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东地区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地震相及沉积展布特征
1
作者 陈程 王利 +4 位作者 赵为永 唐建超 魏小洁 方欣欣 张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8-418,共11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欧南凹陷石炭系是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探重点区域,钻井和露头揭示平面上上石炭统沉积特征差异大,沉积相展布特征认识不清,影响着柴东地区上石炭统油气勘探的部署。文章利用欧南凹陷二维地震资料,分析其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 柴达木盆地东部欧南凹陷石炭系是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探重点区域,钻井和露头揭示平面上上石炭统沉积特征差异大,沉积相展布特征认识不清,影响着柴东地区上石炭统油气勘探的部署。文章利用欧南凹陷二维地震资料,分析其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特征,在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内共识别出平行席状地震相、亚平行席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楔状地震相、斜交前积地震相和杂乱状地震相6种,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建立了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地震相的平面组合图;综合区域地质资料、露头、测井和地震资料,在地震沉积学和大陆架沉积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联系,并预测了其沉积相的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石炭世欧南凹陷由东向西依次发育河流−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和前三角洲−深水陆棚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相 欧南凹陷 上石炭统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风暴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小洁 姜在兴 +3 位作者 李一凡 张元福 赵伯宇 王俊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7-384,共8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上亚段风暴岩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包括风暴侵蚀形成的冲刷面、渠模、截切面构造,风暴涡流形成的撕裂构造,风暴重力流形成的递变、块状层理,风暴浪形成的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沙纹交...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上亚段风暴岩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包括风暴侵蚀形成的冲刷面、渠模、截切面构造,风暴涡流形成的撕裂构造,风暴重力流形成的递变、块状层理,风暴浪形成的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沙纹交错层理及风暴后能量衰减阶段形成的准同生变形构造等。通过岩心观察统计,建立了适合于研究区风暴岩的理想垂向沉积序列,包括10个岩相单元,对应着3个主要的风暴作用阶段:风暴涡流作用阶段、风暴浪作用阶段和风暴作用衰减阶段。结合风暴岩沉积特征及沉积动力学机制,将研究区风暴岩归为4种类型:其中Ⅰ型风暴岩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之上,为原地侵蚀型风暴岩,Ⅱ型、Ⅲ型、Ⅳ型风暴岩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根据以上4种风暴岩沉积特征,探讨了研究区风暴岩形成的主控因素,认为风暴岩的形成主要受风暴作用、物源、古地形以及湖平面变化的影响,并总结出4种类型风暴岩发育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风暴岩 沉积构造 沉积序列
下载PDF
鞘内注射布托啡诺对SN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NMDA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小洁 郭曲练 王懿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616-2621,共6页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鞘内注射布托啡诺对SNI模型大鼠痛阈及脊髓背角NMDAR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C组,n=5)、生理盐水组(NS组,n=5)、布托啡诺12μg组(B1组,n=5)、布托啡诺24μg组(B2组,n=5...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鞘内注射布托啡诺对SNI模型大鼠痛阈及脊髓背角NMDAR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C组,n=5)、生理盐水组(NS组,n=5)、布托啡诺12μg组(B1组,n=5)、布托啡诺24μg组(B2组,n=5)。根据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置管5d后,C组不结扎神经,其他3组按Woolf等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I),制模2d后,C组和NS组用25μL微量注射器鞘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B1、B2组则分别用微量注射器鞘内注射10μL布托啡诺12和24μg,然后用10μL生理盐水冲管(共20μL)。在30min后,行疼痛行为学观察。注药后2h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腰5节段水平脊髓背角NMDAR的表达。结果NMDAR1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显微镜下及免疫组化观察,NS组大鼠脊髓背角NMDAR免疫阳性细胞数密度与C组比较明显增加;B1组和B2组的阳性细胞数量与NS组比较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并且两者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NS组,B1组和B2组的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较C组增高(P<0.05)。结论鞘内注射24μg布托啡诺可减轻SNI模型大鼠痛觉过敏,且呈剂量依赖性;SNI模型引起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R表达上调;鞘内注射布托啡诺可降低SNI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R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布托啡诺 脊髓 鞘内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模型的建立及脊髓背脚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魏小洁 郭曲练 +1 位作者 王懿春 李翔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83-1387,共5页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N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R的表达。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1组)、假手术组(C2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5只。C1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2组均根据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置...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N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R的表达。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1组)、假手术组(C2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5只。C1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2组均根据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置管5d后,NS组按Woolf等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I),C2组除不损伤神经外处理同NS组;制模2d后,C2组和NS组用微量注射器鞘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然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共20μL)。在30min后,C2组、NS组均进行疼痛行为学观察。3组均在注药后2h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腰5节段水平脊髓背角NMDAR的表达。结果C1组和C2组在各时点均无机械性异常疼痛出现,热刺激后爪退缩潜伏时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在SNI手术后第1天和第2天出现明显的痛觉过敏(机械性异常疼痛痛阈降低),与C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热刺激的后爪退缩潜伏时间与C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大鼠脊髓背角NMDAR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C1及C2组比较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的脊髓背角NMDAR免疫阳性细胞数密度值与C1,C2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NS组的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较C1组和C2组增高(P<0.05)。结论SNI模型可引起大鼠损伤侧肢体机械性痛觉过敏,但对热刺激不敏感;SNI模型引起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R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脊髓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下载PDF
Atosiban及纳洛酮对缩宫素镇痛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魏小洁 郭曲练 张艳峰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588-590,594,共4页
目的观察atosiban和纳洛酮对缩宫素(oxytocin,OT)中枢痛觉调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鞘内注射组和侧脑室注射组2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7个剂量组:生理盐水+OT组(C组);atosiban+OT高、中、低剂量组;纳洛酮+OT高、中、低剂... 目的观察atosiban和纳洛酮对缩宫素(oxytocin,OT)中枢痛觉调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鞘内注射组和侧脑室注射组2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7个剂量组:生理盐水+OT组(C组);atosiban+OT高、中、低剂量组;纳洛酮+OT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在切割给药后的10 min、30 min、1 h、3 h、6 h、12 h、24 h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检测其变化情况。结果鞘内和侧脑室内预注射atosiban大鼠在注射OT后各时间点痛阈均低于C组(P<0.05);预注射纳洛酮大鼠注射中、低剂量OT后痛阈较C组大鼠降低(P<0.05);预注射纳洛酮大鼠注射0.25 nmol OT后其痛阈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和侧脑室内预注射atosiban可以阻断OT的镇痛作用,纳洛酮部分阻断OT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宫素 催产素受体 切割痛 阿片受体 ATOSIBAN 纳洛酮
下载PDF
全麻颈椎后路手术术毕即时灭活肌筋膜触发点镇痛10例
6
作者 魏小洁 鄢建勤 黄强民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515-516,共2页
颈椎病的疼痛被认为由肌筋膜触发点活化所致,因此通过针刺灭活肌筋膜触发点可以达到镇痛的目的[1],且可减少颈椎病的手术适应证的范围。许多合并严重椎管狭窄的颈椎病,常需手术治疗以解决椎间盘对脊髓的压迫[2]。尽管手术解决了颈椎的... 颈椎病的疼痛被认为由肌筋膜触发点活化所致,因此通过针刺灭活肌筋膜触发点可以达到镇痛的目的[1],且可减少颈椎病的手术适应证的范围。许多合并严重椎管狭窄的颈椎病,常需手术治疗以解决椎间盘对脊髓的压迫[2]。尽管手术解决了颈椎的狭窄问题,但有些患者仍然感到术前的疼痛并未解除,甚至还有所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触发点 针刺治疗 颈椎狭窄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及储集空间特征 被引量:192
7
作者 梁超 姜在兴 +1 位作者 杨镱婷 魏小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1-698,共8页
以四川盆地东南缘奥陶纪末至志留纪初的深水沉积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剖面考察和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含量分析等,剖析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矿物学特征、岩相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并讨论页... 以四川盆地东南缘奥陶纪末至志留纪初的深水沉积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剖面考察和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含量分析等,剖析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矿物学特征、岩相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并讨论页岩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研究区页岩矿物成分以碎屑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含有长石、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等;存在炭质页岩、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钙质页岩和普通页岩等5种岩相;发育构造张裂缝、构造剪裂缝、层间页理缝、黄铁矿孔隙、黏土矿物晶间微孔及微裂缝、石英颗粒边缘微裂缝和有机质孔隙等7种页岩气储集空间。储集空间发育主要受矿物成分、岩相类型、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以及成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岩相 储集空间 页岩气
下载PDF
三角洲沉积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俊辉 姜在兴 +3 位作者 张元福 高丽明 魏小洁 张文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764,共7页
为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规律,利用水槽实验对三角洲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追踪了河口坝、分流河道和滑动-滑塌砂体的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通过观察与分析,认为三角洲生长是多次侵蚀与沉积交替的结果,其中洪... 为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规律,利用水槽实验对三角洲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追踪了河口坝、分流河道和滑动-滑塌砂体的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通过观察与分析,认为三角洲生长是多次侵蚀与沉积交替的结果,其中洪水期侵蚀作用小于沉积作用,表现为"填低补平";枯水期侵蚀作用大于沉积作用,表现为"削高填低"。河口坝的发育从水下浅滩开始,按照向前—垂向—向后—横向的顺序进行生长,并且存在单个河口坝的多级分流与多列河口坝的同时分流两种分流方式。三角洲平原河道演变包括河流改道与分流两种方式,分别与洪水和河口坝有关。洪水事件可以作为三角洲前缘滑动-滑塌沉积的触发因素。三角洲是河流搬运、卸载与蓄水体接受、改造沉积物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产物,在此过程中形成沉积坡折带,它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槽实验 三角洲模拟 河口坝 分流河道 滑动-滑塌沉积 优质储层
下载PDF
北京延庆硅化木公园地质剖面陆相层序地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元福 魏小洁 +1 位作者 徐杰 王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7,共10页
陆相层序地层的研究是由海相层序地层研究演变而来,但陆相层序控制因素的不同造成陆相层序在规模、体系域发育特征等与海相层序都具有很大的区别。陆相层序受构造、事件沉积和气候等多因素影响,往往很难找到发育完整又易于观察的层序剖... 陆相层序地层的研究是由海相层序地层研究演变而来,但陆相层序控制因素的不同造成陆相层序在规模、体系域发育特征等与海相层序都具有很大的区别。陆相层序受构造、事件沉积和气候等多因素影响,往往很难找到发育完整又易于观察的层序剖面。文中以北京北部延庆硅化木公园的中生界侏罗系"花盆"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露头观察、自然伽马点测和采样分析等地质方法,细致观察和分析了整个地质剖面,根据沉积和层序特征,划分出7个陆相层序,在各个层序内部又细分出各种不同体系域类型并确定了识别标志。根据研究结果,总结了陆相山间盆地层序地层的一些典型特征,初步划分出3种典型的陆相层序。同时将本区广泛出现的硅化木化石成因解释为大规模湖泛和火山作用的综合结果,并将木化石的出现作为大规模湖泛出现的标志。研究成果完整呈现了受构造、气候和事件沉积等多重影响的小型陆相山间盆地的湖泊层序典型特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 山间盆地 事件层序 侏罗系 北京延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克鲁克组海陆过渡型烃源岩有机质组成及生烃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施辉 李宗星 +6 位作者 彭博 孙玉琦 张浩 杨元元 胡俊杰 方欣欣 魏小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96,共18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克鲁克组海陆交互混积型储层中获得良好油气发现,但该层段内烃源岩海陆混合型生物有机质组分及类型、生烃差异性等基础性问题的认识尚不清楚。选择尕海南山南坡柏树沟剖面克鲁克组烃源岩开展有机地...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克鲁克组海陆交互混积型储层中获得良好油气发现,但该层段内烃源岩海陆混合型生物有机质组分及类型、生烃差异性等基础性问题的认识尚不清楚。选择尕海南山南坡柏树沟剖面克鲁克组烃源岩开展有机地球化学、XRD、岩石薄片、SEM等分析测试,研究了岩性及组分、丰度质量及类型、可溶有机质族组分及生烃母质等,结果表明:克鲁克组烃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原始生烃能力强,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残留腐殖型(Ⅲ型)为主的干酪根,可溶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低等水生生物有机质母质(Ⅱ型),反映出海陆两相混源生物有机质的特征,海相有机质在前次生烃过程中对生烃量的贡献相对高于陆源生物。大量放射虫等浮游硅质生物是克鲁克组烃源岩海相有机质的主要组分,是海相干酪根的主力生烃物质;晚石炭世,欧南凹陷南部古陆和北部海槽分别向凹陷提供陆相高等植物和海洋低等水生生物或富硅上升流,海相有机质的富集与硅质生物活动直接相关。该研究认识为探索石炭系有机质富集机制和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对区域性油气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有机质类型 生烃母质 柴达木盆地 克鲁克组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沉积环境的误区:以辽河盆地滩海东部凹陷东二段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懿 姜在兴 +3 位作者 魏小洁 陈冬 朱克 徐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1-227,共7页
为了解辽河盆地滩海地区东二段沉积相类型,通过现代河流沉积调研以及岩心、测井、地震相综合分析,结果证明:滩海地区东二段沉积相类型主要以滨浅湖-滩坝相为主,而非地震属性图所反映的河流相沉积,地震属性解释存在误区。古沉积环境解释... 为了解辽河盆地滩海地区东二段沉积相类型,通过现代河流沉积调研以及岩心、测井、地震相综合分析,结果证明:滩海地区东二段沉积相类型主要以滨浅湖-滩坝相为主,而非地震属性图所反映的河流相沉积,地震属性解释存在误区。古沉积环境解释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理解"保存"的概念。河流在自身演化过程中迁移、改道时常发生,在漫长的地质时间内,难以保存一个完整的河道。沉积环境分析中,应当遵循从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的分析过程,而不是单纯依据地震属性直接进行沉积相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东二段 河道沉积 湖泊-滩坝沉积 辽河滩海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对剖宫产手术病人循环及ET、ANP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小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61-463,共3页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对联合腰麻下剖宫产手术病人循环和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30例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复方乳酸钠组(LR组),每组15例。病人进入手术室开放外周静脉后快速输注两种...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对联合腰麻下剖宫产手术病人循环和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30例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复方乳酸钠组(LR组),每组15例。病人进入手术室开放外周静脉后快速输注两种液体各1000ml,并同时施行联合腰麻,记录BP、HR、SpO2的数值并分别于输液前(T0)、输液结束后(T1)、手术结束后30min(T2)抽静脉血测定血浆中ET、ANP的含量。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的BP较麻醉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HES组ET、ANP的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而LR组ET、ANP的浓度较输液前明显增加并持续到手术结束(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处理不但能维持联合腰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病人的循环稳定,而且能有效的减少ET、ANP等应激激素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剖宫产手术 血液循环 ET ANP 应激激素 内皮素 心钠素 HES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与管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倩 魏小洁 陈湘东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1期1847-1848,共2页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系统管理 筛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胎儿畸形 糖代谢异常 糖尿病患者 妊娠并发症 妊娠期间 门诊就诊
下载PDF
潮汐沉积过程及沉积特征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旸 Ronald J.Steel +2 位作者 龚承林 魏小洁 盛莉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9-1089,共21页
潮汐沉积不仅是重建古地理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依据,而且同时也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储集层类型。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地球上海平面发生周期性涨落形成潮流。潮流的方向和流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征,这决定潮流在沉积物的搬运和沉... 潮汐沉积不仅是重建古地理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依据,而且同时也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储集层类型。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地球上海平面发生周期性涨落形成潮流。潮流的方向和流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征,这决定潮流在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与其他类型的流体有所不同。潮汐作用过程可形成多种沉积构造或沉积特征,例如潮汐韵律层、过渡性层理、潮汐束、再作用面、复合交错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双黏土层、浮泥沉积等。这些沉积构造或沉积特征发育在不同的潮汐沉积环境中,受到复杂的潮汐沉积过程的控制,使得沉积体系的内部构型和空间分布相对复杂。在油气勘探实践中,需要对沉积微相进行精细刻画,通过岩石记录反推沉积过程,进而预测相应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规律。作者通对潮汐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潮汐搬运和沉积过程、潮汐作用相关的沉积构造或特征以及相应的沉积环境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加深国内学者对潮汐沉积的认识,了解潮汐沉积的研究进展,并为相关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沉积过程 沉积构造 三角洲 河口湾 潮坪
下载PDF
聚苯胺/磺化EPDM锌离聚体导电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蒲青林 魏小洁 谢洪泉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存在下,用原位乳液聚合技术聚合苯胺,制得了聚苯胺和磺化乙丙橡胶(EPDM)锌离聚体复合物,EPDM锌离聚体由EPDM磺化及中和制得。用磺化度分别为0.10,0.24,0.40mmol/g的EPDM锌离聚体作为基质制备出各自的复合物,复合物可以...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存在下,用原位乳液聚合技术聚合苯胺,制得了聚苯胺和磺化乙丙橡胶(EPDM)锌离聚体复合物,EPDM锌离聚体由EPDM磺化及中和制得。用磺化度分别为0.10,0.24,0.40mmol/g的EPDM锌离聚体作为基质制备出各自的复合物,复合物可以熔融热塑加工,其电导率呈现的渗滤阈值为13%。在聚苯胺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磺化度小的复合物的电导率高于磺化度大的复合物。当磺化度为0.10mmol/g、聚苯胺质量分数为6%~11%和磺化度为0.24mmol/g、聚苯胺质量分数为2%~11%时,复合物表现出热塑性弹性体的行为,扯断伸长率达200%~500%,永久变形小于40%。用间甲酚进行二次掺杂后复合物的电导率有所提高。加入硬脂酸锌会降低复合物的电导率及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磺化 EPDM 锌离聚体 导电复合物 制备 性能 乙丙橡胶 二次掺杂 乳液聚合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金属有机聚合物自组装膜的均匀生长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光国 曾繁涤 +2 位作者 魏小洁 刘曼西 师汉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8-209,共2页
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在ITO表面制备了偶氮苯双8-羟基喹啉-金属螯合物薄膜,得到棕红色的均一薄膜。研究了不同层数、不同浓度、不同沉积时间和不同金属自组装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并且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跟踪其沉积过程,证实自组装膜的沉... 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在ITO表面制备了偶氮苯双8-羟基喹啉-金属螯合物薄膜,得到棕红色的均一薄膜。研究了不同层数、不同浓度、不同沉积时间和不同金属自组装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并且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跟踪其沉积过程,证实自组装膜的沉积为均匀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扫描隧道显微镜 均匀生长 羟基喹啉 金属螯合物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麻醉前用药在面部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坚 魏小洁 鄢建勤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771-773,共3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与咪达唑仑麻醉前用药在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下面部射频治疗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择期行面部射频治疗的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n=30)。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Dex,M组给予咪达唑仑,C组不给镇静...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与咪达唑仑麻醉前用药在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下面部射频治疗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择期行面部射频治疗的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n=30)。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Dex,M组给予咪达唑仑,C组不给镇静及镇痛性药物。均行面部神经阻滞,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比较患者麻醉效果和手术相关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T2)时,D组和M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较C组低;术中30 min(T3)时D组的MAP和HR较C组高,M组的MAP较C组高;术毕(T4)时D组和M组的MAP较C组升高;术后30 min(T5)时D组MAP较C组低(P〈0.05)。T2、T3时D组和M组的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较C组高,且D组较M组高;T4时D组患者的RR和SpO2较M组和C组高(P〈0.05)。T2时D组和M组Ramsay评分较C组高,且D组较M组高;T3时D组和M组的Ramsay评分较C组高(P〈0.05)。D组和M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较C组高,且D组较M组高(P〈0.05)。术中疼痛、低血压、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D组和M组患者较C组低(P〈0.05)。【结论】麻醉前使用Dex和咪达唑仑均能够显著减少面部射频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波动,提高镇静效果,减少瑞芬太尼输注量,降低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Dex的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治疗应用 咪达唑仑/治疗应用 麻醉前用药 导管消融术 面部/外科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上石炭统碎屑岩—碳酸盐岩高频转换过程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魏小洁 马寅生 +5 位作者 李宗星 祁柯宁 郭迎春 彭博 胡俊杰 刘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9-422,共14页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分别产自"外源、浑水"与"内源、清水"环境,二者的交替互层沉积可反映古水体性质、物源供给及气候等环境要素的频繁改变。晚石炭世,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相对稳定,盆内发育巨厚的、多级次嵌套的"...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分别产自"外源、浑水"与"内源、清水"环境,二者的交替互层沉积可反映古水体性质、物源供给及气候等环境要素的频繁改变。晚石炭世,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相对稳定,盆内发育巨厚的、多级次嵌套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记录了"冰室地球"冰川活动下的古海平面大幅度升降和古气候、古环境频繁交替信息。文中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连续完整露头剖面和钻井取心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前人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岩心、露头及镜下薄片观察,在研究区重点层段识别出下切谷充填型碎屑岩沉积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组成的频繁互层序列。碎屑岩—碳酸盐岩互层组合序列在垂向上的有序叠加,构成了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其从碳酸盐岩—改造型台地沉积开始,向上依次发育碎屑岩下切谷充填序列的底部冲积河道沉积、中部河口湾序列和顶部代表海泛面的泥岩沉积,最后转变为碳酸盐岩向海到向陆台地亚相,反映了一个显著的早期海退—中期逐渐海侵—后期再次海退的旋回过程。冰川期急剧变冷的气候和冰川型高频的大幅度海平面升降,驱动滨线及相带迁移,影响到碎屑岩供给速率和碳酸盐生产率,造成了碎屑岩—碳酸盐岩的高频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上石炭统 混积层系 海平面变化 下切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与隆升历史--多种古温标与沉积学证据的制约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奎 李宗星 +4 位作者 施小斌 魏小洁 任自强 杨小秋 彭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3-1421,共19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周缘造山带内保存有较完整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记录,但盆地内至今仍未发现二叠系-三叠系.为探讨柴东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有无沉积及隆升历史等关键地质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古温标法恢复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随后,通过物... 柴达木盆地东部周缘造山带内保存有较完整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记录,但盆地内至今仍未发现二叠系-三叠系.为探讨柴东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有无沉积及隆升历史等关键地质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古温标法恢复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随后,通过物源分析法获得印支期柴东北缘隆升的沉积学证据.结果表明,印支运动前,柴东地区残留石炭系顶界面埋深普遍超过2500m,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为2100~4300m,剥蚀量从南往北逐渐减小.柴东地区曾沉积了2000~3000m的二叠系-三叠系,随后被整体剥蚀.晚二叠世以来,随着古特提斯洋往北俯冲,盆地周缘开始隆升.早三叠世柴东北缘经历了一次快速隆升,先期的多套沉积地层与结晶基底被迅速剥蚀并为宗务隆南缘的隆务河群砾岩沉积提供物源.中三叠世海水往北和往东退出研究区.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地体强烈碰撞挤压使得东昆仑-柴达木地体下地壳显著缩短和增厚,柴东地区被整体抬升,并且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古地貌格局,在古气候与水系作用下,二叠系-三叠系与部分石炭系被全部剥蚀并搬运至宗务隆、南祁连及松潘-甘孜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 晚海西-印支期 剥蚀量 隆升 柴达木盆地东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古气候演变过程:来自化学风化特征的证据 被引量:11
20
作者 胡俊杰 马寅生 +4 位作者 吴祎 李宗星 彭博 魏小洁 刘大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8-557,共10页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陆相地层记录了该时期一系列重大的构造气候环境耦合演化事件,然而针对该套地层的古气候、古风化作用等方面研究还很薄弱。为了恢复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时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文章研究对柴北缘大煤沟侏罗系标准剖面的...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陆相地层记录了该时期一系列重大的构造气候环境耦合演化事件,然而针对该套地层的古气候、古风化作用等方面研究还很薄弱。为了恢复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时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文章研究对柴北缘大煤沟侏罗系标准剖面的沉积岩样品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综合采用多种化学风化指数判定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古气候条件及演变过程。元素比值(Rb/Sr、K/Na、Na/Al和Na/Ti)和化学风化指数(CIA、CIW、PIA和ICV)均显示,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化学风化过程和古气候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早侏罗世早中期和中侏罗世中期,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古气候处于温带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早侏罗世晚期和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受到区域降水减少影响,盆地化学风化作用显著减弱,整体处于干旱、半干旱环境。以上结果与前人基于沉积物和植物群面貌研究得出的古气候变化过程相吻合,为盆地及区域陆相侏罗纪古气候研究提供了相对完整而连续的地球化学证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侏罗纪 古气候变化 化学风化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