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然形成”与“战争资本主义”:清代中国和早期现代欧洲国家的疆域演化模式比较 |
魏孝稷
|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在比较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
魏孝稷
|
《历史评论》
CSSCI
|
2024 |
0 |
|
3
|
“加州学派”与早期现代史研究范式的转换 |
魏孝稷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4
|
发现东方精神文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文化保守主义话语中的“文明”概念 |
魏孝稷
|
《全球史评论》
|
2023 |
0 |
|
5
|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观念与文明史书写 |
魏孝稷
|
《全球史评论》
|
2023 |
0 |
|
6
|
破除“欧洲中心论”的困境及出路——从《偷窃历史》谈起 |
魏孝稷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7
|
族群互动与族群认同的文化转向:以古典时期中国与希腊为中心的比较 |
魏孝稷
|
《全球史评论》
|
2012 |
0 |
|
8
|
西方帝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刘文明
李友东
魏孝稷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5
|
|
9
|
西方汉学“帝国史”范式及其局限——兼谈“文明史”范式的可行性 |
魏孝稷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0
|
汉学主义范式的空间结构——以《哈佛中国史》为中心的考察 |
魏孝稷
|
《全球史评论》
CSSCI
|
2017 |
2
|
|
11
|
菲利普·柯丁的比较世界史研究 |
魏孝稷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2
|
文化帝国主义没有不失败的 |
魏孝稷
|
《历史评论》
|
2021 |
3
|
|
13
|
互动视角下东亚文明史的空间结构——兼论中国的历史空间 |
魏孝稷
|
《全球史评论》
CSSCI
|
2018 |
1
|
|
14
|
“帝国史”范式无法解读中华文明 |
魏孝稷
|
《历史评论》
|
2022 |
1
|
|
15
|
评平山长富对《历史评论》的评论 |
魏孝稷
|
《历史评论》
|
2022 |
1
|
|
16
|
用“帝国”视角解释不了中国历史——《哈佛中国史》读后 |
魏孝稷
|
《历史评论》
|
2020 |
4
|
|
17
|
“文明”话语与19世纪前期英国殖民话语的转向——以英属印度为中心的考察 |
魏孝稷
|
《全球史评论》
|
2021 |
3
|
|
18
|
可以“文明史”范式应对“帝国史”范式的局限性 |
魏孝稷
|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9
|
西方汉学“帝国史”范式及其局限——兼谈“文明史”范式的可行性 |
魏孝稷
|
《社会科学文摘》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