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氯化法钛白粉的无机表面处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孔 《绿色环保建材》 2016年第9期185-186,共2页
钛白粉(TiO2)是一种具有优异遮盖力、光散射力和高消色力的无机白色颜料。由于TiO2的光化学活性稳定性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分散性差,且其存在晶格缺陷,因此需对TiO2进行无机表面处理。在本案,笔者首先分析TiO2包膜的影响因素,然后再进... 钛白粉(TiO2)是一种具有优异遮盖力、光散射力和高消色力的无机白色颜料。由于TiO2的光化学活性稳定性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分散性差,且其存在晶格缺陷,因此需对TiO2进行无机表面处理。在本案,笔者首先分析TiO2包膜的影响因素,然后再进一步提出一种硅铝包膜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硅铝包膜工艺的应用可使TiO2的白度>95.7及其消色力为115118,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法 金红石型TIO2 无机表面处理 硅铝包膜
下载PDF
金红石型钛白粉锆铝包膜优化工艺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魏孔 《智能城市》 2016年第9期290-291,共2页
在本案,笔者将原料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如何优化金红石型钛白粉锆铝双滴加包膜工艺。在本次试验中,具体选用EDS、TEM、SEM和Nano-ZS型粒度仪等测试工具,探究金红石型钛白粉锆铝的包膜机理,由此得出金红石型... 在本案,笔者将原料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如何优化金红石型钛白粉锆铝双滴加包膜工艺。在本次试验中,具体选用EDS、TEM、SEM和Nano-ZS型粒度仪等测试工具,探究金红石型钛白粉锆铝的包膜机理,由此得出金红石型钛白粉锆铝包膜工艺的优化条件,并最终证实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包膜为ZrO2膜、Al2O3膜及两者的结合形式为化学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型TIO2 锆铝二元包膜 L9(34)正交试验
下载PDF
内蒙古乌审旗郭家梁村北朝墓葬发掘报告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少兵 高毅 +16 位作者 王青云 白庆元 窦志斌 王振平 钱世英 伟玲花 素亚拉 索秀芬 李丽雅 魏孔 马婧 田丽 李铁军 郭殿勇 白云峰 玛雅 郭林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5,I0015-I0016,共10页
1992年9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鄂尔多斯考古研究院和乌审旗文物管理所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纳林河乡郭家梁村北和村东各清理2座墓葬。墓葬均为带有墓道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分小型墓和大型墓两种。... 1992年9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鄂尔多斯考古研究院和乌审旗文物管理所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纳林河乡郭家梁村北和村东各清理2座墓葬。墓葬均为带有墓道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分小型墓和大型墓两种。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铜器、铁器、泥钱等。对比墓葬形制和随葬品,这4座墓葬是北朝占领大夏国首都统万城后的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乌审旗 郭家梁村 北朝 墓葬
原文传递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白敖包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索秀芬 +10 位作者 李少兵 蒋璐 李婉琪 魏孔 杨锐 马婧(插图) 田丽(绘制) 李铁军(摄) 郭殿勇(摄) 玛雅(摄) 白云峰(摄) 《考古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60,I0007-I0012,共34页
白敖包遗址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位于松定霍洛村三社东2公里(图一)。白敖包是汉语,蒙古语称查干敖包,即白色敖包之意。敖包山兀立在平坦草原之上,相对高度约50米,绝对高度海拔1329米。白敖包位于敖包山山顶,是当地牧... 白敖包遗址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位于松定霍洛村三社东2公里(图一)。白敖包是汉语,蒙古语称查干敖包,即白色敖包之意。敖包山兀立在平坦草原之上,相对高度约50米,绝对高度海拔1329米。白敖包位于敖包山山顶,是当地牧民宗教活动场所。敖包山四周都有古人类活动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包山 古人类活动 查干敖包 遗址发掘 宗教活动场所 相对高度 伊金霍洛旗 蒙古语
原文传递
内蒙古辽代城址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孔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3年第1期48-68,共21页
本文主要是关于内蒙古辽代城址研究综述、建置、类型、形制、功能,及与其他民族城址的比较等方面初步研究。内蒙古辽代城址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开创期、发展期、停滞期、繁荣期、新时期五个阶段。内蒙古地区的辽代城址分为都城、州县... 本文主要是关于内蒙古辽代城址研究综述、建置、类型、形制、功能,及与其他民族城址的比较等方面初步研究。内蒙古辽代城址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开创期、发展期、停滞期、繁荣期、新时期五个阶段。内蒙古地区的辽代城址分为都城、州县、投下州、斡鲁朵州县、奉陵邑、边防城六种类型。其次,在对上述六种类型城址的形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辽代城址的形制特点为单城型、双城型、多城型。单城型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方形、不规则形三种。双城型的平面形状分为'回'字形和横'日'字形两种。多城型的平面形状是三重城墙。这些城镇具有鲜明的契丹民族特色,表现在辽上京等城郭的两城制,投下州、斡鲁朵州县具有奴隶性质,建筑的东向及城内布局的随意性等方面。这些城镇在辽代前期和后期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前期的城镇一般更多的是保留本民族特色,后期的城镇有向中原城镇特点发展的倾向。辽上京、辽中京、州县是辽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投下州、斡鲁朵州县经济作用突出,奉陵邑主要用于祭祀和护卫皇陵,边防城是为军事目的而建。辽代城镇和同时期的北宋城镇、西夏城镇追求布局的对称和严整性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对稍后的金代城镇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辽代城址 建置 类型 形制 功能
原文传递
内蒙古地区辽代城址研究综述
6
作者 魏孔 赵晓峰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7年第2期23-29,共7页
从清末至今,内蒙古地区辽代城址的发现和研究经过一百多年,研究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开创期、发展期、停滞期、繁荣期、新时期。学术界对内蒙古地区辽代城址的研究已经由最初的调查整理不断向综合深入的方向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内蒙古 辽代 城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