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动物园在生态旅游中的地位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婉红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0-13,共4页
随着我国生态旅游事业和野生动物园产业的不断发展,野生动物园产业在生态旅游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及其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应该重视野生动物园在生态旅游活动中的地位。
关键词 野生动物园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农林复合环境大草蛉生境选择取向及天敌效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钊 赵广亮 +5 位作者 闫国增 周在豹 田作宝 魏婉红 张东 李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650-7658,共9页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 Rambur)是华北农区优势天敌昆虫之一。华北农区农林复合系统中作物农田、林带所组成的农林生境,就其中的大草蛉对栖息环境、产卵地点、越冬场所等不同生境的选择取向及天敌追随效能展开了多角度研究,结果表明:...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 Rambur)是华北农区优势天敌昆虫之一。华北农区农林复合系统中作物农田、林带所组成的农林生境,就其中的大草蛉对栖息环境、产卵地点、越冬场所等不同生境的选择取向及天敌追随效能展开了多角度研究,结果表明:(1)大草蛉成虫对作物蚜虫具有明显的追随效应,其幼虫对作物蚜虫的空间跟随作用显著,且在不同空间层次均有控制作物蚜虫的表现(空间重叠度指数:P_(幼空间)>0.65);大草蛉的采食虫态期与蚜虫的发生期同步(时间重叠度指数:P_(幼空间)<0.65)。(2)紧邻农田的林带环境是秋收后大草蛉主要的越冬场所(差异显著性比较:P=0.001<0.05,α=0.05),对维系大草蛉在农林生境中的种群延续具有重要作用。(3)大草蛉在林带内的树皮裂缝、地表土层、枯枝落叶下结茧化蛹越冬,并对以上3个地点不存在明显选择性(差异显著性比较:P=0.466>0.05,α=0.05);(4)大草蛉在栖息生境中具有季节移动性和偏好选择性双重特点:夏秋两季作物生长期内大草蛉从林带迁飞往农田,偏好在大豆、花生田中栖息(LSD法:P=0.005<0.01,α=0.01);农作物秋收后及冬春两季大草蛉栖居于林带中,偏好在杨树萌条林内栖息(LSD法:P=0.002<0.01,α=0.01);(5)大草蛉对产卵地点具有选择性,因生境不同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在农田生境,大草蛉产卵时节贯穿6至9月,且偏好于花生与玉米田(LSD法:P=0.007<0.01,α=0.01);在林带生境,杨树杂木林内具有更高密度卵量(LSD法:P=0.038<0.05,α=0.05),产卵时节集中在5至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环境 大草蛉 生境选择 追随效能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长角血蜱寻觅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柳絮飞 周在豹 +3 位作者 王巍 郑建旭 魏婉红 李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5,共8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西部山地常见林分环境硬蜱优势种(长角血蜱)种群动态研究,探讨不同气象因子对蜱寻觅活跃度的影响,以指导游人和林间作业人员规避蜱叮咬。【方法】2017—2018年,在北京西部山地风景区内选取3个试验地点,通过拖旗法每2... 【目的】通过对北京西部山地常见林分环境硬蜱优势种(长角血蜱)种群动态研究,探讨不同气象因子对蜱寻觅活跃度的影响,以指导游人和林间作业人员规避蜱叮咬。【方法】2017—2018年,在北京西部山地风景区内选取3个试验地点,通过拖旗法每2周对样地内长角血蜱采样数量进行一次有放回抽样调查,每次调查3 h,通过手持式温湿度计及自动气象站收集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等9个气象因子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T检验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不同地点间蜱数量及气象因子与长角血蜱寻觅活动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长角血蜱成蜱年度动态呈双峰模式,主高峰为5月,是9月次高峰蜱数量的13.9倍;2)不同样地间蜱数量具有差异,以畜牧业活动为主的唐家场平均采集数量显著高于从事少量农业活动的东沟(t=-3.38,P<0.01)和较少人员进出的北沟(t=-3.00,P<0.01),而东沟、北沟无差异(t=-0.77,P>0.05);3)长角血蜱寻觅活动与太阳辐射、饱和差和蒸发量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落叶层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成负相关;4)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气象因子进行降维,共提取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8.32%,其中第1主成分定义为温度因素,以采样温度、饱和差、太阳辐射和蒸发量贡献最大,达42.39%;第2主成分定义为湿度因素,以相对湿度、落叶层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贡献最大,达35.93%。【结论】长角血蜱成蜱在该地有春、秋2个数量高峰期并以春季为主;温暖干燥的天气条件使得蜱活跃性更强,外加春季种群数量高发,二者耦合使得春季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硬蜱侵袭和叮咬的高发季节;由于宿主的存在导致畜牧活动区域长角血蜱种群呈现高密度分布,因此在上述地区和天气条件下,特别是在春季应加强对蜱传疾病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时空动态 气象因子 影响
下载PDF
小五台山地区长角血蜱若虫日间寻求节律
4
作者 柳絮飞 郑建旭 +2 位作者 王巍 魏婉红 李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9-784,共6页
目的旨在了解长角血蜱若虫日间寻求活动节律及其变化原因,为研究者规划合理采样时间,从而准确评估蜱传疾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小五台山地区选取半封闭山路设置3处样带,于长角血蜱种群数量高峰期内,连续5 d从6∶00-19∶00,每... 目的旨在了解长角血蜱若虫日间寻求活动节律及其变化原因,为研究者规划合理采样时间,从而准确评估蜱传疾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小五台山地区选取半封闭山路设置3处样带,于长角血蜱种群数量高峰期内,连续5 d从6∶00-19∶00,每隔1 h采用拖旗法对处于寻求状态若虫进行有放回抽样调查,同时记录气温,相对温度和露点温度。结果 不同样带间蜱采样数量差异显著(F=66.50,P <0.01),离居住地越近蜱数量越多;各样带间长角血蜱若虫均表现出相同寻求活动节律,受气温和露点温度影响,6∶00-8∶00若虫数量下降,8∶00-12∶00有一起伏,随后逐渐上升至16∶00趋于稳定并于19∶00达到最大,16∶00-19∶00为日间长角血蜱若虫采集数量最高时段,占总采集数量的48.4%。结论 宿主活动强度对蜱数量分布有较大影响;蜱寻求节律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清晨水汽含量过大植被凝集露水,中午水汽含量过小,空气干燥,都可降低蜱寻求活动,导致不同时间下采样可造成蜱种群密度估计和蜱传疾病风险评估误差,16∶00-19∶00环境条件适宜,蜱寻求活动强烈,是最接近蜱种群密度的采样时间,建议在制定林间蜱种群密度调查方案时,应统一采样时间以便数据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日节律 拖旗法 环境条件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分类区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东 万心怡 +5 位作者 魏婉红 张春田 隋金玲 蒋万杰 吴记贵 李凯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59-465,共7页
目的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的种数及区系特征。方法采用昆虫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原理与方法。结果共捕蝇76种,隶属于4亚科18族53属,其中我国特有种16种,50种是北京地区新纪录,2种为中国新纪录。记述了北京松山保护区寄... 目的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的种数及区系特征。方法采用昆虫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原理与方法。结果共捕蝇76种,隶属于4亚科18族53属,其中我国特有种16种,50种是北京地区新纪录,2种为中国新纪录。记述了北京松山保护区寄蝇科昆虫已知名录。结论北京松山保护区寄蝇科昆虫区系特征以古北界成分为主,丰富了该地区此类昆虫的区系组成。所有标本均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松山 寄蝇科 新纪录种 区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