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重度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短期临床研究
1
作者 魏娇婷 刘勃实 +6 位作者 杨萌 庞少芳 聂泽彤 张翔 石怡 李文博 胡博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93-798,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DEX)治疗重度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重度IMEM患者24例2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7...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DEX)治疗重度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重度IMEM患者24例2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17例18只眼;年龄(57~84)岁。IMEM分期为3~4期。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采用SD-OCT仪测量患眼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将患眼随机分为PPV组、PPV+DEX组,分别为11、14只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手术中均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剥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完毕时PPV+DEX组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入0.7 mg DEX治疗。手术后1周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CMT变化。组间BCVA、CMT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3、6个月,PPV+DEX组患眼BCVA明显提高(t=3.974、4.639、4.453),CMT显著降低(t=2.955、3.722、4.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个月,PPV组患眼BCVA明显提高(t=2.983、4.436),CMT显著降低(t=2.983、3.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IMEM治疗中,DEX可加快患眼手术后早期视力恢复,降低C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地塞米松 玻璃体内注射 特发性黄斑前膜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后屈光状态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勃实 崔伟娜 +4 位作者 牛瑞 陈琼 聂泽彤 魏娇婷 胡博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0-883,共4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手术(联合手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联合手术的IMH患者51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手术(联合手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联合手术的IMH患者51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6.79±4.33)岁。所有患眼均行BCVA、检影验光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根据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预测屈光度(预测值)。患眼平均BCVA为0.20±0.13;平均前房深度为(2.89±0.28)mm;平均△角膜散光度(0.73±0.43)D;平均AL为(22.92±0.70)mm;平均屈光度预测值为(0.10±0.66)D。所有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联合手术。手术后6个月,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测量手术后屈光度实际值(实际值)。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患眼平均屈光度实际值为(-0.19±0.64)D;与手术前屈光度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5,P=0.102);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值为(-0.33±0.81)D。结论IMH患眼联合手术后屈光状态发生近视漂移;手术前IOL度数预算时可适当预留+0.3 D左右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屈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