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对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健 阮洪军 +1 位作者 费宝莹 魏夫荣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1694-1696,共3页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或手术方式非常关键,因此术前准确分期显得尤其重要。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但有时内镜检查及活检很难及时给以准确判断。近年来超声内镜...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或手术方式非常关键,因此术前准确分期显得尤其重要。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但有时内镜检查及活检很难及时给以准确判断。近年来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原sonography,EUS)检查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EUS检查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5层结构及其周围情况,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及有无局部邻近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本研究通过对65例常规内镜检查怀疑为恶性胃溃疡的患者进行EUS检查,分析其在良、恶性胃溃疡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同时对恶性胃溃疡进行TN分期,评估其在手术前的分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胃溃疡 术前分期 鉴别诊断 超声内镜 价值 应用 ENDOSCOPIC 消化道疾病
下载PDF
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夫荣 阮洪军 +3 位作者 曹锋 陈丹华 黄志刚 郑卫华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231-2234,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7年1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38例,经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止血效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变化、并发症等.... 目的 探讨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7年1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38例,经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止血效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变化、并发症等.结果 38例患者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35例即刻止血,3例患者聚桂醇注射治疗后针孔出血不止,即应用改良的"三明治夹心法"后血止,急诊止血成功率100.0%,早期再出血率10.5%(4/38).38例患者食管曲张静脉治疗显效率为26.32%(10/38),有效率为39.47%(15/38),总有效率为65.79%(25/38);胃底曲张静脉治疗显效率为31.58%(12/38),有效率为42.11%(16/38),总有效率为73.69%(28/38).治疗后患者均有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感,部分患者出现咽下困难感、发热等,经对症治疗缓解.术后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未见肺栓塞,也无其他部位栓塞情况.1例肝癌患者在术后15d排胶过程中再发大出血死亡.结论 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中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聚桂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下载PDF
MicroRNA-101调控人胃癌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夫荣 阮洪军 +3 位作者 王惠菊 何徐军 杜静 马杰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1271-1274,1278,共5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miRNA-10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力和皮下移植瘤的影响,以探讨将miRNA-101用于胃癌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分子克隆技术构建miRNA-101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Milli...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miRNA-10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力和皮下移植瘤的影响,以探讨将miRNA-101用于胃癌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分子克隆技术构建miRNA-101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Millipore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Matirge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PCR定量分析各基因表达水平,使用BALB/c免疫缺陷裸鼠建立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结果 miRNA-10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661±0.396),低于所对应的癌旁组织(1.128±0.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91,P<0.01)。胃正常上皮细胞GES-1中的miRNA-101表达量高于胃癌细胞系BGC-823、SGC-7901、MKN-45和AGS。miRNA-101对MKN-45细胞的增殖能力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MKN-45、AGS的迁移和侵袭均有抑制作用。选取MKN-45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5周,Ad-miRNA-101组肿瘤体积为(333.56±46.71)mm^3,小于Ad-EGFP组(806.41±51.83)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31,P<0.01)。结论在胃组织中,miRNA-101是一个抑制性miRNA,miRNA-101表达水平下调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miRNA-101将有可能成为胃癌生物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胃癌 miRNA-101
下载PDF
结直肠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夫荣 阮洪军 +3 位作者 黄志刚 陈艳 徐亚熙 赵仲生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7期890-891,95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诊断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的内镜下表现特点,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病理组织学的一致性,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的内镜下表现特点,对比分析其中28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术...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诊断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的内镜下表现特点,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病理组织学的一致性,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的内镜下表现特点,对比分析其中28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术前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一致性和术后病变的临床分期。结果 36例患者结肠镜下病灶分布以直肠(21例)和乙状结肠(8例)多见,肿瘤直径<2.0 cm 22例,≥2.0 cm 14例,形似早期癌样表现的浅表病灶21例,形似进展期癌样病灶15例;接受治疗的2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8例(28.57%)仍维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其余20例(71.43%)均证实为结直肠癌,与术前首次病理活检结果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一致性较差;临床病理分期早期12例(60.00%),8例为进展期癌。结论对于内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多数不能视为良性,应积极随访复查甚至手术干预,避免延误病情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检查
下载PDF
应用定标活检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萎缩性胃炎病理组织学的疗效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亚熙 胡海青 +3 位作者 魏夫荣 阮洪军 吴伟权 黄伟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后的病理组织学疗效。方法 225例CAG伴Hp感染患者,根除Hp治疗10天后,再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115例,口服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对照组B组(... 目的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后的病理组织学疗效。方法 225例CAG伴Hp感染患者,根除Hp治疗10天后,再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115例,口服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对照组B组(110例,非特异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或胃角处定标活检,记录并比较同一部位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为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积分明显降低(P均<0.05),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积分略有降低(P均>0.05),在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标活检技术可应用于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随访监测,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可使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 病理组织学 定标活检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徐亚熙 阮洪军 +4 位作者 杨建民 周晴接 楼国春 黄伟 魏夫荣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11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患者分别在普通内镜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黏膜形态等,同时进行NBl分级,然后应用Lugol氏碘液进行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患者分别在普通内镜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黏膜形态等,同时进行NBl分级,然后应用Lugol氏碘液进行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性部位、大小、黏膜形态等,并进行碘染色分级。对所有NBI阳性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食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患者应用普通内镜、NBI模式及碘染色检查中共发现89个病变,其中76处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其中普通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6.32%(58/76),应用NBI检出率为86.84%(66/76),碘染色为90.79%(69/76)。与NBI和碘染色相比,常规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较易漏诊,尤其是平坦型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主要表现为NBIⅠ级86.05%(37/43),碘染色Ⅰ级90.70%(39/43),两种方法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的判断相似(>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在NB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Ⅱ、Ⅲ级69.70%(23/33),碘染色主要表现为Ⅱ、Ⅲ级75.76%(2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普通内镜相比,NBI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与碘染色相比,NBI操作方便,检查时间短,是理想的内镜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
下载PDF
四逆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患者的效果及对IL-8、SP、MC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怡 沈健 魏夫荣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6-128,132,共4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返流性咳嗽的效果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P物质(substance P,SP)和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患...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返流性咳嗽的效果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P物质(substance P,SP)和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加减治疗,比较2组疗效,咳嗽症状积分,IL-8、SP、MCT,胃动素(gastric dynamic element,MOT)及胃泌素(gastrin-releasing,GAS),肺功能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47%)高于对照组(76.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咳嗽症状积分(1.53±0.19)分高于对照组(1.96±0.2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8、SP、M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OT、GAS、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返流咳嗽的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IL-8、SP、MC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四逆散加减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 白细胞介素-8 P物质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下载PDF
推广海宁医院医改新模式组建海宁西片医联体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海青 魏夫荣 程志恒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24期58-60,共3页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医疗就诊模式为持续的"倒三角"模式,导致了在各级医疗机构内病患需求和医院资源的安排之间有较严重的错位。区域医疗联合体(下文简称医联体)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医疗就诊模式为持续的"倒三角"模式,导致了在各级医疗机构内病患需求和医院资源的安排之间有较严重的错位。区域医疗联合体(下文简称医联体)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是国内医疗模式改革中的一种创新的尝试。通过医联体模式旨在将医联体内的医疗资源做纵向的合理配置,推动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实现大型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和共同发展的医改目标。此文就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人民医院签订合作的"浙江省人民医院海宁医院"医改新模式的具体实践做汇报和总结,并探讨将其在浙江省内、乃至全国推广实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联合体 分级诊疗 可行性
下载PDF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155例内镜活组织检查后出血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夫荣 徐亚熙 +3 位作者 曹锋 陈艳 阮洪军 杜静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诊断性内镜检查联合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低风险的内镜操作[1]。Ara 等[2]认为,对于仅使用1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行内镜下活检时不需要停服抗血小板药。2012年日本指南也有类似推荐,该指南引用的相关研究通过评估严重... 诊断性内镜检查联合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低风险的内镜操作[1]。Ara 等[2]认为,对于仅使用1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行内镜下活检时不需要停服抗血小板药。2012年日本指南也有类似推荐,该指南引用的相关研究通过评估严重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证实了该类患者行活检术的安全性[3]。但是国内类似报道不多,因需要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常为高龄,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即使术后没有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发症,也有可能存在无症状出血,可导致贫血等后果,因此内镜检查中操作者往往因担心出血并发症而放弃活检,影响诊断,特别是癌性病变的准确性,有关内镜操作的指导书中一般建议停用抗血小板药物7 d 以上后再进行内镜操作[4],但停药后有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为此,本研究观察155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患者内镜活检术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在不停用抗血小板药时行内镜活检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安全性分析 活组织检查 内镜操作 术后出血 患者 服用 内镜下活检
原文传递
应用定标活组织检查技术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亚熙 胡海青 +4 位作者 魏夫荣 阮洪军 吴伟权 赵仲生 赵岚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334,共2页
H.pylori感染足慢性胃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合并胃黏膜萎缩或肠上二皮化生时需根除H.pylori。H.pylori感染导致的胃黏膜病变多呈散在灶状分布,在根除H.pylori后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时可能导致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为... H.pylori感染足慢性胃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合并胃黏膜萎缩或肠上二皮化生时需根除H.pylori。H.pylori感染导致的胃黏膜病变多呈散在灶状分布,在根除H.pylori后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时可能导致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为活榆)部位不一致,可比性差。应用体腔黏膜活检仪行定标活检可保证治疗前后活检标本取自同一部位.更具町比性。。本研究应用定标活检对H.pylori相关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根除H.pylori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除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患者 活组织检查 H pylori感染 检查技术 应用 疗效 胃黏膜萎缩
原文传递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亚熙 阮洪军 +2 位作者 胡智明 吴伟权 魏夫荣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3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合并腹内高压(IAH)的检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1例SAP中合并有IAH的34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IAH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7例。治疗方法包括:①清...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合并腹内高压(IAH)的检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1例SAP中合并有IAH的34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IAH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7例。治疗方法包括:①清洁肠道,增强胃肠动力,肠内营养。②调控液体复苏。③腹腔有积液的患者均予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④继发胰周脓肿经穿刺引流无效的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27例IAHⅠ、Ⅱ、Ⅲ级的患者中均无形成胰周脓肿,7例IAHⅣ级患者中6例继发胰周感染,其中1例经多次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5例微创引流效果差转外科手术治愈。结论 SAP患者监测腹腔内压力(IAP)可早期发现IAH,对指导SAP的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加微创引流可有效降低IAH,从而提高SAP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腹内高压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技术普通内镜诊断73例大肠新生性病变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亮 魏夫荣 +1 位作者 徐亚熙 阮洪军 《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模式下普通内镜对大肠新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3例患者行NBI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93个大肠新生性病变,对发现的大肠病变进行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分型进行诊断,并推测病理类型,将NBI内镜诊...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模式下普通内镜对大肠新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3例患者行NBI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93个大肠新生性病变,对发现的大肠病变进行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分型进行诊断,并推测病理类型,将NBI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BI内镜对非肿瘤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为86.67%,腺瘤符合率为92.45%,腺癌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1.40%。NBI内镜发现3个白光内镜漏诊的平坦型病变。[结论]通过观察黏膜表面变化,NBI普通内镜可比较准确地鉴别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并可发现白光内镜易漏诊的病变,有利于平坦型病变的发现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新生性病变 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诊断
原文传递
以不全性小肠梗阻为表现的回盲瓣脱垂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晓红 魏夫荣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回盲瓣脱垂综合征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回盲瓣非特异性水肿。该综合征具有非特异性腹部临床症状,临床多表现为反复腹泻、右下腹疼痛、排便习惯改变和体质量减轻等。现报告1例以不全性小肠梗阻为表现的回盲瓣脱垂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病理特... 回盲瓣脱垂综合征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回盲瓣非特异性水肿。该综合征具有非特异性腹部临床症状,临床多表现为反复腹泻、右下腹疼痛、排便习惯改变和体质量减轻等。现报告1例以不全性小肠梗阻为表现的回盲瓣脱垂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瓣脱垂 小肠梗阻 综合征 临床病理特点 非特异性 临床症状 右下腹疼痛 排便习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