菌数量71.7%、86.1%和63.0%的变异,与总孔隙度共同解释微生物生物量碳87.9%的变异,与全氮共同解释放线菌数量89.6%的变异。可见,土壤全磷较大程度解释了微生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土壤微生物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时空互换法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圣钊 赵倩 +4 位作者 廖泯权 周世兴 何聪 王雷 黄从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001-8007,共7页
为进一步深化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内,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的影响。实验设... 为进一步深化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内,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的影响。实验设置了对照(0 g N m^(-2)a^(-1))、低氮(5 g N m^(-2)a^(-1))、中氮(15 g Nm^(-2)a^(-1))和高氮沉降(30 g N m^(-2)a^(-1)) 4个处理。结果表明:低氮和中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MBC和MBN,以低氮处理增加幅度最高;低氮和中氮处理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MBP影响不显著;高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分解过程中的MBC、MBN和MBP。随模拟氮沉降量的递增,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逐渐减少,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说明,氮沉降影响了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进而改变了凋落物的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天然常绿阔叶林 凋落叶分解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四川省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动态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峻嶍 黄访 +3 位作者 铁烈华 刘雄 魏圣钊 黄从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8-163,共6页
正确估算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利用1997年和2014年两期四川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和支付意愿法,估算了四川省两个时期森林植被的固碳经济价值。结... 正确估算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利用1997年和2014年两期四川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和支付意愿法,估算了四川省两个时期森林植被的固碳经济价值。结果表明,从1997年到2014年,四川省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由703.17亿元增长到865.75亿元,净增长162.58亿元,年均增长9.5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6%;在两个时期,云冷杉林的固碳经济价值比重最大,分别占总固碳经济价值的54.82%和46.62%,表明云冷杉森林植被类型在全省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川省天然林和人工林植被的固碳经济价值均呈增加趋势,并且人工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年均增长速率(7.42%)明显高于天然林(1.03%);四川省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总体上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说明,实施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内的森林保护和经营管理措施对提高森林植被的固碳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碳储量 固碳经济价值 森林植被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湿地类型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娜娜 高飞 +3 位作者 魏圣钊 黄从德 杜美霖 兰素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502-5512,共11页
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对四川湿地进行遥感制图,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获取2000—2015年间2期(2000—2010年和2010—2015年)湿地变化时空数据库,选取平均风速、降雨量、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间、平均相对湿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 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对四川湿地进行遥感制图,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获取2000—2015年间2期(2000—2010年和2010—2015年)湿地变化时空数据库,选取平均风速、降雨量、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间、平均相对湿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9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影响因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对四川省湿地类型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1)从2000年到2015年,四川省湿地变化面积705374 hm^2,沼泽和河流湿地是每期湿地面积变化的主体,库塘是变化最大的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最为稳定,主要的湿地变化类型是沼泽转化为非湿地、河流和非湿地转变为库塘。(2)平均气温、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分别解释湿地类型变化的16.6%、30.7%和2.1%,而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仅能解释0.6%和0.3%,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气温和人口数量是四川省湿地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3)四川不同湿地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沼泽湿地转化为非湿地的量减少,而且国内生产总值越高,非湿地和河流湿地转变为库塘的量越多;随着平均气温的增加,沼泽湿地转化为非湿地的面积增加。研究结果说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四川湿地面积的保护和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全球变暖仍然导致沼泽湿地在不断减少,因此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加强对沼泽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对于稳定四川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湿地类型变化 驱动力 CCA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的米易县单位面积蓄积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叶光志 魏圣钊 +3 位作者 张国先 刘雄 黎学森 黄从德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6期71-74,共4页
研究森林单位面积蓄积的空间分布可为制定森林管理对策提供参考。本文以四川省米易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米易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米易县森林单位面积蓄积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米易县单位面积蓄积的最... 研究森林单位面积蓄积的空间分布可为制定森林管理对策提供参考。本文以四川省米易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米易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米易县森林单位面积蓄积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米易县单位面积蓄积的最适半方差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单位面积蓄积的全局Moron I和Z值分别为0.79和446.71,呈现较强的聚集趋势。此外,米易县单位蓄积块金比为50%,表明其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双重因素的影响。通过ARCGIS普通克里金插值,绘制出米易县单位面积蓄积的空间分布图。地统计模拟结果表明,米易县平均单位面积蓄积为50.76 m^ 3·hm^-2。全县蓄积总体上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规律,与地形、地势变化一致,与人口密度变化相反。研究结果说明,米易县单位蓄积空间分布受自然和人为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单位面积蓄积 空间格局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南典型森林土壤微生物在不同土壤深度下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丁爽 魏圣钊 +4 位作者 陈真亮 邵婧 段逢瑞 严禹 段兴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4-622,共9页
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底层土存有大量有机碳,但有关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壤,深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影响机制尚不确定。本研究采用磷脂脂肪酸技术分析西南地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哀... 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底层土存有大量有机碳,但有关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壤,深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影响机制尚不确定。本研究采用磷脂脂肪酸技术分析西南地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哀牢山亚热带阔叶林和丽江温带针叶林3种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土壤深度(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探讨其在不同森林类型及土壤深度下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和全氮逐渐降低,微生物生物量显著下降;真菌∶细菌比(F∶B)逐渐减小,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G^(+)∶G^(-))显著增大,微生物群落结构由G^(-)为主的富营养型细菌结构逐渐转变为以G^(+)为主的寡营养型细菌结构。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哀牢山亚热带阔叶林与丽江温带针叶林0~20 cm的F∶B显著大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0~100 cm的G^(+)∶G^(-)显著大于丽江温带针叶林和哀牢山亚热带阔叶林。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C∶N)等是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共同解释度为78.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N是影响F∶B和G^(+)∶G^(-)的最主要驱动因子。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和微生物生物量的下降可能强烈影响西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布 土壤剖面 土壤层次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不同连栽代次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魏圣钊 李林 +6 位作者 骆晓 谭靖星 刘雄 刘行 杨帅 曹芹 黄从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2-1318,共7页
土壤酶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指示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决定了酶促反应的底物和环境,研究不同连栽代次的巨桉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对于巨桉人工林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7月,采用时空互换法,以四川省青神县... 土壤酶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指示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决定了酶促反应的底物和环境,研究不同连栽代次的巨桉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对于巨桉人工林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7月,采用时空互换法,以四川省青神县第一、二和三代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和对照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连栽代次的巨桉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马尾松林相比,一代巨桉林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但随巨桉连栽代次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递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容重、pH、有机质、全磷对不同代次的巨桉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全磷是土壤酶活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能解释酶活性变异的60%.全氮对土壤酶的整体影响不显著,仅能解释土壤酶活性变异的20.5%.但相对重要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全氮对脲酶和多酚氧化酶存在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巨桉连栽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改变了土壤酶活性.(图3表6参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连栽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相对重要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